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江蘇 >揚州 >揚州市區 > 隋煬帝陵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隋煬帝陵聯繫方式地址: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
  郵編:225002
  電話:0514-7666007隋煬帝陵投訴電話揚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4-7325601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功過參半的帝王,隋煬帝陵位於揚州邗江區槐泗鎮,作為帝王之墓,既是一個旅遊景點,又有其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吸引着許多中外懷古者的到來。
  
  隋煬帝陵,現為省級文保單位,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隋煬帝楊廣(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大業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縊殺,初殯於江都宮流珠堂,後葬吳公臺下,唐平江南後,以帝禮改葬雷塘現址。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學士阮元為其立碑建石,揚州知府伊秉綬隸書“隋煬帝陵”。
  1986年初步整修,1995年對其進一步整修保護,占地3萬平方米,存雷塘、祭臺、墓塚三歷史遺跡。1999年再次整修,增建石牌坊、大門、石橋等建築。進行隋煬帝陵二期工程的建設,使之成為揚州北郊重要的旅遊區。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衹換雷塘數畝田。”隋煬帝陵位於揚州西北7千米雷塘,邗江區槐泗鎮隋煬帝東路。隋大業14年(618),隋煬帝楊廣被部將宇文化縊死於江都宮。初殯於宮內流珠堂,後改葬於城西北的吳公臺下,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以帝禮葬於雷塘今址,其墓年久荒蕪。清嘉慶十二年(1807),學者阮元發現後,重立墓碑,上鎸隸體“隋煬帝陵”4字,由清書法傢、揚州知府伊秉綬書。1983年後陸續修葺,修復了墓道和墓臺。周圍林木蔥鬱,多為鬆柏、石楠和女貞。
No. 2
  隋煬帝陵
  隋煬帝陵隋煬帝陵位於揚州邗江區槐泗鎮,現為省級文保單位,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隋煬帝楊廣(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大業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縊殺,初殯於江都宮流珠堂,後葬吳公臺下,唐平江南後,以帝禮改葬雷塘現址。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學士阮元為其立碑建石,揚州知府伊秉綬隸書“隋煬帝陵”。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衹換雷塘數畝田。”隋煬帝陵位於揚州西北7千米雷塘,邗江區槐泗鎮隋煬帝東路。隋大業14年(618),隋煬帝楊廣被部將宇文化縊死於江都宮。初殯於宮內流珠堂,後改葬於城西北的吳公臺下,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以帝禮葬於雷塘今址,其墓年久荒蕪。清嘉慶十二年(1807),學者阮元發現後,重立墓碑,上鎸隸體“隋煬帝陵”4字,由清書法傢、揚州知府伊秉綬書。1983年後陸續修葺,修復了墓道和墓臺。周圍林木蔥鬱,多為鬆柏、石楠和女貞。
  進入陵區,高大的石碑樓橫梁上書寫着“隋煬帝陵”鬥大的四個正楷字。陵門氣勢恢宏,寬敞的正門配以兩個偏堂,左偏堂為隋煬帝生平圖片展覽,陳列了數十幅圖畫,圖文並茂地簡略介紹了隋煬帝功過並存的一生。右偏堂為書畫成列室,懸挂了江蘇省和揚州市知名書畫傢的作品。其中,尤以揚州文壇宿將、長篇歷史小說《隋煬帝》的作者丁傢桐所書長軸最吸引人:“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竜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帝陵占地3萬平方米,有石牌樓、陵門、城垣、石闕、側殿、墓塚等組成。整個帝陵形製獨特、氣勢雄偉,城垣、石闕、墓塚是世界上罕見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
  墓塚為十分整齊的平頂金字塔形,高12米,四邊均為規則的等腰梯形,上下邊長分別為8米和29米。墓前立有巨型墓碑,底座為階梯式,上部為片狀雲,中部左上方刻有“大清嘉慶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撫阮元建石”;正中刻“隋煬帝陵”,每個字為臉盆大小;右下方刻有“揚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