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裏斯本大地震 great lisbon earthquake of 1775
歐洲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755年11 月1日發生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城附近的大西洋海域。裏斯本城破壞極其嚴重,損失慘重。死者估計為6~7萬人。這次地震引起海嘯,葡萄牙海岸最大潮高估計有15米左右。法國、英國和荷蘭的港口受損失,遠至中美洲海岸也能觀測到海嘯的影響。從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經直布羅陀海峽至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朗,是亞歐地震帶的西段。1755年裏斯本大地震正是位於這條帶上,屬於板塊邊界大地震。震級估計在8級以上。1969年2月28日,這個海域又發生一次7.8級大地震,距裏斯本城較遠,影響不大。
幸存者對裏斯本地震的效應有以下描述:首先城市強烈震顫,高高的房頂“像麥浪在微風中波動”。接着是較強的晃動,許多大建築物的門面瀑布似的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蕪的碎石成為被墜落瓦礫擊死者的墳墓。
“在一些地方躺着車輛,其主人、馬和騎士幾乎全被壓死;這裏是母親抱着嬰兒,那裏是盛裝的婦女、紳士和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壓斷,另一些人被大石頭壓住胸部;有的幾乎完全埋在廢墟裏。”
水幾次衝嚮塔固斯河並急衝進城,淹死毫無準備的百姓,淹沒了城市的低窪部分。隨後教堂和私人住宅起火,許多起分散的火災逐漸匯成一個特大火災,肆虐3天,摧毀了裏斯本的財富。
這個富足的都市,基督教藝術和文明之地的破壞,觸動了世紀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許多有影響的作傢提出這種災難在自然界的位置問題。伏爾泰在其小說《公正》一書中寫下了他觀察裏斯本地震後感慨的評論:“如果世界上這個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麽其他城市又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哲學家盧梭試圖尋找怎樣對付地震最有利。他設想,如果人們回歸自然,生活在空曠的地方,地震就不會傷害他們了。
裏斯本地震是最早的現代“地震學之父”之一的英國工程師米歇爾(john michell)(1724~1793年)靈感的主要源泉。在1760年,雖然他對地震成因還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但那時他寫的有關地震的研究報告中已試圖用牛頓的力學原理討論地震動。他相信“地震是地表以下幾英裏岩體移動引起的波動”。他還把地震波分為兩類:迅速的震顫和接着而來的地面波狀起伏。
ps.圖1755年的銅雕表示了大地震後裏斯本所發生的火災及被海嘯摧毀的船衹 |
|
地震發生生11月1日諸聖日的早上,現代的研究指出該次地震約持續了三分半鐘至六分鐘,令市中心出現了一條約5米(16英遲)闊的巨大裂縫。人們紛紛逃至如碼頭等的空礦地方,此時岸邊的海水慢慢退去,水位低得露出海床上已沉沒的船衹和貨物,約四十分鐘後,一場海嘯席捲裏斯本,摧毀了碼頭和市中心,海浪甚至衝到特茹河。而未受海嘯影響的地區也難逃火災的一劫,大火足足燃燒了五天才被撲滅。不過這場大災難破壞的不衹是裏斯本,在葡萄牙的南部,特別是在阿爾加威,災難的破壞也是前所未見的。 |
|
整場地震和海嘯在裏斯本奪去了9萬條生命(當時裏斯本人口約27萬),85%的建築物被毀,當中包括一些著名景點、教堂、圖書館和很多16世紀葡萄牙的特色建築物,如剛建成的鳳凰歌劇院(PhoenixOpera)、利庇喇宮(Pa?odaRibeira)、裏斯本大教堂(SédeLisboa)和嘉模修院(ConventodoCarmo)等,而即使在地震中沒有即時倒塌的建築物最終也捱不過火災而被摧毀。另外火災也燒毀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包括著名航海傢瓦斯科·達·伽馬的詳細航海記錄。現在嘉模修院的遺址仍被保留在裏斯本內,以讓世人認識這場歷史大災難。
