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佛教寺塔 : 中国佛教寺院 : 齐己 : 戏曲曲艺 : 二人转剧目 : 歌曲音乐 : 中国 >福建 >福州 > 金山寺
显示地图
目录
《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诗人: 齐己 Qi ji

  山带金名远,楼台压翠层。鱼龙光照像,风浪影摇灯。
  槛外扬州树,船通建业僧。尘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
《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诗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
  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轩含气象,偏影落风尘。
  日暮临归去,徘徊欲损神。
《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诗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招提凭高冈,四面断行旅。
  胜地犹在险,浮梁袅相拄。
  大江当我前,颭滟翠绡舞。
  通流与厨会,甘美胜牛乳。
  扣栏出鼋鼍,幽姿可时睹。
  夜深殿突兀,太微凝帝宇。
  壁立两崖对,迢迢隔云雨。
  天多剩得月,月落闻津鼓。
  夜风一何暄,大舶夹双橹。
  颠沉在须臾,我自檝迎汝。
  始知像教力,但度无所苦。
  忆昨狼狈初,只见石与土。
  荣华一朝尽,土梗空俯偻。
  人事随转烛,苍茫竟谁主。
  咄嗟檀施开,绣楹盘万础。
  高阁切星辰,新秋照牛女。
  汤休起我病,转上青天去。
  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
  我歌尔其聆,幽愤得一吐。
  谁言张处士,雄笔映千古。
《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诗人: 窦庠 Dou Xiang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更多诗歌...
请鉴赏:

  柴望 Chai Wang: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程公许 Cheng Gongxu: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傅梦得 Fu Mengde: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韩维 Han Wei: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林景熙 Lin Jingxi: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梅尧臣 Mei Yaochen: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倪应渊 Ni Yingyuan: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司马光 Sima Guang: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苏绅 Su Shen: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王令 Wang Ling: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翁逢龙 Weng Fenglong: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易士达 Yi Shida: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曾巩 Zeng Gong: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赵湘 Zhao Xiang:金山寺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
  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为国内佛教禅宗名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金山寺即指此。
No. 7
  金山寺投诉电话 福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591-83300119
