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姆哈勒法戰役
  阿拉姆哈勒法戰役(英語:Battle of Alam el Half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北非西部沙漠會戰”一部份,德軍非洲軍團司令埃爾溫·隆美爾 (人稱"沙漠之狐")領軍大戰英國埃及軍團司令是伯納德·勞·蒙哥馬裏元帥;在敗無可敗的英軍經過蒙哥馬裏重新戰略佈置,且英國皇傢海軍在地中海有效截斷德軍軍事物資補給,終於在埃及擊退彈藥缺乏的非洲軍團,護衛中東油田免被德軍奪占;是能戰着名的非洲軍團在北非的第一場大敗仗。
  隆美爾謀略
  隆美爾在第一次阿拉曼戰役受挫後並未放棄找機會擊敗英埃聯軍;但是非洲軍團的軍事物資在地中海被盟軍馬耳他島派出海軍空軍攻擊後越來越少;不僅如此,所有非洲軍團軍事物資須遠從班加西車運至,德軍特工偵知即將有10萬噸英國軍車抵達北非戰場增援助戰,.在知悉英軍補給越來越豐沛時,隆美爾决定先攻擊英軍和埃及軍。
  盟軍的防禦
  盟軍的25磅大炮從8月13日起,英國第8軍團改由伯納德·勞·蒙哥馬裏陸軍中將(後來被晉升為英國陸軍元帥)指揮,蒙哥馬裏預計軸心國一輪新的進攻即將來臨,他在視察前綫後簡化盟軍的計劃,北部地區(大約從阿拉姆哈勒法嶺至海岸綫)由英國第30軍防守以迎擊軸心國的主要進攻,在阿拉姆哈勒法嶺以南的一個堅強的哨所(新西蘭哨所)由英國第13軍之北翼防守,由於南面平坦的地形令守軍難以對抗一次裝甲突擊,蒙哥馬裏選擇在由新西蘭哨所至奎塔拉窪地附近的奎塔拉哨所的15英哩防綫上以部署輕度防禦以迎擊隆美爾的進攻,前綫上佈置地雷及鐵絲網而英軍第7裝甲師則在此區提供機動防禦,由於衹部署火炮及輕型坦剋,他們沒有預計可以粉碎一次裝甲突擊,但可以騷擾軸心國軍隊的側翼及補給綫,當進攻部隊轉嚮北面及指嚮在第8軍團戰綫側邊的阿拉姆哈勒法嶺時,它們將進入主要防禦區域,在這裏蒙哥馬裏選擇集中他手中的大部份中型及重型坦剋(集中在英軍第22裝甲旅)和反坦剋炮以等待軸心國的進攻,在英軍裝甲部隊背後的高地上,是英軍第44步兵師的兩個旅及集中師團及軍的火炮,而英軍第10裝甲師已經在尼羅河三角洲整補以裝備配有有效的75毫米火炮的M3李/格蘭特坦剋,當完成後便前往阿拉姆哈勒法嶺佈防,大部份英軍第8裝甲旅在8月30日到達以部署在第22裝甲旅的左邊,而第23裝甲旅則最遲在9月1日墳補在其右邊的空隙。
  剋勞德·奧金萊剋自己的計劃和蒙哥馬裏的方向大致相同,但他亦有一係列的應急計劃,以應付防綫被突破後的局面,包括在亞歷山卓港及開羅的防守工作,這做成了指揮官之間對防守艾爾阿拉敏或撤退的意嚮的不一致(這在6月底時就有關防守馬特魯港的問題已經出現過),蒙哥馬裏的簡化是放棄其它選擇及強調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其選定之地區,這影響他解釋其意圖給其上司及投放一些單位到前綫圈(如英軍第44步兵師),而這是之前保留下來以應付應急計劃。
  之後,Ultra截聽證實了英國有關隆美爾進攻方向的情報。
  戰鬥序列
  同盟國:
  英國第8軍團: 伯納德·勞·蒙哥馬裏中將
  英國第13軍
  新西蘭第2師
  新西蘭第4步兵旅
  新西蘭第5步兵旅
  新西蘭第4步兵旅
