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陸榮廷(1859-1928) : 桂係軍閥。廣西武鳴人。壯族。曾任清軍管帶,鎮壓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後升至廣西提督。辛亥革命時,攫取廣西都督職位,捕殺革命黨人。護國戰爭時,派兵攻占廣東,自任廣東督軍,成為桂係軍閥首領。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排擠孫中山。1920年被粵軍擊敗,退回廣西。 |
陸榮廷睇相 廣東歇後語 Lu Rongting the Air Phase of Guangdong twisters |
舊陣時,廣州惠愛路正對文德路口處有一間城隍廟,香火鼎盛。廟前的廣場有不少看相、算命、卜卦的攤檔。這些江湖術士,很懂得人們的心理,知道凡是來看相、算命的人,大都是倒運失意,或處於逆境有危難的人。所以,來人一坐下,術士就故意把他奚落一番,比如說“你滿面晦氣,正走着衰運”雲雲。然後話鋒一轉:“幸好你找到我,我可以指點迷津。”跟着說一番騙人的鬼話,使你入豰。其中有一個諢名“大沙煲”的相士(桌上放有大沙煲為標志,故稱),逢人就破口大駡,先聲奪人,倒因此生意滔滔,頗有名氣。
1916年8月間,廣西軍閥陸榮廷(見圖)任粵省督軍,並曾兼任兩廣巡閱使,權傾一時。
陸榮廷早就聽說過城隍廟前有許多看相算命的術士,便想,自己是一個大貴人,不知這些術士能看出自己的“貴相”否?他要去試一下,就扮成一個商人,隨從馬弁也扮作僕人,一搖三擺到城隍廟去。他隨便走到一個相士的攤前坐下,說要看相。那個相士自然不知道面前的人是個督軍大人,就如常的施展伎倆,先把他奚落一頓:“睇(看)你個衰樣,死到臨頭還到處走!不出三日……”陸榮廷被莫名其妙地嘲弄一番,怒火中燒,正要發作,他的馬弁連忙示意,請他不要暴露身份。那個相士跟着就“指點迷津”,鬍謅一通。陸榮廷衹好忍氣吞聲,一言不發,悻悻而去。
回到督署,陸榮廷把他的遭遇跟幕僚們說了,氣憤地說要跟那個相士算賬。這些幕僚卻暗中使人通知那個相士,連夜離開廣州。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遂成坊間趣事一樁。打這以後,廣州人就有這麽一句俗諺:“陸榮廷睇(看)相———唔(沒有)衰扌羅(找)來衰!”即自找麻煩,自討苦吃之意。自此,“陸榮廷睇相”,便成為民間常用的一句歇後語。 |
陸榮廷戎裝像 Lu Rongting military uniform as |
陆荣廷戎装像
陸榮廷之戎裝像,其“毋”字特有的之臉型,身着陸軍上將軍大禮服,最為特別的是其所佩帶的幾枚勳章,可為表現其一生之功績與榮耀。要說陸榮廷的勳位、勳章,可從南寧《鎮寧炮臺史記》碑(見圖)中得出部份答案,民國7年7月其為“耀武上將軍、勳一位、一等寶光嘉禾章、一等文虎章” 。老照片上陸氏之勳章依次為:第一排榮鼎寶星、武漢紀念章(靠衣扣),第二排一等文虎章、一等嘉禾勳章(靠衣扣),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佩帶在紅色綬帶左胯上(被其左手遮擋)。
