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名人 : 中国明星 > 陆川
目录
人名
  陆川
  生日:1971年02月08日
  生肖:猪
  出生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奎屯
  籍贯:江苏南通
  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英国语言文学专业
  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硕士
  1998至2001年 中国电影集团电影导演
  2001至2005年 华谊兄弟影视投资公司导演
  2006年至今 创办自己的影像公司——川制作 导演
  主要影视作品
  2000年20集电视连续剧《黑洞》 编剧;
  电视电影《情不自禁》 编剧;
  2001年 电影《寻枪》编剧、导演
  (华谊兄弟影视公司及中国电影集团投资)
  2003年 电影《可可西里》编剧、导演
  (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及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投资)
  2008年 电影《南京!南京! 》编剧、导演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寰亚电影有限公司、上海百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主要获奖纪录
  《寻枪》
  2001年度 《寻枪》剧本获台湾2001年度优良剧本大奖
  2002年2月 陆川受邀以嘉宾身份出席柏林电影节
  2002年4月 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寻枪》作为第一部参赛影片进行了放映;陆川导演《寻枪》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2002年5月 《寻枪》受邀参展第55届戛纳电影节
  2002年度 参赛威尼斯电影节“逆流而上”(Up Stream)单元
  2002年12月 《寻枪》入选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世界剧场”单元
  2002年度 新周刊中国年度新锐榜 年度最佳电影
  2002年度 卫视周刊年度全球十大电影,年度最佳导演
  2002年度 上海影评人协会 年度十大国产片
  2003年4月 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寻枪》获内地最佳处女作奖、内地最佳影片奖;姜文因为此片,获内地最佳男演员奖。
  (南方报业,光线传媒,凤凰卫视联合)
  2003年6月 《寻枪》入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世界全景电影”单元
  2003年11月 《寻枪》获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金剑奖”电影二等奖
  《可可西里》
  2004年10月31日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4年12月4日获得台湾金马电影奖五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摄影两项大奖。
  2004年度 Mtv超级盛典最具风格导演奖
  2004年度 新锐榜最佳年度电影奖
  2004年度 新浪网评选最佳新锐导演奖
  2004年度 第1届中国两岸三地导演协会最佳青年导演奖。
  2005年1月陆川导演获得第一届中国导演协会最佳年度导演,最佳年度青年导演两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年度青年导演奖。
  2005年1月20日《可可西里》参加美国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在北美首映获得巨大成功
  2005年2月16日《可可西里》参加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欧洲首映,在电影节内外获得极大反响。德国最重要的电视台、电台都破例对这一非竞赛片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专题报道。《德国时报》主流平面媒体则纷纷拿出整版来介绍这部来自中国的影片。此后,欧洲近二十个国家的电影发行公司向《可可西里》制片方发出发行邀请。
  2005年5月14日在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上,《可可西里》荣获最佳导演奖和评委会大奖
  2005年5月30日 美国第27届Mountain Film Festival最佳叙述片奖。
  2005年6月15日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第十四届上海影评人2004年度“十佳影片“评选活动中,陆川导演荣获04年度“最佳导演“奖,影片《可可西里》获得04年度“十佳影片“奖。
  2005年6月25—7月2日 意大利佩扎罗电影节公众大奖。
  2005年8月28日在中国第11届华表奖上,陆川获优秀导演奖、《可可西里》获优秀故事片奖
  2005年9月 俄罗斯海参崴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特别奖及最佳男演员奖(《可可西里》全体男演员)
  2005年10月 美国国家地理All Roads Film Festival,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影片公众奖
  2005年11月 加拿大Banff Mountain Film Festival最佳故事片奖。
  2005年11月29日 法国巴黎国际环境电影节,影片《可可西里》获得电影节大奖。
  2005年12月18日 获印度KERALA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公众大奖以及评论大奖。
  2006年4月8日 获香港金像奖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奖。
  《南京 南京》
  陆川导演四年磨一剑的电影《南京!南京!》,自2009年4月22日全国公映以来,得到强烈反响,上映10天,全国累积票房已经达到了1亿1千万,陆川也继导演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宁浩之后,成为第五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2009年9月28日 第五十七届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电影节最佳电影金贝壳奖、最佳摄影及天主教文化奖
陆川概况
  陆川县隶属广西玉林市,县境内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而得名。位于东经110°4′,北纬21°53′—22°3′,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无霜期359天,光热充足,年平均温度为21.7℃,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mm。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镇、155个行政村,总人口90万人。是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根据地。
行政区划
  陆川县辖11个镇、4个乡:温泉镇、米场镇、马坡镇、珊罗镇、平乐镇、沙坡镇、大桥镇、乌石镇、良田镇、清湖镇、古城镇、沙湖乡、横山乡、月垌乡、滩面乡。
