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指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一般分為三類,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點,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如證券;貨幣、匯率,利率等。 金融期貨交易産生於本世紀70年代的美國市場,1972年,美國芝加卅商業交易所的同際貨幣市場開始國際貨幣的期貨交易。1975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開展房地産抵押券的期貨交易,標志着金融期貨交易的開始。現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和紐約商品交易所等鄙進行各種金融工具的期貨交易,貨幣、利率、股票指數等都被作為期貨交易的對象。目前,金融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已經走在商品期貨交易的前面,占整個期貨市場交易量的80%以上。成為西方金融創新成功的例證。
與金融相關聯的期貨合約品種很多。目前已經開發出來的品種主要有三大類:
(1)利率期貨,指以利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世界上最先推出的利率期貨是於1975年由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推出的美國國民抵押協會的抵押證期貨。利率期貨主要包括以長期國債為標的物的長期利率期貨和以二個月短期存款利率為標的物的短期利率期貨。
(2)貨幣期貨,指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貨幣期貨是適應各國從事對外貿易和金融業務的需要而産生的,目的是藉此規避匯率風險,1972年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第一張貨幣期貨合約並獲得成功。其後。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相繼建立貨幣期貨的交易市場,貨幣期貨交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交易品種。目前國際上貨幣期貨合約交易所涉及的貨幣主要有英鎊、美元、德國馬剋、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法國法郎、澳大利亞元以及歐洲貨幣單位等。
(3)股票指數期貨、指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股票指數期貨是目前金融期貨市場最熱門和發展最快的期貨交易。股票指數期貨不涉及股票本身的交割,其價格根據股票指數計算,合約以現金清算形式進行交割。
産生背景
所謂金融期貨,是指以金融工具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交易是指交易者在特定的交易所通過公開競價方式成交,承諾在未來特定日期或期間內,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數量的某種金融商品的交易方式。金融期貨交易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徵,但與商品期貨相比,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金融商品,如外匯、債券、股票指數等。
基礎性金融商品的價格主要以匯率、利率等形式表現。金融市場上紛繁復雜的各種金融商品,共同構成了金融風險的源泉。各類金融機構在創新金融工具的同時,也産生了規避金融風險的客觀要求。20世紀70年代初外匯市場上固定匯率製的崩潰,使金融風險空前增大,直接誘發了金融期貨的産生。
1944年7月,44個國傢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係,實行雙挂鈎的固定匯率製,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挂鈎,其他國傢貨幣與美元按固定比價挂鈎。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對戰後西歐各國的經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貿易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固定匯率製下,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被限製在極為有限的範圍內(貨幣平價的±1%),外匯風險幾乎為人們所忽視,對外匯風險管理的需求也自然不大。
進入50年代,特別是60年代以後,隨着西歐各國經濟的復興,其持有的美元日益增多,各自的本幣也趨於堅挺,而美國卻因先後對朝鮮和越南發動戰爭,連年出現巨額貿易逆差,國際收支狀況不斷惡化,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從而屢屢出現黃金大量外流、拋售美元的美元危機。
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大量流失,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美國於1971年8月15日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以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為了輓救瀕於崩潰的固定匯率製,同年12月底,十國集團在華盛頓簽訂了“史密森學會協定”,宣佈美元對黃金貶值7.89%,各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擴大到貨幣平價的±2.25%。1973年 2月,美國宣佈美元再次貶值10%。美元的再次貶值並未能阻止美元危機的繼續發生,最終,1973年3月,在西歐和日本的外匯市場被迫關閉達17天之後,主要西方國傢達成協議,開始實行浮動匯率製。
