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重慶 > 釣魚城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钓鱼城 旅游
  釣魚城投訴電話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釣魚城景區榮譽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
  屹立在市東城區海拔標高391.22米的釣魚山上。它是宋蒙(元)戰爭時期的著名戰場,1961年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月12月再次由國務院批準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釣魚城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之口,形勢險絶壯麗。750多年前的南宋晚期,四川安撫製置使兼知重慶府事餘王介為抗擊蒙軍入侵,采納播州(今貴州遵義)冉進、冉璞兄弟的建議築城釣魚山,並徙合州及石照縣治其上,屯兵積糧作為重慶屏障。
  從公元1243年1279年,合州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珏的率領下,憑藉釣魚城天險,嬰城因守,浴血奮戰,歷經大小戰鬥200餘次,抵禦了蒙、元傾國之師,創造了守土抗占36年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跡,取得了擊斃蒙哥大汗元憲宗),迫使蒙古帝國從歐亞戰場全面撤軍的輝煌勝利。釣魚城由此以“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嚮非洲擴張”的偉績震驚了世界!
  釣魚城是改寫世界中古歷史的中外名城,是迄今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戰場遺址。在釣魚城2.5平方公裏的重點保護區內,現存有8公裏城垣、8道城門,以及炮臺、墩臺、棧道、暗道出口、水軍碼頭、兵工作坊、帥府、軍營、較場、天池、泉眼、腦頂坪(蒙哥中炮傷外)等宋、元軍事及生活設施遺址。還有唐代懸空臥佛、千佛石窟、彌勒站佛、和古遺址釣魚臺、800年古桂樹、天泉洞、薄刀嶺、三龜石、護國寺、忠義詞、三聖岩、魚城煙雨、魚山八景等名勝古跡。
  
  釣魚城是具有“戰爭、雄、險、奇、秀、幽、古”獨特風貌的遊覽勝地。歷代以來,無數名人豪士紛紛潑墨古戰場,“歌大江東去,頌千古英雄”,為釣魚城增添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現在,釣魚城不僅擁有文天祥、劉剋莊、楊升庵、張佳胤、陳毅、郭沫若、周𠔌城、張愛萍、劉白羽等名傢的吟詠,而且還保留着抗日戰爭時期蔣中正、何應欽、張治中等國民黨軍政要人的摩崖題記。1987年4月22日,李鵬、鄒傢華同志在參觀考察釣魚城時,還欣然為釣魚城題寫了“橫掃歐亞無敵手,一代驕子折釣魚”和“萬古千秋”的題詞。1985年至今,釣魚城已接待了200多萬中外遊客。
  獨釣中原
  “嘉陵江上風煙滾滾,
  釣魚臺下浴血鏖兵。
  且看上帝折鞭處,
  半壁河山一柱撐。”
  這首短詩道出了釣魚城“獨釣中原”的歷史。
  “釣魚城何處,遙望一高原。
  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這是陳毅元帥對釣魚城的贊美。
  釣魚山地形獨特,山下是天塹,山上是層巒迭障,鵝卵石成堆。山頂南面有一突兀的大石,相傳滄海橫流、洪水泛濫時期,有巨人站立石上,持長竿垂釣嘉陵中,得魚以救民饑。這大石上至今還留有長1米的巨人足跡和插釣魚竿的石孔,稱這大石為“釣魚臺”。“釣魚山”、“釣魚城”均由此而得名。
  在十三世紀的歷史上,蒙古汗國的軍隊是一支震撼世界的可怕力量,它三次西徵,鐵騎橫掃,使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四十多個國傢,在其鐵蹄下殘破,建立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羅馬教皇曾驚呼道這是“上帝的罰罪之鞭”這衹鞭不可一世,它指嚮那裏,鐵騎就打嚮那裏,誰敢阻擋它,就“粉身碎骨,灰飛煙滅”。然而這一常勝之師,卻阻擋在釣魚城下,屢戰屢敗,損兵折將,對這小小的彈丸之地,卻無可奈何,以致一敗塗地,竟連蒙哥大汗和汪德臣等大將均受傷而死。“上帝之鞭折此城下”,而釣魚城仍巍然屹立。
  釣魚城是全國古戰場遺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中外遊人和學者到此參觀、考察者絡繹不絶。有詩贊曰:
  三江滾滾流不盡,魚山巍巍有宋城。
  勝跡昭昭獨可指,英名赫赫萬古存。
No. 2
钓鱼城
  釣魚城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合陽鎮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塊平整巨石,傳說有一巨神於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山由此而得名。釣魚城峭壁、古城門、城墻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儼然兵傢雄關。
  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撫製置史兼重慶知府餘始築釣魚城。1258年,蒙哥挾西徵歐亞非40餘國的威勢,分兵三路侵宋。蒙哥自率的一路軍馬進犯四川,於次年2月兵臨合川釣魚城。蒙哥東徵西討,所嚮披靡,然而在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珏的頑強抗擊下,卻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觀有城門、城墻、皇宮、武道衙門、步軍營、水軍碼頭等遺址,有釣魚臺、護國寺、懸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飛檐洞等名勝古跡,還有元、明、清三代遺留的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1982年,釣魚城被列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
  交通:從重慶到釣魚城,坐渝合高速公交到合川後 乘坐11路公交車即可
  中國古代防禦戰的最濃重的一筆
  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 世紀,它是蒙古侵略軍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發生於1259年的四川合州釣魚城之戰,則是其中影響巨大的一場戰事。
