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歌麯 > 鐵十字勳章
目錄
鐵十字勳章簡介
  提到德國勳章,無疑首先想到的就是鐵十字勳章。一個德國戰士,以能夠得到鐵十字勳章作為自己的莫大榮譽。這也是為什麽第三帝國的元首幾乎每時每刻都戴着它那枚鐵十字勳章的原因。鐵十字,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徵,因此鐵十字勳章也成為了德意志的驕傲。
  鐵十字勳章的歷史很長。授予鐵十字勳章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813年。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反抗拿破侖戰爭中開始了這一傳統。第一枚鐵十字勳章授予的時間是1813年3月10日。1870年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再次對自己的英雄授予鐵十字勳章,以表彰他們的功績。儘管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是這沒有使這一傳統消失,反而在國內戰爭期間得到了繼承。
  在二戰的五年裏,一級/二級鐵十字勳章被廣泛地授予,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兩個級別的勳章就沒有價值。獲得這些勳章的戰士都是實實在在地做出了貢獻的。而騎士鐵十字勳章的獲得者就是德軍裏面的精英了,而且也被納粹宣傳機器捧為了國傢的英雄。
  根據傳統,一個戰士獲得勳章都是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但是偶爾二級鐵十字和一級鐵十字也能同時獲得,不過這種情況還是非常罕見的。鐵十字勳章的獲得者一般佩戴的都是從官方獲得的副本,而原品都被獲得者保存了起來,以避免在戰場上的損壞。
  鐵十字勳章不僅授予那些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的戰士,而且還授予那些為戰爭勝利做出其他貢獻的人員,比如提出卓越的戰略等。許多軍官因為出色的指揮也獲得了鐵十字勳章鐵十字勳章廣泛地授予德國軍隊各個兵種。儘管它本來是用來表彰戰士在戰場上的英勇行為的,但是後來獲得鐵十字勳章的人員也有來自警察、消防隊、高速公路係統甚至希特勒青年團的。作戰人員和非作戰人員鐵十字勳章的區別來自後者有一種專門的勳飾。
  獲得騎士十字勳章更多的是軍事人員。對於一名戰士而言,能夠獲得騎士十字是莫大的光榮,這意味着自己已經躋身於軍隊精英裏面了。同樣,這也能贏得同事對自己的尊敬。儘管騎士十字勳章在授予條件上沒有什麽特別的要求,但是一般而言,精銳部隊的官兵獲得騎士十字的可能性更大。騎士十字的獲得者能夠受到第三帝國宣傳機器的特別關註,報紙和其他宣傳媒體反復地嚮人們播送他們的事跡。不僅如此,第三帝國政府還發行印有他們肖像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在戰時的德國被廣泛的收藏。
  在很大程度上,鐵十字勳章包括在戰地勳章一類裏面。鐵十字勳章能夠勾起人們對普魯士武士、俾斯麥時代的偉大勝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勇敢戰士的回憶。精明的希特勒在30年代將這一意志的象徵重新引入自己的政治統治體製當中。於是,鐵十字勳章馬上就成為第三帝國強有力並且實際可見的軍事力量的象徵。
鐵十字勳章的不同級別
  鐵十字勳章最初由卡爾·弗裏得裏希·辛剋爾設計。在後來的幾十年裏,鐵十字勳章的式樣就沒有改變過。當鐵十字勳章在第三帝國恢復的時候,它還衹有四個級別:二級鐵十字勳章、一級鐵十字勳章、騎士鐵十字勳章和大鐵十字勳章。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鐵十字勳章已經增加到了八個級別。
  二級鐵十字勳章
  一級鐵十字勳章
  大鐵十字勳章
  騎士鐵十字勳章
  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雙劍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鑽石雙劍銀橡葉騎士勳章
  鑽石金雙劍金橡葉騎士勳章
鐵十字勳章的頒發歷史
  鐵十字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總是不可避免的與納粹政權相聯繫。事實上,阿道夫·希特勒衹是在有1939字樣一面的鐵心中間加上了一個萬字標志。然而,這個以鐵和銀的麯綫組成的簡單圖案卻在綫條之間包含了勇敢的意義。最主要的事實是鐵十字誕生於納粹政權之前120年。
  鐵十字於1813年3月10日由普魯士國王弗雷德裏希·威廉三世設立,創立當初衹是將鐵十字作為一種臨時性的勳章,以授予在對抗拿破侖的戰爭中立功的人員。當時的鐵十字一共有3級--2級,1級和大鐵十字,它們被授予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而當時的普魯士又是社會階級觀念很重的。這種無社會階級區別的授予方式使得鐵十字區別於當時由皇室頒發的任何勳章。鐵十字被認為無論將軍或士兵,衹要對戰爭的結果有影響或者在自己的職責領域作出貢獻就可以被授予。這種在當時應該算稀奇的授予規定和標準使得鐵十字成為一種民主的勳章,即所有社會階級都可以獲得的一種勳章。