現代很多人認為動物能夠預測地震,在地震之前就會逃到高處,裏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記錄了這個現象,這也是歐洲首個對此現象的記錄。 |
|
頽垣敗瓦的裏斯本。這個1755年的德國雕刻表示了地震後生還者在市郊搭建帳篷暫住和對當時趁火打劫的賊匪進行絞刑。
當時的皇室人員幸運地逃過一劫,國王約瑟一世和及其大臣在早上彌撒後就暫時離開了裏斯本。約瑟一世在地震後不敢住在石墻之下,他的大臣則在市郊的阿諸打山(HillsofAjuda)上搭建了大型的帳篷供他居住。首相斯巴迪恩·馬盧(Sebasti?odeMelo)也在地震中幸存,且立即提出重建計劃,他派人到城內滅火和移走屍體以防止疫癥爆發,他把屍體放進船衹之中並於特茹河口進行海葬,而這種方法與並不符合當時教會的習慣。另外,為了維持城內的秩序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他也在城市附近的高處設置了很多絞刑架以作警示,但也有至少34人因此而被吊死。而軍隊也禁止人們離開市郊的範圍,並挑選強健的人協助清理瓦礫。
國王和首相也聘請了很多建築物和工程師進行重建,更藉此機會重新規劃城市,他們興建了新的市中心、大量的廣場和擴闊道路,不足一年時間,裏斯本已漸恢復規模。 |
|
歐洲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755年11月1日發生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城附近的大西洋海域。裏斯本城破壞極其嚴重,損失慘重。死者估計為6~7萬人。這次地震引起海嘯,葡萄牙海岸最大潮高估計有15米左右。法國、英國和荷蘭的港口受損失,遠至中美洲海岸也能觀測到海嘯的影響。從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經直布羅陀海峽至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朗,是亞歐地震帶的西段。1755年裏斯本大地震正是位於這條帶上,屬於板塊邊界大地震。震級估計在8級以上。1969年2月28日,這個海域又發生一次7.8級大地震,距裏斯本城較遠,影響不大。
幸存者對裏斯本地震的效應有以下描述:首先城市強烈震顫,高高的房頂“像麥浪在微風中波動”。接着是較強的晃動,許多大建築物的門面瀑布似的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蕪的碎石成為被墜落瓦礫擊死者的墳墓。
“在一些地方躺着車輛,其主人、馬和騎士幾乎全被壓死;這裏是母親抱着嬰兒,那裏是盛裝的婦女、紳士和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壓斷,另一些人被大石頭壓住胸部;有的幾乎完全埋在廢墟裏。”
水幾次衝嚮塔固斯河並急衝進城,淹死毫無準備的百姓,淹沒了城市的低窪部分。隨後教堂和私人住宅起火,許多起分散的火災逐漸匯成一個特大火災,肆虐3天,摧毀了裏斯本的財富。
這個富足的都市,基督教藝術和文明之地的破壞,觸動了世紀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許多有影響的作傢提出這種災難在自然界的位置問題。伏爾泰在其小說《公正》一書中寫下了他觀察裏斯本地震後感慨的評論:“如果世界上這個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麽其他城市又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哲學家盧梭試圖尋找怎樣對付地震最有利。他設想,如果人們回歸自然,生活在空曠的地方,地震就不會傷害他們了。
裏斯本地震是最早的現代“地震學之父”之一的英國工程師米歇爾(JohnMichell)(1724~1793年)靈感的主要源泉。在1760年,雖然他對地震成因還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但那時他寫的有關地震的研究報告中已試圖用牛頓的力學原理討論地震動。他相信“地震是地表以下幾英裏岩體移動引起的波動”。他還把地震波分為兩類:迅速的震顫和接着而來的地面波狀起伏。 |
|
首相馬盧除了進行重建外,還對各個堂區因地震而影響的情況進行了咨詢,問題包括:
地震持續了多久?
地震後出現了多少次餘震?
地震如何産生破壞?
動物的表現有否不正常?
水井內有什麽現象發生?
