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名。 清 姚瑩 《康輶紀行·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番地有草,頗肥,馬誤食之輒醉,名醉馬草。” |
|
種中文名:醉馬草
種別名:藥草
種拉丁名: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
屬中文名:芨芨草屬
屬拉丁名:achnatherum
科中文名:禾本科
中國植物志:9(3):326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節下貼生微毛。葉片較硬,捲折。圓錐花序緊縮近穗狀;小穗灰緑色,成熟後變為褐銅色或帶紫色;芒長約1cm,中部以下稍扭轉。穎果圓柱形。花期夏秋季。
地理分佈: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區。
生境:
多生於高海拔草原上。
毒 性:
全草有毒,馬、騾采食鮮草達體重1%,在30—60分鐘後即可出現中毒癥狀,口吐白沫、精神沉鬱、食欲減退、頭耳下垂、行走搖晃、酒醉狀,有閉蠓⑿鑰癖⒅豕簟⑵鷂圓話玻惺鋇溝夭黃穡駛杷矗奶涌臁⒑粑倨取Q現刂卸鏡穆砘褂信⒊惱汀⒏雇礎⒈淺鮁凹斃暈賦ρ椎戎⒆碵11,12],芒刺刺入皮膚和口腔粘膜可發生紅腫、血斑、硬結或小潰瘍,刺傷角膜可致失明[a-11]。
醉馬草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勺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態】小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餘釐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鋪,被硬毛。托葉矩圓狀卵形,基部連合,與葉柄分離,被稀毛;單數羽狀復葉,小葉9~13,矩圓形,長7~18毫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有突尖,基部圓,上面無毛,下面有疏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稀疏;總花梗長5~9釐米,通常較葉長;花萼筒狀,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疏生長柔毛,萼齒條形;花冠紫色,長約7毫米,旗瓣倒卵形,頂端近截形,淺凹或有細尖,竜骨瓣長約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無毛。莢果下垂,長橢圓形,膨脹,頂端有一彎喙,長1~1.7釐米,寬約4~7毫米,密生長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於沙漠地區的河流灘地、湖盆、草灘及????演化土壤上。分佈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採集】春季開花前采收。
【功用主治】麻醉,鎮靜,止痛。治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鮮品1~2錢)。外用:揉爛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宜忌】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選方】①治關節痛:醉馬草一錢五分,北五加皮二錢,地枸葉三錢。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馬草一錢五分。水煎含漱,漱後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勿咽下。
③治神經衰弱:鮮醉馬草二錢。水煎服。
④治皮膚瘙癢:醉馬草適量。水煎外洗。
醉馬草又稱為瘋草,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在阿拉善的草原、戈壁,甚至賀蘭山脈,最近幾年由於幹旱的原因,醉馬草開始瘋長。羊和馬吃了這種草以後就開始像人醉酒一樣瘋瘋癲癲,然後抽搐死亡,2004年上半年阿左旗北部烏力吉、銀根、圖剋木、巴音洪格日等蘇木發生特別嚴重的瘋草中毒情況,69735頭()牲畜中毒,2180多頭()牲畜中毒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54萬餘元。而吉蘭太、敖竜布拉格等19個蘇木(鎮)31個嘎查442個畜群每年因采食瘋草中毒牲畜達20萬頭(),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多萬元。
醉馬草真正的學名是小花棘豆和變異黃芪,其有毒成分是吲哚茲定生物鹼-苦馬豆素。國際研究表明,苦馬豆素是一種嶄新的抗癌藥物,它具有殺傷腫瘤細胞作用,具有免疫調節的雙嚮作用,能夠刺激骨髓細胞的增殖。由於苦馬豆素對腫瘤細胞的轉移抑製和免疫激活的雙重作用,在國內已經應用到防治人類癌癥的ii期試驗階段,根據測定每公斤小花棘豆或變異黃芪可提煉出6mg苦馬豆素,每mg價格為200美元。
醉馬草雖屬於有毒植物,卻有着豐富的營養價值,使用新疫苗免疫動物,就可使動物安全地利用瘋草,從而改變目前化學防除及人工挖除瘋草造成的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現象。目前,政府已經開始主張對挖除的毒草晾幹回收,合理利用。 |
|