  卡爾·弗雷德裏希·辛剋爾,一個31歲的的設計師接受了國王的委托設計這種作為普魯士鋼鐵時代的標志性勳章。國王要求他必須在設計中包含普魯士國王的王冠,他自己的皇傢徽記,設立時間(1813)以及德國的神聖之樹---像樹的葉子。辛剋爾的設計靈感主要來源於參加第3次十字軍東徵的條頓騎士。1813年3月21日遞交了他的設計,但是這不是最終的定稿。國王有權勢的小舅子--卡爾·馮·梅剋倫堡·斯特裏茨對設計進行了一些修改,而且得到了國王的認可。辛剋爾設計的鐵十字從中心嚮外直伸四臂,但斯特裏茨的修改卻把鐵十字的四臂變成了與衆不同的彎麯狀。這個修改造就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著名形象,在徽章學裏用術語表示為 Patte (十字)。
  最終的設計在鐵心的外圍又加上了銀框(通常是800-900銀)。從紙面上來說,這兩種金屬搭配完全符合審美的標準,但是在開始生産的階段卻造成了一堆問題。即從一開始就無法將兩者焊接在一起,許多粗製的鐵十字在1813-1814年被生産出來了。隨後,生産方式和工藝得到了改進,鐵十字改為3片壓合式生産,即兩個相同的銀框將鐵心夾在中間通過鍛壓方式合在一起。從那一刻起到第2次世界大戰,鐵十字就一直保持了這種結構。
  通常來說,1813年2級鐵十字鐵心的正面最初是無圖案的,在鐵心的背面,上臂頂部的圖案是普魯士國王的王冠,下面緊接着是“FW”字樣(Friedrich Wilhelm)--威廉國王名字的縮寫。鐵心中間的圖案是一個張開的橡樹葉,而在鐵十字下臂底部則是設立的時間1813。2級鐵十字的長度和寬度在41--42mm之間,銀框上部有懸挂環與之相連,為的就是方便勳帶穿過。還有一種是普通鐵十字(1級和2級)3/4長寬的特殊版本,據考證是專門授予皇室成員的版本,一般稱為“Prinzens”
  有功平民(如有影響的政治傢)可以被授予非戰鬥人員版本的鐵十字,這種版本的區別顯著存在於1813的2級鐵十字相應的勳帶上。戰鬥人員的勳帶是由一個黑色寬竪條以及兩邊夾着的白色細竪條組成,而非戰鬥人員的勳帶顔色構成則正好相反。這裏要說明的是白色和黑色正是普魯士王國的標志顔色。勳帶被用來縫在束腰軍服從上數第2個紐扣處。在1838年這種流行的佩帶方式被威廉國王所認可。
  1813年1級鐵十字是一種胸配勳章,所以是沒有勳帶的。鐵心被固定在一面封閉的銀製底框上,用一些別條固定在受勳者的左胸,鐵十字的長寬與2級相同。在19世紀40到50年代,別針被引入鐵十字使之更容易佩帶。
  5名最高軍銜的指揮官,包括聲名顯赫的陸軍元帥格哈德.弗斯特.布呂謝爾.馮.沃爾斯塔特獲得了著名的大鐵十字.從外表上來看大鐵十字接近2級鐵十字,但是尺寸卻為56.5mm,綬帶長度為55mm.
  在當時,一共有約16,938枚2級鐵十字被頒發,1級為638枚,大鐵十字5枚。每級勳章的授予都是建立在已有低一級勳章的基礎之上。1815年6月26日,威廉國王又為1813鐵十字傢族增添了最後一名成員---星芒大鐵十字勳章,這個唯一的勳章被授予及時趕到滑鐵盧戰場,並協助惠靈頓公爵擊敗拿破侖的布呂謝爾元帥。這種版本的勳章最後出現在1945年柏林的Zeughaus,其後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1815年後,鐵十字的官方授予被停止了,直到普法戰爭纔又恢復。在此之前,新的鐵十字章不斷生産和用於贈予。但是戰爭時期的版本沒有再出現。在1870-1871的普法戰爭中,威廉三世的兒子德國第1位皇帝威廉一世又重新設立了鐵十字勳章,也是三個級別,而且章體圖案變化也很小。對於2級鐵十字來說,衹是將原來的正面圖案放到了背面,並保持原有細節。而過去無圖案的一面被設計成皇冠在上臂頂部,“W”(威廉一世的名字縮寫)在鐵心中間,而數字1870(普魯士及其盟友和法國開戰的年份)則在下臂出現。1870年的2級和1級鐵十字的尺寸變為42--43mm之間,而大鐵十字則變為60mm。1870年2級鐵十字的獲得者有47,244名,1級1,304名,以及9名大鐵十字獲得者(其中一些成為了貴族,還有一枚是皇帝榮譽獲得)。
  當一戰爆發時,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再次設立了鐵十字勳章,以喚起人們對歷史及他祖父光榮勝利的追思。但是一戰鐵十字也成了德意志帝國第1次失敗的象徵,除了數量更多,一戰鐵十字衹是將以前1870鐵十字的年份1870改做了1914--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在1914年到1918年間有約4,000,000人獲得2級鐵十字,約145,000人獲得1級鐵十字,而此時也出現了德國歷史上第2位也是最後一位(至今)星芒大鐵十字勳章的獲得者--保羅·馮·興登堡元帥。今天1戰鐵十字仍然可以在各國的軍品商店裏被找到,而且價格不高,也許這可能是對收藏者最好的消息了,不過對於收藏1戰1級鐵十字的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噩夢了,因為一戰時期的1級鐵十字版本變化繁多,需要收藏者自身的功力才能鑒別真偽了。
  最後,我們到了這個傳奇結束的時代,1939年9月1日隨着德國坦剋開進波蘭國境,阿道夫·希特勒重新設立了鐵十字勳章,並在原來的3級基礎上增加了騎士級鐵十字。