  福建省旅游投诉电话:0591—8753564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金山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乡附近的乌龙江心的一块小石阜上,因于这块阜很像江南镇江的金山,故名“小金山”。 七八百年前,人们在这小阜上建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后来又在塔周围建成殿堂。现在的金山寺系1934年重建的,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玲珑精巧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分外别致。入夜渔火点点,繁星闪目,玉塔亭亭,别有一番情趣。 现在,这里仍可寻见古时的金山寺八景:“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巴山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如果在金山寺凭栏远眺,可见碧波荡漾,风帆浮动。福州最长的公路大桥——洪塘大桥就从金山寺不远处跨江而过
江苏镇江金山寺
  金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部,面积为292亩,海拔43.7米。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大江曲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景点甚多,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赞为"江南名胜之最"。现在是金山和西面的百花洲合并,整个园区面积较大,有大面积的水域,风景迷人,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金山寺,古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御码头等。
  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进入山门是天王殿,这是一座单檐歇山的宫殿式建筑,当中供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天王殿后是重檐歇山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大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3 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罗汉,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岛。海岛的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善财童子参拜53位菩萨的塑像。
  大殿两侧的厢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处。
  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保存着7 块乾隆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内有四宝室,陈列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诸葛铜鼓、东坡玉带和明文徵明绘金山图。
  观音阁南与妙高台、楞伽台,北与慈寿塔、法海洞椽接栋连,碧映丹辉。由楞伽台循级北登,可至金山的顶峰留云亭,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亦称江天一览亭。留云亭西北,有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鳌山下有一个古仙人洞,这是道教的遗迹。
  由观音阁往北,可登慈寿塔,此塔初建于齐梁,距今已1400余年。金山过去曾有双塔,已废,现存此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为木结构,七级,有梯可上下,每层均围以走廊和护栏。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带桥旁有一白龙洞,根据神话传说,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龙洞向右上行不远至朝阳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镌有"日照岩"三字。每当日出之际,这一带石壁迎着朝阳金光四射,水天尽赤,蔚为奇观,是金山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岩壁上所刻"朝阳洞"三个大字系明代滕谧所书。
  金山寺西500 米处有中泠泉,被唐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石栏的南壁上刻着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写的"天下第一泉"五字。
  历代文人雅士对中泠泉颇为向往,所留名诗佳作甚多。
金山寺传说
  水漫金山
  又名《降香水斗》。见《雷峰塔》传奇及《义妖传》弹词。弋腔有《兴波》,昆腔、高腔均有《水斗》,湘剧、汉剧、川剧、徽剧、滇剧、豫剧、越剧、粤剧、评剧、河北梆子、秦腔、清平剧均有此剧目。
