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名:leucaena leucocephala cv. reyan no.1
科属:豆科、银合欢属
个体特征:高2~6m,幼枝被短柔毛,老枝无毛,具褐色皮孔,无刺。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轴被柔毛,托叶小,三角形;羽片4~8对,长5~9(~16)cm,在最下一对羽片间有黑色腺体1枚,小叶通常5~15对。头状花序常1~2腋生,直径2~3cm,苞片紧贴、被毛、早落;总花梗长2~4cm;花白色,花萼长约3mm,顶端具5细齿,外面被柔毛;花瓣狭倒披针形,长约5mm,背被疏柔毛;雄蕊10枚,通常被疏柔毛;子房具短柄,上部被柔毛,柱头凹下呈杯状。荚果带状,长10~18cm,宽1.2~1.8cm,顶端凸尖,基部有柄,纵列,被微柔毛;种子6~25粒,褐色,扁平,光亮,长约6mm。
生理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常生于低海拔的荒地或疏林中。幼株对冻害比较敏感,成熟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冻害能力。由于银合欢根系能够深入到土壤深层,因此抗旱能力非常强。花期4~7月,果期8~11月。种子繁殖。
地理分布:原产地为热带美洲;现广布于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和云南栽培和归化。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645年由荷兰人引入台湾,曾大量造林。在我国华南广泛引种栽培。银合欢不但生长快,而且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其他树种的生长。枝叶有弱毒性,牛羊啃食过量可导致皮毛会脱落。 | | 学名: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主要特性:高产;优质;抗逆;其他
原产地:中美洲
种质来源:墨西哥
银合欢原产墨西哥南部尤卡坦(Yu-catan)半岛。大约在公元1600年以前传入菲律宾,其后印度尼西亚、夏威夷、毛里求斯岛、澳大利亚北部亦引种栽培。19世纪,印尼和非洲把银合欢作咖啡、可可、金鸡纳和胡椒等作物的荫蔽树或氮来源树种。
国内一些书刊、树木(苗木)名录上,把Leucaena glauca(Willd.)Benth.称为银合欢;而把L.leucocephala(Lam.)de Wit称作“新银合欢”。把这两个拉丁学名看成是两种植物是不对的,它只是异名与正名的关系,所谓“新银合欢”,实际上就是银合欢。此外,还有中名冠以地名的银合欢,如“萨尔瓦多(新)银合欢”、“菲律宾银合欢”等,也都是银合欢这个种,只不过是类型、品系或来源地不同而已。
(参考出处:亚热带植物科学 ,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1984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科属:豆科、银合欢属
个体特征:高2~6m,幼枝被短柔毛,老枝无毛,具褐色皮孔,无刺。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轴被柔毛,托叶小,三角形;羽片4~8对,长5~9(~16)cm,在最下一对羽片间有黑色腺体1枚,小叶通常5~15对。头状花序常1~2腋生,直径2~3cm,苞片紧贴、被毛、早落;总花梗长2~4cm;花白色,花萼长约3mm,顶端具5细齿,外面被柔毛;花瓣狭倒披针形,长约5mm,背被疏柔毛;雄蕊10枚,通常被疏柔毛;子房具短柄,上部被柔毛,柱头凹下呈杯状。荚果带状,长10~18cm,宽1.2~1.8cm,顶端凸尖,基部有柄,纵列,被微柔毛;种子6~25粒,褐色,扁平,光亮,长约6mm。
生理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常生于低海拔的荒地或疏林中。幼株对冻害比较敏感,成熟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冻害能力。由于银合欢根系能够深入到土壤深层,因此抗旱能力非常强。花期4~7月,果期8~11月。种子繁殖。