鎮寧炮臺史記碑文 據北洋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年)12月 6日頒發《陸海軍敘勳條例》和《陸海軍奬章令》, 民國三年(1914年)1月14日頒發《陸海軍勳章令》,到民國五年又作過幾次修正和補充,根據這些法令先後設置了“ 大勳章 ”、“大綬寶光嘉禾章”、“嘉禾勳章”、“白鷹勳章”、“文虎勳章”、“勳表”和“陸海軍奬章”,以及“功績”、“學術”、射擊等奬章。“大綬寶光嘉禾章”分為五等,其餘勳章分為九等。分九等者,一至四等授予將官,三至六等授予校官,四至七等授予尉官和準尉見習軍官,六至九等授予士兵。授予勳章時均附給執照,有的勳章還可以憑執照領取年金。陸海軍奬章分為四等,一至二等奬給軍官,三至四等奬給士兵。勳章的圖案:“大勳章”由兩層八角星組成,中間繪製日月星辰山竜華蟲等12種事物。
且說民國再造,中外臚歡,轉瞬間已近雙十節,應援照民國元二三年舊例,舉行國慶典禮。民國四年,袁氏曾停止國慶典禮,故本屆舉行,特別提敘。黎總統係軍閥出身,註重武事,先期數日,特諭參謀、陸軍兩部,在南苑舉行閱兵式,其餘一切事件,歸各部籌議雲雲。各部乃援照元年公佈國慶日大典,除大閱外,如放假休息,懸旗結彩,追祭,賞功,停刑,恤貧,宴會等項,均各照辦。屆期一律舉行,概仿元年故事,毋庸細述。惟賞功一節,係隨時論事,按照目前有功人物,分級酬庸。黎總統以創造民國應推孫、黃為首功,特授孫文大勳位,黃興勳一位。蔡鍔、唐繼堯、陸榮廷、梁啓超、岑春煊,再造民國,各授勳一位。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各給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唐紹儀、馬安良、曹錕、朱傢寶、張作霖、閻錫山、陸榮廷、唐繼堯、楊增新、薑桂題、蔣雁行,各授一等大綬嘉禾章。
由此可見陸榮廷之“勳一位”可與黃興、蔡鍔等人比肩;“榮鼎寶星”可見其榮耀和地位;“武漢紀念章”和“一等文虎章”可見其促成“廣西獨立-----辛亥之舉” ;“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可見其“民國再造-----護國” 之功勳;“一等嘉禾勳章”可見其兩廣建設之功;手持“金九獅軍刀”可見其民國軍人之最高榮譽和地位。陸榮廷所佩勳章 |
陸榮廷的歷史功過 Historical Merits and Demerits of Lu Rongting |
陸榮廷童少孤哀,顛沛流離,17歲至35歲度過緑林遊勇生涯19年;36歲至52歲任清朝武官16年;53歲至66歲,任民國的都督、督軍、兩廣巡閱使和廣西邊防軍務督辦等,前後共14年。他一生的社會活動,擬概括為有功、無罪和有過等三方面來探討。
首先,論陸榮廷的“有功”
(一) 喋血關外,盜亦有道。陸榮廷的叛逆思想,産生於中法戰爭及以後的罷兵被遣。他被扔出了唐景崧的先鋒營重又流離失所後,就加入三點會的反清秘密組織,廣結遊勇,以打劫法國侵略者為目標和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在中越邊境活動,奉行“盜亦有道”的宗旨。他讀書很少,卻力求在先賢們的明訓中尋找做人的模式,講義氣,誠實篤信,氣量宏達,很有人緣。在緑林中,嚴守三不搶主義:一不搶中國人,二不搶窮苦人,三不搶駐地附近人。由於他所劫皆外人,不自殘同胞也,衆呼為義盜。因此,慕義者漸來歸至數千人,在中越邊境團成旅,儼然為一獨立王國,專與法人為敵,角逐將近十年,大小數十戰,法帝國主義損失慘重。單以陸榮廷個人一次在越南潰科就親手打死法國兵23人,搶劫財務無數,如果算起他手下的五千部衆的戰鬥威力,給法帝國主義的重創是不言而喻的。