区位优势
  陆川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背靠大西南,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以玉林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近5000万。陆川县地处桂东南端,是广西的南大门,南与广东廉江、化州市接壤,从县城到湛江138公里;北靠玉州区,东接北流市,西南连博白县。黎湛铁路复线纵贯陆川南北,是广西通往广东的唯一铁路通道。马盘高等级公路南通往湛江、茂名、广州、海南,北接宾玉二级路交324国道至南宁、柳州、桂林、北海,是广西和大西南通往粤港澳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交通优势
  从陆川县城至华南第一大港口城市湛江港约130公里,从陆川南部到湛江港仅70多公里,是广西融入粤港澳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南部的最前沿。陆川地处黎湛铁路复线和洛湛铁路结合部,交通十分便利,黎湛铁路复线穿越境内,6个火车站座落在6个乡镇,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县城到16个乡 (镇)村村通公路,85%行政村通硬化路、95%自然村通汽车;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每平方公里的公路拥有量居全区前茅。马盘二级公路纵贯南北,北接国道324线,南接广东高等级公路网络,直达湛江、海南、广州,与铁路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浦宝二级公路横贯陆川西东,西与博白至北海二级公路相接,东至广东宝圩接广东高等级公路。陆川汽车运输业非常发达,享有“汽车运输王国”之称,“陆川风炮补胎”闻名全国。
  从陆川县交通局获悉:2009年陆川县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
  2009年,陆川县交通续建项目将大规模施工,在重点项目上,抓好玉林至陆川一级公路马坡至玉林段的建设工作,立项申报马坡至陆川段一级公路建设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好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陆川段19.65公里(含引线)的建设工作,加大陆川至盘龙二级公路的改造力度,确保马盘二级公路畅通。切实抓好滩面乡新旺村至上旺村、马坡镇石狗洞村至东西村、万丈村至老圩村、横山乡至谭村、乌石镇至甲隆村、良田镇至龙口村等公路建设,确保年内完成。
电力优势
  电力资源充足。全县基本完成农网改造,拥有11万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农网改造后工业用电价降到每度0.49 元,与广东工业用电价每度1元多相比有电价优势。今年经上级供电部门批准,在4月份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向广东方面送电的电力出售公司,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220千伏输变电所两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年内可投入使用。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好,有电力方面的优势。
资源优势
  陆川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无霜期359天,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陆川县是广西第一个绿化达标县,全县有46万多亩低质、低效的湿地松需要更新改造,有26万多立方米的木材储蓄量,现正启动建设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陆川猪是全国八大优良种猪之一,已建成国家种猪基因保护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铅、锌、钛铁、硫铁等18种金属矿,有滑石矿、石灰石、花岗岩、陶泥等20多种非金属矿,储量丰富。陆川温泉久负盛名,境内有自流温泉三处:陆川温泉、谢鲁温泉和米场温泉。陆川温泉是分布在县城范围的温泉群,中心温泉处在县城中心的温汤河与九洲江的交接处,控制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每天可供5万人 使用。陆川温泉含有24种化学成份和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放射性元素,出露温度45℃—53℃,能治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等20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与保健作用。矿泉水资源丰富,闻名区内外的茶花山矿泉水,是第一个获国家矿泉水天然绿色食品和全国首家通过医疗保健鉴定的产品。土特产资源主要有陆川猪、桂圆肉、丁香荔枝、木菠萝、淮山、乌石酱油等。
旅游资源
  陆川县是广西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县,辖区内名胜风景遍布,陆川温泉、谢鲁山庄和龙珠湖风景区为广西风景名胜。龙珠湖风光素有“小桂林”美称;谢鲁山庄建于民国年间,是国内著名的保留最完整的四大私人山庄之一,山庄占地600多亩,依山而建,集园林、人文景观于一体,被海内外游客称为“岭南第一庄”。人称“温泉之乡”的陆川温泉,是珍贵的旅游、疗养资源,广西区内外旅游观光疗养胜地。
陆川工业
  陆川县的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具有四大支柱产业--轻工、化工、建材、冶金。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民用铸铁锅、机制糖、食用酒精、罐头食品系列、饮料、酒、酱油、民族童装、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化肥、农药、钛白粉、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锌、硫铁、钛铁、滑石等。全县有国有企业20家,乡镇企业1万多家,有固定资产26.5亿元,就业人员15万多人。1999年工业总产值24.00061亿元。
  "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步伐加大,群众得到实惠增多,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五年来,我们在玉林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为"十一五"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时期,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6.6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7.75亿元,增加21.15亿元,年均增长9.8%,比"九五"时期提升了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2亿元,增加8200万元,年均增长12.18%,比"九五"时期提升了3.9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5.1:31.6:33.3,调整优化为2005年的27.3:33.4:39.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5.2:36.9:37.9提高到2005年的19.76:40.79:39.45。