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92-1946) 汉奸。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开除出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人部部长。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1944年汪死后,任伪行政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判处死刑。 |
chén ɡōnɡ bó (1892-1946) chén ɡōnɡ bó (1892-1946) |
陈公博 chén ɡōnɡ bó (1892-1946)
陈公博(1892-1946) : 汉奸。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开除出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人部部长。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1944年汪死后,任伪行政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判处死刑。 |
|
陈公博 生平
陈公博(1890年10月19日一1946年6月8日),广东南海人。1890年10月19日出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20年毕业后回广州和谭平同创办《群报》,任总编辑。1921年春参与组织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因投靠军阀陈炯明而被开除党籍。同年2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25年回国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广东省农工厅厅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务局长,192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工人部部长。1927年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分会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1928年底在上海与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组织“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编《革命评论》。1931年蒋汪合流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军委会第五部部长、11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1939年,在香港写成《苦笑录》一书。在汪伪政府历任立法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政治训练部部长、上海市市长兼上海市保安司令、清乡委员会委员长。1944年汪精卫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陈公博宣布解散南京国民政府。最初陈还望能得到重庆接受,但最终逃亡日本,试图在当地隐姓埋名。中国政府发出对陈公博的通缉令,并在南京受降后即向日本提出引渡要求。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法保护陈公博,只能将其交出。陈被押回中国,交由军统看管。1946年4月在苏州狮子口的江苏高等法院受审。4月12日,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被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等待执行死刑。6月8日行刑枪决,临刑前将一小茶壶赠予陈璧君说:“夫人,我先走一步,随汪先生去了。牢中别无长物,这把茶壶送您,权作留下纪念吧。”陈璧君痛哭失声。到法庭时,陈公博给家属写封遗书,又给蒋中正写了一封信,写到一半即缀笔。随后,陈公博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下午时被执行死刑,享年57岁,尸体葬于上海市公墓。 |
|
抗战胜利后,陈公博作为汪伪政权的第二号巨头,被判处死刑。他死前的绝笔,是应典狱长之请所写的一副对联:“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据金雄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记:“当他这副对联写得只留最后三个字时,他发现身后有几个法警立在那里,这情形是不寻常的,因为狱室中平时绝没有法警会进入。陈公博是够机警的,他已明白这是什么一回事了。他回头笑笑问法警:‘是不是来提我执行了?’法警们竟然不好意思直认,还是呆呆地立在那里。不回答就是证实,于是公博又说:‘那末请劳驾再等几分钟,让我先把这对联写完了吧。’他又继续写了‘满为心’三个字,又加写了上下款。……”
对于此联,同情汪政权的金雄白有所解释:“上联还寄望于当局能放宽气度,对不是真正什么‘民族罪人’,或者政府曾经加以运用或利用的“汉奸”分子,加以宽容,要如大海能容百川之所汇注。但是我相信公博自己决不再存一丝徼幸之心。因为他既要求派机回国受审,为服法之范则,在审讯中,又没有延聘律师为他辩护,判处死刑以后,更声明不再上诉。……下联却不能不说是充满了讽谏之意,希望当局不要因胜利而骄盈;但愿能如明月有心,一轮岂能常圆?应知朔望盈晦之道。……”只是他的理解,似有些求之过深。
许金城辑《民国野史》亦云:“……当命令抵达之时,公博方为典狱长书楹联,联语云:‘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犹未觉,而狱卒已持令来,公博本极机警,视状已觉,因曰:‘请稍待,当毕此一联。’仍为悬腕书之,字体无殊于平昔。”按:许氏所记的内容,似乎只是参照金雄白的回忆而作了综括。
王元化八十年代在致黎澍、李锐函中也曾提到这副对联:“我生性愚直,言既出口,义无反悔。陈公博于临刑前(应苏州典狱长之请)书一联尚称:‘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常不满为心。’我们难道还不如他(哪怕只是意愿),虚怀若谷,有容人容物之量么?” 这一联语,辞工而意远,并非陈公博所能为。
往前,林则徐也留有楹联手迹:“大海有实能容之度,明月以常不满为心。”此联署“竢邨退叟林则徐”,与上述陈公博所写的版本又有小异。
往后,郭沫若于1963年曾有写给秦皇岛海员俱乐部一联:“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怀。”这与陈公博、书小有差别,或许别有出处。
不过,林则徐恐怕也未必是这副对联的原创者,待考。上述对联主要指为人要谦虚大度,做事要思量谨慎,大量容人小心处事,不自满,知自身之不足,积极进取。
代表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