法帝國主義者窮於應付之後,一邊勒碑懸賞緝拿陸特宋,一邊脅迫清政府逐陸榮廷出中越邊境,並嚴加製約。此舉足以說明陸榮廷的遊勇使法帝國主義者覬覦我國邊疆的企圖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使中國南疆免遭帝國主義蠶食的威脅,其功績當不可磨滅。
當然,他們嘯聚的人數愈衆,需要的給養愈多,專門打劫法人是否足以維持生活?那麽以“劫富濟貧”的匪徒行徑來維持生活,或不可免。而陸榮廷講義氣,守信用,他身在緑林,主張盜亦有道,對部下以“軍法勒之”,雖有劫富之行,也無損於這個傳奇式人物的形象。
(二) 討袁之役,功在民國。唐繼堯、任可澄、蔡鍔、戴戡聯名宣告獨立的日期是在1915年12月25日,當時四川將軍陳宦統率北洋軍武禎祥、馮玉祥、李炳芝三個旅和四川軍周駿、劉存兩個師,迎擊蔡鍔率領入川作戰的三個護國軍。1916年1月15日,袁世凱又命令虎威將軍曹錕督師入川,以猛虎撲兔之勢撲嚮雲南。川軍統領楊起元於2月23日,率軍偷渡金沙江,夜襲摩魚乍,已由江鐸進抵芝麻口。滇桂邊境的竜覲光於3月9日占領剝隘,進展至個舊、蒙自、土富州。在雲南方面討袁進軍,寡不敵衆,四面受敵之時,陸榮廷於3月15日宣佈獨立討袁。姑無論他的討袁動機,但就事實而言,陸榮廷討袁之後,其不可磨滅之功績有三:鼓舞入川作戰的護國軍士氣,提高必勝信心;使滇黔軍事處境危而復安,使西南各省反帝民氣提高;打擊北洋軍將帥,使馮國璋等逼袁世凱取消帝製。廣西獨立實是射給袁世凱畢命的一彈。誠如李宗仁在《我與中國》說到討袁之役:“廣西耀武上將軍陸榮廷揭櫫義旗,響應雲南獨立,而護國戰役中南北優劣之局,因此頓形改觀,此舉實為洪憲帝復亡,護國運動勝利之關鍵。”因此,時人無不贊成大總統黎元洪授予陸榮廷“再造民國勳位”及“一等大綬嘉禾章”的殊榮。
(三) 可貴的安定局面。人民要求安居樂業,歷史上的治、亂、分、合,往往反映了人民的好惡。
陸榮廷給老百姓留下的好印象,在於他平靖廣西,結束了清末匪盜橫行、地方擾攘。民不聊生的混亂局面,並且開創了民初十年老百姓基本上能夠過着和平安定的生活局面;他下野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粵軍入歸,老百姓對陸榮廷的失敗,本無是非好惡,可是廣西易旗之後,客軍沒有治桂的本領,無法收拾殘局,反而縱兵殃民,想起“民十兵”,豈止令人不寒而慄!在陸潭的廢墟上又不能建立其符合民心的國傢機器,卻換來軍閥蹂躪和自治軍的大混亂局面,禍亂頻仍,幾無寧日。有如此鮮明的對比,老百姓對陸榮廷自然發生好感。他死後,遺體運至南寧,停棺於鎮寧炮臺下的六公祠,歷時一月,運回武鳴。管材一來一往,老百姓都自動舉行路祭,每天前往六公祠吊喪的絡繹於途,還有來自外省和越南、港澳的。老百姓報以陸榮廷的榮哀,比同中法戰役的勝利名將馮子材在南寧逝世、開吊、出殯時萬民哀悼的情況一樣。他們異口同聲說:“陸榮廷統治廣西十年,沒有什麽對人民福利的建設,衹是使百姓不受兵災匪患,能夠安居樂業,與民無擾。他下野後,兵災匪患紛至沓來,纍得老百姓沒一日安寧。”這就是老百姓對陸榮廷的評價。
其次,論陸榮廷的“無罪”