地理分布:原产地为热带美洲;现广布于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和云南栽培和归化。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645年由荷兰人引入台湾,曾大量造林。在我国华南广泛引种栽培。银合欢不但生长快,而且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其他树种的生长。枝叶有弱毒性,牛羊啃食过量可导致皮毛会脱落。
带刺的银合欢
带刺的银合欢,又称勒篱树,绿篱笆等。含羞草科,合欢属多年生灌木,有“绿篱之王”的美称。
银合欢,适应性强、抗旱,不择土壤、耐瘠薄盐碱,无病虫害。植物特征表现,直立生长,长势旺盛、分枝多。直根下扎,自生根瘤菌,不发生窜根苗,籽播繁育。主杆侧枝多刺坚硬锋利,新发枝嫩刺同样划伤皮肤,树形美观。围园严密,是防禽畜破坏、防盗的最佳屏障。可随意修剪造型,典雅大方。
适应工矿、机关、学校、公园、生活小区、别墅、庭院、城镇绿化围墙与花墙。果园、瓜园、花圃、苗圃的围墙。不但禽畜小偷难入,而且坚固耐久,成本低廉,而综合效益显著。容社会、经济、环保于一身,是保护生态绿化荒山的理想树种。
银合欢第 一年可长1-2米高,3年可长3-4米高,即可开花结籽,5年后可大量结籽;种子10-12月份成熟。开花期在6月初,白色,如雪如絮、繁花似锦、洁白芳香、怡人肺腑。远望白龙腾空盘悬于青烟绿云之上,郁雅壮观,雪降6月给人凉爽的享受。
银合欢的花、果、皮均可入药,有消痛排浓,收敛止血功能。主治肺结核,疖疮浓肿、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银合欢树萌发力极强,枝条过高可短截,新枝比原枝增加20-30倍。也可更新砍伐再生,比原围墙更加严密厚重。
银合欢栽培方法:移栽和直播两种。
(一)移栽法
1、苗床整地翻耕后除净杂草,起畦,畦辐1.5~2.0米×8~10米,施适量基肥,酸性重的土壤(PH5.5以下)每亩加施石灰50~100公斤。
2、种子处理用热水(82℃)浸泡3~5分钟,或沸水(100℃)浸泡50-100秒钟,凉干拌以银合欢根瘤菌种制成丸衣化种子。
3、播种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在苗床上开行条播经处理的银合欢种子,株行距1O×3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保持土壤湿润一周内即出苗。
如不作苗床,也可用营养杯育苗。
4、移栽苗木高0.2~1.0米时可以移植,以穴植效果最好,穴径60厘米,深50厘米,施适量磷肥、石灰及有机肥,株行距60~80×100~150厘米。移植应在阴雨天或浇足定根水。
5、管理苗木定植后前期生长缓慢,要注意除杂、培土。如根部结瘤太少或未发现根瘤,每亩追施尿素2公斤。
(二)直播法
适用于建植大面积人工刈割地或放牧地,用手播或机器撒播,但要处理好地面(清理杂草灌丛,进行翻耕耙碎)。
播种要尽可能同禾本科牧草如狗尾草、宽叶雀稗条状间种,比例为1:l~3。先播银合欢1行,成苗后再播禾本科牧草1~3行,条(行)距约90厘米。银合欢播种量每亩0.5公斤。 | | yinhehuan
银合欢
Leucaena leucocephala
豆科 (Leguminosae)银合欢属灌木或乔木。又名白合欢。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热带优良植物。原产中美洲,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自治区)。按其形态分为夏威夷型、萨尔瓦多型和秘鲁型。夏威夷型植株矮小,呈灌木状,高可达 5米,周年开花结荚。萨尔瓦多型为直立乔木,茎粗、分枝少,高可达20米。秘鲁型株高可达15米,分枝多而分枝位低,叶片、花球较大。
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轴长15~20厘米。头状花序1~2个腋生,有花百余朵,白色,密生成球状,荚果扁平,带状,长10~28厘米,宽15~26毫米,内含褐色发亮的种子12~25粒。喜暖热湿润气候。适生于纬度18°~28°、年降雨量 900~2600毫米、年平均温度约19~23℃,最低月平均温度 7~17℃的低海拔地区。在22~30℃温度条件下生长良好。喜阳光,稍耐阴;耐旱,不耐渍;要求高度专性的根瘤菌。
银合欢嫩枝叶富含蛋白质,是优良饲料。但枝叶和种子均含有毒的含羞草素,利用不当,对畜禽有害。萨尔瓦多型银合欢树速生丰产,木材可作家具、建筑材料、纸浆、胶合板等。作薪炭林栽植,因宿根性和萌芽力强,耐砍伐,薪材燃烧值较高。也可用于荒山造林、改良土壤,或作其他作物的荫蔽树和庭园绿篱。
(蒋侯明) | | 牧草名称银合欢
牧草学名 Leucaena leucoce phala(Lam.)
