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重慶 >沙坪壩區 > 重慶師範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重慶師範大學聯繫方式重慶市沙坪壩區天陳路12號
  郵編:400047
  校辦電話:023-65362555重慶師範大學投訴電話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重慶師範大學創辦於1954年,是建國後最早成立的高等師範學校之一。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1986年批準的第三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西部設立的唯一的“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在重慶設立的唯一的“全國職業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和“信息技術及應用遠程教育基地”。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現已成為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師範大學。
  
  學校現占地總面積3300餘畝。校本部地處重慶市沙坪壩區中心,是重慶市政府命名的“園林式單位”;新校區位於沙坪壩區虎溪鎮大學城,2005年秋入住新生。學校擁有現代化的辦公條件和實驗設備。圖書館藏書140餘萬册,有中外報刊和電子期刊8000餘種。
  
  學校現有教職工近160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00餘人;碩士生導師140人,博士生導師8人;有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470餘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2人,國傢級突出貢獻專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2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級中青年專傢、重慶市級學術帶頭人和後備人選等近30人。此外,學校還聘有兼職專傢教授60餘人,其中院士3人。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專業結構好、科研能力強、年齡梯度合理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學校逐步實施了以人事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學校內部管理體製改革。通過處級幹部競聘上崗、院係調整、全員聘任以及分配體製改革,出臺重奬高層次科研和高級別科研立項措施,實行校內津貼分配嚮教師和高層次人才傾斜的激勵機製,優化了教育人才資源,形成了重人才、重實績、重貢獻的良好氛圍。
  
  學校現有24個院(係),4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4個全日製本科專業(方向),涉及文學、史學、哲學、理學、工學等9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各類全日製學生3萬餘人。學校已經形成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華文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教師教育體係。50多年來,學校已為國傢培養、培訓各級各類專門人才近10萬人。校友中有現任中科院院士、中國數學會原理事長、華羅庚數學奬、陳省身數學奬獲得者馬志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中共十六大和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尹傢緒,全國“五.一”勞動奬章、中國青年科技奬、振興重慶爭光貢獻奬獲得者楊新民教授等一大批優秀人才,更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正默默耕耘在基礎教育的第一綫,投身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立足科學前沿以及地方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需要,註重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推動理論創新和原始創新,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經過多年的培育與建設,一些優勢和特色學科日益壯大,新的學科點不斷崛起,富有特色的學科體係基本形成。學校現有6個重慶市級重點學科,2個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35個研究所(中心、室)。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擔“973”項目子課題、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課題70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譯著5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5860餘篇,其中sci等三大檢索係統收錄110餘篇;獲國傢級、省部級奬勵60餘項。
  
  學校在教學方面,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實施“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果顯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已建成重慶市級重點課程14門,市級精品課程6門;在近年的優秀教學成果評比中,我校教師榮獲國傢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奬2項,重慶市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奬20餘項。歷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和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奬2項、二等奬5項、省部級奬近20項。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先後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交流關係。學校是經國務院外國專傢局批準的具有a一級資格證書的外國文教專傢聘請單位,也是教育部批準的可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的院校。
  學校始終註重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後被評為“重慶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並多次榮獲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中共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傢等重大戰略部署,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學校正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為創建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
英文校名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重師簡介