(一) 末期遊勇,剿撫無罪。陸榮廷於1894年受撫,任清廷巡防軍管帶,時年36歲,先駐竜州,再移防南寧、貴縣辦清鄉,後來泗城府尹王方田利用與遊勇有香火淵源的陸榮廷來招剿遊勇,陸受命之後,施展他具有的潛在影響,果然招徠右江百色地區至雲南境內的遊勇大哥、二哥、三哥投降自新,個別不願意投降者,也被他殲擊,1902年,左江遊勇乃平。
1903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入桂剿匪。1904年,他重用竜濟光和陸榮廷,以“剿撫兼施”的兩手平柳慶地區的遊勇。竜在前面剿,陸跟着在後面撫,所有較大的遊勇頭目都給陸榮廷招撫過來。1905年3月回師左江,又把寧明一帶的“遊匪”招了。自是廣西的遊勇悉平。
陸榮廷剿撫後期遊勇,有功還是有過?過去史學研究領域裏,曾經流行一種觀點,就是對歷史上的勞動人民的起義和鬥爭,衹能頌揚,不能講他的落後面和局限性。講了就可能被說成是“不看主流和本質”,甚或被扣上“醜化和污衊勞動人民”的帽子。所以衹要是勞動人民的起義鬥爭,不管他有什麽缺陷和落後的 東西,也要“熱情歌頌”;而對於封建統治者做的一些符合人民願望的事情,不管他在當時的歷時條件下曾經起過怎樣的有益作用,也要“立足於批”,因此剿撫遊勇,就曾曾為陸榮廷的首要罪行。可是如果拋棄了這些框框,從遊勇的活動和發展情況去作具體的分析,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應把前後兩個階段的遊勇區別開來。
廣西遊勇崛起於邊關,曾揚威於邊關。遊勇活動的旺盛時期,是在1884年之後,也就是中法戰爭之後,被裁撤的抗法士兵和內地清軍的叛逆兵勇,逼上梁山,相結成旅,他們過慣了群體生活,素來以俠義相處,患難相扶,相依為命,就自發地要求保持其隊伍的組織,漸而與會黨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組織、有紀律、有策略、有主義的色彩。他們的活動,確實為抑止法帝國主義對我國邊疆的蠶食以及削弱清政府在桂西南的統治起過一定的作用。可是到了後期,遊勇本身經歷了復雜的變化,其成員良莠不齊,其有甚者,幹了諸如拉參、鏟村、劫掠、抽行水、獻納等等群衆深惡痛絶的壞事,還通過肅殺恐怖的拜臺、入灣的活動,勒索群衆的資財,迫使群衆在遊勇勢力庇蔭之下,保全生命財産,可是這幫遊勇走了,那幫遊勇又來,拜臺也成了沒完沒了的災難。無法無天的殺人越貨,亙古未聞。今天的武鳴、邕寧等縣老一輩的人,由於親歷其境,講到當年遊勇頭目王特燕、陸采邦、周三,還心有餘悸。
後期遊勇為非作歹,到處皆然,《邕寧縣志·兵事》有載:清末壬寅(1902)、癸卯(1903)兩年,廣西邊陲重鎮南寧,匪盜猖獗、綁票勒索,打劫村莊,……無所不有。有的唯恐出師無名而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掩護匪行,這比赤裸裸的明火執仗還具有更危險的欺騙性。
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中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所表現的作用和好壞、大小,歸要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産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幫助的大小,看他是束縛生産力的還是解放生産力的。”遊勇衹管破壞而不搞建設,光是打劫而不安民,老百姓的命都保不了,哪裏還談得上發展生産!陸榮廷剿撫遊勇後,帶來地方平靖,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有利休養生息,應無最尤。