牧草图片
来源与分布银合欢(别名萨尔瓦多银合欢)原产于墨西哥的尤卡半岛(Yucatan) 一带,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如墨西哥、哥伦比来,澳大利亚、美国夏威夷、佛罗里达以及其他太平洋亚洲地区。目前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农栽培较多。目前我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浙江、湖北已有较大面积栽培。银合欢引种范围从北纬16度50分(西沙群岛)到北纬30度18分(湖北武昌)。
牧草形态银合欢常绿灌木小乔木。树干直立,高2~10米或更高,幼枝被短柔毛,老枝无毛,具褐色皮孔。二回羽状复叶,有羽片4~8对,长12~19厘米,基部膨大,在第一对羽片及最顶端一对羽片着生处各有1枚黑色腺体;每个羽片具小叶5~15对,条状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宽3~4毫米,先端钝或锐尖,无毛。头状花序1~2个腋生,直径2~3厘米,有长花序梗;每花序有小花10~160余朵;花小,白色,5数,萼筒状,外面有毛;花瓣分离,长约为雄蕊的1/3;雄蕊10,通常疏被柔毛;子房有短柄,柱头凹下呈杯状。荚果条形,长10~24.5厘米,无毛,有网纹,顶端具突尖,纵裂,每个荚果含有种子12~27粒;种子卵形,扁平,有光泽,千粒重约60.8克。细胞染色体:2n=104。
牧草特性银合欢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生长最适温度25~30℃,12℃以下生长缓慢,低于10℃,高于35℃,停止生长,0℃以下叶片受害脱落,-3~4.5℃时,植株上部及部分枝条枯死,-5~6℃时,地上部枯死。翌春,仍有部分植株抽芽生长。银合欢属阳性树种,稍耐荫,在无荫条件下生长最好;对日照要求不太严格,在华南诸省区均可开花结实,广东、广西、海南生长最好,湖北武昌冬季枯萎,但也可收到部分种子,但种子质量较差。银合欢根系发达,一年生植株根系达1~2米,5年生可达5米以上,近地表侧根着生直径2~20毫米,多浅色、粉红色根瘤。由于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层深处的水分,耐旱能力强。在年降雨量1000~3000毫米地区生长良好,但也能在250毫米地区生长。耐南方旱季少雨条件,数月无雨,仍能存活。不耐水渍,长时间积水生长不良。银合欢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合于种植在中性或微碱性(pH值6.0~7.7)的土壤,在岩石缝隙中也能生长。在海南省,经过处理的银合欢种子,播种后2~3天即可发芽,5~7天出苗,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根系发育快,当3个真叶出现后开始形成根瘤。春播的,当年10~12月开花,翌年1~3月种子成熟。成年植株每年开花2次,第一次在3~4月开花,5~6月成熟;第二次在8~9月开花,11~12月成熟。成熟的狭果自行开裂,散落地面,自行繁衍,能形成大量幼苗。银合欢速生,刈割后萌芽抽枝多,鲜茎叶产量高。银合欢对木虱(Hetreopsylla cubana)一种毁灭性害虫极为敏感。木虱从1982年以来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爆发,使银合欢产量大减,严重影响了灾区的畜牧业生产。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银合欢叶量大,鲜嫩枝为总量的6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采摘,适口性好,牛、羊、兔均喜食;晒干后制成草粉可喂猪、禽;可青刈、也可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供放牧利用。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含量比大翼豆高7%、银叶山蚂蝗高23~25.5%、黄大豆高38~41%、格拉姆柱花草高64~68%。氨基酸含量与紫花苜蓿相近,而胡萝卜素含量(536毫克/千克)且比苜蓿高1倍多。银合欢放牧效果好。银合欢含有一种毒性物质~含羞草素,其在反刍家畜瘤胃中产生的代谢产物3-羟基-4(1氢)吡啶酮(DHP),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刍家畜有毒。采食过量时,会发生脱毛、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流涎、小态失调、甲状腺肿大以及甲状腺素作用紊乱、消瘦。为提高银合欢在畜禽中的饲用价值,可以进行脱毒处理,方法有干热法、清水浸泡法、水煮法和发酵法等,但以发酵法最为适用,效果也很好,经发酵后含羞草素一般降低50%左右,且营养损失不大。总之,银合欢适应性强,生活力旺盛,生长速度快,利用时期长,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各种家畜的优质饲草。银合欢还可作木材、薪柴、工业燃料、造纸、改良土壤、保持水土以及围栏桩之用。
栽培技术银合欢种皮坚硬,表面有蜡质,吸水能力差,硬实率达80~90%,播种前必须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1)热水浸泡(80~82℃),浸3~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2)沸水浸种(100℃),浸泡50秒至20分钟,浸泡过程中不断搅拌,以使种子受热均匀,然后用清水冲冼晾干;(3)硫酸浸种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冼多次,直至中性,晾干备用;(4)擦破种皮,用机械或粗砂磨擦种皮也能提高其发芽率。处理过的种子,拌以银合欢根瘤菌。土地选择、整地要求及种植方式视生产目的而定,作为青饲料生产或建植银合欢叶粉基地,需密植,用种子直播较为省工。
常见牧草病害-
常见牧草虫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