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馬追
herba eupatorii
(英)lindley eupatorium herb
別名 尖佩蘭、佩蘭、白頭婆。
來源 為菊科植物野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var. tripartum makino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莖短。莖上部分枝,淡褐色或帶紫色,散生紫色斑點,被柔毛,幼時尤其密。葉對生,全裂成3小葉狀,裂片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齒裂,兩面有毛,下面有腺點,基出3脈;無葉柄。頭狀花序排成傘狀;總苞鐘狀,總苞片9;管狀花5朵,淡紫色。瘦果有腺點,無毛。花果期8~11月。
生於濕潤山坡、草地、溪旁。主産江蘇;多為栽培。
采製 秋季花秋初開時采割,曬幹。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生物鹼、香豆素、金絲桃甙 (hyperin)。
性味 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化痰,平喘。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痰多咳喘。
【來源】菊科澤蘭屬植物三葉尖佩蘭eupatoriumlindleyanum dc. var. trifoliatum makino,以全草入藥。秋鼕采,曬幹。
【性味歸經】苦,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平喘,降血壓。用於支氣管炎,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野馬追
(《藥學資料》)
【來源】為菊科植物輪葉澤蘭的全草。
【植物形態】輪葉澤蘭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莖短,生有須根。莖直立。上部分枝,淡褐色或帶紫色,散生紫色斑點,嫩時密被毛,老時毛較少。葉對生,3全裂似輪生,有時不分裂或深裂,無柄,裂片綫狀披針形,邊緣有疏鋸齒,兩面被毛,下面有膿點,脈3出。頭狀花序多數,有短梗,排列成緊密的傘房狀;總苞鐘狀,苞片9,披針形;每一頭狀花序有管狀花5朵,兩性,帶紫色,先端5裂;雄蕊5;柱頭2裂。瘦果黑色,橢圓形而微扁。花期9月。
生於潮濕山坡,草地或溪邊。分佈華東、華南、華北、東北及臺灣等地。
【採集】秋季當花初開放時割取,曬幹。
【藥材】乾燥全草,莖呈圓柱形,有縱棱,密被灰白色毛茸;下部褐色,上部略帶紫褐色;質硬,易折斷,斷面纖維狀,白色。葉對生,無柄,3全裂似輪生;濕潤展平後,中間裂片較長,呈綫狀披針形,邊緣疏鋸齒,上面緑褐色,下面黃緑色,於放大鏡下可見腺點,兩面被毛。枝端常殘留頭狀花序或果實。以身幹、葉多、色緑、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類(內有金絲桃甙)、生物鹼類、揮發油及香豆精等。
【藥理作用】野馬追中的黃酮類成分用羧甲基纖維素配成混懸液,予小鼠口服後對氨水引起的咳嗽,具有一定的鎮咳作用。據報道,10%濃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有抑製作用,臨床上,能使白細胞增加、血壓下降,並抑製腺體分泌。
【性味】苦,平。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祛痰,定喘,降血壓。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高血壓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野馬追全草及其提取物-黃酮類、生物鹼分組進行臨床觀察:黃酮類物質組79例,生物鹼組97例,黃酮生物鹼混合組94例,全草組154例。各組藥物劑量均相當於生藥每天2兩,加工製成各類片劑,每日3次,每次3片,10天為一療程,均連續二療程。結果各組的總有效率為78.7~85.5%,近控及顯效率為31.7~46.6%;其中以混合組療效最佳。各組均以鎮咳效果最好,祛痰次之,止喘較差。實踐中觀察到,病程短的療效較高,隨着病程的延長,療效亦有逐步降低的趨勢。對並發肺氣腫者,其療效似較無並發癥的為低,但尚無統計學上的差別。兩個療程的有效率及近控顯效率較一個療程者明顯提高。副作用有輕微的口幹、上腹部不適,頭昏等,以全草組較為明顯,但可自行消失,不影響繼續服藥。部分患者用藥前後作肝功能及尿液常規檢查,結果均無明顯變化.治療中發現,野馬追具有降低血壓作用,對於合併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可同時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而對於血壓正常者僅表現為正常範圍內的波動,無1例出現低血壓的癥狀。 |
|
野馬追
Herba Eupatorii
(英)Lindley Eupatorium Herb
別名 尖佩蘭、佩蘭、白頭婆。
來源 為菊科植物野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var. tripartum Makino的地上部分。
藥理作用:
1.總黃酮與總生物鹼分別以6g/kg灌胃及0.6g/kg皮下註射,對氨水蒸氣引咳的小鼠均有鎮咳作用;生物鹼對豚鼠離體回腸有明顯鬆弛作用;乙醇與乙醚提取部分對離體回腸有顯著的抗組胺作用;臨床治療慢性氣管炎應用中發現黃酮類化合物能增高白細胞數;生物鹼具降壓功效,並有抑製腺體而致口幹等現象。
2.100%煎液1:4、1:8、1:32、1:64,可分別抑製流感桿菌、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
3.黃酮物質小鼠靜脈註射的半數致死量為553.5±39.3g(原藥)/kg;全草水煎醇處理溶液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284.3±22.8g(原藥)/kg。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莖短。莖上部分枝,淡褐色或帶紫色,散生紫色斑點,被柔毛,幼時尤其密。葉對生,全裂成3小葉狀,裂片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齒裂,兩面有毛,下面有腺點,基出3脈;無葉柄。頭狀花序排成傘狀;總苞鐘狀,總苞片9;管狀花5朵,淡紫色。瘦果有腺點,無毛。花果期8~11月。
生於濕潤山坡、草地、溪旁。主産江蘇;多為栽培。
采製 秋季花秋初開時采割,曬幹。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生物鹼、香豆素、金絲桃甙 (hyperin)。
性味 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化痰,平喘。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痰多咳喘。
【來源】菊科澤蘭屬植物三葉尖佩蘭Eupatoriumlindleyanum DC. var. trifoliatum Makino,以全草入藥。秋鼕采,曬幹。
【性味歸經】苦,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平喘,降血壓。用於支氣管炎,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 : Lindley Eupatorium Herb, eupatorium
|
|
野馬追片 | 野馬追糖漿 | 野馬追顆粒 | 野馬追提取物 | 復方野馬追糖漿 | 復方野馬追顆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