(二) 積財聚産,尚能剋製。傳說山東軍閥張宗昌有一次祭孔後說:“我平生對不住孔夫子的有兩件事:要錢,要女人。”東北軍閥張作霖,受招後得做管帶時,他的一位長官周樹模問他:“你以前為什麽受撫?”張作霖很誠實地說:“回稟大人,我想升官發財”。舊社會有個文化人士鬍適博士,當過北大的校長,1935年來遊兩廣,到處都見到軍人貪財如命,感慨所及,於是反嶽武穆之言,發為俊語說“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愛錢。”呼籲以不要錢為武官之標格,足見當時要錢之風是非常普遍而且情節嚴重。一般武官尚且如此,更遑論軍閥了。所以張宗昌、張作霖都是坦白講實話。
魯迅提出“必取他種人與是相當之時劫,相度其所能而較量之”,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和方法。他曾多次強調“知人論世”。所謂“知人論世”最早是孟軻提出的,魯迅對他做了詮釋。在魯迅看來,任何歷史人物都生活於特定的歷時環境中,衹有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將他放到這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考察比較,評價纔可能中肯。那麽評價陸榮廷,也應該將他放在軍閥混戰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考察比較以求定論,譬如說,他撲滅鎮南關起義,打擊“二次革命”,固然罪不可逭,不過,袁世凱手下有名屠殺人民的劊子手是湖南的湯薌銘,廣東的竜濟光,尚非陸榮廷,其積財聚産也不同於其他軍閥的貪婪無度。
升官發財、要錢要女人,是軍閥的通病。如果陸榮廷和印度聖雄甘地一樣,死後的遺産也衹有一條值八角錢的圍巾他就不是軍閥了,而是“廣西聖雄”了,與陸榮廷同時代的軍閥中,有這樣的事實:解放後,為了清理奉係軍閥頭子張作霖的財産,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可見其財産之多。直係軍閥頭子馮國璋,死後遺産二千三百餘萬元。唐繼堯死前在臺灣銀行有一千七百五十萬日元存款,曹錕進行賄選總統用去一千三百五十六萬元。張宗昌生平不知道有多少房姨太太、多少財産。而陸榮廷晚年落拓,死後的治喪費全靠南寧麻雀巷的房子和仰仗新桂係李宗仁的賜送來開銷。他對於汲取人民脂膏,還算是尚能剋製,亦無罪尤。
再次,論陸榮廷之有過
明末民初,陸榮廷幹了兩樁損害革命的事情。
(一) 撲滅鎮南關起義。1907年農歷10月27日,孫中山率領黃興和粵桂越邊區會黨首領黃明堂及其廣西那模村鄉勇80多人發動鎮南關起義,當晚占領右輔山石山頂的鎮北、鎮中、鎮南三座炮臺。翌晨,清軍竜濟光、陸榮廷所部援兵到達,分兵四路圍攻炮臺上的革命軍,黃明堂率部奮勇還擊,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炮臺陣地仍讓掌握在革命軍手中,由於守臺的革命軍彈藥用盡,飲水和糧食發生睏難,黃明堂决定放棄炮臺陣地嚮越南撤退。三炮臺復被清兵搶占。