在浮動匯率製下,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直接體現了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反映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則表現為各種貨幣之間匯率的頻繁、劇烈波動,外匯風險較之固定匯率製下急速增大。各類金融商品的持有者面臨着日益嚴重的外匯風險的威脅,規避風險的要求日趨強烈,市場迫切需要一種便利有效的防範外匯風險的工具。在這一背景下,外匯期貨應運而生。
1972年5月,美國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設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外匯期貨交易。當時推出的外匯期貨合約均以美元報價,其貨幣標的共有7種,分別是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和意大利裏拉。後來,交易所根據市場的需求對合約做了調整,先後停止了意大利裏拉和墨西哥比索的交易,增加了荷蘭盾、法國法郎和澳大利亞元的期貨合約。繼國際貨幣市場成功推出外匯期貨交易之後,美國和其他國傢的交易所競相仿效,紛紛推出各自的外匯期貨合約,大大豐富了外匯期貨的交易品種,並引發了其他金融期貨品種的創新。1975年10月,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張利率期貨合約——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gnma的抵押憑證期貨交易,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辦價值綫綜合指數期貨交易,標志着金融期貨三大類別的結構初步形成。
目前,在世界各大金融期貨市場,交易活躍的金融期貨合約有數十種之多。根據各種合約標的物的不同性質,可將金融期貨分為三大類: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其影響較大的合約有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合約。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的90天期歐洲日元期貨合約和香港期貨交易所(hkfe)的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等。
金融期貨問世至今不過衹有短短二十餘年的歷史,遠不如商品期貨的歷史悠久,但其發展速度卻比商品期貨快得多。目前,金融期貨交易已成為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許多重要的金融市場上,金融期貨交易量甚至超過了其基礎金融産品的交易量。隨着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期貨日益呈現國際化特徵,世界主要金融期貨市場的互動性增強,競爭也日趨激烈。
經濟功能及影響因素
金融期貨市場有多方面的經濟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
(一)規避風險
20世紀70年代以來,匯率、利率的頻繁、大幅波動,全面加劇了金融商品的內在風險。廣大投資者面對影響日益廣泛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客觀上要求規避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及股價波動風險等一係列金融風險。金融期貨市場正是順應這種需求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因此,規避風險是金融期貨市場的首要功能。
投資者通過購買相關的金融期貨合約,在金融期貨市場上建立與其現貨市場相反的頭寸,並根據市場的不同情況采取在期貨合約到期前對衝平倉或到期履約交割的方式,實現其規避風險的目的。
從整個金融期貨市場看,其規避風險功能之所以能夠實現,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衆多的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面臨着不同的風險,可以通過達成對各自有利的交易來控製市場的總體風險。例如,進口商擔心外匯匯率上升,而出口商擔心外匯匯率下跌,他們通過進行反嚮的外匯期貨交易,即可實現風險的對衝。其二是金融商品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一般呈同方向的變動關係。投資者在金融期貨市場建立了與金融現貨市場相反的頭寸之後,金融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時,則必然在一個市場獲利,而在另一個市場受損,其盈虧可全部或部分抵銷,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其三是金融期貨市場通過規範化的場內交易,集中了衆多願意承擔風險而獲利的投機者。他們通過頻繁、迅速的買賣對衝,轉移了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的價格風險,從而使金融期貨市場的規避風險功能得以實現。