  英軍第132步兵旅 (接受第44步兵師指揮)
  英軍第44步兵師
  英軍第131步兵旅
  英軍第133步兵旅)
  英軍第7裝甲師
  英軍第4輕裝甲旅
  英軍第7摩托化旅
  英軍第10裝甲師
  英軍第22裝甲旅
  英軍第8裝甲旅
  英軍第23裝甲旅
  軸心國:
  德國非洲裝甲軍團: 埃爾溫·隆美爾陸軍元帥
  德國非洲軍 (瓦爾騰奈寧直至在8月30日受傷後由弗裏茨·拜爾萊因代替
  德軍第15裝甲師
  德軍第21裝甲師
  德軍第90輕步兵師
  意大利第20裝甲軍
  意大利第132阿裏亞特裝甲師
  意大利第133利托裏奧裝甲師
  意大利第101亞裏斯特摩托化師
  意大利第10摩托化軍
  意大利第185閃電傘兵師
  意大利第27帕維亞步兵師
  意大利第17布雷西亞步兵師
  坦剋力量:
  在1942年8月,非洲裝甲軍團共有34輛輕型及193輛中型坦剋,其中有27輛是配備了一門75毫米KwK 40 L/43炮的新型四號坦剋F2型,這比盟軍的坦剋有更大的射程範圍,另有243輛意大利坦剋,但大部份均是落伍的菲爾特 M13/40型坦剋。
  同時,昭盟軍共有712輛坦剋,其中500輛將參加該戰役,其中大約170輛是M3李/格蘭特坦剋,是當時盟軍最好的坦剋;餘下的是輕型及其它中型坦剋(斯圖亞特坦剋,十字軍坦剋)和步兵坦剋(維剋斯坦剋)。
  進攻
  在埃及沙漠上作戰的英軍M3李/格蘭特坦剋,在M4雪曼坦剋到達前,這是盟軍在北非最優秀的坦剋進攻在8月30日晚上展開以取得滿月的優勢,開始時戰況已對隆美爾不利;英國皇傢空軍對軸心國車輛集結地進行猛烈轟炸,皇傢海軍的大花青魚式魚雷轟炸機投下照明彈給威靈頓式重型轟炸機及火炮照射目標;還有,地雷陣密度是由稀疏到密集,英軍在地雷區的單位是第7裝甲師的兩個旅(第7摩托化旅及第4裝甲旅),它們得到命令在撤退前給予敵軍最大殺傷,它們完成任務及軸心國的損失開始上升,包括內林將軍在空襲中受傷及第21裝甲師師長馮·俾斯麥少將在迫擊炮攻擊中陣亡。
  雖然面對這些睏難,隆美爾的部隊在翌日中午突破盟軍的戰綫,英軍慎重地後撤,但隆美爾因非洲軍燃料短缺而被阻延,這個原因加上英軍第7裝甲師繼續其側翼進攻令隆美爾轉嚮北面指嚮蒙哥馬裏的側翼,這比原定的偏嚮西面及直接陷入英軍在阿拉姆哈勒法嶺的預定防區內,堅守嶺內的是英軍第22裝甲旅的92輛M3李/格蘭特式和74輛輕型坦剋,加上有英軍6磅反坦剋炮及英軍第44步兵師和新西蘭第2師的戰防炮支援。
  當裝甲部隊到達阿拉姆哈勒法嶺時,四號F2型坦剋在遠距離開火及擊毀一些英軍坦剋,英軍的M3李/格蘭特坦剋受製於裝在車身的大炮,這限製了必須等待敵人進入正面範圍內,它才能從車身上開火,當德軍進入射程範圍內,英軍立即開火及德軍坦剋被擊中,德軍意圖攻擊英軍側翼的行動被反坦剋炮挫敗,到夜幕降臨時德軍裝甲部隊後撤,在戰事中,德軍損失了22輛坦剋而英軍損失了21輛。
  入夜後,大花青魚式魚雷轟炸機及威靈頓式重型轟炸機重臨攻擊軸心國軍的補給綫,令它們沒有喘息之機,這增加了隆美爾的物資運輸睏難,令他不能得到意大利人承諾供應的汽油,因此跟着,在9月1日的進攻行動衹有第15裝甲師發動,它的進攻開始時尚且順利,但很快便被英軍第8裝甲旅的側翼進攻所阻止,德軍損失較少,因為英軍根據命令留下其坦剋以應付即將來臨的進攻。