  在一般人心中之所以知道金山寺是因为民间传说《白蛇传》。说是有一条白蛇修炼成人,即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嫁给青年许仙,日子过得很甜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这事,就游说许仙出家,并把许仙诓藏寺中。白娘子来寻夫与法海打斗起来。白娘子施法术,霎时大水滚滚,虾兵蟹将成群一齐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为长堤拦水,水涨堤也长。白娘子不能获胜,只得与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炼,等待报仇机会。后许仙逃出寺来,法海又使法术将白娘子镇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后来,青蛇击倒雷峰塔,与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进螃蟹腹中。白娘子与许仙又恩爱地生活在一起。
  自由和幸福,是人们热烈的追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神奇的传说总是牵动人们的思绪,人们多同情许仙白娘子,怪法海多事。不过考察起来,金山与蛇的确有些渊源:金山寺开山祖师唐灵坦和水漫金山寺尚初到此时一片荒芜,只得在山后的石洞坐禅。传说那洞里有一条白龙常吐毒气,人触之即死,但灵坦一到就借佛力将其收伏。这洞就是现在的白龙洞,内有一条石缝深不可测。第二代祖师唐释法海(裴头陀)到金山修行时也是寺破屋塌,刚到半山悬崖的石洞参掸,忽然脑后刮来腥风臭雨,只见一条桶粗的大蟒盘在那里盯着法海,法海仍打坐不动,后来大蟒游入长江。消息传开,来金山的人也多起来了,而那洞就叫法海洞。相传,法海有一天在江边挖土,竟然挖到了一批黄金,就将黄金献于皇帝。敕命将黄金返回作修复寺宇之用,并赐名金山寺,由法海住持。
  还有一个更早的与蛇有关的故事。南梁武帝一天夜里梦见刚死不久的宠妃郗氏变成了一条毒蛇,向他哀求说:“我在世时心太毒,死后变为毒蛇,请为我做佛事超度众生,让我安心。”次曰上朝,梁武帝正在要大臣们为他释梦,一条大蛇游进殿来,梁武帝见是梦里所见的蛇,就说:“你若是郗氏变的,就开囗说话吧。”那蛇就复述了昨晚的话。后来,梁武帝召见泽心寺住持宝志商量,宝志又约请九位高僧,在全山览阅藏经三年,编成《水陆仪轨》,接着梁武帝亲赴金山参加水陆大法会,这是当时佛教最大的盛典,亦为后世水陆法会之滥觞。
  《西游记》中提到的金山寺
  西游记中唐僧刚满月就被抛弃,小唐僧在木板上,顺水流下,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那金山寺长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无生妙诀。正当打坐参禅,忽然听到小孩啼哭的声音,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只见涯边一片木板上,睡着一个婴儿,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唐僧是在金山寺长大的,受了法明大师的指点,在加上自己的努力学习,终成正果。
鹤壁金山寺
  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距鹤壁市中心5公里。是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2004年成立金山寺景区管理处,正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建设。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创始人墨子在此地居住多年,当地又有人称金山为“墨山”。坐落于此的金山嘉佑禅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北宋嘉佑年间,是一座佛教文化浓重的千年古刹。据史书记载,金山寺兴盛时期,高僧云集,僧人数百,庙产千顷,香烟缭绕五百里,寺内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被誉为豫北第一的大雄宝殿、独具特色的卧佛殿以及其它建筑群。金山名胜游览区植物繁盛,冬季瑞雪覆盖,怡静宜人,春季万物复苏,绿叶滴翠。金山寺晨钟暮鼓,化人心灵。据专家考证,流传千年的《白蛇传》的传说就诞生于金山,雷峰塔遗址、金山寺、淇河、许家沟村、青岩绝白蛇洞构成了传说所需的相关要素。景区内有三步两眼井亭,两井虽相距咫尺,却一眼苦涩,一眼甘甜。西山观景亭被誉为“鹤壁第一亭”。金山风景旅游区为人们静化心灵、寻访探秘、共结连理的最佳之地。
  详细文献资料
  金山,又名黑山、墨山。曰金山,因金山是由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爆发喷吐冷却后的岩浆岩中,有大量的红宝石、绿宝石和云母,这些宝石非常珍贵,故称金山;曰黑山,是因火山岩浆岩颜色苍黑而得名;曰墨山,《浚县志》载: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隐居于此。
  金山海拔257.6米,整个山脉面积约5500万平方米,千古亘流的淇河自金山之西环绕金山向山之南流去。金山之北的永通河,自安乐洞东山口接淇河向东贯通,流向龙台、黄鹿厂、琶琶寺等。金山之东,“有沟,曰断头,深且更阔,在夏,则淫雨瀑流,势若江湖,在冬,则雪霰盈沟”。金山可谓四面环水,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北宋嘉祐年间,朝廷崇尚佛教,民众一片响应,于是金山寺应运而生。“金山寺者,诚此方古迹之福地也。宋朝创建,大元重修,于至正庚子之年奉敕乃重修而已矣”。