(二)發現價格
金融期貨市場的發現價格功能,是指金融期貨市場能夠提供各種金融商品的有效價格信息。
在金融期貨市場上,各種金融期貨合約都有着衆多的買者和賣者。他們通過類似於拍賣的方式來確定交易價格。這種情況接近於完全競爭市場,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金融商品價格走勢的預期和金融商品的供求狀況。因此,某一金融期貨合約的成交價格,可以綜合地反映金融市場各種因素對合約標的商品的影響程度,有公開、透明的特徵。
由於現代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主要金融期貨品種的價格,一般都能夠即時播發至全球各地。因此,金融期貨市場上所形成的價格不僅對該市場的各類投資者産生了直接的指引作用,也為金融期貨市場以外的其他相關市場提供了有用的參考信息。各相關市場的職業投資者、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通過參考金融期貨市場的成交價格,可以形成對金融商品價格的合理預期,進而有計劃地安排投資决策和生産經營决策,從而有助於減少信息搜尋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實現公平合理、機會均等的競爭。
影響金融期貨的因素主要有:國傢經濟增長情況,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差額,國傢貨幣、財政、外匯政策,國際儲備,心理因素等。
我們在分析具體某一品種金融期貨發展趨勢時,應結合上述情況靈活判斷。
金融期貨與商品期貨的差異
最重要的在於持有成本,即將期貨的標的物持有至期貨契約期滿所需的成本費用,這成本費用包括三項:
1、儲存成本:包括存放標的物及保險等費用;
2、運輸成本;
3、融資成本:購買標的物資金的機會成本。
各種商品需要儲藏所存放,需要倉儲費用,金融期貨的標的物,無論市是債券、股票或外幣,所需的儲存費用較敵低,有些如股票指數期貨則甚至不需儲藏費用。除此之外,這些金融期貨的標的物不但倉儲費用低,若存放到金融機構尚有生息,例如股票有股利,債券與外幣均有利息,有時這些生息超過存放成本,而産生持有利益。 一般商品較諸金融商品另一項較大的費用是運輸費用,例如將玉米從愛荷華運到芝加哥,顯然較外幣或債券的匯費要高,有些如股價指數甚至是不用運費的。
主要品種及交易場所
金融期貨有三個種類:貨幣期貨、利率期貨、指數期貨。其在各交易所上市的品種主要有:
l、貨幣期貨: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剋、法國法朗、日元、瑞士法朗、歐洲美元和歐洲貨幣單位等的期貨合約。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費城期貨交易所等。
2、利率期貨: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美國中期國庫券期貨、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市政債券、抵押擔保有價證券等。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
3、股票指數期貨:標準蒲耳500種股票價格綜合指數(s&p 500),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nyce composite),主要市場指數(mmi),價值綫綜合股票價格平均指數(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此外日本的日經指數(niki),香港的恆生指數(香港期貨交易所)。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
全球七大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量及成長比例
交易所名稱交易量(千美圓)成長率
19881989 (%)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143038 138351 —3.3%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78011 104351 34%
東京股票交易所 20607 27644 34%
法國國際商業交易所 16580 26002 57%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15546 223859 53%
大阪證券交易所 2433 12053 395%
悉尼期貨交易所 7709 11821 53%
影響金融期貨價格的因素?
1、一般物價水準 一般物價水準及其變動數據,是表現整體經濟活力的重要訊息,同時它也是反映通貨膨脹壓力程度的替代指標。一般而言,通貨膨脹和利率的變動息息相關,同時也會左右政府的貨幣政策,改變市場中長期資金狀況。具體的表現,則在影響投資人或交易商的投資報酬水準。因此,證券,甚至期貨和選擇權市場的參與者,必須密切關切通貨膨脹指標的變化。
2、政府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在美國的例子裏,他的貨幣政策,係由聯邦準備理事會所製定,並透過聯邦儲備銀行係統來執行其貨幣政策與執行管理。由於聯邦準備理事會可透過m1及m2的監控及重貼現率的運用來控製貨幣的流通和成長,因此其政策取嚮和措施,對利率水準會産生重大影響。
3、政府一般性的市場幹預措施 政府為達成其貨幣管理的目的,除了利用放鬆或緊縮銀根來控製貨幣流通量的能力外,央行或美國fed仍可用其他方式暫時改變市場流通資金之供給。因此,期貨市場的交易人,除了一邊觀察政策面的措施對貨幣,乃至於一般性金融商品的影響外,對於fed或其他國傢央行在公開市場所進行的幹預性措施,亦應加以掌握和瞭解,才能對金融商品在現貨,以及期貨市場可能的價格波動,作出較為正確的判斷。