醉馬草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勺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態】小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餘釐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鋪,被硬毛。托葉矩圓狀卵形,基部連合,與葉柄分離,被稀毛;單數羽狀復葉,小葉9~13,矩圓形,長7~18毫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有突尖,基部圓,上面無毛,下面有疏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稀疏;總花梗長5~9釐米,通常較葉長;花萼筒狀,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疏生長柔毛,萼齒條形;花冠紫色,長約7毫米,旗瓣倒卵形,頂端近截形,淺凹或有細尖,竜骨瓣長約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無毛。莢果下垂,長橢圓形,膨脹,頂端有一彎喙,長1~1.7釐米,寬約4~7毫米,密生長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於沙漠地區的河流灘地、湖盆、草灘及????演化土壤上。分佈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採集】春季開花前采收。
【功用主治】麻醉,鎮靜,止痛。治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鮮品1~2錢)。外用:揉爛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宜忌】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選方】①治關節痛:醉馬草一錢五分,北五加皮二錢,地枸葉三錢。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馬草一錢五分。水煎含漱,漱後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勿咽下。
③治神經衰弱:鮮醉馬草二錢。水煎服。
④治皮膚瘙癢:醉馬草適量。水煎外洗。 |
|
雜草名醉馬草
雜草學名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Keng
雜草別名醉馬芨芨、醉針茅、醉針草、馬尿掃、米米蒿、徳裏鬆霍爾、阿爾善、藥老、藥草
雜草圖片
形態特徵多年生雜草。春季出苗,花果期夏秋季。以種子和鱗芽繁殖。成株 稈直立,少數叢生,高60-1OO釐米,節下貼生微毛,基部具鱗芽。葉鞘稍粗澀,上部者通常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頂端截平或具齒裂,長約1毫米,葉片質地較硬,通常捲折,長10-30釐米,寬2-7毫米。圓錐花序綫形,緊密而下部可有間隔,長10-25釐米,寬10-15毫米;小穗灰緑色,成熟後變褐銅色或帶紫色,長5-6毫米,穎幾等長,膜質,具3脈,外稃長約4毫米,頂端具2微齒,背部遍生柔毛,具3脈,基盤鈍而有毛,長約0.5毫米,芒長10毫米,中部以下稍扭轉,內稃具2脈,脊不明顯,花藥長約2毫米,頂生毫毛。子實 穎果圓柱形,長約3毫米。
分佈範圍原産於歐亞兩洲。在我國廣泛分佈於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陝西、西藏、四川等地,河北、山東、浙江也有分佈。醉馬草多生長於高山及亞高山草原、山坡草地、田邊、路旁、河灘,海拔1700-420O米。在青藏高原3000-4200米的草原上,有時形成極大的群落。
防治方法用防相結合的原則進行。但是目前衹知醉馬草的稈葉可供造紙及人造絲,而無其它有效利用的條件下,采取防除措施仍然是預防醉馬草中毒的有效方法。1.綜合防除 醉馬草的繁生是和它的生態條件分不開的。由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規定合理的利用方式,改變其生長地的環境條件,就可以抑製醉馬草生長,使之逐漸減少,最後達到完全消除。如采取劃區輪牧、封灘育草、草地施肥、灌溉等措施,可使草原上的優良牧草增多,醉馬草減少。2.生物防除 生物防除就是以草治草,以畜治草。在毒草滋生的地段,補播一些適宜的優良牧草,應用生物競爭原理,抑製有毒植物的生長發育,改變生長地的環境條件,同樣可使有毒植物的數量減少。3.人工鏟除 這種方法雖然確實有效,但可破壞草原植被,促進草原沙化。4.焚燒 焚燒對醉馬草越鼕芽造成重大影響。可在2月底到3月底這段時間進行焚燒為宜。這種方法在醉馬草生長密度較高的草地使用效果更好。5.化學防除 一般多采用除草劑進行滅除,在實際生産中常用下面兩種除草劑:1.草甘磷(C8H8N2P)這種除草劑通過抑製雜草生物化合物酶的活性,抑製光合作用以阻礙植物生長。這種除草劑我國己開始生産。草甘磷可以清除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雜草和一年生雙子葉植物,尤其是對一年生禾本科毒草效果最好。30%的草甘磷混合皂粉每公頃草場噴13.5千克,可清除90%的醉馬草。若草甘磷加上柴油使用,效果就更好。因柴油能很好粘附於草上。小面積草場每公頃噴灑13.3剋草甘磷、13.3剋皂粉和10千克水的混合液,清除效果很好。最好在無風、涼爽時噴灑,這樣藥液不會迅速蒸發,藥效保持時間長。2.茅草枯每公頃噴灑7.5-22.5千克茅草枯,噴藥後第5天醉馬草葉片開始枯萎,變黑,10-20天後植株逐漸萎縮、捲麯,一個月後全部幹枯死亡,根部腐爛。第二年春季,噴過藥的草地上,醉馬草無一返青。
其它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