革命軍撤退後,陸榮廷以“剋復鎮南關”飛報北京,被封為“捷勇巴圖魯”名號受賞銀二萬兩,封授左江鎮總兵兼廣西邊防督辦。他們以革命者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子。
(二) 腰斬“二次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起,老同盟會員駐柳州巡防第五統領劉古香與粵督陳炯明相約起義討袁。可是劉的部下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不久,李烈鈞在江西失敗了,革命形勢逆轉,劉古香見勢不妙,內部意見又不統一,因而對陳炯明約期共同起義之事猶豫不决。他們的部下不知底細,以為統領做了官,發了財,怕死不敢做事,因而對劉氏頗為不滿,引起了9月11日的兵變,劉的其子馬電和媳楊澧均被亂槍擊斃。劉古香夤夜逃匿。第二天幫統劉震寰在衙門後面的字紙爐內找到了他,帶回幫統部。劉震寰被部下脅逼出來維持秩序,12日宣佈獨立,通電討袁。督帶瀋鴻英對劉事先不同他商量表示不滿,即陰謀驅逐劉震寰,先從劉部邀請劉古香到瀋部居住,然後暗中聯絡管帶,以武力驅逐劉震寰。
瀋驅劉出柳州後,就致電陸榮廷,說“劉古香劉震寰率衆在柳州叛變,叛軍已被肅清,生擒劉古香,聽候處理。”雲雲。陸接電後離邕,10月9日抵柳,瀋鴻英便以劉古香為戰俘送交陸榮廷以邀功,陸將案情電報袁世凱,袁復電將劉就地槍决。臨刑前,陸榮廷在所駐粵東會館設宴款待劉古香,席間出示袁電,劉無語,陸問:“你還有什麽話說?”劉答:“瀋鴻英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他今天可以殺我,日後也可以殺你。”果然,1924年春,陸重返廣西,任全省善後總辦,巡視桂林,被瀋鴻英圍攻達三月之久,勢欲誅陸而甘心,可謂應了劉氏的遺言。這是後話。
殺了劉古香,“二次革命”在廣西被撲滅。袁世凱以陸榮廷“勘定湖口暴亂,厥功尤偉”,授勳二位。陸氏以革命者的鮮血寫上了“二次革命”的反面教材而為世人詬病。
(三) 除此兩樁以外,其過尚有出兵“護法”,利令智昏。1917年,段祺瑞二次組閣後,兩廣標榜“自主”,斯時孫中山揭起“護法”旗幟,開府廣州,成立軍政府並被選為大元帥,陸榮廷、唐繼堯為元帥。先是,陸反對組織軍政府,不與孫中山合作,長期住在寧武莊,孫中山三次派遣鬍漢民、潘乃德,古應芬來邀請他去廣州共商北伐大計,陸都藉故不去。其後,段祺瑞决定武力統一,先後嚮湖南開刀,陸恐段在湖南得手,北軍南下,有飲馬珠江之虞,因而嚮孫中山靠攏,邀請軍政府海軍總長程碧光參加援湘護法的南寧軍事會議;陸榮廷、陳炳焜、譚浩明等被北京政府調職、免職,情勢緊急,又邀請孫中山的代表鬍漢民、軍政府代表王正廷等參加梧州軍事會議。此時,陸對孫中山表示讓步,派莫榮新接替陳炳焜為廣東督軍。其後,援湘護法軍進抵長沙,譚浩明不顧護法初衷,以湘粵桂聯軍總司令兼領湖南軍民兩政。至此,護法的本旨,變為貪婪的地盤觀念,又更做了聯馮倒段的政治投機,以及聯直反孫的伎倆,目標遊移而導致失敗。
在粵局方面,桂係破壞孫中山的北伐大計,消滅附和孫中山的武力,“衹許軍政府自滅,不許軍政府自生”,進而聯合西南軍閥、政客,改組軍政府,以岑春煊代孫中山。於是“合法倒孫”成功,使軍政府稱為桂係的御用品,並企圖消滅滇粵兩軍,鞏固其兩廣地盤。1920年8月,粵軍被迫回師廣東,陸利令智昏,最終自食其崩潰之果。