  重慶師範大學隸屬於重慶市人民政府管理,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校園面積2804畝,包括大學城校區、沙坪壩老校區和北碚校區。大學城校區位於市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重慶大學城內,背靠秀美的縉雲山,地勢平坦開闊,恢宏現代;沙坪壩老校區、北碚校區緑樹成蔭,雅緻和諧,先後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單位”和“園林式單位”稱號。
  學校創辦於1954年。50多年來,雖幾經調整,學校始終認真貫徹黨和國傢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秉承“自強不息,躬行師道”的重師精神,踐行“厚德、篤學、礪志、創新”的校訓,立足重慶、面嚮西部,突出教師教育特色,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多渠道服務社會,不斷提高辦學水平,現已發展成為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師範大學。
學校概況
  學校現有23個學院,有45個全日製本科專業,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和管理學等10大學科門類。有全日製在校生19613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20672人,碩士研究生1710人。學校是國傢第三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兩個國傢級基地依托單位。有重慶市市級重點學科11個,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5個,重慶高校工程中心1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學校還設有重慶市普通中小學教師市級培訓基地、重慶市幼兒教育教師市級研修培訓基地、重慶市特殊教育教師市級培訓基地、重慶市漢語國際推廣培訓基地,以及重慶市運籌學會、重慶市文學學會等10多個學術團體。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800餘人,具有正高級職務教師145人、副高級職務教師345人, 58.4%的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國傢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傢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4人,“中國青年科技奬”獲得者1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模範教師1人,重慶市教學名師3人,重慶市高等學校“巴渝學者”特聘教授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後備人選11人。
學校建設
  學校搶抓機遇,建設大學城新校區,拓展辦學空間,為師生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教學基本設施齊備,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先進。三個校區各有1個圖書館,紙質圖書總量215.28萬册。校園網覆蓋連接三個校區。
  學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着力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科學製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構建了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及獨立實踐教學環節為主體的課程體係,形成了“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教師教育+專業方向分流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學分製改革。建立了以“三主綫”和“六環節”為基礎的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強化教學管理,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十五”以來,共獲得國傢級教學成果奬二等奬2項,重慶市教學成果奬21項,重慶市精品課程10門。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等3個專業被重慶市批準為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地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影視製作實驗教學中心被批準為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校的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十五”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1371項,其中國傢級項目64項,省部級項目360項;共發表學術論文83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係統收錄372篇,出版著作528部(本),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79項。學校編輯出版《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地理教育》、《今日教育·當代幼教》等學術刊物,其中《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對外交流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註重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勤學善思,求是致用”的優良學風,推行大學生自我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近三年,學校纍计在册學生社團80個。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等科技文化活動競賽中獲得全國性奬項206項。學校連續11年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學校把握教育國際化趨勢,堅持開放辦學,先後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印度尼西亞、盧旺達等國創辦“漢語師範學院”、“孔子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成為國際聾人高等教育網絡組織(PEN項目)的成員。
桃李芬芳
  50多年來,學校已為國傢培養輸送了近十萬名各類畢業生。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中堅骨幹力量。據對重慶市的調查,全市一級示範幼兒園現任園長中90%為該校畢業生;主城區小學特級教師的50%、小學骨幹教師的60%均為該校畢業生;沙坪壩區中小學中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教師的83.3% 、擁有特級教師稱號教師的61.5%和現任中小學校長的60%均為該校畢業生。畢業生的優秀代表有中科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華羅庚數學奬、陳省身數學奬獲得者馬志明等。
辦學理念
  歷經50多年的辦學實踐,學校形成了“立教無類,育師有道,構建完備教師教育體係,矢志服務巴蜀基礎教育”和“修己達德,朋輩互喻,推行‘五自’教育,熔鑄學生優秀特質”的鮮明特色。當前,學校以落實鬍錦濤總書記對重慶的“314總體部署”,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認真落實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建成特色鮮明、西部前列、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而努力。