4、産業活動及有關的經濟指標 産業活動有關所有商品的供給,也影響市場資金的流動。一般而言,産業活動的興盛、商業資金和貸款的需求增加,會促成利率的上升;産業活動的衰退、商業性貸款和資金需求減少、利率也隨之下降。因此政府機構密切關註着産業活動的變化,並發佈各種産業經濟活動的報告,作為經濟政策施行的依據;而私人組織與市場參與者,匯整這些資料與報告,以作為經濟金融預測的基礎。
金融期貨的不同含義
金融期貨主要是指從事股票價格或利率的交易——交易者雙方簽定合同,依據合同規定在將來某一約定日期買賣債券或者股票。 |
|
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指是交易雙方在金融市場上,以約定的時間和價格,買賣某種金融工具的具有約束力的標準化合約。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一般分為三類,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點,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如證券;貨幣、匯率,利率等。 金融期貨交易産生於本世紀70年代的美國市場,1972年,美國芝加卅商業交易所的同際貨幣市場開始國際貨幣的期貨交易。1975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開展房地産抵押券的期貨交易,標志着金融期貨交易的開始。現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和紐約商品交易所等鄙進行各種金融工具的期貨交易,貨幣、利率、股票指數等都被作為期貨交易的對象。目前,金融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已經走在商品期貨交易的前面,占整個期貨市場交易量的80%以上。成為西方金融創新成功的例證。
與金融相關聯的期貨合約品種很多。目前已經開發出來的品種主要有三大類:
(1)利率期貨,指以利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世界上最先推出的利率期貨是於1975年由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推出的美國國民抵押協會的抵押證期貨。利率期貨主要包括以長期國債為標的物的長期利率期貨和以二個月短期存款利率為標的物的短期利率期貨。
(2)貨幣期貨,指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貨幣期貨是適應各國從事對外貿易和金融業務的需要而産生的,目的是藉此規避匯率風險,1972年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第一張貨幣期貨合約並獲得成功。其後。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相繼建立貨幣期貨的交易市場,貨幣期貨交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交易品種。目前國際上貨幣期貨合約交易所涉及的貨幣主要有英鎊、美元、德國馬剋、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法國法郎、澳大利亞元以及歐洲貨幣單位等。
(3)股票指數期貨、指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股票指數期貨是目前金融期貨市場最熱門和發展最快的期貨交易。股票指數期貨不涉及股票本身的交割,其價格根據股票指數計算,合約以現金清算形式進行交割。
産生背景
所謂金融期貨,是指以金融工具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交易是指交易者在特定的交易所通過公開競價方式成交,承諾在未來特定日期或期間內,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數量的某種金融商品的交易方式。金融期貨交易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徵,但與商品期貨相比,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金融商品,如外匯、債券、股票指數等。
基礎性金融商品的價格主要以匯率、利率等形式表現。金融市場上紛繁復雜的各種金融商品,共同構成了金融風險的源泉。各類金融機構在創新金融工具的同時,也産生了規避金融風險的客觀要求。20世紀70年代初外匯市場上固定匯率製的崩潰,使金融風險空前增大,直接誘發了金融期貨的産生。
1944年7月,44個國傢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係,實行雙挂鈎的固定匯率製,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挂鈎,其他國傢貨幣與美元按固定比價挂鈎。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對戰後西歐各國的經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貿易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固定匯率製下,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被限製在極為有限的範圍內(貨幣平價的±1%),外匯風險幾乎為人們所忽視,對外匯風險管理的需求也自然不大。
進入50年代,特別是60年代以後,隨着西歐各國經濟的復興,其持有的美元日益增多,各自的本幣也趨於堅挺,而美國卻因先後對朝鮮和越南發動戰爭,連年出現巨額貿易逆差,國際收支狀況不斷惡化,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從而屢屢出現黃金大量外流、拋售美元的美元危機。
