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维管植物 > 酸模
目录
No. 1
酸模
酸模
酸模
  学名:rumex acetosa linn.
  英文名:dock,garden sorrel,greensauce dock,sharp dock,sour leek
  科名:蓼科 polygonaceae
  形态特征:酸模,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须根多数,断面黄色,并可发出多条地上茎。茎直立,高15~80厘米,细弱,不分枝。单叶互生,叶片质薄,椭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2.5~12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箭形,全缘或微波状,两面均有粒状细点;叶柄长2~12厘米,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由下向上,柄渐短,直至无柄;托叶鞘膜质,斜截形,顶端有睫毛,易破裂而早落。花单性异株,圆锥花序顶生,长可达40厘米,分枝疏而纤细,花簇间断着生,每一花簇有花数朵,生于短小鞘状苞片内,苞片膜质,长三角状卵形,花梗短,中部具关节;花被片6,排成2轮,带红色,雄花:内轮3片宽椭圆形,长约3毫米,外轮3片稍小,直立;雄蕊6,花丝极短,花药长;雌花内轮3片近圆形,长约2.5毫米,直立,果时显著增大呈翅状,圆心形,膜质,长宽各约4毫米,淡紫红色,脉纹明显,背面中脉基部仅有不明显的小瘤状突起,外轮3片较小,反曲;花柱3,柱头流苏状分裂呈画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2毫米有3锐棱,两端尖,黑褐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4~6月。
  分布:生于山坡、路边、荒地或沟谷溪边湿处。分布几遍全国。
  用途:嫩茎叶味酸可生食;全草外敷,治皮肤病,内服解热利大小便;浸液可作农药;叶可喂猪。 叶含牡荆素(黄酮类),叶可提取绿色染料;根含蒽酮类和鞣质,可提制栲胶。
  【别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
  【来源】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酸、苦,寒。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通便,杀虫。用于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汁或干根用醋磨汁涂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No. 2
酸模
  酸模
  (《本草经集注》)
  【异名】须,薞芜(《尔雅》),山大黄、当药(《本草拾遗》),山羊蹄、酸母(《纲目》),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酸姜、酸不溜、酸溜溜(《东北药植志》),莫菜、酸木通《中国土农药志》),鸡爪黄连(《浙江民间草药》),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
  【植物形态】酸模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厚,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沟槽,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斜形,后则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6,椭圆形,排为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毫米,外轮稍狭小,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毫米,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画笔状,紫红色。瘦果圆形,具三棱,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于路边、山坡及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叶(酸模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季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7.6~27.5%,大黄酚甙19.3毫克%及金丝桃甙。果实含槲皮素和金丝桃甙。
  【药理作用】因含酸性草酸钾及某些酒石酸,故有酸味,有时因草酸含量过多而致中毒,文献上曾有小儿食酸模叶而致死的报告。其水提取物有抗真菌(发癣菌类)作用。
  【性味】酸,寒。
  ①《本草经集注》:"酸。"
  ②《日华子本草》:"味酸,凉,无毒。"
  ③《纲目》:"微苦。"
  【功用主治】清热,利尿,凉血,杀虫。治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恶疮,疥癣。
  ①《本草经集注》:"疗疥。"
  ②《本革拾遗》:"主暴热腹胀,生捣绞汁服,当下痢。杀皮肤小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
  ④《纲目》:"去汗斑,同紫萍捣擦数日即没。"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利便,解热,利尿,治五淋。"
  ⑥《本草推陈》:"治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时作轻泻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小便不通:酸模根三至四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吐血,便血:酸模一钱五分,小蓟、地榆炭各四钱,炒黄芩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目赤:酸模根一钱,研末,调入乳蒸过敷眼沿,同时取根三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疮疥:酸模根,捣烂涂擦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酸模·植物
  【学名】:Rumex acetosa Linn.
