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學名disanthus cercidifolius maxim。 |
|
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 |
|
落葉灌木,高2-4米,胸徑6釐米;多分枝,小枝麯折。葉互生,卵圓形,長5-7.5釐米,寬6-9釐米,先端鈍圓,基部心形,全緣,掌狀脈5-7;葉柄長5釐米。頭狀花序有兩朵對生無梗的花;花序梗長1-2.5釐米;花兩性;萼筒淺杯狀,裂片5,卵形,長1-1.5毫米;花瓣5,紅色,狹披針形,長約7毫米;雄蕊5,花絲短,花藥內嚮2瓣開裂;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數,花柱2,極短,柱頭略彎鈎。蒴果倒卵圓形,長1.2-1.6釐米,直徑1.1-1.5釐米,木質,室背開裂;每室有種子5-6粒;種子長圓形,長4-5毫米,黑色,有光澤。 |
|
生於海拔630~1300米的低山至中山。為耐陰樹種,長在林下的植株可形成主幹,位於山脊陡坡的,則因大風和易受日灼,樹幹多彎麯叢生。鼕芽於3月初萌動,4月上旬展葉,花期為10月下旬,果實於翌年9~10月成熟。花開放時,葉多數已脫落,花枝上同時具有去年的蒴果。
分佈區的氣候特點是溫涼多雨,雲霧重,濕度大。年平均溫12.9℃,1月平均溫2.6℃,極端最低溫-12.3℃,7月平均溫22.6℃,極端最高溫31.8℃;年降水量約196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4%(據浙江竜泉1000米分佈氣象資料)。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岩,土壤為山地黃壤,土層淺薄多岩塊,酸性,ph值5.6左右。耐陰樹種,長在林下的植株可形成主幹,位於山脊陡坡的,因大風日照強,易受日灼,樹幹多彎麯,叢生。常與交讓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綿周lithocarpus harlandii (hance) rehd.、硬殼周l.hancei (benth.) rehd.、美麗馬醉木pierisformosa (wall.) d.don、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 brand、滿山紅rhododendron mariesii hemsl.et wils.等伴生。鼕芽於3月份初萌動,4月上旬展葉,花期在10月下旬,果實於翌年9-10月成熟。本種的花開放時,葉多數已脫落,花枝上同時具有去年的蒴果。 |
|
分佈區極為局限,殘存於南嶺山地山頂矮林或灌叢中,環境惡劣, 為數稀少,且易遭山火焚燒。
分佈於湖南道具空樹岩、常寧陽山、宜章莽山,江西南豐軍峰山,浙江開化竜潭(已滅絶)及竜泉佳佳溪等地。生於海拔630-1300米的氏山至中山。 |
|
被列為國傢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
|
拉丁學名Disanthus cercidifolius Maxim。 |
|
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 |
|
長柄雙花木介紹
長柄雙花木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Maxim.var.longipes H.T Chang)
科屬:
金縷梅科
別名: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2-4米,胸徑6釐米;多分枝,小枝麯折。葉互生,卵圓形,長5-7.5釐米,寬6-9釐米,先端鈍圓,基部心形,全緣,掌狀脈5-7;葉柄長5釐米。頭狀花序有兩朵對生無梗的花;花序梗長1-2.5釐米;花兩性;萼筒淺杯狀,裂片5,卵形,長1-1.5毫米;花瓣5,紅色,狹披針形,長約7毫米;雄蕊5,花絲短,花藥內嚮2瓣開裂;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數,花柱2,極短,柱頭略彎鈎。蒴果倒卵圓形,長1.2-1.6釐米,直徑1.1-1.5釐米,木質,室背開裂;每室有種子5-6粒;種子長圓形,長4-5毫米,黑色,有光澤。
分佈與習性:
分佈於湖南道具空樹岩、常寧陽山、宜章莽山,江西南豐軍峰山,浙江開化竜潭(已滅絶)及竜泉佳佳溪等地。生於海拔630-1300米的氏山至中山。
分佈區的氣候特點是溫涼多雨,雲霧重,濕度大。年平均溫12.9℃,1月平均溫2.6℃,極端最低溫-12.3℃,7月平均溫22.6℃,極端最高溫31.8℃;年降水量約196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4%(據浙江竜泉1000米分佈氣象資料)。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岩,土壤為山地黃壤,土層淺薄多岩塊,酸性,PH值5.6左右。耐陰樹種,長在林下的植株可形成主幹,位於山脊陡坡的,因大風日照強,易受日灼,樹幹多彎麯,叢生。常與交讓木DaphniphyllummacropodumMiq.厚皮香Ternstroemiagymnanthera(WightetArn.)綿周Lithocarpusharlandii(Hance)Rehd.、硬殼周L.hancei(Benth.)Rehd.、美麗馬醉木Pierisformosa(Wall.)D.Don、老鼠矢SymplocosStellarisBrand、滿山紅RhododendronMariesiiHemsl.etWils.等伴生。鼕芽於3月份初萌動,4月上旬展葉,花期在10月下旬,果實於翌年9-10月成熟。本種的花開放時,葉多數已脫落,花枝上同時具有去年的蒴果。
繁殖與栽培:
本種尚無栽培記錄。可用種子育苗,或試用嫩枝扦插。
應用:
瀕危種。雙花木係孓遺的單種屬植物。本種原變種産於日本,本變種為中國-日本植物區係的替代種,對探索植物係統發育和東亞植物地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
湖南宜章莽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對本種的管護。浙江竜泉鳳陽山自然保護區和杭州植物園已引種繁殖與遷地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