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 > 裏昂工人起義
目錄
No. 1
  法國七月王朝時期裏昂城工人舉行的兩次起義。1831年10月,裏昂工人要求政府製定固定的工資標準,提高工資,遭到拒絶。11月21日舉行起義,提出工作不能生存,毋寧戰鬥而死”的口號,經三天激戰,占領市政廳,後被鎮壓。1834年4月,裏昂工人為反對政府頒布的禁止工人集會結社法令,再次起義,提出不共和毋寧死”的口號,經六天激戰,最終失敗。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工人起義。
No. 2
  裏昂工人起義
  Lyon,Worker's Uprisings in
  19世紀20年代,英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正在為他們的理想四處奔走,而工人階級已經在醖釀着自己的實際鬥爭了。法國裏昂的工人站在這種鬥爭的最前列。
  一提到裏昂,人們就會想到這是法國的絲綢之城。從16世紀起,它出産的絲綢暢銷歐洲,特別受到各國王公貴族的喜愛。在裏昂城的中心,可以看到整潔的大街、林立的店鋪和穿戴講究的行人。可是在工業區,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裏街道狹窄,遍地垃圾,街道兩旁密佈着低矮破舊的作坊。在作坊裏幹活的都是面色蒼白、骨瘦如柴的紡織工人,其中有許多是婦女和兒童。他們一天要幹15到16個小時的活,掙到的錢衹能買1磅面包,勉強維持生活;下工以後,還要拖着疲倦的身體走到郊區的住地。那裏的房子破舊不堪,難避風雨。還有不少工人連這樣的房子也沒有,衹好露宿街頭,或者睡在機器下面。這樣的生活把工人們逼得走投無路,他們開始了反抗。他們最迫切的要求是增加工資。1831年10月,工人代表提出了工資標準草案,要和資本傢一起開會討論。
  可是,資本傢們根本不打算接受工人的要求。開會的這一天,他們想方設法地討價還價,而工人代表則是理直氣壯,毫不讓步。正在雙方激烈爭論的時候,從外面傳來了震耳的吼聲和歌聲。原來6000名紡織工人停止了工作,列隊來到省政府門前示威。他們高唱着戰歌,雄赳赳地來到了會議廳外。資本傢們趕忙閉上嘴,仔細一聽,聽出工人們在唱《馬賽麯》。他們頓時着了慌,亂成一團,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有幾個大商人湊到一起交頭接耳商量對策,决定先來個退兵之計,然後再想辦法。這一天深夜,工資標準協議終於被通過了。勝利的消息一傳出,整個裏昂的工人區立刻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工人們為鬥爭的初步勝利而歡呼。
  然而,資本傢們並不甘心認輸。他們派人嚮內閣總理告狀,反對工資標準協議。政府立即根據製造商的要求否决了這項協議,還準備用武力鎮壓工人。將軍羅蓋公開叫嚷:“如果工人敢於起來,那就叫他們的肚皮開花。”製造商們有羅蓋撐腰,馬上背信棄義地撕毀了協議。3個星期過去了,工資還是照舊。這種強硬的態度使工人們預感到一場惡戰就要開始,他們立即行動起來。
  11月21日早晨,工人們罷工了。一支2000人的遊行隊伍從工人區出發,直奔市中心。他們4個人一排,踏着堅定的步伐,高歌行進;
  前進,前進,
  衝嚮敵人的槍口,
  衝過槍林彈雨,
  奔赴勝利!
  這時候,裏昂通嚮工人區的城門已經有重兵把守。士兵們一個個手持馬刀,荷槍實彈,滿面殺氣地站在城門口。顯然他們已經接到命令,要嚮衝進城的遊行者開槍。
  遊行隊伍走到城門前,被軍隊擋住,一支支烏黑的槍口對準了工人們的胸膛。
  工人們毫不示弱,齊聲憤怒地高喊:“放我們過去!”反動軍官也大聲回答說:“回去!都給我回去!”雙方怒目而視,氣氛十分緊張。這時候,一位年輕的工人衝出隊伍嚮城門跑去,口裏高喊;“弟兄們,衝過去!”