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7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05年陆川获得了全区畜牧业生产十强县称号。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9.8%,年均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45%;逐步形成了机械机电、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以及铁锅、制药、陶瓷、林产等一批有特色的产业,涌现了玉柴工程机械、九洲江人造板、兴宝、宏达、钛白粉、泛欧、四兴、金创等一批强优企业和名牌企业。"十五"时期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05%,比"九五"时期提升了7.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年均增长12.2%,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同步提升。三大产业实现同步增长,三大需求同时快速增长,"十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的经济运行态势,标志着我县国民经济由艰难爬坡进入负重起飞的重要时期。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县域经济迅速崛起。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14860户,私营企业3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26家发展到56家,总产值年均增长22.2%。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37亿元,其中非公经济占53.9%。非公经济已成为陆川经济的主体力量。马盘走廊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推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园区经济、配套经济、劳务经济稳健发展。2004年陆川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项目投资成效显著,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年均增长28.94%。新开工项目586个,完成投资28.6亿元,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22.5%。玉柴工程机械、九洲江人造板、兴宝、宏达、金创等一批工业大项目竣工投产;六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全县乡镇通硬化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投资近两亿元的一期、二期农网改造如期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君丰、官田垌、中山等开发区初具规模;九洲江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和西山水厂、东山供水工程,温泉之乡广场、城北专业街、温泉九龙山庄、温泉路北段综合改造、温汤花园、公园路、三峰桥、铁路货场、220KV变电站等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成效明显,老区"路、水、电、校、医、办、池"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区域合作实现新突破。国有企业、财税体制、农村税费、金融、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发挥中国一东盟博览和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窗口平台作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05年全县进出口总额4233万美元,年均增长44.6%,是"九五"期末的6.3倍;其中出口额2583万美元,年均增长45.8%,是"九五"期末的6.6倍。五年累计利用外资536万美元。
  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0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7亿元,支出5.3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3 亿元。商品出口总额263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4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4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502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9.35亿元。
  打造工程机械基地 做大做强机械产业。玉柴工程机械二期、开元机器联合收割机项目和玉柴汽配曲轴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 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32 %,其中玉柴工程机械公司(小挖)全年销售收入超9 亿元,利税超亿元,陆川成为全国重要的小型挖掘机生产和出口基地。
  陆川县以发展配套产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抓好本土产业的优化提升,重点在机械机电、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中培育强优企业,形成机械机电、冶金建材、林产加工等产业集群,全县工业经济呈现“一柱擎天”的良好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5.7亿元,同比增长3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7亿元,比增47%。
  突出招商引资上项目,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工业产业质量。该县实施“品牌引领,集聚发展”战略,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狠抓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该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玉博会”等搭建招商平台,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新上一批既能扩大产业规模、又能提升产业层次的大项目,打造陆川工业经济“脊梁”。玉柴工程机械、玉柴汽车配件、开元机器、三鑫微铬合金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陆川。结合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管理服务创新年”和“项目落地年”活动,为客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发展环境。2006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236个,计划总投资105.1亿元,完成投资44.62亿元。2007年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玉林双胞胎集团有限公司饲料生产项目和列入玉林市层面统筹推进的玉柴汽配、玉柴曲轴、瑞丰建材、江西正邦饲料加工等15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至2007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70家,年纳税超过1000万元企业达到12家,其中超5000万元4家,超亿元1家。今年前三季度,投资4.6亿元的宏达钢铁等40个重大项目有效推进,完成投资11.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1亿元,比增28.7%。其中机械产业产值9.7亿元,比增4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8%。在今年第五届“玉博会”上,该县又成功签约项目合同8个,合同投资37.43亿元。
