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历史上的锡金,曾经是中国的领土,较长时间属于西藏的附属地。锡金现被印度侵占。中国古籍中,古代锡金名为哲孟雄(Dremojong)。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之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
锡金流传很多神话,但世袭君主国成立前的历史记载不多。之前锡金是雷布查族的居住地,他们多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带。 |
|
1642年,菩提亚族的蓬楚格·纳穆加尔(Phuntsog Namgyal)建立了纳穆加尔王朝,自称法王(Chogyal),锡金成为世袭君主国。蓬楚格·纳穆加尔是来自西藏康巴地区的普提亚(Bhutias)贵族,在宁玛派(红教)传教士的支持下降服了锡金土著雷布查族势力。 |
|
1700年尼锡战争爆发,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攻占锡金当时的首都拉达孜(Rabdentse),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达赖喇嘛将此地赐给他使用,这也就是后来的亚东。
廓尔喀军队继续向西藏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结果达赖与班禅向清政府请求援军。 |
|
当时的乾隆皇帝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和海兰察统率清军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郊。廓尔喀军队在挫败清军前锋获得小胜后请降,从此成为中国的藩属,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件。
清军击退尼泊尔后锡金本欲收复其失土,但这时尼锡战争中假意援助锡金的不丹军队突然攻击锡金,导致本来就已经被廓尔喀人打得溃不成军的锡金腹背受敌,结果锡金在提斯塔河(Teesta)谷地以西的大片领土仍然沦于尼泊尔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领土则被不丹占领,锡金只保有提斯塔河上游的领土,比现在的锡金邦大不了多少的区域。 |
|
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锡金。
1835年英国人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
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
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
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攻占隆吐山、亚东等要隘。中国清廷一意妥协,速派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前去议和。
1890年2月27日,升泰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兰斯顿(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共八款。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游牧、通商等问题,留待日后再议。由此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893年12月5日,又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解决游牧、通商等问题。
19世纪,英国殖民者鼓励大批尼泊尔人移居锡金南部,被称为锡金-尼泊尔人。他们砍伐森林,开垦稻田。 |
|
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塔希·纳姆伽尔国王。塔希国王实行许多经济和社会改革,废除各种无偿劳役,彻底检查税收制度,废除地主的行政和司法职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
|
1947年,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受印度扶持的锡金国家大会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家大会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大权。1968年8月,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1973年4月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1974年6月20日,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锡金现已完全被印度吞并,除了纳穆加尔王朝第十三世国王仍流亡纽约寻求他的王国重获独立以外,大部分锡金人民──或者说大部分居住在锡金的人民──早已认同印度对锡金的主权。 |
|
1975年,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同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了“全民投票”,决定锡金的未来,过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1982年1月29日,锡金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dpal-ldan don-grub rnam-rgyal)在美国纽约逝世,王储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dbang-phyug bstan-vdzin rnam-rgyal)即位,成为锡金第13代国王,他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 |
|
〖地理位置〗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东临不丹,南方是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西接尼泊尔,北面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交界。
〖地形〗 境内多山,平坦地区很少。各地海拔差异大。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英文:Kanchenjunga),海拔8586米,位于尼泊尔和印度的边界线上。
〖气候〗 因各地海拔差异大。气候差异亦大。全境除北部边境地区外降水充沛,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
|
锡金的民族包括尼泊尔移民(占人口75%)、菩提亚族(Bhutias)、雷布查族(Lepchas,又称锡金族)等民族。雷布查族是锡金最早的居民,属蒙古人种。在8世纪前,他们就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带。菩提亚族来自西藏康巴地区,17世纪时建立了锡金的第一个王国——纳穆加尔王朝。成为锡金的统治者。尼泊尔族是在19世纪锡金沦为英国殖民地时为开发需要而大量引入锡金南部。 |
|
通用锡金语(Bhotia, vbras-ljong-skad:藏语的一个方言),菩提亚语和尼泊尔语,官方语言是英语。 |
|
锡金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尼泊尔移民大部份信奉印度教, 雷布查族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小部分信奉基督教。 |
|
锡金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森林资源和运输业。旅游业及农业也很重要。矿物资源主要有:铜、褐煤、铀、黄铁、石墨和石灰石等,其中铜和褐煤蕴藏量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的36%。林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名贵药材,如麝香、鹿茸、天麻和贝母等。 |
|
