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傢太極拳是太極拳的根源,是各派太極拳的母體。
關於陳傢太極拳的起源,直到今天衆說不一。現在已經明確的是河南溫縣陳姓一族自古以來就練太極拳,太極拳這個名稱是因為拳法變化無窮,遂用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哲學理論來解釋拳理而被後世所命名的。陳氏一族流傳的太極拳,傳到後世分為許多支派,為了便於與其他各派太極拳有所區別,所以稱為“陳傢太極拳”,有時也稱為“陳氏”、“陳派”或 “陳式”。
陳氏一族本不是河南人,而是從山西移居到河南的。陳式第十八世陳績甫在他著的《陳式太極拳入門總解》的序中說:陳式一族是在明洪武七年 (1374)由山西洪同縣大槐樹村在族長陳卜率領下移居到河南溫縣常陽村的,後來,傢族繁衍,遂把此地改名為“陳傢溝”。
陳傢溝也稱為陳溝,移居後即以陳卜為第一代。
移居到河南的陳姓一族,為了防匪自衛,全族很早就練武。進入清代以後,以武勇被任為山東省的保鏢,子孫幾代連任,亦即從第九代的陳王廷一直連任到第十七代的陳發科。
在這期間,清道光末年(1850)興起了太平天國起義,陳氏第十五代的陳仲莘在這當中立了大功,陳氏一族的年青人則團结一致固守村莊。這些事在《溫縣志》、《中州先哲傳》、《懷慶府志》等地方志中都有記載。
據《盾鼻隨聞錄》載,陳氏一族在道光時期連十七歲的陳姓少女都會使槍,可見陳傢溝練武之風很盛。
關於陳傢溝何時開始練太極拳的問題,說法不一。有力的說法是陳傢溝第九代陳王廷創始的,但據史料明確記載的是第十四代陳長興(1771-1853) 開始的。
到陳長興一代,同族陳有恆、陳有本二人發展了古傳的老套路,創編了新套路,於是老套路就被稱為“老架式”,新套路就被稱為“新架式”。
不久,從陳有本學了新架式的陳清萍,又創編了新套路,並以陳清萍遷居的地名而稱這套路為“趙堡架式”。
陳長興傳的“老架式”傳給其子陳耕耘,陳耕耘傳給其子陳延熙,陳延熙傳給其子陳發科(1887-1957),並在北京公開教拳。
陳有本傳的“新架式”傳給其侄陳仲莘(1809-1871),然後廣泛傳給本族子女。
陳卜創拳說陳氏第十六代陳鑫在他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序中寫到:“始祖陳卜,耕讀之餘,而以陰陽開合運轉周身者教於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故名太極拳。”
另外,陳氏第十八代陳績甫在他寫的《陳氏太極拳入門總解》一書中說:在陳傢溝西十華裏處有一座叫清風嶺的名山,多匪,常襲擊掠奪村莊,管傢苦於無法逮捕。早就精通太極拳的陳卜憤然而起,從村中招募數百人,親率他們攻入賊窟,賊遂被平。從此之後,來學拳者日多,在村中設“武學社”,從而太極拳得到了廣泛開展。
對陳卜創太極拳說,考證傢們持否定態度的居多。但考證傢張唯中在《武壇》發表的《重振國術武藝,發揚中華文化》一文中,引用了河北省高陽縣人傳授長拳的李從吉先生的談話。李說:“我雖原籍河北省,但遠祖與陳氏一族一樣原來都是山西省洪同縣大槐樹村的居民。據先祖們說,那個地方每到舊歷正月在廟前舉行武術大會,頗為盛大。另外,把祖傳長拳的技法和姿勢,與陳傢溝十三勢長拳和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的三十二勢的圖解等一一對照起來看,連名稱都大多相同。因此,可以認為所有這些都是宋太祖長拳流傳下來的。”
另外,唐豪、顧留馨在《太極拳研究》中也指出:在1936年山西洪同縣出版的《忠義拳圖稿本》(樊一魁編)的這本書中,技法和名陳都與陳傢溝傳下來的拳書相同。
王宗嶽傳給陳傢說清乾隆年(1736-1795)前後,山西省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名叫王宗嶽。此人從黃帝和老子的書到兵書,樣樣皆通,還會巧妙地使槍和刀,他還寫了一篇被太極拳研究傢視為珍寶的《太極拳譜》。
據記載,王宗嶽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到過河南洛陽,並在乾隆六十年在河南開封居住過,以教書為業。王宗嶽住過的洛陽和開封兩地之間流着一道黃河,但和陳傢溝一樣都屬於河南省,相距極近。
王宗嶽寫的《春秋刀殘譜》和陳傢溝傳下來的《陳溝春秋刀譜》相同。另外,王宗嶽寫的《太極拳譜》中的“打手歌”和陳傢溝傳下來的“打手歌” 一節也相同。這兩件事更加有力地證明王宗嶽確與陳傢溝有過交往。
但從另一方面看,酷愛武術的王宗嶽聽說陳傢溝盛行練拳,也可能去陳傢溝學拳,或者陳傢溝原有的拳法經王宗嶽加工而變得更加精巧。這些情況也是可能的。
對這個問題,中國唐豪認為是“陳傢溝傳給王宗嶽”的,而徐哲東則認為是“王宗嶽傳給陳傢溝”的,兩人的說法正好相反。
推測王宗嶽住在洛陽可能訪問陳傢溝,是乾隆五十五年前後的事情。而根據記有陳傢溝歷代先人的《陳氏傢乘》和《陳氏傢譜》,陳傢溝在當時卻早已經在傳授拳法和武術,這是有錄可查的。
陳王廷創始說唐豪關於陳傢太極拳的起源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認為陳傢太極拳是陳傢溝九世陳王廷研究了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收錄的拳法三十二勢圖解以後,又吸收了道傢的《黃庭經》一書中的呼吸法而創編的。
這個說法的根據如下。
第一個根據是:傳到陳傢溝的拳法(包括太極拳),與戚繼光《拳經》中的拳法圖、名稱和歌訣大多完全相同。
如果說是陳卜創始了太極拳,那麽陳卜是早於戚繼光百數十年的人,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當然應該有所記載。
《拳經》是從當時中國著名的十六傢拳法中選出優秀的拳技而編寫成的,此書並非衹登載一個門派的拳法。因此,陳傢拳法與《拳經》相同,證明陳傢是從《拳經》吸取的。
第二個根據是:陳王廷在陳傢溝還留有一首長短詩,詩中還提到了造拳的事。“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寇,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殘喘,衹落得《黃庭》一捲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竜成虎任方便。”
另外,《陳氏傢譜》記載:“九世陳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東稱名手,掃蕩群寇千餘人,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人也。”這段記載,與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序中所說的卻正好相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