  1234年宋、蒙聯合滅金後,南宋出兵欲收復河南失地,遭蒙軍伏擊而失敗。1235年,蒙古侵略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遊的數千裏戰綫上同時對南宋發動進攻,宋蒙戰爭全面爆 發。至1241年,蒙軍蹂躪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則是三大戰場(另兩個為京湖戰場—— 今湖北和河南一帶、兩淮戰場——今淮河流域一帶)中遭蒙軍殘破最為嚴重的一個地區。
  這年蒙古窩闊臺汗去世,其內部政爭不斷,對南宋的攻勢減弱。南宋充分利用此良機, 對各個戰場的防禦進行調整、充實。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兩淮抗蒙戰爭中戰績頗著的 餘玠入蜀主政,以扭轉四川的頽勢,鞏固上流。餘玠在四川采取了一係列政治、經濟和 軍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創建了山城防禦體係。
  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築城結寨,星羅棋布,互 為聲援,構成一完整的戰略防禦體係。 釣魚城即是這一山城防禦體係的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
  釣魚城坐落在今重慶市合川城東5公裏的釣魚山上,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面環水,地勢十分險要。這 裏有山水之險,也有交通之便,經水路及陸上道,可通達四川各地。彭大雅任四川製置 副使期間(1239—1240年),命甘閏初築釣魚城。1243年,餘玠采納播州(今遵義)賢 士冉璡、冉璞兄弟建議,遣冉氏兄弟復築釣魚城,移合州治及興元都統司於其上。釣魚 城分內、外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墻係條石壘成。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絶 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這一切使釣魚城具備了長期堅守的必要地理 條件以及依恃天險、易守難攻的特點。1254年,合州守將王堅進一步完善城築。四川邊 地之民多避兵亂至此,釣魚城成為兵精食足的堅固堡壘。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寶座,穩定了蒙古政局,並積極策劃攻宋侵略戰爭。蒙哥為成吉 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曾與拔都等率兵侵略過歐、亞許多國傢,以驍勇善戰著稱。1252 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率師平定大理,對南宋形成包圍夾擊之勢。
  1257年,蒙哥汗决定發動大規模的侵宋戰爭。蒙哥命忽必烈率軍攻鄂州(今武昌), 塔察兒、李璮等攻兩淮,分宋兵力; 又命兀良合臺自云南出兵,經廣西北上;蒙哥則自率蒙軍主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 作為戰略主攻方向,意欲發揮蒙古騎兵長於陸地野戰而短於水戰的特點,以主力奪取四 川,然後順江東下,與諸路會師,直搗宋都臨安(今杭州)。
  1258年秋,蒙哥率軍4萬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軍及從各地徵調來的部隊, 蒙軍總數大大超過4萬之數。蒙軍相繼占據劍門苦竹隘、長寧山城、蓬州運山城、閬州 大獲城、廣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宋降人晉國寶至釣魚城招降,為宋合州守 將王堅所殺。
  宋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率諸軍從雞爪灘渡過渠匯,進至石子山紮 營。三日,蒙哥親督諸軍戰於釣魚城下。七日,蒙軍攻一字城墻。一字城墻又叫橫城墻, 其作用在於阻礙城外敵軍運動,同時城內守軍又可通過外城墻運動至一字城墻拒敵,與 外城墻形成夾角交叉攻擊點。釣魚城的城南、城北各築有一道一字城墻。九日,蒙軍猛 攻鎮西門,不剋。這日,蒙古東道軍史天澤率部也到達釣魚城參戰。
  三月,蒙軍攻東新門、奇勝門及鎮西門小堡,均失利。從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續 了二十天。雨停後,蒙軍於西月二十二日重點進攻護國門。二十四日夜,蒙軍登上外城, 與守城宋軍展開激戰。《元史·憲宗紀》稱“殺宋兵甚衆”,但蒙軍的攻勢終被宋軍打 退。五月,蒙軍屢攻釣魚城不剋。 蒙哥汗率軍入蜀以來,所經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將投降而輕易得手,尚未 碰上一場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釣魚山後,蒙哥欲乘拉槁之勢,攻拔其城,雖久屯於堅 城之下,亦不願棄之而去。儘管蒙軍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備,奈何釣魚城地勢險峻,致使 其不能發揮作用。釣魚城守軍在主將王堅及副將張珏的協力指揮下,擊退了蒙軍一次又 一次的進攻。千戶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鄧州漢兵攻城,董文蔚激勵將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嶇以登,直抵其城與宋軍苦戰,但因所部傷亡慘重,被迫退軍。其侄董士元請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銳卒登城,與宋軍力戰良久,終因後援不繼,亦被迫撤還。
  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諸將“議進取之計”。術速忽裏認為,頓兵堅城之下是 不利的,不如留少量軍隊睏擾之,而以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攻占南宋。
  然而驕橫自負的衆將領卻主張強攻堅城,反以術速忽裏之言為迂。蒙哥汗未采納術 速忽裏的建議,决意繼續攻城。然而,面對釣魚堅城,素以機動靈活,兇猛剽悍著稱的 蒙古騎兵卻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驍將汪德臣(原為金臣屬)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 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雲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蒙軍攻城5個月而不能下, 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欲招降城中守軍,幾乎為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汪德臣因而 患疾,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蒙哥聞知死訊,扼腕嘆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 給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擊,釣魚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勝其忿。