(四) 耽於印鈔,嬉於建設。陸榮廷治桂十年(1912-1921),總共印製發行的鈔票2823萬元,除發行過程中銷毀破爛舊鈔折合金額80萬另2800萬外,發行實績仍為2743萬元,按當時全省總人口900萬計,平均每人攤派3元多。當時每百斤稻穀值紙幣3元,每人也就攤派一擔𠔌子。
1913年12月,廣西銀行實存現銀(準備金)堪充兌換鈔票之用者不滿20萬元,實際已無兌換之銀,軍政府佈告通令所有錢糧關稅一律徵收紙幣、不收銀毫,所以紙幣暫時不受歧視,孫中山稱這種紙幣“既無抵押,又無擔保,完全是進行赤裸裸的無本生涯”。雖然在陸榮廷政權彪炳的時候,桂鈔曾經被譽為“金魚黃”而曇花一現,可是好景不常,1921年,粵軍入桂,陸氏在南寧通電下野,桂鈔也便廢棄。
1922年,粵軍退出廣西,陸氏返桂復職,又印製鈔票850萬元,投入流通。陸氏前後共印發桂鈔3593萬元。1924年8月,陸氏在此失敗,通電下野,流在民間的紙幣,不久變成一堆廢紙。陸氏失敗後,其殘部轉變為自治軍印發的軍用幣更多如牛毛。為害之烈,與刀兵之災無異。
印發諾多的鈔票,還開賭抽捐,衹為桂係集團的揮霍和連年用兵的需要,而用於利民建設者則寥寥可數。民國初立,陸氏開闢廣西第一條公路——邕武路,其後建造的廣西陸軍講武堂、南寧西鄉塘兵房、鎮寧炮臺、廣西陸軍軍械局、陸公館、凌鐵村避雨亭、昭宗祠、陸氏總宗祠、馬武烈祠等,大都為了軍事的需要。其差強稱為利民者,是陸氏下野前在南寧東門外和北門外鑿的幾口水井。落得人傢說:“陸榮廷治桂十年,毫無建設,自難免後人責備”。
(五) 據粵四年,大悖民望。桂軍入粵之後,藉口減輕人民負擔,首議裁兵,以削去廣東地方武力,再而強令廣東省長朱慶瀾交出省長親軍十二營,使朱稱為光棍省長而陷於無用武之地,繼而藉口北伐需餉,開弛賭禁,並接管兵工廠、造幣廠等要害部門,將其掌握在自己的親信如馬濟等的手裏。
陸氏取得兩廣巡閱使後,以結蘭拜把陳炳焜為廣東督軍,妻舅譚浩明為廣西督軍,桂係集團的這兩根支柱,象徵性地揭示了緑林與裙帶關係成了桂係不成文的用人任官法則。不消說,所有廣東軍政要職都是廣西人,廣東人魏邦平千方百計要做虎門要塞司令而不可得,廣東各兵工廠造出的槍械子彈,首先滿足桂軍或運回廣西,粵人軍隊不能染指,造幣廠造出銀毫,概運回桂,使廣西財政金融綽有餘裕,而廣東銀根短拙,毫幣低落,粵人損失,年逾千萬,引起粵人與桂係集團的深刻矛盾,至於運米營私,包運鴉片、私賣礦産等等,視廣東為冒險傢的樂園。桂係中上級官員,大多成了富翁,他們他了壞事,又要鉗人嘴巴,對報紙輿論實施法西斯管製,故有《南越報》記者李匯泉因抗議開賭,《民主報》編輯陳耿夫因揭露桂係官場內幕,譚浩明、莫榮新分別以調撥軍心等罪名逮捕槍斃。如此等等,桂係在在廣東僅失民心,以至陳炯明回師廣東時,民軍蜂擁響應,桂軍欲增兵堅守惠州城以拒之,在武鳴的陸榮廷卻打電報給正在東江前綫與粵軍作戰的莫榮新、馬濟、林虎、瀋鴻英等司令指示“不能加兵守城”,因為“民心已去,守之有損,棄之有益”。陸氏深知民心的重要,可是逝者如斯,已經來不及了。
1928年11月,陸榮廷病逝於上海,時上海《循環報》嚮海內外徵求輓聯,各方俊彥應徵者極衆,評選結果,廣西省藤縣前清舉人何培軒所撰寫的輓聯榮獲冠軍。其聯雲:
深山射虎,衹手降竜,十年嶺嶠鎮南關,為罪為功,今日蓋棺應論定;
傑出武鳴,師出嶽麓,一柱南天支大廈,可歌可泣,千秋信史有公評。
此聯曾被時人譽為陸氏一生的最佳描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