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湖南 >湘潭 >湘潭县 > 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联系方式地址:湘潭市潭城大厦11楼
  电话:0732-8219868
  邮编:411100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投诉电话湘潭市旅游投诉电话:0732-8256304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节庆活动中国水府水节
  青山、秀水、湖光、岛影,龙舟竞渡,白鹭高飞……在如诗如画的湖南水府旅游区,来自省内外的上万名观众,或远观,或踏波,或泛舟,尽情欣赏了水之秀色,领略了水的文化内涵。
  中国水府水节,是今年湖南旅游节推出的一项重点活动。位于湘乡市的湖南水府旅游区,景区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0多平方公里,是镶嵌在湘中大地上的一颗旅游明珠。区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地下奇洞雄伟壮观,洞内绝景丛生。湖光山影,天风林语,优美迷人。水府融漓江之旖旎,怀西湖之温馨,有“人间瑶池”之誉。
  火把节
  又名星回节,直译为“接新火”。汉文音译为“星日节”,意译为“新火节”,即今天的火把节。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火把节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祭祖、扎火把、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
  湘潭赛龙舟
  湘潭没到赛龙舟的时候常常出现街空巷净的局面。涟水两岸有塞龙舟的传统习俗,多以宗族社团为单位组织船队,船首扎龙头,也有扎公鸡、鲤鱼及兽头的。民国年代的赛期间是:初一谷水,初二溪口,初三羊古塮、初四薛家渡和潭市,初五杏子铺和县城(有段时间县城因涨端午水之故,议定改在六月初六)。届时居民云集,常常出现街空巷净的局面。溪口羊古等地“斗舟”,开始时两船坐首席的“头牛”互相挽臂,也有挽“龙颈”的,进入中流快道,开始抢水,此时头牛斗头牛,二牛斗二牛,鼓手斗鼓手,舵手斗舵手,龙舟一会斗成“人字,一会斗成“1”字,观众欢声雷动,有钱人解囊挂彩。每结束一局“斗舟”,龙舟仍在游戈,充分表现出胜败之后各自的情绪,鸡头行舟胜了,象鸡一样的仰脖动翼,鱼头行船胜了,像鱼一样摇头晃尾跳跃龙门,观众喝彩不绝。在岸上踩旱船,以桥头河、扬家滩一带叫盛行。清末民国时期道士于夏季抬彩轿,内置龙舟模型,敲锣打鼓,沿家唱说道词,主家置水盆,让其禳灾,覆水“开船”,将灾劫载去扬州,谓之“划旱龙船”。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最佳旅游时间湘潭的春天始于2月中旬,4月韶山红杜鹃怒放,漫山遍野,美丽无比。秋季始于8月中旬,气温通常在15℃至20℃左右,这时秋高气爽,可以到湘江边昭山观赏红叶。
  总地来说,春天和秋天去湘潭旅游是比较合适的。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特别提醒从长沙到韶山非常方便,乘长沙站早上6:52的k585次空调列车,8:44就可以到达韶山;傍晚乘17:56分发车的k586次回长沙,晚上20:20分可以到达。
  另外,长沙南站有到韶山的空调班车,从上午7点到下午5点,每隔50分钟会有一班车开往韶山,票价20元左右。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美食“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龙牌酱油除有“色泽鲜艳、酱香浓郁、滋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
  发丝百页原为清真馆李合盛“牛中三杰”之首,闻名遐迩。用料为牛百页肚经过加工煮熟后,切成发丝细,与玉兰片一起煸炒。这个菜吃起来脆嫩香滑,略有辣味,极其爽口。百页牛肚质地软韧,炒出菜来却脆嫩无比,堪为奇绝。
  麻辣子鸡是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有“有吃麻辣子鸡就有吃湘菜”之说。麻辣子鸡取料用半公斤左右的当年子母鸡,取出内脏,砍去头爪,剔掉骨头,然后切成方丁,先入油锅氽炸。再佐以辣椒、花椒子、绍酒、黄醋等急炒。该菜色泽金黄,皮焦肉嫩,麻辣入味,油润鲜香。
  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住宿酒店
  酒店名称地址电话星级
  湘潭宾馆中国湖南省湘潭市韶山西路199号0732-8232600★★★
  韶山宾馆韶山市迎宾路0732-5685403★★★
  湘潭岚园大酒店湘潭岚园路4号0732-8564981★★★
  九汇大厦电话:湘潭市雨湖路142号0732-8262081
  华都大酒店中国湖南湘潭建设南路中段0732-8558888
