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长平古战场
長平古戰場投訴電話運城旅遊投訴電話:0359-20856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晉城市北40多公裏處的高平市,是著名的“長平之戰”的古戰場。公元前262年,秦國和趙國為爭奪上黨郡十七城發生了一場戰爭。趙國派老將廉頗率大軍進駐長平,阻擋秦軍,廉頗不急於進攻,而是與秦軍打持久戰,消耗秦軍的戰鬥力。秦軍眼見難以取勝,就派人帶重金到趙國去使反間計,使趙王派出衹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趙括一到長平,馬上主動嚮秦軍進攻,結果中了秦軍的誘敵之計,被圍在長平地區整整46天,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最後趙括在突圍中被殺,趙軍40多萬士兵全部被活埋在長平,這就是“長平之戰”。 |
|
长平古战场
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爭,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此次戰爭過去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殺趙卒40萬,令人觸目驚心的殺𠔌,仍然浸透着蕭瑟的戰爭氣氛,而成為人們憑吊古戰場之勝地。
戰國晚期,齊、楚、韓、魏、趙、燕六國相繼走嚮衰弱,強大的秦國,雄心勃勃,開始實施統一六國的計劃。公元前 266年,秦相範睢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前 262年,秦國發動了攻打韓國的戰爭,前 260年,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戰爭經過了上黨歸趙,廉頗與秦堅壁對壘,秦將白起使反間計,使趙孝成王撤換了戰爭經驗豐富的趙國名將廉頗,而啓用了善於“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的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長平一帶雙方擺開了决戰的架勢。趙括一到長平,就改變了廉頗原定的戰略,反守為攻,主動攻擊。白起裝着敗退,誘趙軍深入,爾後斷趙軍退路,將趙軍分割包圍,然後吃掉。趙軍被圍40天,糧絶無援,奮力突圍,傷亡很大,沒有成功,趙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趙軍45萬人被俘,被秦軍全部坑殺在長平一帶。屍骨遍野,頭顱成山,血流成河,成為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最為殘酷的殺害戰俘的一次戰役。此次戰爭,秦國取得了决定性的勝利,為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此次戰爭對於研究戰國晚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變革興衰以及秦統一中國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平之戰遺址,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範圍廣阔,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傢溝、邢村,寬約10公裏;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裏,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𠔌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古長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裏的長平村。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這裏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動在澤潞盆地,逝世後就埋葬在羊頭山東南的莊裏村,是為炎帝神農氏的先塋。高平三面環山,丹河從北嚮南縱貫全境,這裏崇山峻嶺,地形險要,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長平之戰遍及大半個高平,涉及到的山嶺、河𠔌、關隘、道路、村鎮五十多處。距今雖然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但是,許多優美的故事和傳說,至今仍然廣為流傳,許多地名、村名的由來都與此次戰爭有關,如康營、𠔌口、圍城、箭頭、棄甲院、三甲、趙莊、徘徊等。百裏長城(又稱秦壘)、營防嶺、空倉嶺、白起臺、骷髏山、將軍嶺、廉頗屯等許多遺址遺跡尚存。秦軍為斷絶趙軍的糧道和援軍而修築的長城,西起丹朱嶺,經關和嶺、羊頭山,到陵川的馬鞍山,蜿蜒麯折百餘裏,至今遺址尚可見到。圍城村相傳為趙軍被秦軍圍困處,趙括就死於此地。趙莊村,相傳長平大戰後,此地成為一片廢墟,趙括死後,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屍體偷回,葬於村北的二仙嶺上,為使子孫後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為趙莊。成語“紙上談兵”就是指趙括用兵的教條主義。
𠔌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𠔌口村又名殺𠔌、哭頭、省冤𠔌,位於高平市城西5公裏處,村子裏有白起臺、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跡。骷髏王廟始建於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遂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現骷髏王廟為清代遺構,廟內塑趙括夫婦像。明代詩人於達真寫道:“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趙將空餘千載很,秦兵何意再傳亡?居然祠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每到高平旅遊觀光的人們,都要到骷髏王廟參觀遊覽,領略長平古戰場的雄渾場面。
長平之戰遺址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常有戈、矛、箭頭等文物出土。近年來,高平市對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許多重要的發現。1995年 5月,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此坑就在將軍嶺下,出土了大量的屍骨以及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鈎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