  穿过崎岖的山路,当记者终于走近它时,发现正在重建中的金山寺巍峨庞大,依山而居,一派金碧辉煌。据这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重修金山寺,有关部门已投入3000多万元。
  我们试图能在这里找出法海和白蛇两位主角当年留下的痕迹,尽管镇江的金山寺好像比其更让人信服,但这些毕竟都只是传说而已。
  “水漫金山”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传说。据说,金山寺里的确有一位高僧法海,但他并不像故事中写的那样是“菩萨面,蝎子心”的坏人,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高僧,是唐朝大臣裴休的儿子。他来到金山时,山上的庙宇已经全部毁坏,又因为在潮湿的水边,山上满是杂草和毒蛇,这些蛇经常伤人,使得人们不敢上山。法海便在一个山洞里住下,决心修复金山寺。每日披荆斩棘,不但把山上的杂草全部除完,还把毒蛇赶走了。后来才有了这座金山寺。这和故事中的老法海真是性格各异的两个人。
  把原本在金山上伤害人类的毒蛇说得如此善良,这不简单是法海得罪了哪个书生、文人,故意把他编进故事,让他“臭名”远扬的,而是深含着那个时代某些人对宗教统治力量的反抗。这些文人也明白,单是为蛇诉说不能打动人,还是用爱情悲剧来表达吧这果然起了作用,庄严的法海输了,蛇胜利了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专门研究金山的鹤壁市淇滨区文化体育局的王俊智对记者说,金山寺是佛教圣地。寺院东侧,古时曾是道教圣地,群山环抱之中,仍有历代寺庙古遗址。至今,当地人还称道教遗址为“大庙圪道”、“二庙圪道”、“三庙圪道”、 “二楼坡”。现在遗址之上,还有龙王庙、玉皇殿。道教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
  寺内有幢象征民族团结的丰碑——大元皇庆元年仁宗皇帝命人勒石矗立的蒙汉文同壁圣旨碑。碑文中,直接呼名道姓的皇帝就有5位。据说,真正引发颁诏竖碑的竟是爱好兴兵打仗的元武宗海山皇帝。
  有一年,因为拓疆大战,元武宗海山皇帝从千里以外的大都,风风火火赶到黑山。他顾不上喝口水,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又是听禀报,又是探黑山,又是访百姓,又是查根源。几天下来,人瘦了整整一圈儿,经过反复思量,一条两全其美的对策也想好了。
  这时的海山,心情反倒轻松了,心劲儿也就懈怠了,成团成群的瞌睡虫齐向他的大脑袭来。于是,海山皇帝摘盔卸甲,脱衣上床,想美美地睡一个好觉。忽听一声急报:“大汗到!”他来不及起身,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便来至床前。二人怒指他的鼻尖道:“蒙汉合一,大元才能长久,区区一个黑山都难处理,何谈四海统一!”海山皇帝连连称是,惊起拜谢,谁料却是南柯一梦。海山皇帝慌忙起床,却是不能,原来夜来风寒,感冒中风,得了个卸甲风病,半身不遂,动弹不得。
  随军御医立马被传来为皇帝医治,由于治疗及时,海山皇帝算是捡回来一条命,要不是治疗及时,他非向老祖宗成吉思汗报到不可。但也没彻底治好,留下个半瘫后遗症。这下倒好,海山皇帝出师未捷身先病,常使英雄泪沾襟。眼看久治不愈,海山皇帝只好颁诏收兵,打道回京。一场神鬼皆惊的拓疆大战,就这样偃旗息鼓,半道夭折了。
  眼瞅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海山皇帝急忙把继承人爱育黎拔力八达叫到玉德殿龙床前,交代了后事。高瞻远瞩的海山皇帝对接班人交代说,先帝托梦于我,蒙汉一家,民族应该团结,一致对外!黎民僧侣都是我大元的臣民,兄弟反目,相互残杀,有啥好结果?算了吧,以往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给金山寺等寺院下道圣旨,好好安抚一下,都别再胡闹了!
  海山皇帝驾崩后,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遵遗嘱谦称元仁宗,改年号为皇庆。
  元仁宗称帝后的头件大事,就是为金山寺颁发特诏。
  蒙汉两文同壁圣旨碑就这样矗立在了金山寺
  数百年来,前往金山寺游览观光的历代文人骚客、贤人志士们,每每驻足圣旨碑前,无不为该碑所折射出的民族团结精神而击节称道,感慨不已。
  日月如梭,时过境迁。金山寺自1993年被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后,磬钟再鸣、佛经重诵、游客渐多、旅游鼎盛,再度成为豫北名胜景区。
古海岛金山寺
  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有关唐僧出生送往金山寺及去天竺取经的传说流传至今。明代,该寺僧侣胡作非为,寺院被毁,墟址瓦砾山积,今广约百亩仍高出平地半米左右,土中杂有古时陶片。
  古海岛金山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相传海岛金山寺便是唐代高僧玄奘出家修行之地。这也是该寺最为著名的传说之一。到金宋南北分治时期,海岛金山寺达到鼎盛,成为全国著名寺院。