  “砰!砰!砰!”軍隊開槍了。幾顆子彈射進了他的胸膛,鮮血浸透了上衣,他倒在了血泊中。工人們憤怒極了。他們呼喊着衝嚮敵人,沒有槍支,便揮起木棍、腰刀;有的人拿起了石頭,有的人掄起了拳頭……不一會兒,他們在城門外的空地上,築起了街壘,用奪來的武器嚮敵人射擊,政府軍隊頓時亂了手腳。
  槍聲傳到了工人區,這裏的人們立即沸騰了。他們擁進軍械鋪,把裏面的槍支、彈藥和刀劍搶在手裏,又一齊趕到城門前。
  工人的力量加強了。他們嚮政府軍發動猛攻,終於破門而入,衝進了城裏。
  城裏每個主要街口差不多都有政府軍防守。工人們把路上的石頭和燈柱刨起來,把貨車推翻,又運來木板和桌櫃,築起了一處處街壘。就這樣,他們同政府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缺少子彈,他們把機器上的鉛質零件拆下,熔製成小塊頂替。英勇的少年兒童也投入戰鬥:送子彈,送食物,偵察敵情,有的直接拿起了槍。婦女們做飯,護理傷員。工人們越戰越勇,攻占了一條又一條街道,一座又一座房屋,從四面八方向市政廳推進。
  下午,在市政廳周圍也出現了起義者的街壘。在一處堅固的街壘上升起了一面大旗,迎風招展,上面寫着兩行醒目的大字:“工人不能生活,毋寧戰鬥而死!”
  晚上,工人們連夜派人和其它行業的工人聯繫,起義隊伍不斷擴大。裏昂城整夜槍聲不斷,火光衝天。各路反動軍隊招架不住,紛紛嚮軍營和市政廳退卻。
  第二天早晨,羅蓋妄圖重整隊伍進行反撲,但是官兵已經潰不成軍,他手下衹剩一小隊騎兵可以作戰。兇狠狡猾的羅蓋搖頭嘆氣,無計可施。他焦躁不安地踱來踱去,盤算着脫身之計。偏偏士兵們一個接一個地來嚮他報告壞消息:兵器庫被搗毀,軍營失陷,200多官兵被俘,運糧隊中了埋伏……羅蓋又急又怕,好容易挨到深夜,他就偷偷地帶領着殘兵出城逃跑了。
  1831年和1834年法國裏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裏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1831年初裏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願、遊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之在七月王朝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衝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工人一度占領裏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
  1834年4月9日裏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佈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群衆同政府軍在裏昂郊區和市內進行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
  23日清晨,起義隊伍占領了整個裏昂城。武裝起義司令部立即派出哨兵和巡邏隊,社會秩序很快恢復了。起義工人成立了工人委員會,宣佈廢除捐稅,實行工資標準協議。委員會還發表告市民書,宣佈自己的政治主張,要求實行民主選舉,把自己的代表選進政府。這是因為,當時的工人還沒有徹底摧毀資産階級政府的思想。省長和官吏們照舊在發號施令,管理市政。工人領袖甚至邀請警察局長也參加他們的辯論會。他們對政府的官員完全沒有戒心。
  資産階級政府利用了裏昂工人的麻痹大意,在國王的支持下調來了大軍。12月1日,6萬名政府軍包圍了裏昂城。第三天,處於被動局面的起義隊伍被血腥鎮壓下去了(1834年,裏昂工人再次起義,也失敗了)。
  裏昂工人的起義顯示了無産階級的偉大力量,表明它已經獨立地登上了政治舞臺。
百科辭典
  Li’ang Gongren Qiyi
  裏昂工人起義
  Worker’s Uprisings in Lyon
    1831年和1834年法國裏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裏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在工場主和包買商殘酷剝削下,絲織工人和手工業者生活極為困苦。1831年初裏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願、遊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之在七月王朝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衝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做工不能生活,毋寧戰鬥而死”的口號。經過 3天戰鬥,工人一度占領裏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
    1834年4月9日裏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佈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着:“我們為之鬥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工人組織互助社和小資産階級民主主義者組織人權社、進步社的成員組成總委員會領導這次鬥爭。起義群衆同政府軍在裏昂郊區和市內進行 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起義在巴黎和法國許多地區引起強烈反響,推動了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裏昂工人的兩次起義是法國無産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重要標志之一。
     (鬍代聰)
    
包含詞
法國裏昂工人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