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寫作 : 詩人 > 陳恭尹
目錄
No. 1
  陳恭尹(1631 ~1700),清代詩人。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廣東順德人。清順治三年(1646)清軍陷廣州,其父陳邦彥舉兵抗清,兵敗殉國,全家被害,陳恭尹衹身逃脫。後南明永歷帝授以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之職。南明亡後,定居廣州。因“三藩之亂”,曾被牽連入獄,從此心懷畏懼,壯志漸消,避跡隱居,自稱“羅浮布衣”。
  晚年寄情詩酒,曾與官府貴人往來,時人曾諷譏他:“可憐一代夷齊志,錯認侯門是首陽。”因此他的詩前後內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懷故國之思,未嘗消釋。七言律詩對仗工整,又多巧思,綿麗中仍多哀感蒼涼之慨。如“猛士不帶劍,威武豈得申?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擬古》之三)。“西湖歌舞春無價,南宋樓臺暮有雲。休恨議和口相國,大江猶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雜興》、《虎丘題壁》、《崖門謁三忠祠》、《九日登鎮海樓》等篇,也都寄托遙深。五古《感懷》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則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難。他的詩抒寫性情而自成風格,與屈大均、梁佩蘭並稱為“嶺南三傢”。同時也是著名的書法傢,被稱為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晚年,在廣州育賢坊建小禺山捨,以遺民身份終老。
  著作有《獨漉堂全集》,詩文各15捲,詞1捲。
  《崖門謁三忠祠》
  山木蕭蕭風又吹,兩崖波浪至今悲。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嚮蒼苔讀舊碑。
  ——《崖門謁三忠祠》
  這是詩人廿三歲時的作品,追念宋王朝在新會崖門覆亡的歷史,懷古傷今,寄寓國亡傢破之恨,感情鬱勃,格調高卓。《粵東詩話》稱之“大氣磅礴,大筆遙深,卓絶千古”,實非過譽。
  代表作品:
包含詞
陳恭尹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