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耶古城遺址投訴電話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裏耶,位於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竜山縣,土傢語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雖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但交通的不便使其經濟文化一直較為落後,是一個偏僻小鎮。
史書記載裏耶於清康熙年間始建街道和碼頭,雍正年間設置裏耶塘,並漸成集市。憑藉其優越的交通位置、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曾經十分繁榮的貿易,它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
1985年6月份,裏耶鎮一批做磚瓦的泥水匠在挖泥巴做土胚時,挖出了一些陶器、兵器,自此揭開考古界對裏耶時斷時續的考古發掘。2002年4月17日,為配合碗米坡水電站工程建設,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組織的考古工作隊進駐裏耶進行搶救性發掘,裏耶古城的風貌也隨之一點點地顯露出來。
數百座古墓葬群與這座古城同時重見天日。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占地1萬多平方米,有夯土城墻、護城河、房屋建築遺址、排水設施,多座古井規則地分佈在古城內外,它們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古代城市係統。
從古城出土的建築材料、陶片、青銅兵器以及生活堆積物來看,此城應是戰國時期楚國修築的軍事城堡,用來開疆闢土和抵禦秦國的進攻。戰國末年,秦國大軍從烏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軍被迫東遷,這座古城就被放棄了。除這座歷史從未記載的古城外,裏耶鎮還發現了年代分別為西漢和東漢的2座古城,而在整個酉水流域,目前共發現了4座古城,共涉及古城遺址、古墓葬79處。
裏耶古城遺址的規模在2萬平方米左右,在這一範圍內發現了三口古井,並從其中一口命名為“一號井”的古井內取出了近3萬枚秦簡,隨着秦簡被考古專傢們一頁頁翻譯,一段段秦朝歷史將會被重寫,一個個千古之迷將會被解,並因此裏耶開始為世界所瞭解。
2002年6月3日上午,一號古井出土瞭瞭大量的竹、木簡牘近3萬枚,且有文字,有的寫有“米、俊、蔡、德”等9個篆書體漢字;有的還記有“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一些乘法口訣;還有一枚簡牘上寫着“多問”隸書體,這比1996年12月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時期簡牘還早幾百年。每一枚簡牘所記錄的內容就是一段珍貴的秦國時期的歷史,整個簡牘所涉及的內容,用現代話講,除了計劃生育外方方面面都有,是一部秦國時期楚、巴、秦及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交流的一些過程,揭開許多懸而未决的謎底,是研究秦史的最關鍵性的資料。裏耶古城和秦簡的發掘可稱得上是中國考古界近50年重大發現。
古城的發現,填補了湘西地區乃至全國秦漢時期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由於秦王朝衹有15年短暫的歷史,文獻記載不多,保留下來的遺址也很少,裏耶古城的發現就顯得彌足珍貴。也正是因為古城遺址的發現,裏耶防洪大堤靠古城一段要重新規劃,裏耶小學整體搬遷,而在遺址上,將會修建一座戰國古城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