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大量流失,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美國於1971年8月15日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以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為了輓救瀕於崩潰的固定匯率製,同年12月底,十國集團在華盛頓簽訂了“史密森學會協定”,宣佈美元對黃金貶值7.89%,各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擴大到貨幣平價的±2.25%。1973年 2月,美國宣佈美元再次貶值10%。美元的再次貶值並未能阻止美元危機的繼續發生,最終,1973年3月,在西歐和日本的外匯市場被迫關閉達17天之後,主要西方國傢達成協議,開始實行浮動匯率製。
在浮動匯率製下,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直接體現了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反映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則表現為各種貨幣之間匯率的頻繁、劇烈波動,外匯風險較之固定匯率製下急速增大。各類金融商品的持有者面臨着日益嚴重的外匯風險的威脅,規避風險的要求日趨強烈,市場迫切需要一種便利有效的防範外匯風險的工具。在這一背景下,外匯期貨應運而生。
1972年5月,美國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設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外匯期貨交易。當時推出的外匯期貨合約均以美元報價,其貨幣標的共有7種,分別是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和意大利裏拉。後來,交易所根據市場的需求對合約做了調整,先後停止了意大利裏拉和墨西哥比索的交易,增加了荷蘭盾、法國法郎和澳大利亞元的期貨合約。繼國際貨幣市場成功推出外匯期貨交易之後,美國和其他國傢的交易所競相仿效,紛紛推出各自的外匯期貨合約,大大豐富了外匯期貨的交易品種,並引發了其他金融期貨品種的創新。1975年10月,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張利率期貨合約——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GNMA的抵押憑證期貨交易,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辦價值綫綜合指數期貨交易,標志着金融期貨三大類別的結構初步形成。
目前,在世界各大金融期貨市場,交易活躍的金融期貨合約有數十種之多。根據各種合約標的物的不同性質,可將金融期貨分為三大類: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其影響較大的合約有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合約。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的90天期歐洲日元期貨合約和香港期貨交易所(HKFE)的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等。
金融期貨問世至今不過衹有短短二十餘年的歷史,遠不如商品期貨的歷史悠久,但其發展速度卻比商品期貨快得多。目前,金融期貨交易已成為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許多重要的金融市場上,金融期貨交易量甚至超過了其基礎金融産品的交易量。隨着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期貨日益呈現國際化特徵,世界主要金融期貨市場的互動性增強,競爭也日趨激烈。
金融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
金融期貨交易(financial futures transaction)作為買賣標準化金融商品期貨合約的活動是在高度組織化的有嚴格規則的金融期貨交易所進行的。金融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可概括如下:
第一,交易的標的物是金融商品。這種交易對象大多是無形的、虛擬化了的證券,它不包括實際存在的實物商品;
第二,金融期貨是標準化合約的交易。作為交易對象的金融商品,其收益率和數量都具有同質性、不交性和標準性,如貨市幣別、交易金額、清算日期、交易時間等都作了標準化規定,唯一不確定是成交價格;
第三,金融期貨交易采取公開競價方式决定買賣價格。它不僅可以形成高效率的交易市場,而且透明度、可信度高;
第四,金融期貨交易實行會員制度。非會員要參與金融期貨的交易必須通過會員代理,由於直接交易限於會員之同,而會員同時又是結算會員,交納保徵金,因而交易的信用風險較小,安全保障程度較高;
第五,交割期限的規格化。金融期貨合約的交割期限大多是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或十二個月,最長的是二年,交割期限內的交割時間隨交易對象而定;
經濟功能及影響因素
金融期貨市場有多方面的經濟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
(一)規避風險
