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 阙题
目录
《阙题 A Poem》
诗人: 刘昚虚 Liu Shenxu

阙题
阙题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On a road outreaching the white clouds,
  By a spring outrunning the bluest river,
  Petals come drifting on the wind
  And the brook is sweet with them all the way.
  My quiet gate is a mountain-trail,
  And the willow-trees about my cottage
  Sift on my sleeve, through the shadowy noon,
  Distillations of the sun.
《阙题 Que title》
诗人: 杜甫 Du Fu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阙题 Que title》
诗人: 张说 Zhang Shui

  婚礼知无贺,承家叹有辉。亲迎骥子跃,吉兆凤雏飞。
  温席开华扇,梁门换褧衣。遥思桃李日,应赋采蘋归。
《阙题 Que title》
诗人: 杨师道 Yang Shidao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桂户雕梁连绮翼,
  虹梁绣柱映丹楹。朝光欲动千门曙,丽日初照百花明。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二月桑津期结伴,
  三春淇水逐关情。兰丛有意飞双蝶,柳叶无趣隐啼莺。
  扇里细妆将夜并,风前独舞共花荣。两鬟百万谁论价,
  一笑千金判是轻。不为披图来侍寝,非因主第奉身迎。
  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更多诗歌...
请鉴赏:

  陈润 Chen Run:阙题 Que title
  陆文圭 Liu Wengui:阙题 Que title
  释文珦 Shi Wenxiang:阙题 Que title
  释文珦 Shi Wenxiang:阙题 Que title
  释文珦 Shi Wenxiang:阙题 Que title
  释文珦 Shi Wenxiang:阙题 Que title
  舒岳祥 Shu Yuexiang:阙题 Que title
  王迈 Wang Mai:阙题 Que title
  王迈 Wang Mai:阙题 Que title
  王迈 Wang Mai:阙题 Que title
  王禹偁 Wang Yucheng:阙题 Que title
  王禹偁 Wang Yucheng:阙题 Que title
  周南 Zhou Na:阙题 Que title
  周南 Zhou Na:阙题 Que title
No. 6
  名称: 阙题
  作者: 刘眘虚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五言律诗
  体裁: 诗
  年代: 唐 内容介绍
  原文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相关词
吴中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