  1939的鐵十字比它的前者又擴大了約2mm,隨後阿道夫·希特勒又設立了一些過渡性的勳章,使普通士兵也可以獲得過去難以獲得的大鐵十字,即長寬為48mm的騎士鐵十字及以後的各個級別。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有約5,000,000枚2級鐵十字和1914版1939勳記被頒發,約450,000枚1級鐵十字和1914版1939勳記被頒發,7,361人獲得騎士鐵十字(1939年9月1日設立,7,318個德國人,43個外國人獲得),890人獲得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0年6月3日設立,882個德國人, 8個外國人獲得),160人獲得銀橡葉配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41年9月28日設立,159個德國人, 1個外國人--山本五十六),27人獲得鑽石銀橡葉配劍騎士鐵十字勳章(全部為德國人),1人獲得鑽石金橡葉配劍騎士鐵十字勳章(漢斯·烏爾裏希·魯德爾少校),1人獲得大鐵十字(帝國元帥戈林)。而星芒大鐵十字勳章沒有頒發,但是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外的一個城堡裏,美國人發現了一枚原型。現收藏於紐約西點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婦女獲得過如此得殊榮,如
  漢娜.萊契(Hanna Reitsch )(11/42, 飛行員) 和艾爾斯 剋羅斯曼(Else Grosman)(11/45,紅十字會護士就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勳章
  1956年北約重新建立聯邦德國國防軍用以抵禦蘇聯的可能進攻。而德國政府也於1957年允許二戰的德國老兵重新佩戴各級別的鐵十字勳章(包括2級、1級鐵十字奬章和騎士鐵十字勳章等)。所有的鐵十字勳章都被除去了納粹萬字標志,以橡樹葉標志替換,其它圖案字樣不做改變。有的曾經製造過騎士十字勳章的工廠也開始重新生産,但是數量極少。而且還能找到的原版騎士鐵十字勳章都被送回工廠進行了處理。
  當現在依然健在的國防軍老兵們相見,依然會對佩帶鐵十字的戰友們投去尊敬的目光,因為這代表着過去他們年輕時的光榮,也代表着那個戰火紛飛的年月。
  ==============================================================
  電影《鐵十字勳章
  外文名稱:Cross of Iron
  更多中文片名: 英雄血
  更多外文片名: Steiner - Das Eiserne Kreuz.....(West Germany)
  導演: 山姆·佩金法 Sam Peckinpah
  編劇:
  Julius J. Epstein ....(as Julius Epstein)
  James Hamilton
  Willi Heinrich ....novel The Willing Flesh
  Walter Kelley
  主演:
  詹姆斯·柯本 James Coburn ....Sgt. Steiner
  馬剋西米連·謝爾 Maximilian Schell ....Hauptmann Stranszky
  詹姆斯·梅森 James Mason ....Oberst Brandt
  製作人 Produced by:
  Wolf C. Hartwig ....producer
  Arlene Sellers ....producer
  Alex Winitsky ....producer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戰爭 / 歷史
  片長:133 min / USA:143 min (1983 video release) / USA:119 min
  國傢/地區: 英國 / 西德 / 南斯拉夫
  上映:1977年
  對白語言: 英語 / 法語 /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8 / Australia:M / Sweden:15 / USA:R / Italy:T / Australia:MA / France:-12 / Norway:18 / Singapore:NC-16 / UK:18 / Australia:R
  製作成本:$6,000,000 (estimated)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簡介
  該片從德軍的角度回顧了在1943年東部戰場的一段血腥經歷,圍繞着一個厭戰老兵和一個以謀取鐵十字勳章作為人生目標的貴族軍官展開。兩人的幾番較量,代表了當時德軍中的兩種心態,同時也揭示了戰爭的終極走嚮
相關詞
德國勳章軍事第三帝國
包含詞
大鐵十字勳章騎士鐵十字勳章二級鐵十字勳章
一級鐵十字勳章星芒大鐵十字勳章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雙劍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德國騎士鐵十字勳章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