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 > 重阳
目录
《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诗人: 高适 Gao Shi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诗人: 陈与义 Chen Yuyi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诗人: 高適 Gao Shi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诗人: 赵嘏 Zhao Gu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更多诗歌...
请鉴赏:

  司空图 Sikong Tu: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文天祥 Wen Tianxiang: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文天祥 Wen Tianxiang: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文天祥 Wen Tianxiang: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文天祥 Wen Tianxiang: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戴复古 Dai Fugu: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方岳 Fang Yue: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方岳 Fang Yue: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胡仲参 Hu Zhongshen: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李石 Li Dan: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李新 Li Xin: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楼钥 Lou Yao: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陆游 Lu You: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释德丰 Shi Defeng: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项安世 Xiang Anshi: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喻良能 Yu Liangneng: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曾几 Ceng Ji:重阳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No. 6
  重阳(chóng-) : 也称“重九”、“重阳节”。古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故称:重阳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chóng yáng chóng yáng
  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
No. 8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指天 That day
  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that the whole body heat, strong pulse
  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节日名 Festival Name
  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崧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英文解释
  1. n.: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近义词
重阳村
重阳居民区, 重阳社区
重阳居委会
重阳镇
重阳乡
相关词
黄庭坚宋词壮志中国文学唐诗广东香港文化
习俗
包含词
重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