當時對這些問題的答案現在還存放於葡萄牙國傢檔案館。通過這些數據,現代科學家就能對這次地震進行重組。假如當時馬盧沒有進行咨詢,我們就不能瞭解這次地震的經過。因為馬盧是第一個對地震的經過和結果進行客觀科學描述的人,他也被認為是現代地震學的先驅。
而這次地震的成因,現代的很多科學家還在爭議之中,但經過與其他涉及隱沒帶和矩震級高於9的地震比對後,專傢也認為裏斯本大地震是和大西洋的隱沒帶有關的。 |
|
這次地震令裏斯本這個天主教國傢的首都幾乎毀於一旦,也摧毀了城內很多重要的教堂,整個18世紀,神學家和哲學家還未能解釋這是否激怒神的結果。而地震也影響了很多歐洲啓蒙運動哲學家和思想傢如盧梭和康德,而康德更發表了三篇文章試圖解釋地震的成因。
這個富足的都市,基督教藝術和文明之地的破壞,觸動了世紀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許多有影響的作傢提出這種災難在自然界的位置問題。伏爾泰在其小說《公正》一書中寫下了他觀察裏斯本地震後感慨的評論:“如果世界上這個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麽其他城市又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哲學家盧梭試圖尋找怎樣對付地震最有利。他設想,如果人們回歸自然,生活在空曠的地方,地震就不會傷害他們了。
裏斯本地震是最早的現代“地震學之父”之一的英國工程師米歇爾(JohnMichell)(1724~1793年)靈感的主要源泉。在1760年,雖然他對地震成因還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但那時他寫的有關地震的研究報告中已試圖用牛頓的力學原理討論地震動。他相信“地震是地表以下幾英裏岩體移動引起的波動”。他還把地震波分為兩類:迅速的震顫和接着而來的地面波狀起伏。 |
|
耶穌會士提倡的“天譴論”並非中國的影響。事實上天譴之說是在那個時代被普遍接受的說法,在整個天主教會和社會上都被看作是當然的解釋。但基督教的天譴說比中國傳統的天譴說在入世方面要消極得多,有相當根本的區別。天主教的天譴說是針對所有民衆的,而中國傳統的天譴說(特別是儒傢)主要是針對政府的,有完全不同的意嚮。這次地震成了很多啓蒙運動哲學家討論的課題,也漸漸催生了歐洲對地震的科學研究和對自然的科學認識,但這並不是耶穌會士,尤其是其代表Malagrida之所以會特別遭到打擊的原因。他們之所以遭到打擊是由當時葡萄牙很復雜的政治經濟和宗教情勢造成的。
當時裏斯本雖是全歐第四大城市,很繁榮,葡萄牙在歐洲卻被普遍認為是個落後的國傢,恰恰是這個落後的國傢在大地震前後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現代國傢的形成過程,這次地震成了這個過程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從一個比較傳統的宗教貴族國傢變成一個集權的現代國傢。這個過程中的關鍵人物就是葡萄牙的權臣Pombal。他利用了這次地震來打擊任何在他看來不利於國傢集權的對手,其中特別以耶穌會為對象,因為耶穌會不僅擁有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而且和葡萄牙的貴族甚至王傢都關係密切,雖然耶穌會在道德和知識各方面都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在後來被認為是科學的先驅,但耶穌會的影響力和實際力量在Pombal看來是對國傢獨裁的重要威脅。而當時其實天譴說一直在流行,儘管如此,傾嚮天譴說的天主教會在地震中還是扮演了最重要的救災和重建的角色。
雖然在確立進一步的國傢專製的同時,Pombal又積極救災,他對上帝懲罰說的不滿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怕這種論調影響當時的救災的積極性和進程,但這種不滿並非因為他受到了什麽更科學的理論的影響。他的思想來源也是神學的。現代西方史學家普遍認為Pombal在當時扮演的角色是濫權的獨裁者,而不是有啓蒙思想的新政治傢。他利用了一起對葡萄牙國王的謀殺事件。日益代表國傢利益的葡萄牙宗教裁判所來對付耶穌會士,用各種手段迫使教皇讓步,將耶穌會士宣佈為邪教,並將其中重要人物用酷刑處死,更強化了歐洲各國對葡萄牙的落後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