  据《金史*地理志》记载,金山寺修建于古汾水与鬲津古河两水交汇处的一座孤岛之上,故得名海岛金山寺。据载,寺内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僧宇梵楼,鳞次栉比,其面积在百亩之上,曾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古海岛金山寺毁于明初,毁因众说不一。其遗址位于庆云县汾水王村西约一华里处。墟址瓦砾广约百亩,至今仍高出地面一米左右。近人耕作时常有陶器文物出土,曾以骨灰罐中出土的高僧佛骨舍利名噪一时。
  为了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恢复人文景观。2004年,杭州天目山居士齐素萍决定投资8000万元重修庆云海岛金山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该项目于2005年正式破土动工。
  新寺院在整体结构上,依然延续了佛寺建筑中“伽蓝七堂”的传统布局方式。所有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展开,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秩序井然。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殿内供有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等六尊塑像。天王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每当悠扬厚重的钟声响起,就会为世人呈现出一副“古刹晨昏天飘香,佛寺早晚金钟鸣”的美好景象。步出天王殿,迎面便是佛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大殿东西两侧供有十八罗汉。天王殿后方是正在修建中的藏经阁和方丈楼,其两侧修有东西配殿。配殿的修建依然采用古寺经典的建筑手法,回廊四合,飞檐走拱,雕梁画栋,精美考究。俯瞰金山寺,中轴线上的建筑用一种断连节奏和高低错落的旋律展开,而轴线两侧的建筑则以一种向心的姿态与之遥相呼应,构成了时空合一的整体,既显庄严得体,又不失佛学文化中的精雅韵致。
  截至目前,寺院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剩余部分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它将成为冀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海岛金沙寺的重建不仅复原了一大历史人文景观,还为庆云县增添了一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的重建也对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东金山寺
  在广东汕头南澳岛古城深澳镇金山脚下,有一座与聚福古庵相连平行,坐东南向西北的古刹,叫金山禅寺,俗称“佛仔灯”。这座由明末清初诗僧释超雪卓锡并题门额、清末妙联羞同知的名寺,在“文革”中遭破坏而仅存部分,在南山寺住持释长仰主持下,已于2001年九月廿四日重建奠基,至越夏已重建了前、后座。
  它自明以前就创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南澳镇代总兵、福建漳捕人洪斌,在离任临别南澳,捐园2亩给金山寺作香火之用。原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分为大雄宝殿、两侧僧舍和后院(有一房)。
  大雄宝殿佛龛内,原供奉众多木雕像,主奉释迦牟尼佛,约高1.2米,两侧各摆10尊0.6米高佛像,其后背上方摆40尊小佛像(各高约0.2米),传说这是“大佛放光生小佛”,十分奇特,是该寺俗称“佛仔灯”之由。殿内还有小铜佛3尊、大钟、木雕十八罗汉像。上述工艺精美的雕像,可惜皆在1960年“破除封建迷信”中荡然无存。“四清”运动中的1964年,僧舍倒塌,大殿残破而被占为酒厂。1985年归还南山寺尼管理。
  2001年11月9日(农历九月廿四日),在深澳乡南山寺重建落成暨诸佛菩萨开光庆典同时,金山寺举行重建奠基仪式。已建成了前座约75平方米、后座约1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皆石木结构。
海南澄迈金山寺
  澄迈金山寺,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南56公里处的澄迈县城金江镇城郊金江花园,依山而建,可俯视全城。寺庙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回廊曲折,气象万千。
  该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解放前夕毁于兵乱,1993年重建。规模宏伟,是海南省目前较大的佛教建筑物。
  澄迈金山寺“头枕”地坡山,“脸向”长升莲花池,拾级而上,步不高升。来到寺门,先见“金山寺”门匾,而后是天王殿,最顶乃大雄宝殿如来堂。偌大的寺院,左是铜钟、金兰亭,右是鼓楼、功德坊,满院琉璃绿瓦,四周粉墙漆壁。整座金寺,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南渡江为玉带,南蛇岭作念珠,窥海口迎日出,眺五指山于云间,登临此寺,沃野千里,江岸碧翠,心旷神怡!