生产稻谷、玉米、青稞、马铃薯、小豆蔻、苹果、橙、兰花等。是世界主要小豆蔻出口地之一,年产量约2000吨。 |
|
北部山谷地区居民以放养牦牛和羊为主。 |
|
水力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水电站15个。 |
|
现有肥皂、皮革、火柴、纺织、水果加工、酿酒等工业和手工业。 |
|
公路20余条,总通车里程约1500公里,其中500余公里为柏油路。 |
|
原锡金王国国旗
锡金王国国旗旗地为白色,四周有红色宽边,旗面中央是一个法轮。锡金被称为“山顶王国”,国旗四周的红边象征这个国家周围由巍峨雄壮、起伏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环绕;法轮是佛教的圣物,既表示锡金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家,又象征世间万物轮转相传,繁荣进步。 |
|
中国政府测绘部门的公文 测管函[2005]2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过去一直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还承认锡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国家。这态度直到与印度协商达成“互相承认”——即印度承认台湾属我国领土的2003年才有所松动。2005年4月18日,根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国家测绘局行业管理司正式下发《关于地图上锡金表示方法变更的通知》,从此中国出版的地图上不再把锡金标示为主权国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初中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教材也把中国的陆上邻国从原来的15个改为14个,删去了锡金。
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间条件相对较好的陆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适于人通过。山口距锡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里,距西藏亚东52公里,距拉萨429公里,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中国和印度于2006年7月6日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锡金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但由于印度政府官僚主义等因素,乃堆拉山口边贸发展阻滞。 |
|
1975年,锡金被印度共和国吞并为一个邦。锡金邦有人口约60万,是印度人口最少的邦。该邦在印度各邦中的土地面积大小排名为倒数第二,仅大于果阿邦。 |
|
Xijin
锡金
Sikkim
亚洲南部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同中国、尼泊尔、印度、不丹接壤。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约31.5万(1984)。全国划分为15个沙古(相当于县)。首都甘托克。
境内几乎都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崎岖山地,平地极少,是个典型的“山顶王国”。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与尼泊尔交界的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为世界第三高峰。北部有许多山峰高度超过6000米,属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轴;西部由辛加里拉山脉与尼泊尔分隔;东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伸。国土三面环山、缺口向南呈马蹄形。山脉由坚硬的粗粒状片麻岩组成,山势雄伟峭拔。山顶终年积雪,往往因重力作用引起雪崩。蒂斯达河发源于北端边境。从河源至龙普100公里内,下降约4870米,形成中央河谷盆地。盆地开阔,组成物质松散,为主要农作区。东、西边境有若干山口分别通中国西藏和尼泊尔,其中以乃堆拉山口和则里拉山口最重要。中锡边境上的乃堆拉山口东经亚东通拉萨;西南经甘托克、噶伦堡通恒河下游平原和孟加拉湾。自古以来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国际通道。
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6~9月盛行东南季风。年降水量约3000~4000毫米。多森林和高山草地。北部高山地区气候严寒,雨量较少,以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带一直伸展到雪线以下。南部地区雨量丰沛,加之上游的湖泊和冰川、雪山融水的汇入,蒂斯达河水量丰盈,富水力资源。
自然景观南北差异明显,垂直差异更为突出。从谷地到高山区植被可分为 3种类型:1500米以下为亚热带类型,植物茂密,下部低地分布着竹子、蕨类和兰花等;1500~ 4000米温带类型植物繁多, 主要有槲树、樱树、栗树、枫树和桦树;4000~4900米雪线上下为高山类型,主要有木蓝、针叶树和落叶松等。全国共有4000多种植物,尤以杜鹃和兰科品种多样而著名。动物资源丰富,仅鸟类即有 500~ 600种,其他有山羊、羚羊、野驴、麝、斑鹿和野猪等。
全国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44人。南部谷地人口较稠密。尼泊尔人(廓尔喀人)占总人口的3/4,还有锡金族(菩提亚人,藏族血统)和雷布查族。多信奉□嘛教。通用锡金语和尼泊尔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中国史称哲孟雄。17世纪建锡金王国。1835年英国强占大吉岭和蓝吉德河以南地区,继之侵占全境,1890年被英国“保护监理”。1947年印度同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1949年印度派兵进驻,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国防、外交、经济等由印度控制。1973年4月,印度接管了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印度在 1974年9月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其“联系邦”,1975年4月进而正式并吞锡金,称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
居民大都从事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有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柑橘、苹果、茶叶和小豆蔻等经济作物。南部河谷地带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以种植水稻为主(当地称为“哲炯”,意即“稻米之乡”)。北部山地主要种植玉米、荞麦、粟和青稞。粮食产量不高,不能自给。主要经济作物小豆蔻(香料植物)年产约2000吨,占世界出口首位,主销印度。茶树生长良好,常与博吉阿西里斯(一种灌木)间种,后者有保护茶叶免受虫害和阳光曝晒、提供绿肥的作用。畜牧业在高山地区占重要地位,有牦牛、绵羊和骡子等。森林覆盖率约35%,富有出口价值的木材,包括大片适宜作纸浆原料的针叶林。
采矿业以开采铜、石墨和宝石等为主,产品多供出口。由政府经营水果加工、酿酒和发电等小型工厂。水果加工的产品和酒,多供应印度以及其驻锡金的军队。小发电厂建在甘托克、门根、盖津等地。还有私营皮革厂、电线厂、肥皂厂等。手工业以地毯编织、造纸、木雕、银楼著名。
汽车是国内唯一的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主要城镇与邻近地区之间有公路或石砌路相通。
(马裕祥)
|
|
- n.: sikkim
|
|
锡金邦 |
|
亚洲 | 印度 | 地理 | 国家 | 历史 | 国旗 | 旗帜 | 亡国 | 南亚 | 王国 | 国王 | 中国 | 尼泊尔 | 大吉岭 | 文化 | 民族 | 原住民 | 足球 | 藏族 | 队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