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中国 >河北 >承德 >滦平县 > 金山岭长城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金山岭长城投诉电话承德市旅游投诉电话:0314-2024548
  河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311-8581423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金山岭长城景区荣誉国家级风景区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地处京、津、辽、蒙四省市交汇点。始建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两百年后,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期(1567-1582)主持重新修筑。
  金山岭长城地势险要,视野开阔,设防严谨,建筑雄伟,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定为一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风景区。
  在约20公里长的金山岭长城上,设有大小关隘5处,2座烽火台,还可观赏到67座形态各异的敌楼,有方形楼、圆形楼、扁形楼、拐角楼;有平顶的、船蓬的、穹顶的、四角钻天和八角藻井顶的。敌楼均为两层:下层有纵横六条拱道,可容六、七十人;上层有一间供士卒站岗放哨、遮风避雨的小房,一个个建造得精巧别致。还有挡马墙、障碍墙、射击孔、投雷孔、了望孔等,设施齐备,布局合理。
  此外还有奇特的景观:仙山琼阁“望京楼”、惊险奇观“瘦驴脊”、高耸云天“登天梯”、举世称奇“文字墙”、温泉、天泉、龟石、通天洞、大小金山等奇观异景美不胜收。
No. 2
  世人瞩目的金山岭长城是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区、一级旅游景点,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金山岭长城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燧二座,大小关隘五处,是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被专家称之为明长城之精华。依山设险、凭水置塞,雄城起伏似钢墙铁壁。雕楼林立,如甲兵护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建筑防御体系功能奇特而著称于世。国家领导多次到此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万里长城,金山独秀”多少专家无不为金山岭长城的精美设计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漫步于金山岭长城之上,可见到船蓬顶、四角钻天顶、八角藻井顶、穹窿顶等内部结构建筑形式各异的敌楼。军事防御体系极强,设有障墙、战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等,层层设防,可谓固若金汤。登上金山岭长城倾心感受古长城的壮美与雄浑,便可体会一个民族的伟大与豪迈。
  金山岭长城风景区32平方公里内峰峦叠翠、青山满目。这里,春天山花烂漫,浓郁飘香;盛夏万木葱笼,云雾飘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间,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奇观,实在令人叫绝。
  位于京郊古北口长城东南十余公里处,属河北省滦平县管辖。金山岭海拔700米,登山北观群山似涛,东望司马台水库如镜,南眺密云水库碧波粼粼。长城依山凭险,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间,形势极为雄奇。尤其此处敌楼密集,构筑精巧,形式多样,是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地长城绝难媲美的,为万里长城中正在开发的旅游胜境之一。金山岭长城蜿蜒曲折,视野开阔,敌楼密集,雄伟壮观。长城内外高山峻岭,林海苍茫,春夏秋冬四季适宜徒步旅游和登临
  为深挖旅游资源,打造金山岭长城品牌,更好地服务于游人,满足多种游客的需求,景区内修建了长800米的旅游索道一条。并建有卡丁车、速降等娱乐项目。为丰富金山岭长城夜间的娱乐活动,现又新建了3公里的夜长城。按着省、市领导的指示,与京承公路相连4公里旅游路进行了拓宽翻新改造。
  “亚洲飞人柯受良飞跃金山岭长城”、“于顺业倒飞金山岭长城”、“环保人展览”、“午夜锐舞派对蹦迪”、“城上婚礼”、“烧烤晚宴”等大型活动在这里得以成功举行。党和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到金山岭长城考察。众多的影视明星、歌唱家到此进行影、视、曲的拍摄......更使她蜚声海内外。
