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名: 酒瓶兰
学名: nolina recurvata
拉丁名 nolina recurvata
别名: 象腿树
科: 龙舌兰科
属: 酒瓶兰属 |
|
酒瓶兰 酒瓶兰
龙舌兰科酒瓶兰属观叶植物,为常绿小乔木,在原产地可高达2—3米,盆栽种植的一般0.5—1.0米。其地下根肉质,茎干直立,下部肥大,状似酒瓶;膨大茎干具有厚木栓层的树皮,呈灰白色或褐色。叶着生于茎于顶端,细长线状,革质而下垂,叶缘具细锯齿。;老株表皮会龟裂,状似龟甲,颇具特色。叶线形,全缘或细齿缘,软垂状,开花白色。生命力特强,成株适合庭植,幼株适合盆栽,可移至室内观赏。 |
|
酒瓶兰 产地分布 酒瓶兰 产地分布 酒瓶兰 产地分布 酒瓶兰 产地分布
酒瓶兰原产墨西哥西北部干旱地区,现我国长江流域广泛栽培,北方多作盆栽。 |
|
性喜阳光,一年四季均可直射,即使酷暑盛夏,在骄阳下持续曝晒,叶片也不会灼伤。但不耐寒,北方需在霜降前入室,置于温暖向阳处。室温以10℃左右为宜,如低于5℃,须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以防冻害。温带地区清明至谷雨之间出室,寒冷地区则在立夏之后。由于酒瓶兰较耐旱,浇水不宜过多,否则易烂根。春、秋季须见干见湿,夏季保持湿润,冬季见土干时再浇水。生长季节,室外莳养每半个月施一次稀薄液肥;室内莳养宜施颗粒肥料,以免污染空气。盆栽宜用肥沃的沙质土,用园土、腐叶土及粗沙等量配制。每年春季或秋后换盆换土,保持盆土通透性。无论上盆或换盆,宜将基部膨大部位露出土外,供人观赏。花盆以方形或六角形为好,大小深浅要适度,沙盆或釉盆、塑盆均可,颜色需与茎叶相匹配。酒瓶兰生性强健,有较强的免疫力,极少发生病虫害。夏季高温、干旱,偶有介壳虫与红蜘蛛发生。入夏后须将植株放在空气流通之处,并经常向植株及地面喷水,以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一旦发生虫害,可分别用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50%杀螟松1000~1500倍液喷杀。 |
|
酒瓶兰 生长需求
酒瓶兰原产热带雨林地区。其性喜温暖湿润及日光充足环境,较耐早、耐寒。生长适温为16—28℃,越冬温度为0℃。喜肥沃土壤,在排水通气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较佳。酒瓶兰多用播种繁殖,但国内尚未见结种子,多从产地进口。播种时将种子播于腐叶土和河沙混合的基质,保持湿润(不宜太湿,否则容易腐烂)。在温度20—25℃及半阴环境中,经2—3个月即可发芽。在小植株生长过程中应加强肥水管理,勤施薄施液肥,并增施钾肥,以利茎部膨大充实。此外,生长多年的植株有时会在茎基部分疆小芽,也可分切芽体,扦插繁殖。但必须注意伤口消毒,以免腐烂。 |
|
酒瓶兰 栽种
酒瓶兰盆栽可用腐叶土2份、园土1份和河沙1份及少量草木灰混合作为基质。在3—10月生长季要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茎部膨大。因膨大的茎部可贮存一定的水分,耐旱能力较强,所以浇水时以佼盆土湿润为度,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避免盆土积水,否则肉质根及茎部容易腐烂。尤其秋末后气温下降,应减少浇水量,以提高树体抗寒力。生长期每月施两次液肥或复合肥,在施肥时注意增加磷钾肥。它喜充足的阳光,若光线不足叶片生长细弱,植株生长不健壮;但夏季要适当遮阴,否则叶尖枯焦、叶色发黄。在气候干燥、通风不良时,酒瓶兰容易发生介壳虫,如发现介壳虫,应注意喷药防治。 |
|
酒瓶兰 形状
瓶兰茎干苍劲,基部膨大如酒瓶,形成其独特的观赏性状;其叶片顶生而下垂似伞形,婆婆而优雅,是热带观叶植物的优良品种,目前在国内广为引种栽培。它可以多种规格栽植作为室内装饰:以精美盆钵种植小型植株,置于案头、台面,显得优雅清秀;以中大型盆栽种植,用来布置厅堂、会议室、会客室等处,极富热带情趣,颇耐欣赏。 |
|
酒瓶兰为观茎赏叶花卉,茎干典雅,叶姿婆娑, 为室内点缀珍品。用其布置客厅、书室,装饰宾馆、会场,都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受。 |
|
酒瓶兰用播种与扦插繁殖。播种宜在室内盆播。北方盆栽不易开花结子,只能用基部萌发的蘖芽于春季扦插,幼芽掰下须晾1~2天后,插于河沙或素土中,上覆薄膜保湿保温,在20~25℃条件下极易生根。 |
|
:栽培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追肥可用氮、磷、钾或有机肥料,每1-2个月1次。经常修剪老叶,可促进植株长高。性喜高温耐旱,生育适温20~28℃。 |
|
