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醉白池
目錄
旅遊 Travel
醉白池 旅游
  醉白池投訴電話上海旅遊投訴電話:021-643936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醉白池是上海著名的五大江南古園林之一,清順治七年(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建。園林佈局以池水為中心,環池三面皆為麯廊亭榭,晴雨均可憑欄賞景。醉白池之名取於蘇軾《醉白堂記》,謂宋代宰相韓琦慕唐詩人白居易晚年以飲酒詠詩為樂而築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善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醉白池池沼面積有600餘平方米,亂石堆砌,別具一格。內有老樹軒、池上草堂和鴛鴦亭等勝景及宋、明以來的名人碑碣、石刻。那麯亭榭圍擁池水,遊人依欄賞景,趣味盎然。池南廓間壁上有《雲間邦彥圖》石刻,鎸明、清鬆江府屬各縣鄉賢名士百餘人之畫像,刻畫甚工。嘉慶二年(1797年)改為育英堂。建國後,恢復園林。1959年修復開放,並擴充面積至76畝。園內多樟、女貞、桂等古樹。1983年又增建“賞鹿廳、玉蘭院、深柳讀書堂、雕花廳”等。地址:鬆江區人民南路64號電話:57814763開放時間:8:00-17:00門票:12元
醉白池簡介 About drunk white pool
醉白池简介
  鬆江醉白池位於上海鬆江區人民南路,占地5公頃,與上海豫園、嘉定古漪園、秋霞圃、青浦麯水園並稱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也是五大園林中是最古老的園林。現醉白池已被擴建為為公園,其中現存園林部分為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在明代舊園遺址上所闢建。
  醉白池歷經300餘年,至今仍保存有堂,軒,亭,舫,榭等古建築,並保持着明清江南園林風貌,其麯欄橫檻、回廊麯徑,古色古香。園林佈局以一泓池水為中心,環池三面皆為麯廊亭榭,晴雨均可憑欄賞景。園內古木蔥籠,亭臺密佈,古跡甚多,有四面廳、樂天軒、疑肪、雪海堂、寶成樓、池上草堂等亭臺樓閣及邦彥畫像石刻、歷史藝術碑廊、“十鹿九回頭”石刻、《赤壁賦》真跡石刻、《難得糊塗》石刻等藝術瑰寶,還有樹齡在三四百年的古銀杏、古樟樹,年齡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得名 Drunk white pool named
  蘇軾《醉白堂記》記載,宋代宰相韓琦仰慕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風流閑逸、逍遙自在的性格,特別是白居易晚年長居洛陽,以飲酒詠詩為樂的“中隱”生活,而在家乡河南安陽築有“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工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在闢建園林時,以一泓池水為主,池上建堂,池名“醉白”,並以“醉白池”作為園名。也有說法認為,顧大申將園建好時,曾想如果大詩仙李白再世,來此悠遊,一定會被池上景物所迷醉、會被池旁園林所陶醉,所以取此作為園名。
醉白池歷史沿革 Drunk white tank History
  從醉白池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餘年歷史。醉白池的前身為宋代鬆江進士朱之純的私傢宅園,名叫 “𠔌陽園”。園名意思是說,這是陸機、陸雲家乡的名園。因為陸機曾有詩說“仿佛𠔌水陽”,說自己的家乡在𠔌水之陽。朱之純是以名人名句來命名宅園的。
  歷代在“𠔌陽園”的基礎上都有所擴建。到了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鬆江著名書畫傢、禮部尚書董其昌在此處建造“四面廳”、“疑航”等建築,並團结了當時一批文人在此處吟詩作賦,詠解不斷。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畫傢顧大申將此處列為私人別墅重加修建,他繼承和發展了古典園林建築的藝術精華,利用鬆江最具有江南水鄉,秀麗風光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長方形荷花池為主體,以不規則對稱等園藝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為相互配襯,融合一體,建造了這座名揚江南的醉白池
  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醉白池曾被改為育英堂。建國後恢復園林。1959年被修繕擴建並開放,並擴充面積至76畝。園內多樟、女貞、桂等古樹。1983年又增建“賞鹿廳、玉蘭院、深柳讀書堂、雕花廳”等,占地面積達到80餘畝,園內風光秀麗,景色迷人。
醉白池園林藝術 Drunk white pool garden art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園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軒麯徑相襯的風格,又具有歷史古跡甚多、名人遊蹤不斷的特點。它以水石精捨,古木名花之勝馳名江南。
  全園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從人民南路西大門進園,迎面是一座大型磚刻照壁,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醉白池的風光景點。沿着兩排法國梧桐和棕樹林蔭道嚮東行,途中可見一座嶄新的院宅,那就是遷建不久的清代雕花廳。再嚮前是一座拱形石橋,石橋底有一對茅亭,上橋可縱觀南北開闊的荷花池。夏秋之際,湖中荷花盛開,清香撲鼻。荷花池上有麯尺形長廊和鶴亭。過橋穿過杉樹林,由西邊廊屋可進入內園,這就是醉白池景色的精華所在。
  內園占地數畝,庭院相接,亭臺錯落,長廊回環,清泓秀矗。中間一座長方形水池,池周怪石林立,用我國明代見石不露土的手法疊成,精瑩剔透,富有詩意。外圍則置有長廊、雲墻和樓閣,高低錯落,迤邐相連;花圃水榭,石橋漏窗,小巧玲瓏。堂、軒、亭、舫、榭、池組成了主體建築群,有池上草堂、玉蘭院、雕花廳、四面廳、束鹿苑、臥樹軒等十景。“池上草堂”橫跨水池之上,堂正中挂有一塊“醉白池”匾額,屋檐前喬木參天,窗北翠竹一片,屋下碧波蕩漾,在此小憩十分幽雅。堂屋東面是一座四面廳,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池北有棵大香樟,樹幹二、三人圍抱粗,樹齡已有300餘年。池西有大鼕青三棵,挺拔雄偉,依俯池面。池東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後院還有金桂、銀桂。
  水池四周走廊寬狹有度,檐下裝飾細巧素雅。水池四周還有不少精雅細刻的亭子:東南有大湖亭,東北有小湖亭,西南有六角亭,遊客可在此憑欄觀池賞魚,和亭榭古木的倒影,別有一番情趣。黃之雋詩記:“小憩桐陰坐麯廊,一規鏡檻緑泱泱。魚跳密藻深無影,燕掠平蕪靜有香。”池東北還有一座船屋,名叫“疑肪”也是頗有特色的古建築。長廊間隙花圃中植有鼕梅、夏蕉、春牡丹、秋桂花,左右顧盼,處處生景。
  園內廊壁和部分庭園裏石刻碑碣較多,這是該園的特色之一。池南長廊的墻壁上嵌有《雲間邦彥畫像》石刻,共二十八塊(一說為三十塊),鎸刻着鬆江府屬各縣從元到清初鄉賢名士九十一人的畫像和贊詞,刻畫甚工,其中不少是人們所熟知的,如董其昌、徐階、夏允彝、夏完淳、陳子竜等。此係清乾隆鬆江人徐璋所繪,後來散失了一部分,由畫傢改琦補繪,刻於石上,得以保留至今。
交通情況 Traffic
  地址:鬆江區人民南路64號
  電話:57814763
  開放時間:8:00~17:00
  票價:12元
  公交:鬆梅綫,鬆滬綫,滬鬆綫,旅遊專綫1號綫A綫等
近義詞
醉白池社區
相關詞
鬆江
包含詞
醉白池社區醉白池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