  这段长城军事设施完备,构筑坚实,从金山岭至司马台是北京地区原貌保存最完好的一段,也是外国旅游者最喜欢攀登的一段长城,当地的农民说,登金山岭长城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多。登此段长城的好处是:
  1、此段长城基本没有经过维修,其中共24个敌楼,保持着四百年来的原貌;
  2、相对安全、路程适中,从金山岭走到司马台的路程近十公里,需走4个小时左右。在金山岭和司马台都有当地的导游,可对游客提供一对一的服务,需要时拉手地保护游客的安全,因此安全系数高,对这一点陪同人员也是比较放心的,游完后一般要付给导游一定的小费(50元左右),或是从老乡手里买一本画册作为报答。(笔者曾看到一个大部分由中年妇女组成的38人英国旅游团登此段长城,全体成员都非常顺利地走完长城)。
  3、不走回头路是登此段长城的另一优点,而登其它地方的长城,走得越远,回来的路最长。
  金山岭长城是明代修筑的一段长城。它横亘在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地带的燕山支脉,西起历史上著名的关口古北口,东至高耸入云的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大小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2座,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这里属燕山褶皱与内蒙古背斜的过渡带。2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巨大的地壳升降运动和亿万年的时间刀刻雕琢塑造,成就了百态千姿的奇观异景。它与人工修筑的长城交相辉映,使金山岭显得愈发雄伟壮丽,景色宜人。
  据文物专家考证,早在北齐时期,就在这一带修筑长城和设置关塞。至今,遗迹犹在。但那时的长城低矮、单薄,多为土石所筑。真正大规模、高标准修筑长城,还是在明代。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立即派大将徐达等人修筑居庸关、古北口、西峰口等处的城关,并派重兵驻守。朱莉称帝后,于1421年把明王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北京的防务更为重要。于是大规模修筑长城,特别是把首都北京北面从居庸关到山海关这段一千多里的长城修得高大坚固。但这时期的长城,均用石块砌修。1522年以后,明王朝国力从强盛转入衰退时期,北方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部乘机多次向南进犯,给明王朝统治者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朱载垕即位以后,重用政治家高拱和张居正执掌朝政,又特意把著名的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从南方调到北方,任命谭纶为蓟、辽、保总督,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
  戚继光到任以后,首先巡视塞上长城,他发现,原有长城低矮单薄,不少地方已经倾颓,不能发挥其防御敌军的作用。于是,戚继光请求朝廷同意,在蓟、辽、保总督谭纶的大力支持下,对蓟镇所管辖的一千二百多里长的原有长城,普遍进行了改建和重建;另一方面,又在全线新修筑了1300多座高大坚固的敌楼作为边防军驻守的堡垒。在戚继光任职的16年间,就圆满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军事工程,从而大大提高了长城的防御能力。
  戚继光主持修筑长城之后的数十年里,明王朝又不断筹措财力、物力、调兵选将,加以修缮,使之形成城墙高峙,堡垒林立的坚固防线。金山岭长城,就是其中的一段。它气势雄伟,敌楼密集,建造艺术精美,堪称为我国万里长城的精粹。
  登上金山岭长城,可以饱览千姿百态的北国风光。那蜿蜒曲折的长城,犹如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飞腾在绵延起伏的奇峰峻岭之巅。龙头高扬在东面耸入云端的老虎山顶峰,仿佛再一纵身就能跃上天宫,而龙尾还搭载西面的银带般的潮河岸边。京通铁路和京承公路,就象两条长蛇,从龙身下面爬过。
  极目远眺,东面燕山山脉第一峰——雾灵山,隐隐约约耸立在重重青山之间;西面卧虎岭,象一只庞然大虎,威风凛凛的守卫在北京的北大门——古北口,南面波光粼粼的密云水库,宛如一块明镜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北面山涛云海,如催风涌浪滚滚流向天际。再加上蓝天白云的衬托,构成一幅壮丽的北国风景画。
