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陈华癸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微生物学家
发明创造:中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简历
陈华癸(1914.1.11- )中国微生物学家,土壤微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昆山县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病学院学习,1939年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是在昆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洛氏基金会研究员,后来调到中央农业实验所工作。1946年筹建北京大学农学院士壤系,他任教授兼系主任;后来又先后创办了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和华中农学院士壤化学系;1956年他还参与建立中科院武汉微生物研究室(后来的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工作。1979-1984年任华中农学院院长。他在根瘤的研究上造诣很深,首次阐明了根瘤组织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与共生固氮有效性的关系、首次发现紫云英根瘤菌的属----寄生属性,为紫云英根瘤菌在农业中的利用奠基了基础;还开创了水稻田绿肥耕作制并对水稻田耕层土壤中优势做生物的种类起主导作用的论点。他还发现了严格厌气亚硝酸细菌,这一发现对研究自然界氮的转化有重要意义。在推广紫云英根瘤菌高效株的选育和应用中,大大促进了我国南方稻田绿肥的发和双季稻种面积的扩大。80年代后他又率先将我国根菌的研究引入分子生物学领域,他主持的“根瘤菌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化及存活性”研究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是中国农学会的副会长和中国微生物学会的副理事长。 |
陈华癸-基本信息 Chen Kuei - Basic Information |
陈华癸(1914 01.11 - 2002 11.19),原籍江苏省昆山县,中国微生物学家和高等农业教育家,土壤微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第三、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理事长、华中农学院院长、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先驱者之一。 |
|
1914年1月11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1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5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1935 年~1936年 任北京大学生物系助教
1939年 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0年 获美庚款基金资助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41年~1945年 任中央农业试验所技正
1946 年~1947年 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系主任
1947年 ~1952年 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农业化学系主任
1952年以后历任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土壤及农业化学系主任、生物固氮研究室主任,华中农学院院长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2002年11月19日 病逝于武汉 |
陈华癸-学术研究 Chen Kuei - Academic Research |
陈华癸首次阐明了根瘤组织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与共生固氮有效性的关系;首次发现紫云英根瘤菌的属----寄生属性,为紫云英根瘤菌在农业中的利用奠基了基础;开创了水稻田绿肥耕作制并对水稻田耕层土壤中优势做生物的种类起主导作用的论点;此外,陈华癸还发现了严格厌气亚硝酸细菌,这一发现对研究自然界氮的转化有重要意义,为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扩大双季稻种植紫云英绿肥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应用技术;80年代后他又率先将我国根菌的研究引入分子生物学领域,他主持的“根瘤菌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化及存活性”研究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学术活动着力于农业生产、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动的交叉点上,主要体现在共生面氮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转化作用这两方面。陈华癸进行的水稻土耕层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及水稻土的肥力研究,豆类根瘤菌共生固氮关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成功,扩大了肥源,保证了我国南方单季稻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改为双季稻的耕作变革。20世纪40年代末,他参与筹建了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参与筹建了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20世纪50年代初,陈华癸参与编写了农业院校七化学系数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参与编写了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教学大钢;参与筹建和成立中科院武汉微生物研究室(现为武汉病毒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初,参加并主持国家科委六五计划固氮生物重大问题的研究。陈华癸先后出版专著《土壤微生物学》、主编《微生物学》 |
陈华癸-主要论著 Chen Kuei - Publications |
1 陈华癸.草籽绿肥根瘤菌和人工接种.新科学,1952(3):33—38.
2 陈华癸,庄正德,何殿元等.硫质对“噤水田”水稻生产量的影响.土壤学报,1952,2(1):34—46.
3 陈华癸.秧田泡青的试验报告和讨论.土壤学报,1952,2(1):46—54.
4 陈华癸.根际微生物群对植物土壤营养的作用.华中农业科学,1955(1):1—4.
5 陈华癸.水稻田特性的发展和水稻田的绿肥耕作制.土壤学报,1955,3(2):97—112.
6 陈华癸.水稻田土壤中占优势的微生物种类·第六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巴黎,1956)论文.土壤学报,1957,1(1):111—116.
7 陈华癸.土壤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8 陈华癸(主编).微生物学(初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第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9 陈华癸.水稻土中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稻作科学论文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167—182.
10 陈华癸,周启.水稻田土壤中硝化作用和硝化微生物的研究:I.水稻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土壤学报,1961,9(1):56—64.
11 陈华癸,周启.农业技术措施对水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及其生产意义:I.烤田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土壤学报,1961,9(3—4):133—139.
12 陈华癸.施肥.中国农业土壤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275—296.
13 陈华癸(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14 陈华癸(主编).土壤学(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15 陈华癸.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红旗,1963(7—8):10—18.
16 陈华癸,周启.水稻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和硝化微生物的研究:Ⅱ.水稻田土壤的亚硝化细菌加富营养体在培养条件下的繁殖和亚硝化强度.中国土壤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南京:中国土壤学会,1963.
17 陈华癸.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有机磷的来源、积累和矿化——主要研究成果和问题.微生物专题报告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219—234.
18 陈华癸.做好发展根瘤菌肥料的科学技术工作.人民日报,1964年5月19日.
19 陈华癸.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微生物学方面.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1964年土壤微生物学专业会议专题报告及研究报告摘要集,1964:专1—19.
20 陈华癸,周启.水稻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和硝化微生物的研究:Ⅲ.亚硝酸细菌纯培养的分离.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1964年土壤微生物学专业会议专题报告及研究报告摘要集,1964:研45—46.
21 陈华癸,樊庆笙(主编).微生物学(第3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第4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
Chen Huagui
陈华癸
国土壤微生物学家。 1914年 1月11日生于北京。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在中央农业实验所从事研究工作,后历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学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业化学系主任,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教授、系主任、院长等职;并为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副会长,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微生物研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豆科的根瘤菌共生固氮等都有深入研究。60年代进行紫云英根瘤菌共生固氮关系的基础研究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显著效益。与樊庆笙联合主编的《微生物学》(1959)教材被广泛使用,并连续修订再版。
(鲁大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