  蒙軍大舉攻蜀後,南宋對四川采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 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儘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 守軍鬥志昂揚。一日,南宋守軍將重15公斤的鮮魚兩尾及蒸面餅百餘張拋給城外蒙軍, 並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10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相形之下,城外蒙軍的境況就 很糟了。蒙軍久屯於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濕,加以水土不服, 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據《元史》記載,蒙哥於六 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確說是得了痢疫。另《馬可波羅遊記》和明萬歷 《合州志》等書則稱蒙哥汗是負了傷。無論如何,蒙哥汗不能再堅持攻城了。七月,蒙 軍自釣魚城撤退,行至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北溫泉),蒙哥汗逝世。據《元史》本傳 及元人文集中的碑傳、行狀等所載,不少隨蒙哥出徵的將領戰死於釣魚城下,由此可 以想見釣魚城之戰之酷烈及蒙軍損失之嚴重。
  蒙哥在釣魚城下的敗亡,其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導致蒙古這場侵略戰爭 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續20年之久。進攻四川的蒙古侵略軍被迫撤軍,護送蒙哥靈柩北 還。率東路軍突破長江天險,包圍了鄂州的忽必烈,為與其弟阿裏不哥爭奪汗位,也不 得不撤軍北返。從雲南經廣西北上的兀良合臺一軍,一路剋捷,已經進至潭州(今長沙) 城下。由於蒙哥之死,該軍在忽必烈派來的一支部隊的接應下,也渡過長江北返。蒙古的南北兩支軍隊基本上是按預定計劃進軍的,衹因西邊主攻戰場的失敗而功虧一簣。
  其次,它使蒙軍的第三次西徵行動停滯下來,緩解了蒙古侵略軍對歐、亞、非等國的 威脅。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徵,先後攻占今伊朗、伊拉剋及敘 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正當旭烈兀準備嚮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死訊,旭烈兀遂 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徵戰,而自率大軍東還。結果蒙古侵略軍因寡不敵衆而被埃及軍隊打敗,蒙 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從此走嚮低潮。因此,釣魚城之戰的影響 已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頁。
  其三,它為忽必烈執掌蒙古政權提供了契機,對中國歷史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蒙哥是一位蒙古保守主義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傳統的政策。這種帶有濃厚的蒙古部族 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極不適應統治廣大中原漢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則是蒙古統治集團 中少有的一位傾慕漢文化的開明之士。蒙哥即汗位後,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漢地,他大力延攬漢族儒士,極力推行漢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卻引起蒙哥及其保守臣僚的 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罷了官,其推行的漢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寶座後, 繼續推行其漢化政策,逐步改變蒙軍濫殺的政策,把人按人種分為4個等級,使南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壞。
  蒙哥汗曾留下遺言,日後攻下釣魚城,當盡屠城中之民。後來1279年釣魚城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為條件,放下武器自願終止抵抗。由守將王立開城,釣魚城纔落入蒙古之手。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過程中殺人過億,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的幹幹淨淨。惟有由釣魚城抵抗了36年而全身而退。用實力讓魔鬼們放下屠刀。
  釣魚城作為山城防禦體係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時代,充分顯示了其防禦作用,它 成為蒙古軍隊難以攻剋的堡壘。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古代戰 爭館特意製作了釣魚城古戰場的沙盤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重要地位。
  門票:30元
  從2009年9月1日起,釣魚城風景區門票價格由原30元調整為60元,同時,風景區內其他景點不再另行收費。
近義詞
釣魚城街道
包含詞
釣魚城老釣魚城之戰合川釣魚城
釣魚城街道釣魚城遺址釣魚城戰役
釣魚城社區釣魚城老鴨湯宋蒙釣魚城之戰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