  加强园区建设,加快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该县按照“傍玉柴、建园区、创特色”工业发展思路,把加强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县北部、米场、龙豪、大塘坡、县南部5个工业集中区建设,搭建项目落地平台,引导项目进区入园,提升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产业集聚。近两年来,投入资金7930多万元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地吸引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依托玉柴集团,大力引进玉柴配套项目,先后引进玉柴工程机械小挖项目、中挖项目,玉柴汽车配件曲轴项目、金创汽车配件项目、玉柴九洲机械制造项目、玉柴科技电动车项目、国泰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玉柴配套项目,把陆川建成玉柴配套基地。2008年上半年,玉柴配套企业实现总产值7.5亿元,比增37.4%,占全县机械机电制造业产值的77.7%。随着玉柴工程机械(中挖)、玉柴汽车配件、香港伟日房地产开发、广西瑞丰建材、玉林双胞胎饲料加工、江西正邦饲料加工等大项目的进驻,至2008年7月止,全县入园规模工业企业56家。2007年园区工业产值达37.45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的54.85%,比2006年园区工业产值19.1亿元增长96.1%。工业园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荣获“中国铁锅之都”称号 陆川铁锅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最传统、最具地方特色的重要产业之一。2006年12月荣获“中国铁锅之都”称号。主要品牌有获省优和部优产品的“南珠”牌、“桂岭”牌、“135”牌铸铁锅,“铁人”牌电磁炉专用铸铁锅等。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直销配套广东美的电器集团、山东九阳集团、浙江杭州红阳集团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全年产量约1000万口,实现工业总产值近亿元。
  被评为全国新农合先进试点县 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为全县的重点工作和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全年参合农民达595743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7.07%。参合农民得到了实惠,年内共筹集资金2614.28万元,支出补偿资金2425.93万元。7月,广西新农合现场会在陆川召开。2006年,陆川被评为全国新农合先进试点县。
  首届温泉旅游文化节举办 11月2日,以“神韵温泉、魅力陆川”为主题的首届温泉旅游文化节在谢鲁天堂隆重举行,打响了“岭南第一泉”旅游品牌,展示了客家文化魅力。旅游文化节期间,与广东、浙江等地企业签订电子产品、房地产开发、毛绒制品生产、沙糖桔有机水果种植等项目4项,合同投资总额5.4亿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陆川广东温氏畜禽、九洲江人造板、广西元安元(陆川猪深加工)、富康农牧、德联制药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巩固发展,辐射带动农户4.93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29.6%。2006年,陆川被列为广西四个养鹅重点基地县之一。
  园区经济发展迅猛 重点建设北部工业集中区、龙豪工业物流园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引进了香港伟日、广西瑞丰建材、玉林双胞胎饲料等项目。在浙江绍兴举办了陆川县投资环境推介会。2006年,共接纳东部产业转移项目12个,投资总额4.78亿元。第三届玉博会期间签约项目19个,合同投资16.98亿元。
  北豆移民新村旱垌灾民新村落成 古城镇北豆移民新村,总投资357万元,占地面积2.13公顷,64套住宅楼,64户294位库区移民于2006年9月13日喜迁新居。清湖镇旱垌灾民新村,总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2公顷,31套住宅楼, 31户186名灾民于12月18日入住新居。
  谢鲁天堂一期工程竣工 闻名全国的“私人四大名庄”之一的谢鲁山庄,2006年引进海华国际贸易投资有限公司建设陆川温泉谢鲁天堂旅游度假中心,计划总投资3.5亿元,首期投资2500万元,打响了“岭南第一庄”旅游品牌。一期工程已竣工,国庆节试业。
  城镇建设大会战取得成效 围绕“一江一轴两环两路三区”思路规划建设,完成了东西滨路南段、龙豪工业物流大道、三峰路中段贯通;温泉路北段综合改造、陆兴北路改造、公园路拓宽、供水工程、城网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县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多元,城镇化率达24.5%。2006年,陆川被列为广西城镇建设供排水示范县。
陆川农业
  陆川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72.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6.5%,耕地面积40.42万亩,其中水田33.21万亩,坡地7.21万亩,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是闻名区内外的水稻高产县,是全国第一个粮食跨纲要县,年产杂交水稻种子 120-150万公斤,1997年被列入全国 商品粮基地县。近几年来,陆川县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大面积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90%以上,其中优质稻占60%以上。全县80%以上的水田采用了旱育稀植和抛秧等先进技术。1996年实现了亩产"吨粮田"县,1997年实现了亩产"吨谷田"县。近两年来,努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开发了科技农业,全县用20%的耕地种植收益大、见效快的甜玉米、果蔗、淮山、桑蚕、法国豆、冬种、苦瓜、辣椒等经济作物,积极搞好"三田"建设,1999年"万元田"珊罗示范片平均亩产值13154元。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4.64亿元。 陆川县属亚热带地区,盛产热带水果荔枝、龙眼、香蕉、芒果、柑、橙、菠萝蜜等。果树栽培面积13533.3公顷,其中龙眼5000公顷,荔枝5266.6公顷。1999年水果产量4.215万吨,产值1.09亿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147.7元。