  【英文名】:Dock,Garden Sorrel,Greensauce Dock,Sharp Dock,Sour Leek
  【科名】:蓼科 Polygonaceae
  【形态特征】:酸模,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须根多数,断面黄色,并可发出多条地上茎。茎直立,高15~80厘米,细弱,不分枝。单叶互生,叶片质薄,椭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2.5~12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箭形,全缘或微波状,两面均有粒状细点;叶柄长2~12厘米,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由下向上,柄渐短,直至无柄;托叶鞘膜质,斜截形,顶端有睫毛,易破裂而早落。花单性异株,圆锥花序顶生,长可达40厘米,分枝疏而纤细,花簇间断着生,每一花簇有花数朵,生于短小鞘状苞片内,苞片膜质,长三角状卵形,花梗短,中部具关节;花被片6,排成2轮,带红色,雄花:内轮3片宽椭圆形,长约3毫米,外轮3片稍小,直立;雄蕊6,花丝极短,花药长;雌花内轮3片近圆形,长约2.5毫米,直立,果时显著增大呈翅状,圆心形,膜质,长宽各约4毫米,淡紫红色,脉纹明显,背面中脉基部仅有不明显的小瘤状突起,外轮3片较小,反曲;花柱3,柱头流苏状分裂呈画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2毫米有3锐棱,两端尖,黑褐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4~6月。
  分布:生于山坡、路边、荒地或沟谷溪边湿处。分布几遍全国。
  【用途】:嫩茎叶味酸可生食;全草外敷,治皮肤病,内服解热利大小便;浸液可作农药;叶可喂猪。 叶含牡荆素(黄酮类),叶可提取绿色染料;根含蒽酮类和鞣质,可提制栲胶。
酸模·中药材·版本一
酸模·中药材·版本一
酸模·中药材·版本一
  【别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
  【来源】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酸、苦,寒。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通便,杀虫。用于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汁或干根用醋磨汁涂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酸模·中药材·版本二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Suān Mó
  【别名】须,薞芜(《尔雅》),山大黄、当药(《本草拾遗》),山羊蹄、酸母(《纲目》),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酸姜、酸不溜、酸溜溜(《东北药植志》),莫菜、酸木通《中国土农药志》),鸡爪黄连(《浙江民间草药》),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厚,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沟槽,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斜形,后则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6,椭圆形,排为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毫米,外轮稍狭小,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毫米,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画笔状,紫红色。瘦果圆形,具三棱,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的叶(酸模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路边、山坡及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份】根含鞣质7.6~27.5%,大黄酚甙19.3毫克%及金丝桃甙。果实含槲皮素和金丝桃甙。
  【药理作用】因含酸性草酸钾及某些酒石酸,故有酸味,有时因草酸含量过多而致中毒,文献上曾有小儿食酸模叶而致死的报告。其水提取物有抗真菌(发癣菌类)作用。
  【性味】酸,寒。
  ①《本草经集注》:酸。
  ②《日华子本草》:味酸,凉,无毒。
  ③《纲目》: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凉血,杀虫。治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恶疮,疥癣。
  ①《本草经集注》:疗疥。
  ②《本革拾遗》:主暴热腹胀,生捣绞汁服,当下痢。杀皮肤小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
  ④《纲目》:去汗斑,同紫萍捣擦数日即没。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利便,解热,利尿,治五淋。
  ⑥《本草推陈》:治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时作轻泻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酸模根三至四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吐血,便血:酸模一钱五分,小蓟、地榆炭各四钱,炒黄芩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目赤:酸模根一钱,研末,调入乳蒸过敷眼沿,同时取根三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疮疥:酸模根,捣烂涂擦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酸模的传说
酸模的传说
酸模的传说
  酸模,是每年1月23日生日花
   七世纪的大主教,圣尤哈内之花
   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而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欧地区,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极适合栽种花草。酸模便是被选来祭祀七世纪的大主教--圣尤哈内的花朵。它分布在北美、中亚,以及从地中海到北极的欧洲地区,主要生长在牧草地和放牧地。经过几世纪,已被当成蔬菜栽种。
酸模的花语
酸模的花语
  花语:体贴
  酸模的古名为Rumex,是“吸吮”的意思。古时候人们˙在旅途中就以吸吮它的叶子来解渴。因此酸模的花语是“体贴”。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如果是女性,一定充满母爱,温柔又善解人意,就像圣母玛利亚一般。当然,一旦恋爱也是无悔的付出,让对方感受到浓浓的情意。
英文解释
  1. n.:  sor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