20世紀70年代以來,匯率、利率的頻繁、大幅波動,全面加劇了金融商品的內在風險。廣大投資者面對影響日益廣泛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客觀上要求規避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及股價波動風險等一係列金融風險。金融期貨市場正是順應這種需求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因此,規避風險是金融期貨市場的首要功能。
投資者通過購買相關的金融期貨合約,在金融期貨市場上建立與其現貨市場相反的頭寸,並根據市場的不同情況采取在期貨合約到期前對衝平倉或到期履約交割的方式,實現其規避風險的目的。
從整個金融期貨市場看,其規避風險功能之所以能夠實現,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衆多的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面臨着不同的風險,可以通過達成對各自有利的交易來控製市場的總體風險。例如,進口商擔心外匯匯率上升,而出口商擔心外匯匯率下跌,他們通過進行反嚮的外匯期貨交易,即可實現風險的對衝。其二是金融商品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一般呈同方向的變動關係。投資者在金融期貨市場建立了與金融現貨市場相反的頭寸之後,金融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時,則必然在一個市場獲利,而在另一個市場受損,其盈虧可全部或部分抵銷,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其三是金融期貨市場通過規範化的場內交易,集中了衆多願意承擔風險而獲利的投機者。他們通過頻繁、迅速的買賣對衝,轉移了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的價格風險,從而使金融期貨市場的規避風險功能得以實現。
(二)發現價格
金融期貨市場的發現價格功能,是指金融期貨市場能夠提供各種金融商品的有效價格信息。
在金融期貨市場上,各種金融期貨合約都有着衆多的買者和賣者。他們通過類似於拍賣的方式來確定交易價格。這種情況接近於完全競爭市場,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金融商品價格走勢的預期和金融商品的供求狀況。因此,某一金融期貨合約的成交價格,可以綜合地反映金融市場各種因素對合約標的商品的影響程度,有公開、透明的特徵。
由於現代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主要金融期貨品種的價格,一般都能夠即時播發至全球各地。因此,金融期貨市場上所形成的價格不僅對該市場的各類投資者産生了直接的指引作用,也為金融期貨市場以外的其他相關市場提供了有用的參考信息。各相關市場的職業投資者、實物金融商品持有者通過參考金融期貨市場的成交價格,可以形成對金融商品價格的合理預期,進而有計劃地安排投資决策和生産經營决策,從而有助於減少信息搜尋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實現公平合理、機會均等的競爭。
影響金融期貨的因素主要有:國傢經濟增長情況,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差額,國傢貨幣、財政、外匯政策,國際儲備,心理因素等。
我們在分析具體某一品種金融期貨發展趨勢時,應結合上述情況靈活判斷。
金融期貨與商品期貨的差異
最重要的在於持有成本,即將期貨的標的物持有至期貨契約期滿所需的成本費用,這成本費用包括三項:
1、儲存成本:包括存放標的物及保險等費用;
2、運輸成本;
3、融資成本:購買標的物資金的機會成本。
各種商品需要儲藏所存放,需要倉儲費用,金融期貨的標的物,無論市是債券、股票或外幣,所需的儲存費用較敵低,有些如股票指數期貨則甚至不需儲藏費用。除此之外,這些金融期貨的標的物不但倉儲費用低,若存放到金融機構尚有生息,例如股票有股利,債券與外幣均有利息,有時這些生息超過存放成本,而産生持有利益。 一般商品較諸金融商品另一項較大的費用是運輸費用,例如將玉米從愛荷華運到芝加哥,顯然較外幣或債券的匯費要高,有些如股價指數甚至是不用運費的。
金融期貨交易與金融現貨交易的區別
金融期貨交易與金融現貨交易的區別主要有:
金融現貨如債券、股票是對某些特別標的物具有産權,而金融期貨是金融現貨的衍生品。現貨交易的發展和完善為金融期貨交易打下了基礎。同時,金融期貨交易也是現貨交易的延伸和補充。二者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交易目的不同。金融現貨買賣屬於産權轉移,而期貨交易則着眼於風險轉移和獲取合理或超額利潤,大部分金融期貨交易的目的不在於實際獲取現貨;
2)價格决定不同。現貨交易一般采用一對一談判决定成交價格,而期貨交易必須集中在交易所裏以公開拍賣競價的方式决定成交價格;
3)交易制度不同。主要有:現貨可以長期持有,而期貨則有期限的限製;期貨交易可以買空賣空,而現貨衹能先買後賣;現貨交易是足額交易,而期貨交易是保證金交易,因而風險較高,另外,期貨交易價格波動受每日最大漲跌幅的限製;
4)交易的組織化程度不同。現貨交易的地點和時間沒有嚴格規定,期貨交易嚴格限製在交易大廳內進行,現貨交易信息分散,透明度低。而期貨交易比較集中,信息公開,透明度高;期貨交易有嚴格的交易程序和規則,具有比現貨市場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金融期貨交易與金融遠期合約交易的區別
金融期貨交易是在金融遠期合約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者最大的共同點是均采用先成交,後交割的交易方式,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