交通运输
  兴旺发达的运输业 陆川县交通便利,洛(阳)湛(江)、黎(塘)湛(江)铁路(复线),纵贯陆川85公里,境内设有6个火车站,每天有16对旅客列车在陆川停靠,黎湛线最大的货站--玉林南站在陆川县境内。玉(林)湛(江)二级公路208公里,陆川境内82公里。全县每个乡镇都通混凝土公路或柏油路,陆川县有"汽车王国"之称,全县有车队83个,有营运货车3360辆、14184个吨位;有营运客车171辆,总座位4632个,日均客流量11283人次。
科技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陆川县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实施科技项目的引进开发,"十百千万"星火工程、"科普工程"、"知识工程",指导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搞好民营科技企业,搞活技术市场,提供科技情报等工作。 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14572人,其中高级职称553人,中级6243人,初级7776人。完成开发项目800多项。有自治区级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优秀科技型企业和市级科技示范企业共15家;培植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12种,涌现了一批国优、部优、省优产品,一些产品填补了广西的空白,发展了民营科技企业25家。全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分别为88.51%和98.65%;专家、技术人员下厂、下乡1万多人次,行程189700多公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900多期,参加培训的69.6多万人次;放播科技影像14000多场,观众427万多人次,发放科技书籍资料116万多份,建立科普基地9个;进行技术交流47次,技术转让、服务合同金额157万元;签订投资项目25个,金额14亿多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科技人员获县级以上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的有222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23人次,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240多人次,获地(厅、市)级奖励的550多人次,获国家专利30多项。从1993年开始共评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三批共58人次。1999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5.08%。
  陆川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布局合理。目前全县有中等师范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独立建制的初中30所,完全小学167所,独立中心幼儿园17所,共545个教学点。全县已形成了师资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科普教育等完整的教育体系。 全县有教师12142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263人,专科毕业2935人,中专毕业4338人,特级教师7人,高级职称153人,中级职称2842人,初级职称9147人。获全国先进23人,自治区级先进113人。在校学生共165201人,其中师范生666人,高中生5617人,职高生622人,初中生34135人,小学生111501人,入园幼儿12660人。
  全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99年比98年增加24%,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逐年提高。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给陆川县颁发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96年国家教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了对陆川县"两基"达标的验收。
  学前教育
  县城和16个乡镇建成了17所钢混结构、单门独户的县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还购置了一大批电教设备、大型活动器械和各种教具、玩具,为幼儿创设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教质量稳步提高。2000年6月,马坡镇中心幼儿园步入自治区百所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之列。
  小学教育
  经过多年的探讨与改革,陆川县的小学教育形成了坚持教学评价制度、教研组研究制度、骨干教师的"导师"制度、教师竞争激励机制、严格教学流程制度和培养发展学生特长。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特长"的新格局等特点。
  中学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骨干教师培养的系统工程,坚持学科带头人的"导师"制度以及集体研究制度,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三为主",并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入格作文"、"全方位作文训练"、"快捷作文"等教学实验取得显著效果,教育质量名列玉林市前茅。
  职业教育
  全县有职业教育学校三间,其中1996年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县职教中心,占地17多公顷,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有各类实验教室和实验基地20多个。开设有家电、机电摩托车维修、计算机、幼师、果树栽培、畜牧兽医、特种动物养殖、厨师等专业。
高新技术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以科技含量高、优质、名牌占领市场。全县有"广西福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固定型阀控式铅酸密封蓄电池"、"2%戊二醛强力灭菌剂"、"STC三相交流发电机"等14个高新技术产品;有"6105QC(汽车)飞轮总成"、"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有"JFW27型汽车发电机"、"462微型汽车曲轴"等八个产品填补广西空白的产品。
近义词
陆川县
相关词
玉林山庄风景区旅游温泉地理旅游景点沙坡镇
包含词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