|
|
拉丁名 crypteronia paniculata bl.
中文名 隱翼
拉丁科名 crypteroniaceat
中文科名 隱翼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雲南
現狀 稀有種。在我國,隱翼於50年代初期發現于云南南部。隱翼科僅1屬5種,我國僅此一種,分佈區狹窄,生長於濕性溝𠔌雨林中,通常3一5株星散生長。因其種子極微小,自然繁殖力弱,産地森林被大面積采伐,以及毀林耕種等綜合因素而導致隱翼木日趨瀕危。
海拔下限(米) 300
海拔上限(米) 1300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12一30米,胸徑可達50釐米;樹冠圓球形;枝條扁圓,無毛,有皮孔及縱紋。葉對生,革質或薄革質,寬橢圓形,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一17釐米,寬3一7釐米,先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無毛,有光澤,側脈6一10對,在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5一7毫米,粗壯。雌雄異株或花雜性,圓錐花序由數總狀花序組合而成,腋生,長20一35釐米,被纖細微柔毛;每一花序具花100餘朵;花極微小,盛開時帶緑白色,香氣濃郁;無花瓣;花尊淺杯狀半球形,外面密被灰色絨毛,萼齒5,三角形,長0.5一1毫米;雄花的雄蕊5,與萼齒互生,着生於萼筒邊緣,花絲長2-5毫米,長於裂片,花藥扁圓,子房退化;雌花的雄蕊縮短,明顯短於萼齒,子房膨大,圓球形,直徑2一5毫米,密被灰白色絨毛,2室,胚珠多數,花柱2裂,柱頭近盤狀,頂端中部凹。蒴果扁球形,被長柔毛,直徑約2毫米,頂端有椽,花柱宿存,成熟時室間開裂,果梗長約1毫米;種子多數,扁橢圓形,極小,兩端及一側有半透明膜質窄翅。
特性 隱翼在我國分佈于云貴高原南端,東經98°9′--104°5′,北緯21°07′--23°07′.地處東南亞熱帶邊緣。其分佈區年平均溫不低於20℃;年降水量在1 200毫米以上,雨量分佈不均,多集中在5—10月,但旱季有大霧可補償水份之不足。土壤為磚紅壤,ph值4.5—5.5,枯枝落葉分解迅速,有機質豐富。隱翼生長在緑茵蒼翠、森林茂密、常年潮濕的林中,喜微弱光照。與其伴生的主要樹種有絨毛番竜眼pometia tomentosa(b1.)teysm.et binn。、輪葉戟lasiococca comberi var.pseudoverticillata (merr.)h.s.qiu、八寶樹duabanga grangdiflora (roxb.ex dc.)walp.、窄葉翅子樹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m roxb.、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等植物。花期7--8月,果期9--11月。
保護價值 隱翼為熱帶雨林或季雨林成分。在我國雲南為其分佈區的北緣。對研究熱帶、亞熱帶植物區係及其分佈規律有科學價值。本種植物花期鬱香溢人,其化學成分、經濟用途均有研究意義。
保護措施 雲南勐臘縣勐蒼自然保護區有星散分佈。建議有關部門選擇數小片劃為自然保護點,並適當開展引種栽培試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熱帶植物園已引種存活一株,雖尚未開花,但枝繁葉茂。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因蒴果成熟時縱裂,種子小而有膜翅能隨風遠揚,必須適時採種、沙藏,進行發芽試驗。應選擇生態環境相近的林地播種或移植。因種子十分微小,播種時可適當摻沙。苗床土層要求疏鬆淺薄,以腐質土為佳,溫度應保持在20~c左右,空氣相對濕度以80%左右為宜。 |
|
隱翼介紹
隱翼 (Crypteronia paniculata B1.)
科屬:
隱翼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12-30米,胸徑可達50釐米;樹冠圓球形;枝條扁圓,無毛,有皮孔及縱紋。葉對生,革質或薄革質,寬橢圓形,長圓形至長圓狀披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無毛,有光澤,側脈6-10對,在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5-7毫米,粗壯。雌雄異株或花雜性,圓錐花序由數總狀花序組合而成,腋生,長20-35釐米,被纖細微柔毛;每一花序具花100餘朵;花極微小,盛開時帶緑白色,香氣濃郁;無花瓣;花萼淺杯狀半球形,外面密被灰色絨毛,萼齒5,三角形,長0.5-1毫米;雄花的雄蕊5,與萼齡互生,着生於萼筒邊緣,花絲長2-5毫米,生於裂片,花藥扁圓,子房退化;雌花的雄蕊縮短,明顯短於萼齒,子房膨大,圓球形,直麽2-5毫米,密被灰白色絨毛,2室,胚珠多數,花柱2裂,柱頭近盤狀,頂端中部凹。蒴果扁球形,被長柔毛,直徑約2毫米,頂端有喙,花柱宿存,成熟時室間開裂,果梗長約1毫米;種子多數,扁橢圓形,極小,兩端及一側有半透明膜質窄翅。
分佈與習性:
在我國,目前僅産雲南屏邊石極鄉、金平勐喇、西雙版納勐膜勐、景洪攸樂山及滄源班洪等地。生於海拔300-1300米的山𠔌、林緣、溪邊。分佈於印度、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等地。隱翼在我國分佈於支貴高原南端,南端,東徑98°9′-104°5′,北緯21°07′-23°07′,地處東南亞熱帶邊緣。其分佈區年平均溫不低於20℃;年降水裏在1200毫米以上,雨量分佈不均,多集中在5-10月,但旱季有大霧可補償水份之不足。土壤為磚紅壤。pH值4.5-5.5,枯枝落葉分解迅速,有機質豐富。隱翼生長在緑茵蒼翠、森林茂密、常年潮濕的林中,喜微弱光照。與其伴生的主要樹種有絨志番竜眼Pometiatomentosa(B1)Teysm.etBinn.、輪葉戟Lasiococcacomberivar.pseudoverticillata(Merr.)H.S.Qiu、窄葉翅子樹PterospermumlanceaefoliumRoxb.、棒柄花CleidionbrevipetiolatumPaxetHoffm等植物。花果期9-11月。
繁殖與栽培:
用種子繁殖。因蒴果成熟時縱裂,種子小而有膜翅能隨風遠揚,必須適時採種、沙藏,進行發芽試驗。應選擇生態環境相近的林地播種或移植。因種子十分微小,播種時可適當摻沙。苗床土層要求疏鬆淺薄,以腐質土為佳,溫度應保持在2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以80%左右為宜。
應用:
稀有種。隱翼為熱帶雨林或季雨林成分。在我國雲南為其分佈區的北緣。對研究熱帶、亞熱帶植物區係及其分佈規律有科學價值。本種植物花期鬱香溢人,其化學成分、經濟用途均有研究意義。
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