師大校史
  1954年,學校建校,校名為“重慶師範專科學校”。重慶師範專科學校是建國後最早成立的師範專科學校之一。
  1960年,四川省委將學校升為“重慶師範學院”,郭沫若同志為重慶師範學院題寫了校牌。建院後,學校迅速發展。
  1962年,為積極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四川省對高等教育進行了大調整,又將學校更名為“重慶師範專科學校”,同時將成都師範專科學校並入重慶師範專科學校。
  1978年,經四川省革命委員會批準,學校恢復為“重慶師範學院”。從此,學校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對外交流、基本建設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2003年4月,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實現了第二次飛躍,成功更名為“重慶師範大學”。
  目前,學校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堅持“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院係為辦學主體”的辦學思路,深化改革,銳意進取,為創建適應21世紀發展要求的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
重師精神
  自強不息 躬行師道
重師校訓
  厚德 篤學 礪志 創新
重師理念
  立教無類 以文化人
重師校風
  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
重師教風
  博學敬業 為人師表
重師學風
  勤學善思 求是致用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名單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周 文 黨支部書記 1954.4——1956.5
  李棟宸 黨支部書記 1956.5——1956.11
  金 濤 黨支部副書記 1956.5------1956.11
  劉平直 黨總支書記 1956.11-----1958.11
  王厚溥 黨委書記 1958.11-----1983.8
  朱桂芳 黨委副書記 1964.8-------1966.5
  趙 誠 黨委副書記 1965.5-------1966.5
  王耀祖 黨委副書記 1973.1-------1975.4
  李玉德 黨委副書記 1973.3-------1981.9
  嶽崇興 黨委副書記 1979.9-------1983.3
  王德裕 黨委書記 1983.8-------1990.3
  唐賢甫 黨委副書記 1983.8-------1988.1
  劉德道 黨委副書記 1988.1-------1997.3
  秦志仁 黨委副書記 1990.3-------1993.2
  (1991.11前主持黨委工作)
  孫仁鑫 黨委書記 1991.11------1999.3
  華 鵬 黨委副書記 1995.5--------1997.1
  徐仲偉 黨委副書記 1997.1--------2001.8
  (1999.3後主持黨委工作)
  傅世放 黨委副書記 1999.3------2003.9
  徐仲偉 黨委書記 2001.8------2003.9
  徐仲偉 校黨委書記 2003.9------2004.9
  傅世放 校黨委副書記 2003.9------2004.9
  龔 燕 校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2003.9------
  周曉風 校黨委副書記 2003.9------
  傅世放 校黨委書記 2004.9------
  周澤揚 校黨委副書記 2004.9—— 歷任校長名單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鄧 墾 校長 1954.1——1956.9(兼原重慶市教育局局長)
  李嘉仲 校 長 1956.9——1957.8
  劉平直 副校長 1956.8——1983.8
  龔燦光 副校長 1956.11——1957.12
  王厚溥 校長、院長 1957.10——1981.8
  朱桂芳 副校長 1958.3——1966.5
  王德裕 副院長、院長 1979.6——1983.8
  李玉德 副院長 1979.9——1983.8
  葉乃器 院 長 1983.8——1988.1
  竜正寧 副院長 1983.8——1995.5
  王文哲 副院長 1983.8——1988.1
  李敬敏 副院長 1988.1——1991.11(主持工作)
  陳紹文 副院長 1988.1——1997.3
  王正煜 副院長 1988.1——1997.3
  秦志仁 院 長 1991.11——1999.3
  華 鵬 副院長 1997.3——1998.12
  王崇舉 副院長 1997.3——1999.3
  李禹階 副院長 1997.3——
  傅世放 院 長 1999.3——
  徐仲偉 副院長 1999.3——2001.8
  詹培民 副院長 1999.3——2001.8(正院級)
  黃 翔 副院長 1999.3——2003.9
  傅世放 校 長 2003.9——2004.9
  李禹階 副校長 2003.9——
  黃 翔 副校長 2003.9——
  黃書琥 副校長 2003.9——
  楊新民 副校長 2003.9——
  周澤揚 校 長 2004.9——
  顔 虹 副校長 2004.12——
  歷任校長名單
  姓 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鄧 墾 校長 1954.1——1956.9(兼原重慶市教育局局長)
  李嘉仲 校 長 1956.9——1957.8
  劉平直 副校長 1956.8——1983.8
  龔燦光 副校長 1956.11——1957.12
  王厚溥 校長、院長 1957.10——1981.8
  朱桂芳 副校長 1958.3——1966.5
  王德裕 副院長、院長 1979.6——1983.8
  李玉德 副院長 1979.9——1983.8
  葉乃器 院 長 1983.8——1988.1
  竜正寧 副院長 1983.8——1995.5
  王文哲 副院長 1983.8——1988.1
  李敬敏 副院長 1988.1——1991.11(主持工作)
  陳昭文 副院長 1988.1——1997.3
  王正煜 副院長 1988.1——1997.3
  秦志仁 院 長 1991.11——1999.3
  華 鵬 副院長 1997.3——1998.12
  王崇舉 副院長 1997.3——1999.3
  李禹階 副院長 1997.3——
  傅世放 院 長 1999.3——
  徐仲偉 副院長 1999.3——2001.8
  詹培民 副院長 1999.3——2001.8(正院級)
  黃 翔 副院長 1999.3——2003.9
  傅世放 校 長 2003.9——2004.9
  李禹階 副校長 2003.9——
  黃 翔 副校長 2003.9——
  黃書琥 副校長 2003.9——
  楊新民 副校長 2003.9——
  周澤揚 校 長 2004.9——
  顔 虹 副校長 2004.12——
  肖建國 副校長 2006.9——
名詞延伸
  自強不息 語出《易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寓意自我砥礪,堅持不懈,奮鬥不止。該校自創立至今,雖幾經更迭,多歷沉浮,然秉持從教為師之天職,不等不靠,銳意進取,深受社會好評。
  躬行師道 《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朱熹《朱子語類》又云:“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實以為民先。”既強調嚴格要求自己,三省吾身,檢點提煉,也重於踐行,以身作則,為楷為模。50餘年來,該校始終高舉教師教育大旗,在麯折中抱定堅持,在改革中臻於完善。
  “自強不息,躬行師道”既是該校歷史經驗之總和,亦是該校未來發展之期冀。
