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锦鸡
目录
《锦鸡 golden pheasant》
诗人: 马廷鸾 Ma Tingluan

  照水栖山自一奇,绛冠雪羽岂人牺。
  明明在上今□望,是汝簟瓢捽茹时。
《锦鸡 golden pheasant》
诗人: 文同 Wen Tong

  高原濯濯弄春晖,金碧冠缨彩绘衣。
  石溜泻烟晴自照,岩枝横月夜相依。
  有时勃窣盘跚舞,忽地钩輈格磔飞。
  寄语人间用矰缴,瑶台鸾凤好同归。
No. 3
  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多饲养来供玩赏。
jǐn jī jǐn jī
  形状像雉,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可供观赏
No. 5
  亦作“ 锦鷄 ”。一种鸟。形状与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多饲养来供玩赏。 前蜀 韦庄 《望远行》词:“ 谢 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清 孙枝蔚 《旅兴》诗:“东隣畜锦鷄,西隣养鸚鵡。”
锦鸡属
  拉丁学名:chrysolophus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鸟纲 aves →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 突胸总目 carinatae → 鸡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 锦鸡属 chrysolophus
  下属分类:
  | 白腹锦鸡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白腹锦鸡
  中文正名:白腹锦鸡
  拉丁学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 命名:leadbeater,1829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鸟纲 aves →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 突胸总目 carinatae → 鸡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 锦鸡属 chrysolophus → 白腹锦鸡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中文俗名:铜鸡
  地理分布:仅见于我国四川西部到贵州、云南,缅甸北部。易危种。
  保护等级:国家重点保护Ⅱ级
  形态特征:
  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虹膜-褐色;嘴-蓝灰;脚-蓝灰。
  叫声:
  繁殖期雄鸟发出响亮、粗犷而悠远的ga-ga-ga叫声,或粗声的gua音;群叫声为柔软的shu-shu-shu-sss。告警叫声为刺耳的shi-ya。雌鸟召唤雏鸟的叫声为guo-guo-guo。雄鸟受威胁时叫声为ja-ja-ja-ja。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
  分布范围:
  缅甸东北部至中国西南部。引种至欧洲。
  分布状况: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海拔1800~3600米山林的非常见鸟,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至广西西部红腹锦鸡分布的西界。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致危因素:
  ● 栖息地破坏: 参考文献 云南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及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是白腹锦鸡的主要分布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农耕地的开垦日益扩大,森林面积日趋减少,严重破坏着白腹锦鸡的栖息环境。
  ● 过度捕猎: 参考文献 乱捕滥猎,也使白腹锦鸡的野生资源数量逐年减少。
  ●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参考文献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白腹锦鸡.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用,有止血解毒的功能。 因此被利用。
  主要分布省份:
  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金佛山石林(云南)哀牢山苍山洱海珠江源头大围山白马雪山(云南)高黎贡山铜壁关瓦屋山
红腹锦鸡
  中文正名:红腹锦鸡
  拉丁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 命名:linnaeus,1758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鸟纲 aves →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 突胸总目 carinatae → 鸡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 锦鸡属 chrysolophus →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中文俗名:锦鸡、金鸡
  保护等级:国家重点保护Ⅱ级
  形态特征:
  雄鸟全长约100厘米,雌鸟约70厘米。雄鸟头顶具金黄色丝状羽冠;后颈披肩橙棕色。上体除上背为深绿色外,大都为金黄色,腰羽深红色。飞羽、尾羽黑褐色,布满桂黄色点斑。下体通红,羽缘散离。嘴角和脚黄色。雌鸟上体棕褐,尾淡棕色,下体棕黄,均杂以黑色横斑。
  虹膜-黄色;嘴-绿黄;脚-角质黄色。
  声音:雌鸟春季发出cha-cha的叫声。其他雌鸟应叫。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动于竹灌丛地带。以蕨类、麦叶、胡颓子、草籽、大豆等为食。3月下旬进入繁殖期,筑巢于乔木树下或杂草丛生的低洼处,每窝产卵5-9枚,淡黄褐色,无斑,孵卵期22天。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致危因素:
  ● 因为贸易被捕猎: 参考文献 因其羽色艳丽,雄鸟皮张可外销供装饰用,活鸟供观赏展出用,每年从各产地捕杀数量惊人,例如湖南湘西60年代畜产部门收购红腹锦鸡皮张即达6000-8000张(吴至康,1991)。
  ●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参考文献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红腹锦鸡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温中补虚 ,益肝和血, 因此被利用。
  分布范围:
  中国中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常见于海拔800~1600 米,偶上至2800 米。留鸟,分布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广西北部及湖南西部。
  地理分布:仅见于我国青海、甘肃、陕西、贵州、广西。易危种。以陕西宝鸡附近秦岭山脉多见。
  主要分布省份:
  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椤麻阳河麻阳河雷公山习水佛顶山(石阡)梵净山宝天曼(内乡)神农架神农架后河桃源洞壶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八面山六盘山(宁夏)太白山攀枝花苏铁卧龙金佛山大围山天目山(浙江)张家界朱家山安溪云山小溪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都庞岭秦岭祁连山伏牛山
土家族民间叙事长诗《锦鸡
  土家族民间叙事长诗。流行于湖南保靖土家族地区。1958年,出版了由土家族民间歌手田二娃等口述、由农民罗辑整理的单行本。全诗除开篇起兴盘歌外,由卖身、斩蛇、赎身、灭火、重逢、闹婚六部分组成。故事大意是:龙溪坪有个名叫春哥的孤儿,两岁未满,父母双亡,被邻居好心的婆婆收养。10岁时,婆婆病死,春哥为买棺木而卖身给土司家,受尽饥寒。春哥一次上山砍柴时,斩妖蛇救出一只锦鸡锦鸡变作姑娘来报恩,送给春哥一颗月明珠、一只如意铃和一根羽毛。春哥以这些珍宝为所有的长工赎身,并在山岭开荒种田,建起新村。在春哥与锦鸡姑娘成婚的日子,土司妄想利用“初夜权”霸占新娘。在新婚之夜锦鸡姑娘施以魔法,使土司变成了床前的脚踏。长诗通过春哥和锦鸡姑娘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土司制度的罪恶和土家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愿望。它反映了土家族昔日的社会生活和土家族的一些古老习俗。长诗在表现形式上,受汉族民歌影响,采用四句一节的七言体,语言生动简洁,朴实感人。
No. 10
  学名 :白腹锦鸡、红腹锦鸡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腹锦鸡
  学名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英文名 Chinese copper pheasant
  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
  红腹锦鸡
  学名 Chrysolophus pictus
  英文名 goledn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雄鸟全长约100厘米,雌鸟约70厘米。雄鸟头顶具金黄色丝状羽冠;后颈披肩橙棕色。上体除上背为深绿色外,大都为金黄色,腰羽深红色。飞羽、尾羽黑褐色,布满桂黄色点斑。下体通红,羽缘散离。嘴角和脚黄色。雌鸟上体棕褐,尾淡棕色,下体棕黄,均杂以黑色横斑。栖息于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动于竹灌丛地带。以蕨类、麦叶、胡颓子、草籽、大豆等为食。3月下旬进入繁殖期,筑巢于乔木树下或杂草丛生的低洼处,每窝产卵5-9枚,淡黄褐色,无斑,孵卵期22天。
英文解释
  1. n.:  golden pheas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