  金山寺占地36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三级三座三厢式建筑群组合而成。迎面山门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二级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大佛,殿门楹联:“暮鼓晨钟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三级大殿上方悬挂赵朴初题写“大雄宝殿”匾额,殿门楹联:“怀万斯寻甘霖沾浴雨,大千世界福地涌祥云”。
  如果说,海南金山寺以其风姿奇丽深深吸引着游人;倒不如说,金山寺神形各异之雕像弥弥迷魂着醉客。刚入寺门,突见两大门神,怒睁双眼,手执兵器,威立两旁,栩栩如生。拾级而登,来到天王殿,只见大肚弥勒佛哈哈大笑,殿侧六大神将身高过丈,列嘴的,瞪眼的,举手的,挥臂的,红脸的,黑脸的;初临其境,吓怯胆小人。顺阶登顶,更是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如来佛大殿堂了。但见如来佛金身魁梧,金光灿灿,盘腿高坐,微笑慈祥;观其慈态,视其笑靥,令人想到,佛祖又在默默“佛光普照,济救苍生”了 。
7 四川开江金山寺
  开江金山寺位于开江县宝塔坝乡金山山腰,距县城8公里。金山寺在当地系最高峰峦,地势高旷,其背面岗峦起伏,古木参天;左右土丘林立,联肩比翼,如护卫罗列;前方宝塔坝田畴似海,村落历历。金山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明未毁于兵燹,清康熙乾隆年间募资重修。金山寺由正殿和藏金楼两部分组成。正殿座南朝北,藏经楼座东朝西,相距约百尺。 金山寺在历史上是开江之丛林圣地,盛年时,拥有田产五百多亩,僧众二百多人,还办有一所佛门小学,其正副殿及塔林占地远超过达县真佛山,旧时金山寺系佛门净土,乾隆以来香火历盛不衰,每年要举行一次“孟兰盛会”和“腊八戒规”仪式,举行“腊八戒规”仪式时,从冬月初二及腊八,全县16个寺及达县真佛山等寺庙新和尚都要到金山寺摩顶受戒。 1958年,金山寺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保护寺庙,现收入《中国县情大全》、《中国寺庙塔窟.四川卷》等专著。金山寺在10年浩劫中虽受劫难,但自1992年开江县政府批准恢复开放以来,经过多方面筹资抢救维修,现呈现出勃勃生机,寺庙、佛像维修一新,文物、古树得到保护,园林得到培植,香客、游客骆驿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年旅游人数达3万人次左右,收入10万余元。该寺现有僧众12名,景区占地100余亩,房屋占地近1万平方米。
  金山寺在历史上是开江之丛林圣地,盛年时,拥有田产五百多亩,僧众二百多人,还办有一所佛门小学,其正副殿及塔林占地远超过达县真佛山,旧时金山寺系佛门净土,乾隆以来香火历盛不衰,每年要举行一次“孟兰盛会”和“腊八戒规”仪式,举行“腊八戒规”仪式时,从冬月初二及腊八,全县16个寺及达县真佛山等寺庙新和尚都要到金山寺摩顶受戒。 1958年,金山寺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保护寺庙,现收入《中国县情大全》、《中国寺庙塔窟 .四川卷》等专著。金山寺在10年浩劫中虽受劫难,但自1992年开江县政府批准恢复开放以来,经过多方面筹资抢救维修,现呈现出勃勃生机,寺庙、佛像维修一新,文物、古树得到保护,园林得到培植,香客、游客骆驿不断。
  山寺(又称“金峰”),该寺背倚金峰,俯临抚河,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秀丽的山川景色,再加上交通便利,金山寺已然成为弘法一方的佛教圣地和重要的旅游区。
8 临川金山寺
  金山寺具体创建年代不详,但最迟至唐宋年间即已建寺。北宋名臣王安石为临川乡贤,他曾多次登山拜寺,游览抒怀:“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幽轩含气象,偏雨落风尘。日墓晚归去,徘徊欲作神。”朝代更迭,世事沧桑,金山寺几经兴衰。宋、元两代,数次毁于战乱,明初盛极一时,明末又罹于战火,再度衰败。此后三百余年,金山寺凋零冷落,有名无实。1936年,南湘普净和尚云游至此,塔起闻经茅篷传灯阐教,使金山寺重现生机。抗战期间,印空法师始住持山门,次年间始复殿宇,至1947年建成。同时,在乡绅桂汝丹的支持和帮助下,恭迎西康贡噶活佛临寺传法,寺名为“中华贡噶寺”。1949年后,该寺创办中医传习所,培养了一批德技兼备的人才,并有数人参加抗美援朝救护伤员。后又创办尼众织布厂,实行生产自养,成为全省典型加以宣传。至“文革”中,该寺再次夷为平地,众多僧侣被迫还俗。
  80年代中期,耄耋之年的印空法师自广州返金山寺住持山门,毅然挑起修复金山宝刹、再振禅风的重任。此举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如今,金山寺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三里多长的盘山公路,汽车盘旋而至,游人拾级而上。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玉佛殿、千佛楼、藏经阁、钟鼓楼、客堂、斋堂、寮房、教学楼、图书管等十数幢宏大建筑相继竣工,最高达六层。殿宇布局紧凑,错落有致,雄伟巍峨。寺内佛像栩栩如生,不计其数。藏有经书二十余万册,其中稀世珍宝《大藏经》二部。进入90年代,寺内已安装了高压电、自来水、程控电话、传真机。配备了成套广播器材、电化教学设备、彩电、录音机、电脑、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试施一应俱全。1993年佛像开光盛况空前,各地善男信女及港、澳、东南亚华人弟子二万余众慕名蜂拥而至,蔚为壮观,誉为赣东“佛教城”。