  空襲在整天持續及直至9月2日早上,由於明白到進攻已經失敗及其部隊留在突出部內衹會令損失增加,隆美爾决定撤退。
  隆美爾撤退
  在給予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信息中,隆美爾解釋其放棄進攻的决定是由於缺乏燃料、盟軍的空中優勢及突然增加的損失,在9月2日對軸心國的不利戰況依然持續,第8輕騎兵團第4營(屬於第4裝甲旅)的裝甲車突入軸心國的補給綫及攻擊300輛軍車,擊毀了其中的57輛,結果,意大利的裝甲部隊被調來保護補給綫及阻止新的進攻。
  蒙哥馬裏明白到德國非洲軍已經撤退,他策劃英軍第7裝甲師及新西蘭第2師進行反攻,但要避免出現重大傷亡。
  當第7裝甲師的行動衹是騷擾性的襲擊時,新西蘭第2師發起重大進攻,共有2個旅參加,在裝甲部隊支援下,嚮南越過非洲軍的補給綫及在盟軍戰綫以東弧立它們,在9月3日晚上開始,進攻開始受阻及完全失敗,皇傢坦剋旅的46輛維剋斯坦剋在黑暗中被擊毀,其中12輛是因為陷入地雷區而損失的,第90輕步兵師在步兵兇猛進攻下損失了972人,因而不能阻止隆美爾逃脫。
  新西蘭師的另一個旅在晚間的進攻被弗裏茨.拜爾萊因中將的部隊挫敗,當時的印度第10步兵師正在塞浦路斯,因此在新西蘭師北面佈防的是印度第5步兵師(這個師在9月9日被印度第4步兵師所取代):
  我們德意志國防軍對印度第10步兵師的進攻,主要是集中在敵人為對戰綫中央進行反攻而集結的地區,導致集結在這裏的敵人單位分散,還有,由其它單位為攻擊我軍側翼的進攻,特別是新西蘭人,因為太弱而未能做成突破—他們因而被挫敗,另一個針對意大利第10軍的晚間進攻導致英國人的大量損失,數不清的敵人在戰場上倒臥死亡及俘虜了200人,包括新西蘭第6步兵旅的指揮官剋利夫頓少將。
  當為消滅掩護德軍撤退的意大利第185閃電傘兵師及第132阿裏亞特裝甲師失敗後,蒙哥馬裏决定停止進攻,非洲軍因而可以撤退,但遭到沙漠空軍的攻擊,在24小時內損失了957人,到9月5日,軸心國的軍隊幾乎退回到原出發地及戰役結束。
  總結及損失
  在戰役中盟軍共損失了1,750人,而軸心國損失了2,930人,盟軍坦剋的損失數字比軸心國的多,但在坦剋損失數字上雙方的距離大為縮小,而英國皇傢空軍的猛烈攻擊令非洲裝甲軍團損失了很多運輸車輛。
  這是軸心國在北非戰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最後盟軍在強大的空中火力及取得製空權下獲得勝利。
  在戰役中對蒙哥馬裏之領導的批評很多,特別是他選擇避免損失,當非洲軍被睏在地雷區及阿拉姆哈勒法嶺之間時,他阻止英軍坦剋攻擊非洲軍,在弗裏德裏希·馮·默爾勒辛的裝甲戰役一書中描述了一幅有關裝甲師團戲劇性的圖晝,因缺乏燃料、遭受猛烈轟炸及受到英軍猛然反擊而撤退。
  蒙哥馬裏的答案提出英國第8軍團正在改革之中,加上他剛剛到達、部隊缺乏訓練及沒有準備攻勢,因此蒙哥馬裏堅持不將其裝甲力量投入沒有希望的戰鬥中以對抗隆美爾的反坦剋炮火,而這些在以往是經常做的,令主動權落入軸心國手中,實在地,隆美爾嚮阿爾貝特·凱塞林抱怨說:“豬玀現在不進攻了!”
  新西蘭的進攻失敗證明了蒙哥馬裏之戰術的正確,他拒絶跟着敵人的節奏戰鬥令他可以保留力量以進行决定性之進攻,這就是第二次阿拉曼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