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阿琼南宗寺联系方式地址: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中心景区,南宗沟5公里处。
邮编:811300阿琼南宗寺投诉电话黄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投诉电话:0973-8728181
青海省旅游投诉电话:0971—615984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阿琼南宗寺景区荣誉文物保护单位阿琼南宗寺门票价格5元阿琼南宗寺节庆活动热贡藏乡“六月会”
时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
活动地点: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
内容: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
阿琼南宗寺开放时间8:00——17:00阿琼南宗寺最佳旅游时间每年7~9月份是来黄南州的最佳旅游时间。阿琼南宗寺特别提醒这里昼夜温差比较大,外地游客宜早作御寒准备。阿琼南宗寺美食爆焖羊羔肉
爆焖羊羔肉吃时肉质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闻之芳香,嚼时柔软,入口不腻,营养丰富,有补益壮身之功。
奶皮
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奶皮的制法是将鲜牛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
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最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羊筋菜
羊筋是羊蹄的韧带。青海的羊筋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中最常见也是很有声誉的地方菜之一。由于羊筋是胶质组成,比起海参、鱼翅来,价廉味美,是烹制高筵美馔的重要佳料。黄南地区婚喜筵席上的一道名为“三烧”的菜就是以羊筋为主,肉久、肉块陪衬的地方菜,配海参、竹笋合烩者叫“海三鲜”。以羊筋作主料可作多种莱,品名众多,其味各有千秋。阿琼南宗寺住宿黄南宾馆2号楼的标准双人间80元/晚,十分干净整洁,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地毯、电视,物超所值。房费还包早餐,有馒头、稀饭、凉菜等,不过最好在8点前吃,晚了可能就没有了。
地址:黄南州隆务镇中山路8号电话:0973—722293
其他:
黄南电信宾馆电话:0973—8726888
热贡大酒店电话:0973—8725655
新世纪大酒店电话:0973—8726588
阿琼南宗寺购物河南县的“河曲马”、新疆“伊犁马”、内蒙“河套马”阿琼南宗寺交通市区有到达阿琼南宗寺景区的旅游线路。阿琼南宗寺玩法访古、游览、
阿琼南宗寺(藏语称桑额旦杰朗)位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中心景区,南宗沟5公里处,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是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时期从西藏来此修行、传教的三位高僧居住过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比塔尔寺还早600来年。峰北有一座形如藏文字母的石山,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作为佛教胜地,是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信徒们远近必拜的圣山之一。
清康熙年间,尖扎宁玛派活佛班玛仁增在山峰下主持修建了阿琼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所,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属人工开凿,窟门人工建造,飞檐依山,雅致幽美。而今,阿琼南宗寺是尖扎、贵德两县宁玛派教徒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四、九、十二月各集会一次,其中四月十三日法事规模较大,有跳欠活动,前去观看的信徒很多。
南宗寺建筑风格华丽,大经堂内供有金铜质莲花神像、华旦·啊低狭像、宗喀巴大师、马头明王、金刚九神、八对纯银小塔和从内地请进的几部金刚佛像及许多价值昂贵的祭祀品,还新铸了斋僧大锅。相传寺内还藏有释迦牟呢大舍利、莲花生大师头发、米拉热巴禅带和曾在此修行知名活佛们的衣物及念珠等百余种。
这里群峰突起,山势奇特,林木苍翠,泉水淙淙,景色十分壮丽。寺院的东北面矗立着一座巍峨陡峭、象华山一般奇绝的南宗峰,她的北面有一条唯一能够达到顶峰的石阶山径,大部分是从悬崖上开凿而成的,山径从悬崖上斜穿而过,有的地段几乎是从悬崖上直上直下,犹如攀登云梯一般险峻。穿过寺院东北一条小溪,从石径登上顶峰,便可看到一座掩映在苍松之中的古刹。登南宗峰远眺,壮丽的坎布拉景色一览无余。
该寺有13位活佛。称十三喇嘛,各设有独院。每年都要举行数次佛事活动。 |
|
亦称“安穹南宗寺”、“安俊寺”、“南尊寺”等,藏语称“南宗桑俄合丹吉林”,意为“南宗密咒教法兴旺洲”。位于县治马克唐镇西北部,在今坎布拉乡南南宗沟5公里的小溪东岸台地,去县60余公里处,是青海地区古老的宁玛派寺院。寺院处在坎布拉林区深处,周围群峰突起,山势峭拔,林木苍翠,泉水淙淙,是青海省著名的风景区。寺院东北隔一条溪,矗立着一座巍峨陡峭的山峰,峰北有石阶山径可通顶。山径多从悬崖中直上直下,犹如云梯,十分险峻。峰北有藏文字母 “*”字形石山,且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历史上,它与今海东的夏宗、普拉央宗和海南的智革尔贝宗,同称为“安多四宗”,是藏传佛教僧人避居山林,修持的出名静地。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臣卧日山僧人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迎牟尼三人驮律藏经卷一驮,辗转新疆等地,最后逃来青海,一度在此居住。后定居化隆丹斗,剃度喇勤贡巴饶赛,使西藏佛教再次复兴,称之为“后弘期”。因此,阿琼南宗亦成为佛教圣地,是信徒们朝拜的圣山之一。清康熙年间(约1685),尖扎地区的宁玛派活佛班玛仁增在山峰下主持修建了阿琼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所,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工开凿而成,窟门人工建造,飞檐依山,雅致幽美。阿琼南宗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虽历史久远,却规模不大。《青海记》记,当时有寺僧5人。五十年代,建有经堂、佛堂、昂欠各1座,僧舍47间,住寺僧侣9户18人。另有耕地9 亩,牛15头。其香火地主要为迪红等村。1958年拆毁,1980年 12月批准开放,重建经堂1座,僧舍14间,有寺僧5人。寺主班玛仁增传有六世,现世名玛尼,住持本寺。
阿琼南宗寺是尖扎县坎布拉、多加以及贵德县格哇等地宁玛派教徒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四、九、十二月各集会1次,其中四月十三日法事规模较大,有跳欠活动,往观的群众颇多。
阿琼南宗寺附近尚有属宁玛派的南宗尼姑寺和属格鲁派的南宗扎西南杰林寺(尕布寺),均简称为“南宗寺”,但性质各不相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