性喜阳光,一年四季均可直射,即使酷暑盛夏,在骄阳下持续曝晒,叶片也不会灼伤。但不耐寒,北方需在霜降前入室,置于温暖向阳处。室温以10℃左右为宜,如低于5℃,须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以防冻害。温带地区清明至谷雨之间出室,寒冷地区则在立夏之后。由于酒瓶兰较耐旱,浇水不宜过多,否则易烂根。春、秋季须见干见湿,夏季保持湿润,冬季见土干时再浇水。生长季节,室外莳养每半个月施一次稀薄液肥;室内莳养宜施颗粒肥料,以免污染空气。盆栽宜用肥沃的沙质土,用园土、腐叶土及粗沙等量配制。每年春季或秋后换盆换土,保持盆土通透性。无论上盆或换盆,宜将基部膨大部位露出土外,供人观赏。花盆以方形或六角形为好,大小深浅要适度,沙盆或釉盆、塑盆均可,颜色需与茎叶相匹配。酒瓶兰生性强健,有较强的免疫力,极少发生病虫害。夏季高温、干旱,偶有介壳虫与红蜘蛛发生。入夏后须将植株放在空气流通之处,并经常向植株及地面喷水,以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一旦发生虫害,可分别用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50%杀螟松1000~1500倍液喷杀。
酒瓶兰原产热带雨林地区。其性喜温暖湿润及日光充足环境,较耐早、耐寒。生长适温为16—28℃,越冬温度为0℃。喜肥沃土壤,在排水通气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较佳。酒瓶兰多用播种繁殖,但国内尚未见结种子,多从产地进口。播种时将种子播于腐叶土和河沙混合的基质,保持湿润(不宜太湿,否则容易腐烂)。在温度20—25℃及半阴环境中,经2—3个月即可发芽。在小植株生长过程中应加强肥水管理,勤施薄施液肥,并增施钾肥,以利茎部膨大充实。此外,生长多年的植株有时会在茎基部分疆小芽,也可分切芽体,扦插繁殖。但必须注意伤口消毒,以免腐烂。 |
|
瓶兰茎干苍劲,基部膨大如酒瓶,形成其独特的观赏性状;其叶片顶生而下垂似伞形,婆娑而优雅。 |
|
酒瓶兰用播种与扦插繁殖。播种宜在室内盆播。北方盆栽不易开花结子,只能用基部萌发的蘖芽于春季扦插,幼芽掰下须晾1~2天后,插于河沙或素土中,上覆薄膜保湿保温,在20~25℃条件下极易生根。
4~11月,在酒瓶兰生长期禁忌移动花盆及朝向,保证占有一块固定的领地。这时,可给予充足水份和养料,促使茎部膨大。根据盆土的干湿、叶色深浅,适时适量浇水施肥,既不积水又不失水;1~3月应严格控制水份,每月只浇一次与室温相同的透水。施肥时,不可施生肥和浓肥。另外,每月可喷一次乐果或敌杀死,每年喷1~2次百菌清,这样可大大提高酒瓶兰御寒能力。 |
|
栽培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追肥可用氮、磷、钾或有机肥料,每1-2个月1次。经常修剪老叶,可促进植株长高。性喜高温耐旱,生育适温20~28℃。
1.栽植 春季前栽植上盆。入冬前换1次盆。多换盆是控制生长的一个有效措施。换盆时应选一比原盆稍大的花盆,盆底垫上瓦片,加入少量培养土,然后将植株从原盆中倒出,放在新盆中,周围和上部填人新土,并压实浇水,放回原处。栽植时,入土不能太深,基部肥大部分略露出盆土表面,以便观赏。南部热带地区可露地栽植,北部地区则盆栽,便于搬入室内越冬。
2.光照与温度 生长期要有充足的光照,一年四季都可在太阳光下直晒,即使夏季在阳光下暴晒,叶尖也不会被灼伤,但必须保证供水,每天浇3次以上。如果不能保证充足供水,夏季仍要继续遮荫,或放在树下疏荫处,切忌阳光直射。春、秋、冬三季要适当多光照。为保证植株接受充足光照,在室内应放在光线明亮处,不能放在光照不足的暗处。室内摆放几天后再搬到室外阳光充足处。生长适宜温度为16-26℃。南部地区可地栽;北部地区则要入温室,或室内向阳处,温度保持3℃以上。可以忍耐短时间0℃的低温,只要不结冰就不会冻死,但不能时间过长,否则会受到冻害。春季出室时间宜在清明节以后,北部地区可再晚些,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3.浇水与施肥 生长期要供足水分和肥料,以加速茎基部快速膨人。茎基膨大部分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所以浇水应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使其经常保持盆上湿润,既不能失水,也不能积水。每月施2-3次稀薄有机液肥,也可以直接施入市扬上出售的颗粒花肥。 -般每月追施1次,每次1克,沿盆四周挖沟施入。肥料为全肥,氮、磷、钾合理配比,忌施浓肥和未腐熟的有机肥。冬季控制浇水,停止施肥,盆土以略湿润为宜,同时要注意花盆摆放点的稳定性,不可随意搬来握去。
4.越冬措施 在北部地区,为保证植株安全越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进一步提高其抗寒能力。
第二,在室内,应放在向阳处,白天能充分见到光照。
第三,为防止冷气侵入室内,温度应维持在3℃以上。气温过低,应及时采取有技措施。
第四,在北部地区,为使植株越冬,应控制浇水,盆土宜干不宜湿。
第五,清明节天气转暖后,要逐渐出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