  韶山银峰宾馆湖南省韶山市清溪镇英雄路0732-5681071
  韶峰宾馆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0732-5685073
  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购物特产:湘潭龙牌酱油、湘潭灯芯糕、兰岭茶叶、冰糖湘莲、羊鹿毛尖。隐山湖湘文化生态旅游区玩法游玩、休闲、摄影、旅游、
  隐山位于湘潭县黄荆坪,距湘潭市区40公里。又名龙山,龙王山,历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海拔437米。
  因北宋大文学家,大理学家周敦颐隐居讲学而得名,并因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讲学授徒,创立湖湘学派,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江南至此,曾亲笔御书“天下隐山”。
  隐山与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纪念馆相距只有5公里,位于花明楼,韶山,乌石与南岳的旅游黄金线的中间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有隐山碧泉书院,三贤祠,胡安国胡宏父子合葬墓地及左宗堂故居,周小舟故居等人文历史资源,而且自然风光优美,有美仑美奂的“四美湖”,神秘莫测的龙王洞,天然温泉以及历代为州官府吏,文人墨客浏览的圣地“四池”“八桥八景”等,游客既可寻幽访古,又可休闲度假,采莲赏荷,登山探险。
  隐山,已被确凿考证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自宋元以来至民国初年,隐山成了州府官吏,文人雅士,迁客骚人荟萃之地。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晚年隐居隐山讲学,曾于此写下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隐山胜迹颇多,一寺(慈云寺),一墓(北宋理学家,文学家胡安国之墓),两祠(一为濂溪祠,周敦颐号濂溪,后人建此祠以为纪念;另一为三贤祠,意为纪念胡安国胡文定公胡宏父子三人),两树(濂溪祠前有一垂丝柏树,高十丈许,干粗一丈五,相距三丈处还有银杏一棵,高八丈许,干粗近一丈。这两树相传为周敦颐亲手所植),四池(莲化池,洗笔池,化砚池,雷池。相传为周敦颐植莲,洗笔,化墨之处),八桥(即隐水桥,流叶桥,通箭桥,珂里桥,栗林桥,狮龙桥,神仙桥,龙五桥),远近驰名。登隐山一游,湖湘文化源头尽收。
  一、自然情况
  隐山,地处衡山山脉之北麓,是芙蓉国里一块民俗民间文学蕴藏极为丰富的宝地。近来,不少学者论证,她是湖南文化的正真正源头,同时也堪称中国文化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隐山又名龙王山,土人又称其为西山。南宋时这里就已经是文化胜地,她既是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的生前住地之一,又是胡文定及其子——杰出理学家五峰先由的瘗玉之所。隐山处在湘潭县西南一百里之外的黄荆坪境内,历为县邑四大名山之一。隐山峰峦层叠,山岩陡峭,上有龙湫,又有龙洞,其径幽曲,深邃莫测,只西面稍呈平坦延缓之势,有小道与湘乡通。
  二、风土人情
  抬茶,是闹新房中的一个传统节目。新郎新娘用红漆茶盘抬着一杯杯的茶,请各位来宾喝,除德高望重的长者外,凡要喝茶的人都要先赞茶。赞茶的歌全是吉利话,有事先备好的,也有临时即兴编的,纯属是要考考你的口才。
  接春,每年一到立春的时分,千家万户爆竹齐鸣。有些“入格”的老人还要摆起香案、果点、沏起香茶,迎接和供奉春神的到来,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阖家春光常佑、春风常拂、四季常春。
  端午插艾,端午节在门窗上插艾叶,挂菖蒲、葛藤,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风俗之一。“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斩邪归地府。”艾是一种多年生的菊科宿根草本植物,一至端阳时节,艾苗生长茂盛;夏秋之际,则开出圆柱形的头状花序,飘散出阵阵浓郁的沁人心扉的香气。其实艾在医区方面还有很多功能呢!比方说:温气血,逐寒湿,止血……由于艾含有挥发油,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而端午正值梅雨季节,空气潮湿,细菌繁殖快,室内容易生霉,容易感染疾病,于是人们利用艾的这种特有的浓郁花香,来驱邪气,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在室外内活动的苍蝇等虫子闻到这种气味,也都远走高飞了,所以说端午插艾避邪并非迷信,而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喔!
