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嶺礦冶遺址聯繫方式地址: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鎮銅嶺村。
郵編:332000銅嶺礦冶遺址投訴電話九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792—8225571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銅嶺礦冶遺址景區榮譽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嶺礦冶遺址節慶活動板竜燈
用竹骨彩紙紮成竜頭竜尾,竜身由各節花燈組成,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竜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舞燈時,前宜製作精巧的“子母燈”引路,後有“竜尾鼓樂”伴奏,有“巨竜漫遊”、“竜頭鑽陣”、“繩蟒脫殼”、“穿花打旋”和“飛竜跳躍”等動作陣勢。如幾條竜相聚時,其盤旋翻騰、圓直麯伸,配以大小爆竹,鑼鼓嗩吶,大有呼風喚雨翻江倒海之威勢。
祭窯神
祭“窯神”的習俗來自古代萬歷年間發生在瓷都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鎮窯務的太監潘相為給皇帝燒造青花大竜缸,瓷工日夜趕製,備受煎熬,隨着期限的臨近,竜缸遲遲未燒成功,此時一位名叫童賓的窯工不忍衆瓷工再受鞭笞,憤而投身窯內熊熊烈火,火熄之後,竜缸奇跡般地燒製成功,神宗皇帝據此封童賓為“風火仙師”,並立祠。
後代窯工為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先輩,把童賓稱為“窯神”,遇上窯上盛事都要祭拜這位“窯神”,祈求“窯神”保佑窯火興旺,窯工生活富庶。
徽劇
原名“徽調”、“二黃調”,1949年後定現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陽腔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該劇種,在形成過程中曾受到昆劇的一定影響。其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撥子和二黃,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清乾隆年間,“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風靡全國。清道光、鹹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本世紀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劇戲班約20個。目前,黃山市京徽劇團裏仍保留部分徽劇劇目。銅嶺礦冶遺址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是春秋季節。銅嶺礦冶遺址美食九江風味佳餚:蓮藕湯、雜燴、雲霧茶芯、雲霧茶葉烹蝦仁、豆鼓燒肉、豆鼓爆辣椒、黃花炒雞蛋、玫瑰排骨、蝦米煮雞蛋、蝦米煮粑、山藥燉肉、金錢山藥餅、板慄燒雞……銅嶺礦冶遺址住宿星級酒店有:九江賓館、中景賓館、五豐賓館、其士大賓館。
普通賓館:九江江銀賓館、九江航空賓館、九江市教育賓館、九江船物賓館。銅嶺礦冶遺址購物九江土特産有陳年封缸酒,九江茶餅,酥糖。銅嶺礦冶遺址玩法參觀、學習、旅遊、
銅嶺礦冶遺址位於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鎮銅嶺村地帶。地理座標為北緯39°45′,東徑115°35′,距長江7公裏,離湖北大冶銅緑山銅礦遺址約40公裏。銅嶺遺址是繼湖北大冶銅緑山礦冶遺址後的又一重大發現,被評為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以極為豐富的科學資料論證了我國開採礦銅的歷史距今有三千餘年,它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礦冶遺址中年代最早、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一處大型礦冶遺址,它不僅解决了中國高度發達的青銅器鑄造原料來源的問題,而且對於研究中國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義。
該遺址於1998年春發現,遺址分采礦區、冶煉區兩部分,其中采礦區約1平方公裏,冶煉區約2平方公裏。自1998年以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瑞昌市博物館等單位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連續五年的考古發掘,采礦區揭露面積1800平方米,冶煉區發掘面積1200平方米。所獲考古資料表明,遺址中埋藏的遺跡、遺物十分豐富。
采礦區內揭露出竪井107口,巷道20條,露采坑7處,工棚5處,選礦場1處。出土有石、木、竹、銅、陶、瓷質生産工具和生産用具約300餘件。主要有石斧、木鏟、木鍁、木瓢、木槌、木轆轤、木鬥、木桶、木扁擔、木鋤、木斧、竹筐、竹盤、竹籃、竹簽、銅斧、銅錛、銅鑿、陶鬲、陶鼎、陶豆、陶罐、陶紡輪、原始青瓷杯、青瓷碗等。
冶煉區揭露煉爐2座,儲水井18口。出土了大量的銅煉渣和陶帛生活用具,主要有鬲、鼎、豆、罐、杯等。從出土陶器分析,時代為東周時期。
銅嶺遺址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發現的一處最早采銅冶銅遺址。依據碳十四年代測定數據,該遺址開採的最早年代為商代中期,距今約3300年,歷經西周、春秋以至戰國早期。遺跡中出土的陶鬲、陶罐與鄭州二裏崗上層、蒿城臺西遺址早期居住址所出的商代陶器風格相近。該遺址采礦區既保存有坑采區,又保存有露采區,尤其是露采區遺跡的揭露在國內同類遺存中是罕見的。遺址內揭露出的西周時期采用流水分節衝洗選礦大溜槽更是珍貴之物。遺址中出土的商代木轆轤,形製別緻,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帶式機械實物。出土的西周木鋤、木斧亦為中國境內所見最早最完整的實物。
2000年5月,我市邀請國傢及省市專傢對銅嶺古礦冶遺址進行了綜合考察,提出了合理開發利用具體方案。本着“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準備將銅嶺礦冶遺址建成集考古、科研、旅遊於一體的大型展示園。整個展示園分遺址保護區、宣傳展覽區、生態資源區、商業飲食區,力爭三年初步建成。為了盡快開發銅嶺礦冶遺址,國傢文物局準備將該遺址列入國傢考古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