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鼠名 间颅鼠兔
害鼠学名 ochotona cansus lyon
害鼠别名 鸣声鼠
形态特征 体型比藏鼠兔小,体长135毫米左右,耳较小,耳长约20毫米左右,前足五指,爪粗长,后足四趾,爪细长。夏毛背部暗黄褐色;耳廓黑褐色,耳缘具明显的白色边缘;体侧淡黄棕色、吻周、颏和腹面污灰白色;喉部棕黄色,向后延伸,形成腹面正中的棕黄色条纹;足背浅棕黄色。冬毛较夏毛灰,腹面为污白色。头骨额骨低平,门齿孔与腭孔合并为一个大孔,头骨的背面比较平直,颧弓不外凸,近乎平行,颧宽仅占颅全长的46.3%,整个脑颅近似梨形,眼眶相对较小,眶间宽平均为3.7毫米,鼻骨前1/3处稍膨大,后部等宽。
生态特征 栖息于海拔2200米-400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的林缘草地。穴居于树根、草丛农田田埂及乱石堆中。数量极多,洞穴较浅,洞道深度距地面10余厘米。以草为食,破坏草原,昼夜均可活动,冬不蛰眠,五至八月为繁殖期,每胎2-6仔。
分布范围 省内分布于祁连山东段、甘南、陇南山地;省外分布于四川、青海、西藏、山西;国外分布于锡金等地。
防治方法 鼠兔在我国草原地区,分布广,数量多,当前用化学灭鼠法是消灭鼠兔的主要方法。1、毒饵法 常用的杀鼠药有c型肉毒梭菌毒素、8-10%磷化锌、0.5%甘氟、0.02-0.5%氟乙酰胺等。此外,敌鼠钠、毒鼠磷、氨基甲酸酯类lh106等可作为轮换药物。常用的配制毒饵的诱饵有燕麦、青稞、大麦、蔬菜、珠芽蓼草籽、青草、青干草等。最近,青海省草原总站以麦秸草、油菜秆作原料,用9yl-13ct颗粒饲料压制机,压制成直径为3.2毫米柱形毒草颗粒多种,有8-10%磷化锌草颗粒,0.5-1%甘氟草颗粒,0.5%氟乙酰胺草颗粒,1%1605草颗粒等,用于毒杀鼠兔,每洞5-10粒,灭效均在90%以上。这种草颗粒,只要妥为保存不致受潮,毒力能保存五个月。可机械化成批生产。2、喷洒法 用0.5%甘氟、0.2%氟乙酰胺粉剂或0.05-0.2%氟乙酰胺液剂,在牧草生长旺季,喷洒在有效洞中周围的牧草上,或每隔8米喷成药带或每隔8米交叉组成方格。喷至牧草湿润而不形成水珠为宜。喷洒药后的草场要禁牧30-45天,若用甘氟时禁牧应延长到113天以上。3、熏蒸法 可将磷化铝2片或磷化钙30克投入有效洞中后,立即将洞口堵死。熏蒸时,必须确定洞内有鼠,或在鼠活动时,将鼠赶入洞后再投药。4、其他灭鼠法 在大面积草原上灭鼠时,仅具有次要的意义,但在扫残时,则是主要的灭鼠手段。如:(1)鼓风捕鼠法:利用鼠兔遇急促气浪即警惕逃窜的特性,向其洞内鼓风,乘它向外逃跑时捕捉,效果很好。其方法是,把有鼠的洞口堵住,只留两个,一个洞口张一个布袋,另一洞口向洞内鼓舞风,鼠兔突然遭到急促气浪的冲击,就向须风的一端逃窜,结果钻入布袋中而捉住。(2)陷井捕鼠法:五月初,幼鼠开始出洞活动时,在洞口附近跑道上,挖一深约30厘米的垂直洞,幼鼠受到惊吓乱窜时,就会掉入其中,或被捉住或饿死在洞中。(3)封洞法:冬季用泥或雪将鼠兔洞堵死,结冻后,则不易挖开洞口,就会闷死在洞中。(4)其他方法还有:灌水法和活套法等。5、数量统计和灭鼠后的效果检查 统计鼠兔数量时,通常采用目测法和统计洞口法。由目测法检查灭鼠效果时,每公顷不能少于五只,如用统计洞口法时,要设对照区,作以校正灭洞率。6、灭鼠季节 毒饵法消灭鼠兔的最适宜时期是冬春季(10-3月份)。这一时期,植物全部枯死,根茎性植物的根芽尚未萌动,随着气温的下降,土层冻结,食物稀少,鼠兔觅食困难。这时设放毒饵,鼠兔因贪食而容易中毒死亡。蔬菜和青草毒饵,亦可在夏季使用。喷洒法最适宜的时期,是在夏季五月下旬至七月中旬牧草生长的旺季。熏蒸法在夏季使用较好。其他方法,任何季节都可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