  三、历史人物
  胡安国父子于南宋绍兴之初(1131)来到湘潭隐山,创建碧泉书院,经常在隐山一带出没,从事学校教育活动。南宋绍兴之初,胡安国父子躲避战乱隐居来到碧泉,创建“文定学堂”,广收门徒,传播并研治理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开创湖湘学派,湘潭从此名闻江南。
  胡安国从子胡宪,字原仲,学者称为“籍溪先生”,是朱熹的业师,朱熹从之受业近十年之久,在理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胡氏父子并以大节树于南宋,学博思精,人格俊美,在南宋及向后的中国历史中享有极高的选举赞誉,胡宪北子张式,字敬夫,学者称为“南轩先生”,与朱熹,b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张南轩就是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碧泉书院拜胡宏为师,后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的。张南轩和胡宠的其他弟子彪居正、吴晦叔、胡大原、胡广仲、赵师孟(宋太祖赵匡胤之子昌陵燕翼王之七世孙)等形成了一个规模大、实力强的稳定的学术群体,这就是所谓的“湖湘学派”。
  隐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她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她是核心湖湘文化的真正源头。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对推动中国近世的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据说六朝时有一高僧,为躲避人世的烦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隐居修行。后来有两个行脚僧人路过这里,想找些食物充饥,找遍附近却不见村落的影子。正在失望之际,但见有菜叶随着溪水漂流下来。两个和尚吃饱了,但是第二天,老僧却已焚毁了草庐,无影无踪了……从此,这时就叫起隐山来了。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天下大乱。到南宋初年,湖南地区为金兵、叛将、流寇、土匪以及犯上造反的农民等闹得鸡犬不宁,真可以说是“搅得周天寒彻”了。
  由金兵入侵所带来的祸患是自北向南而来的,起初在河北、安徽、湖南、四川、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随着宋王朝的“鸾舆”南渡,大批难民涌入江南。建炎三年(1192),宋大学士、给事中胡安国携带家眷为躲避战乱迤逦到来湖南湘潭,导引者是胡安国的弟子长沙人黎明。当胡安国来到隐山附近的碧泉时,被湛蓝的泉水所吸引,喜不自胜,于是就决定隐居在这里
  当我掬一汪只有小时候才见到过的天一样湛蓝的泉水喝下去的时候,我的心中荡漾起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历史的清凉。那泉水汩汩地涌出,流入涓水,注入湘江,汇进洞庭,助长成了长江的万里之势。
  胡安国字康侯,是福建武夷山下的崇安人。崇安宋时归建州,现在改称武夷山市。胡康侯原本设有打算来湖南,只是为战乱所逼,慌乱中逃到这里。不料这一偶然的事件却带来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胡康侯长于《春秋》学研究,早年从学朱长文与靳裁之。朱长文是宋初“三先生”之一的泰山孙复的弟子,孙复以治《春秋》学有名于当世。而朱长文与靳裁之都是著名理学家程颐的讲友。胡安国从朱长文那里得思想为核心,加以自己的理解。所以《胡氏春秋传》不是纯粹的历史学著作,而应当是史论一类的典籍。虽然因其“有感于时势”,议论并不完全——合于经旨,但“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的用意非常明显,深得孔子“笔削《春秋》”的原意,所以宋高宗赞誉《春秋胡传》“深得圣人之旨”。胡安国的《春秋传》主要就完成在湘潭隐山的碧泉书堂和衡山的“春秋楼”。“春秋楼”在湖南省衡山县,是胡安国隐居湖南期间的另一处生活与读书、著述的所在。
  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日,积劳成疾的胡安国在完成“春秋传”不久就过世了。他没有带走遗憾,却留下了传世的著述。《胡氏春秋传》后来成了元、明两朝科举考试的标准范本。并且成了后世研治“春秋学”不可绕过的经典,对后世历史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就连明末清初的王船山父子兄弟的《春秋学》的研究,都深受《胡氏春秋传》的影响。
  胡安国在湖南共建有两座书堂,一是湘潭隐山的“碧泉书堂”,一是衡山的“春秋楼”,后来称“衡山文定书堂”。这是因为在他身后,宋高宗赐给他的谥号叫做“文定”,意思是表彰他深通孔孟精神,博学多识而又能坚定操守,不为外欲所诱惑。就如同程门高弟大理学家谢良佐对他的评价一样:“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胡安国一生心系国家民族,国土沦丧、生民苦痛常使胡安国痛楚如同身受。胡安国志节甚伟,经常为时人所称道。程门弟子侯促良从来不以赞美之辞轻易许人,只敬服二程,自了解胡安国以后,说“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而宝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胡安国的高风亮节影响了自己的后人,三子寅、宁、宏及从了胡宪法“并以大节树于东南”,成为南宋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