l)指定交易所。期貨與遠期交易的第一項差別在於期貨必指定的交易所內交易,交易所必須能提供一個特定集中的場地。交易所也必須能規範客戶的定單在公平合理的交易價格下完成。期貨合約在交易廳內公開交易,交易所還必須保證讓當時的買賣價格能及時並廣泛傳播出去,使得期貨從交易的透明化中享受到交易的優點。而遠期市場組織較為鬆散,沒有交易所,也沒有集中交易地點,交易方式也不是集中式的;
2)合約標準化。金融期貨合約是符合交易所規定的標準化合約,對於交易的金融商品的品質、數量及到期日、交易時間、交割等級都有嚴格而詳盡的規定,而遠期合約對於交易商品的品質、數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雙方自行决定,沒有固定的規格和標準; 3)保證金與逐日結算。遠期合約交易通常不交納保證金,合約到期後纔結算盈虧。期貨交易則不同,必須在交易前交納合約金額的5%~10%為保徵金,並由清算公司進行逐日結算,如有盈餘,可以支取,如有損失且賬面保證金低於維持水平時,必須及時補足,這是避免交易所信用危機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安全措施;
4)頭寸的結束。結束期貨頭寸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由對衝或反嚮操作結束原有頭寸,即買賣與原頭寸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第二,采用現金或現貨交割,第三,實行期貨轉現貨交易(EX-change--For--Physicals)。在期貨轉現貨交易中,兩位交易人承諾彼此交換現貨與以該現貨為標的的期貨合約。遠期交易由於是交易雙方依各自的需要而遠成的協議,因此,價格、數量、期限均無規格,倘若一方中途違約,通常不易找到第三者能無條件接替承受該權利須在義務,因此,違約一方衹有提供額外的優惠條件要求解約或找到第三者接替承受原有的權利義務;
5)交易的參與者。遠期合約的參與者大多是專業化生産商、貿易商和金融機構,而期貨交易更具有大衆意義,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都很高。參與交易的可以是銀行、公司、財務機構、個人等;
主要品種及交易場所
金融期貨有三個種類:貨幣期貨、利率期貨、指數期貨。其在各交易所上市的品種主要有:
l、貨幣期貨: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剋、法國法朗、日元、瑞士法朗、歐洲美元和歐洲貨幣單位等的期貨合約。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費城期貨交易所等。
2、利率期貨: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美國中期國庫券期貨、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市政債券、抵押擔保有價證券等。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中美商品交易所。
3、股票指數期貨:標準蒲耳500種股票價格綜合指數(S&P 500),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NYCE Composite),主要市場指數(MMI),價值綫綜合股票價格平均指數(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此外日本的日經指數(NIKI),香港的恆生指數(香港期貨交易所)。
主要交易場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
全球七大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量及成長比例
交易所名稱 交易量(千美圓) 成長率
1988 1989 (%)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143038 138351 —3.3%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78011 104351 34%
東京股票交易所 20607 27644 34%
法國國際商業交易所 16580 26002 57%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15546 223859 53%
大阪證券交易所 2433 12053 395%
悉尼期貨交易所 7709 11821 53%
影響金融期貨價格的因素?
1、一般物價水準 一般物價水準及其變動數據,是表現整體經濟活力的重要訊息,同時它也是反映通貨膨脹壓力程度的替代指標。一般而言,通貨膨脹和利率的變動息息相關,同時也會左右政府的貨幣政策,改變市場中長期資金狀況。具體的表現,則在影響投資人或交易商的投資報酬水準。因此,證券,甚至期貨和選擇權市場的參與者,必須密切關切通貨膨脹指標的變化。
2、政府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在美國的例子裏,他的貨幣政策,係由聯邦準備理事會所製定,並透過聯邦儲備銀行係統來執行其貨幣政策與執行管理。由於聯邦準備理事會可透過M1及M2的監控及重貼現率的運用來控製貨幣的流通和成長,因此其政策取嚮和措施,對利率水準會産生重大影響。
3、政府一般性的市場幹預措施 政府為達成其貨幣管理的目的,除了利用放鬆或緊縮銀根來控製貨幣流通量的能力外,央行或美國FED仍可用其他方式暫時改變市場流通資金之供給。因此,期貨市場的交易人,除了一邊觀察政策面的措施對貨幣,乃至於一般性金融商品的影響外,對於FED或其他國傢央行在公開市場所進行的幹預性措施,亦應加以掌握和瞭解,才能對金融商品在現貨,以及期貨市場可能的價格波動,作出較為正確的判斷。