  重師校訓:厚德 篤學 礪志 創新
  厚德 語出《易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意即以德為厚,強調通過加強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該校把“厚德”放在校訓的首位,旨在強調“德育為先”的基本原則,凸顯“教人先自教,正人先正己”的為師之道,進一步體現學校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師生員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篤學 語見《史記•伯夷列傳》:“顔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意為專心好學。“篤學”強調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學問,體現學校倡導追求真知,加強學術,通過認真學習,豐富理論,紮實基礎,提高師能。
  礪志 意即磨礪意志,砥礪人生。人之於世,必逢各種際遇,衹有保持“勝不驕,敗不餒”之信念,不斷磨練,才能在逆境中奮起,在順境中篤行,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礪志”是重師人的必修課,也是重師人自強不息、勇於攀登、不斷前進的動力。
  創新 創新是進步的核心推動力,創新是發展的必經之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必要的知識,不怕失誤、不怕犯錯誤的態度,專心緻志和深邃的洞察力,構成了創新“三要素”。創新,是重師人優良的傳統,也是重師人不渝的追求。
  “厚德、篤學、礪志、創新”是重師人的整體自我勉勵和追求,也是時代和人民賦予重師人的責任和使命。
  辦學理念:立教無類 以文化人
  立教 主要意旨為“示人軌範以教之”,樹立教化,進行教育。《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詔》有雲:“古之立教,鄉裏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又《書•序》:“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該校辦學之本質,正在於示人軌範以教之;其次,“示人軌範”亦有註重辦學方式之意。
  無類 意藴有二:教育對象無類,教育內容方式亦無類,典出《論語•衛靈公》:“有教無類”。“無類”乃我校辦學特色之所據:其一,教育對象面嚮城鄉,綜合一體,緊扣改革大勢;其二,辦學類型不斷拓展,諸如華文教育、特殊教育等;其三,契合我校綜合之特性。
  以文化人 早在《易經•賁卦》之《彖傳》中,就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語。本意主要是指用禮儀、風俗、典籍等,以教化天下蒼生。從學校的社會功能和發展定位來看,“以文化人”強調通過特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來展現學校的良好形象,發揮學校的“教育母機”作用,倡揚社會風尚,引領先進文化。從辦學和育人層面來看,“以文化人”既主張“潤物細無聲”式的浸育和濡染,更強調以不斷更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教化人,以勇於創新的教育思維和教育方法激勵人,以關註民生、兼善天下的學養和胸懷造就人;既是師生鑄塑高尚德纔的重要手段,也是學校建立千秋功業的堅實基礎。
  “立教無類,以文化人”,彰顯“以人為本”之理念,突出“不拘一格,潛移默化”之方略。
  重師校風: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
  人民教育傢陶行知先生之名言。強調德纔並舉,知行合一,乃教師教育內涵之精闢闡述,亦高師院校辦學性質與特徵之高度凝煉。
  為師之“高學”不惟知識、技能,亦涵括獲取知識、技能之途徑、方法;為範之“正身”,既指形象、表率,也關乎社會責任之凜然承擔。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挺立一校之風,惠及萬千生民。
  重師教風:博學敬業 為人師表
  博學 《論語•子罕》:“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更有《禮記•中庸》有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本意是指學識淵博,知多見廣。為師之“博學”強調“師從師出”,教會學生明事辯理,既敏於博學之思,亦通曉博學之途。
  敬業 《禮記•學記》有雲:“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這裏的“敬業”主要指的是專心緻志於學習;又有宋代理學家朱熹所言:“主一無適便是敬。”意指忠於一事,心無旁騖。近代思想傢梁啓超在《飲冰室合集》中專門撰有《敬業與樂業》一文,透析“敬業”。而我們現在所說的“敬業”更強調責任心,要求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尊重教師職業。
  為人師表 語出《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意指在學問人品諸方面做出榜樣。“為人師表”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時時樹立教師形象,處處體現表率作用。
  “博學敬業,為人師表”,既是我校教師之實績,同時也是該校教師之追求。愛教樂教,以表率之言行,促學生之成長。
  重師學風:勤學善思 求是致用
  學生之所學不惟知識,更在方法與思路,“授人以魚,弗如授人以漁”。在抱持勤奮態度的同時,要善於總結,勇於創新,做到學與思的統合,力求學有所得,得有所用。
  “求是”即求真,“致用”即實踐,亦即“盡其所用”。《易經•係辭》:“備物致用,立功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寓意人才當以為天下服務為己利,要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讓知識和能力産生最大效應。
  重師學子應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典,努力做到尋求真理與務實踐行相結合,掌握專業知識與熟悉社會生産生活實際相結合,活躍校園與服務基層相結合。
  “勤學善思,求是致用”,既是該校學子既有之風範,亦為我校學子學習之法則。知行相和,遂為傑纔。
師大校歌
  http://www.cqnu.edu.cn/images/xiaogegeju.gif
相關詞
重慶三本院校一流獨立學院廣告攝影攝影影視傳媒廣編電視編導重慶大學
虎溪重慶大學城學者敦煌變文吳梅村文學與新聞學院社會科學研究院
科學領域三峽文化
包含詞
重慶師範大學服裝學院重慶師範大學自學考試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數學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政治學院重慶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重慶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文博學院重慶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重慶師範大學化學學院重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管理學院重慶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旅遊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重慶師範大學體育係重慶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重慶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文博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重慶師範大學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