  金山岭长城,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春到金山岭,满山遍野一片嫩绿,桃花、杏花、映山红、山丹丹,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一丛丛,一簇簇,竞相开放,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入夏,郁郁葱葱的树木,潺潺的山间溪水,五颜六色的彩霞和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把金山岭长城打扮得绚丽多姿;金秋时节,长城内外,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各种野果挂满枝头;严冬雪后,这里变成了银色的世界。蜿蜒起伏的长城,就象飘落在万山丛中的一条玉带,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隐忽现,那一座座敌楼,在阳光的映照下,就象镶在玉带上的一颗颗珍珠。
  金山岭长城按照戚继光提出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随山势起伏而修筑,高下相间,突兀参差,尉为壮观。凡是山势陡峭的地方,城墙就低一些;凡是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城墙就高一些。城墙下宽上窄,沉稳坚固。底部用三四层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白灰砌缝,墙内用土、沙、石填方。在内侧城墙的下部,每隔不远就设有券门,券门大多数设在敌楼附近。券门内有石梯或砖梯通过城墙顶部,遇有紧急情况,守城士兵可以从券门直接登上长城或进入敌楼,投入战斗。城墙顶部的马道,根据需要,宽窄不等,平均约为5米左右,均用双层大方块青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马道每遇到大小陡坡,便用砖砌成梯行台阶,便于上下通,不致于滑倒。这种马道建筑,在万里长城上是难得一见的。马道每隔二三米远,便设一条砖砌排水道,防止雨水冲刷或侵蚀墙体。排水道靠外侧一端,修一个镭石孔,守城士兵可以从镭石孔施放镭石,打击敌人。城墙顶部靠外侧的一面,用砖砌成高二米的垛墙。垛墙每隔一米多远便设一个垛口。守城士兵可以从垛口射击来犯之敌。垛口上有一个小洞,小洞有两种用途:一是明代从外国引进一种叫佛朗机的武器,佛朗机下面有个轴 ,把轴插在小洞里,可以转动作扇形射击。二是用来插军旗助威,或以旗作为传递敌情的信号。城墙顶部靠内侧的一面,用砖砌成高1.7米的宇墙。宇墙上设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以立、跪、卧三种姿势射击来犯之敌。<BR<BR
百科大全
  Jinshanling Changcheng
  金山岭长城
  Jinshanling Great Wall
  中国明代军事防御工程。在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乡东南 8公里处。东起望京楼,西止龙峪口,全长10.5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弘治、正德年间曾多次重修。隆庆和万历年间,戚继光任总兵镇守蓟州时,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随山势而筑,蜿蜒曲折,构造复杂,建筑雄伟,是中国现存长城中保存较完好的一部分。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岭长城是古北口路所辖长城的一部分,沿线设有大小关隘 5处,筑有不同形式的敌台67座。城墙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用砖包砌,每块城砖重12千克。地势平缓的地方,城墙高5~8米,底宽6米,顶宽5米左右。陡坡地方则利用山势将外侧的山坡铲削。城墙顶部外侧筑垛墙,内侧筑女墙,墙高2米左右。垛墙上部设垛口,下设擂石孔,墙面上加筑了炮台。女墙上设望孔和射孔。城墙制高点上设敌楼,通向敌楼高坡地段建一排排高 2.5米左右的障墙,障墙设3~4个望孔。此种建筑是古北口长城所特有的。障墙的作用是保卫敌楼,即当敌军攻上城墙,沿城墙冲向敌楼时,守城兵士可据守障墙进行抵抗。有些地段利用险要的山势,只筑敌楼不筑墙。有些地段山脊狭窄,城墙宽仅4米,或只筑外侧一面单墙,并布射孔。
  金山岭长城敌楼密集,相距 100米左右,地势复杂地段,有的间距仅50~60米,均在火力射程内。敌楼一般高10余米,空心砖木结构,有方的、扁的和拐角的,均为2层。下层大都设有箭窗,箭窗数目不等,每面有2、3、4、5个几种。上层外侧筑垛墙,中间是一座小房子,称“楼橹”,也叫铺房。房顶多为仿砖木结构。敌楼内上下的通道有两种,一是以梯道相联,一是以竖井相通,用软梯上下。敌楼的楼口有 1个、2个或3个。很多敌楼旁边的墙体内侧设里门,以便登楼,运送联系,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的。
  长城外川口两侧山梁上设烽火台,地势较平坦的地方筑重城(挡马墙),高约2米。
  金山岭长城建筑坚固,城关相联,敌台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1983~1988年国家拨专款 100余万元进行大规模修整。现设有专人管理。
  (朱希元)
包含词
北京金山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