福州金山寺
  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小巧玲珑,佳景天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主要建筑物有观音阁、大悲楼、金山塔(七级八面之实心石塔,高3.2丈)及东、西厢房。塔前有“观音阁”,塔后有“大悲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左室名“怡怡斋”,明抗倭名将福州人张经,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右室名“借借室”,相传明嘉靖年间,爱国学者林龙江在此著书立说。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是向附近村民借来的,所以称为“借借室”。金山寺规模虽小,但胜迹颇多。塔寺四周仍可寻见古时八景:“ 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巴山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踏踪觅迹,访古探幽,别有情趣。
浙江湖州金山寺
  湖州金山寺位于湖州市埭溪镇红旗村且在莫干山脉末,乃是避暑胜地,常年没有蚊虫。湖州府志所载,金山寺为律宗南山宗初祖道宣律师之道场,其位置所在便是现今的湖州市埭溪镇红旗村金山头。虽有战乱为祸,但好于天人庇佑,现已在重建中。金山寺依山而建,现有“功德林”,“千佛殿”,“菩提修正院”等在建设中。湖州金山寺占地巨大,据史载,最大时候,有万亩金山寺的美名,香客络绎,烟云飘渺,僧者持律精研,一代大和尚鉴真,都曾来此处,向道宣律师请律。后更位赞叹。实乃殊胜。
泰国曼谷金山寺
  金山寺是曼谷绝佳的鸟瞰风景点和摄影点,而且它位于78米高的金山(拉玛三世时动工建造的人造假山)上。据说,山顶的金色塔内珍藏有释迦牟尼佛的一颗舍利,从而也成为泰国乃至东南亚的佛教圣地。
  每年泰历12月15日是泰人最喜欢的节日——水灯节。在这一天人们除了依照习俗赏玩水灯节外,还要到金山寺去观礼。在庆祝盛会期间,佛塔被装饰得美轮美奂,僧侣们用红丝绸布裹在塔上,并缀满七彩的灯泡,入夜以后灯光和明月交互辉映,使佛塔增添了庄严之美,也成为游客和摄影家们喜欢的地点。
  沿着环形的台阶可以登上金山,全程共318级阶梯。据历史记录,二战期间,金山寺肩负起保卫首都安全的重要军事价值,设置了防空袭警报系统。
  镇江金山寺门票:50元/人
佛教百科
  【金山寺】 (寺名)在江苏省镇江金山上。梁武帝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始于此寺,设水陆会。至宋改号龙游寺。以佛印禅师了元,尝住此,与苏轼问答而著。见释氏稽古录二,续传灯录五等。
英文解释
  1. n.:  Jinshan Temple, where Fahai lives (from Madam White Snake)
近义词
金山寺村
相关词
人物简介法师人物介绍慈舟法师朱青生
包含词
游金山寺金山寺院
金山寺村登金山寺
题金山寺金山寺路
海岛金山寺鹤壁金山寺
游金山寺作留题金山寺
金山寺留题留别金山寺
宿题金山寺水漫金山寺
临川金山寺开江金山寺
福州金山寺阳原金山寺
润州金山寺金山寺大殿
金山寺社区过金山寺一首
重寄金山寺僧题金山寺石堂
望江中金山寺题润州金山寺
送僧归金山寺金山寺化城阁
蟾宫曲·题金山寺金山寺空上人院
题金山寺回文体题英州金山寺壁
金山寺大雄宝殿四川简阳金山寺
海岛金山寺的传说涞水金山寺舍利塔
金山寺前泛舟西下送识上人游金山寺
红衣女大破金山寺黑漆弩·游金山寺(序略)
与人游会润州金山寺定风波七金山寺化城阁
中{左氵右霝}泉旧在扬子江心今题金山寺井曰第一名泉余疑而问僧僧谓神龙所移尝示梦方丈亦愚世也然江心风涛茫渺纵有泉不复可取定风波(七·金山寺化城阁)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二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三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四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五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一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
瓜洲对雪欲再游金山寺家人以风波相止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其壁
金山行(润州金山寺,寺在江心)金山行润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泉旧在扬子江心今题金山寺井曰第一名泉余疑而问僧僧谓神龙所移尝示梦方丈亦愚世也然江心风涛茫渺纵有泉不复可取中左氵右霝泉旧在扬子江心今题金山寺井曰第一名泉余疑而问僧僧谓神龙所移尝示梦方丈亦愚世也然江心风涛茫渺纵有泉不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