4、産業活動及有關的經濟指標 産業活動有關所有商品的供給,也影響市場資金的流動。一般而言,産業活動的興盛、商業資金和貸款的需求增加,會促成利率的上升;産業活動的衰退、商業性貸款和資金需求減少、利率也隨之下降。因此政府機構密切關註着産業活動的變化,並發佈各種産業經濟活動的報告,作為經濟政策施行的依據;而私人組織與市場參與者,匯整這些資料與報告,以作為經濟金融預測的基礎。
金融期貨的不同含義
金融期貨主要是指從事股票價格或利率的交易——交易者雙方簽定合同,依據合同規定在將來某一約定日期買賣債券或者股票。 |
|
金融期貨——
金融期貨是期貨的一種,它是以各種金融商品如外匯、債券、股價指數等作為標的物的期貨;換言之,金融期貨是以金融商品合約為交易對象的期貨。 |
|
金融期貨
【金觸期貨】在未來日子交割一定數量的金
融憑證或外幣的合約,是金融工具的期貨交
易。金融期貨包括四大類:外匯期貨、利率期
貨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以及黃金期貨。
70年代初期,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
布雷頓森林體係制度的崩潰使固定匯率製被浮
動匯率製所取代,由此引起了國際間匯率頻繁
的、大幅度的波動;受“石油危機”的影響,
西方各工業國普遍被嚴重的通貨膨脹所睏擾,
為了治理通貨膨脹,西方各國頻繁地調整利
率,這就給投資活動、財務管理及國內國際貿
易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即匯率風險和利率
風險,反映在金融市場上就是利率、證券價格
和匯率的頻繁劇烈的波動。創造一種新的保值
手段來避免匯率和利率變動的風險,成為迫切
要解决和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間題,從而使得
人們將商品期貨交易的成功做法運用於金融商
品的交易上來,金融期貨交易由此成為期貨交
易傢族中的一員。
金融期貨市場主要分佈在美國。1972年5
月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e卿Mercantile
Exehange----CME)的國際貨幣市場(Intema-
tional Money Ma政et—IMM)首創外匯(貨幣)
期貨交易;1974年12月,該市場開始了黃金
期貨交易;1975年ro月,它開辦了抵押存款
證期貨交易;1977年8月它又開辦了同現貨
市場保持聯繫的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交易;
1977年9月開辦了90天商業票據期貨交易;
1979年5月開辦了30天商業票據期貨交易;
1979年6月開辦了中期國庫券期貨交易。1981
年2月美國堪薩斯農産品交易所首開股票指數
期貨交易,同年4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開始
經營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同年5月紐約期貨交
易所也開始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美國首創金融
期貨交易後,其他各國相繼仿效,並設立了初
具規模的金融期貨交易市場。目前,全球有
20多個主要的經營金融期貨的交易所,分佈
在北美的芝加哥、紐約、堪薩斯、多倫多、蒙
特利爾等城市,歐洲分佈在倫敦、巴黎、哥本
哈根、斯德哥爾摩等城市,太平洋地區分佈在
東京、悉尼、新加坡、新西蘭等地。利率期
貨,也稱債務憑證的期貨合約、其全球交易量
1975年有2萬個合約,1988年超過1 .56億個
合約。1988年交易最活躍的十種利率期貨合
約包括:20年美國國庫券,3個月歐洲美元定
期存款證,10年日本政府債券,10年法國國
庫券,20年金邊債券,10年美國國庫券,3
個月英鎊定期存款證,悉尼的90天銀行承兌
票據和10年英聯邦國庫券,倫敦的20年英國
國庫券。 |
|
- : financial future
|
|
|
|
金融期貨的 | 金融期貨概念 | 金融期貨價格 | 金融期貨市場 | 金融期貨合約 | 金融期貨交易 | 華夏金融期貨 | 金融期貨經紀 | 中國金融期貨網 | 金融期貨交易所 | 金融期貨合約期權 | 國際金融期貨市場 |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 | 商品和金融期貨交易指南 | 瑞士期權與金融期貨交易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 新加坡金融期貨市場開業 |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指期貨仿真交易業務規則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信息管理辦法 | 日本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風險控製管理辦法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會員管理辦法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細則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結算會員結算業務細則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結算細則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套期保值管理辦法 |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違規違約處理辦法 | 期貨公司金融期貨結算業務試行辦法 | 瑞士期權與金融期貨交易所 |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 | 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