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 : 秦朝 : 文藝 : 地理學教育 : 香煙 : 中國 >四川 > 成都 >都江堰市 > 都江堰
顯示地圖
目錄
dū jiāng yàn dū jiāng yàn
  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大的無壩引水樞紐。在四川省岷江中遊。渠首工程在灌縣(今都江堰市)城西北。戰國時,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後代屢有擴建。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運、城市供水等多種效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dū jiāng yàn dū jiāng yàn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縣境內。該工程為公元前256年秦朝時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後歷代又經改造,工程係將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農田,過去總灌溉面積20多萬公頃,目前已達46萬公頃
No. 3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北 岷江 中。古時曾在 都安縣 境內,稱為 都安堰 。 宋 元 後,相繼修治,稱 都江堰 。為我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戰國 初, 蜀 相 開明 决 玉壘山 ,分引 岷江 水,以排除水患。 秦昭王 時, 蜀郡 太守 李冰 父子訪察地形,因勢利導,完成了 都江堰 的排灌水利工程。調濟水量,用以灌溉 川 西平原土地, 蜀 郡由此變為殷富之區,號稱“天府”。歷代屢有擴建整修。建國後,經大力修治擴建,灌溉面積已擴大到800餘萬畝。參閱《史記·河渠書》。
No. 4
  都江堰聯繫方式地址: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城西
  郵政編碼:611830
  電話:028-87120836都江堰投訴電話成都市旅遊投訴電話:02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都江堰景區榮譽國傢aaaa級風景區國傢森林公園世界遺産(文化遺産、自然遺産)都江堰門票價格60元都江堰節慶活動清明放水節:
  李冰主持創建都江堰,使長期苦於水旱災害的川西平原一下子成為富庶的、世人矚目的“天府之國”,人民對他的感戴之情是沒齒難忘的。兩千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奠活動,也有老百姓的民間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官方的祭祀活動更為隆重。據史料記載,官方的祭祀活動正式頒定,是在宋開寶七年(929年),初定為每年祭祀一次,後改為每年春秋祭祀兩次。早期的祭祀十分隆重,有十分隆重的血祭遺風。現代代之以“清明放水節”慶典活動,已成為都江堰特有的風俗。都江堰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是3-6月,9-11月。都江堰特別提醒外出活動一定要帶雨具,背着很重的背包撐一把傘在林中或山地行走會很不方便,因此雨衣便成為野外用雨具的首選。雨衣可分為分身和鬥篷式兩種。都江堰美食川菜以辣聞名天下,卻不僅僅止於辣味。川菜屬中國四大菜係(川、粵、京、蘇)之一,其強勁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全國各地每個角落。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鴨子、鍋巴肉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鍋肉、螞蟻上樹、玉筍鴨舌、水煮牛肉、東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魚等。
  川菜中最具革命性的是火鍋,火鍋以其包羅萬象、熱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點迅速的、地毯式轟炸般的徵服了全中國人民的脾胃。四川的火鍋花色品種繁多,鍋底就有數十種,原料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凡是可以吃的東西皆能下火鍋涮、煮、燙。
  成都的飲食街集中在:羊式街西延綫、科華北路、領事館路、望平街等。
  特色菜:棒棒雞、碧緑蝦仁、春蠶吐絲、粉蒸排骨、宮保雞丁、鍋巴肉片、紅油耳片、回鍋肉、火爆腰花、辣子肉丁、麻婆豆腐、水煮牛肉、糖醋雞圓、糖醋排骨、蝦須牛肉、香辣炒蟹、煙熏排骨、魚香肉絲、原籠玉簪、樟茶鴨、珍珠酥皮雞
  小吃:八寶黑米粥、玻璃燒麥、擔擔面、二姐兔丁、夫妻肺片、韓包子、火鍋牛肉粉、火腿雞絲捲、雞豆花、雞絲涼面、雞汁鍋貼、賴湯圓、蓮茸層層酥、竜抄手、玫瑰涼糍粑、青菠面、清湯抄手、三合泥、沙黃蛋角酥、雙味珍珠元子、酥皮雞餃、酸辣豆花、燙面油糕、甜水面、五彩波絲花藍、煙薫鴨子、鐘水餃都江堰住宿成都現有五星級三傢,四星級賓館二傢,三星級賓館八傢,二星級賓館二十二傢,一星級賓館三傢,其他涉外賓館八傢,供國內遊客住宿的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等近一百傢,全市共有帶衛生間的床位約二萬張。
  例如:
  五星級:錦江賓館,位於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80號。
  四星級:岷山飯店,位於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55號,電話:028-85583333。
  三星級:成都大酒店,位於成都市人民北路二段29號,電話:028-83173888。
  二星級:陽光酒店,位於成都市春熙路東段1號,電話:028-86668179
  
  背包客和學生族註意以下介紹賓館:
  四川大學學術交流中心紅瓦樓賓館:地址在成都市望江路29號,標準間價格在45-100元不等,從火車站乘27路或34路到九眼橋下車,嚮前走幾百米就進川大校門嚮右拐就到。
  電子科大賓館:建設北路2號,標間88元、118元。
  交通飯店:新南門汽車站西側,住此飯店的外國背包客特別多,大廳附近的留言板都會貼滿徵求同行者的留言條,去稻城或西藏的朋友們有伴兒了。
  西藏駐成都辦事處第二招待所:地址:白馬寺街四巷,從火車站乘34路公交車可到,單人間及雙標間在100-150元。
  科分院賓館(科分院專傢公寓):火車站乘34路磨子橋下。
  
  成都市一環路東三段,該處有個家庭旅館,距離新南門旅遊汽車站20分鐘,每個床位30元rmb,單間50元rmb,設施有彩電、淋浴、也可自己做飯。附近有大型超市和四川特色小吃,周圍網吧也很多。聯繫電話:028-84334661。
  華蓉旅館:火車北站西一路。
  國營光明旅館:解放路二段142號。
  柳西旅館:北站西二路。
  戰旗旅館:一環路北四段201#。
  西城區人北旅館:一環路北二段22#。
  和平旅館:一環路北二段。
  都江堰購物到成都購物决不會讓你失望,有許多特産能讓你盡興選購。
  “中國四大名錦”之一蜀錦和“中國四大名綉”之一蜀綉都是你的好選擇,花色品種繁多,質量上乘。瓷胎竹編會讓你大開眼界,由它編成的花瓶、咖啡具、花具、飯碗等準讓你愛不釋手。銀絲工藝品美侖美奐;青城絲毯精美絶侖,挂毯、地毯任你挑選。還有赫赫有名的全興大麯,當然別忘了還有烹調正宗川菜必不可少的主要佐料郫縣豆瓣。
  成都的購物街集中在春熙路、總府路、騾馬市一帶,從大型百貨、超市到攤販以及旅遊紀念品都有。
  購買飾品和工藝品:
  武候祠對面那條路是西藏自治區駐成都所在地,也是藏飾一條街,荷花池附近也有個飾品市場。在紅旗商場對面的工藝品商店可以買到許多蜀地特色鮮明的工藝品。
  購買旅遊設備:
  成都高山戶外店:成都臨江中路6號(交通飯店門口)
  大山探險戶外旅遊用品店:成都陝西街100號(蓉城飯店東50米)
  奧索卡:運動學院附近,一環路南三段6號
  購買特産:
  成都蜀都大道中段的紅旗商場是各種風味食品最集中的地方,可買到蜀綉、瓷胎竹編等工藝品,香辣醬、臘肉、劍南春、全興大麯等特産。都江堰玩法參觀、學習、旅遊、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遊,地處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使用,仍發揮巨大效益。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岷江是長江上遊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裏。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另外一條則匯入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係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設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流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組成。它科學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製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應、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魚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遊的頂端。它將奔騰而來的岷江一分為二,外江為原始河床,內江用於引流灌溉,它巧妙之處體現於兩點。其一是它利用內江河床低而枯水季節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寬,則洪水季節六成泄洪。所謂“分四六,平潦旱”正是這個道理。其二是魚嘴處於岷江中遊第一彎的末端,它巧妙的利用了彎道流體力學的自然法則,即表層水流入凹岸,低層水流入凸岸。於是沙石含量較少的表層水自然涌入內江,而底層水則順着江彎的凸岸擠嚮外江,絶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滾動、留沉。所謂“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當魚嘴將江水導入內江以後,奔騰的江水便準備着流嚮成都平原。如何駕馭岷江那不羈的野性?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卻是任何工程都無法取代的,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床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緊急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地巧妙地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和虎頭岩的頂拖作用將上遊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從這裏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功之妙。
  寶瓶口是由人工開鑿的一通山峽,玉壘山被一分為二,其間衹留出20米的入水口,內江水從百米之寬的河道涌嚮寶瓶口,平水季節奔流而過,高峰時節則節節升高,不加節制的水流不斷爬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會遭受洪澇災害。此間飛沙堰的設計與寶瓶口相互結合,它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床2.15米。這就意味着當內江水位升高2.15米後,洶涌的波濤將從飛沙堰溢出。寶瓶口入水便始終在一個幾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從此以後既獲灌溉又安然無恙,此間的苦心可謂巧也。
  四川人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廟。二王廟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們推崇他的恩德。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後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簡介
  都江堰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城西,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衆多,主要有伏竜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南橋、靈岩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决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製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範圍已達40餘縣,灌溉面積達到66.87萬公頃。
  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製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部分,稱為“離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係,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裏,“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着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仍發揮着工作。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灌區範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佈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製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水利專傢仔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後,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嘆不止。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這個堰,平時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時則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還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時很大的石塊也可以從堰上滾走。當時沒有水泥,這麽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籠裝卵石作堰,費用較省,效果顯著。
  都江堰這一帶風景優美,有不少名勝古跡,又是一處十分理想的遊覽勝地。都江堰一帶有二王廟、伏竜觀、安瀾索橋等名勝古跡。
  二王廟位於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後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並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
  伏竜觀位於離堆公園內。傳說李冰治水時曾在這裏降服惡竜,現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竜鼎。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始建於宋代以前。位於都江堰魚嘴之上,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挂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明末(公元17世紀)毀於戰火。現在的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趙公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鎮境內,為岷山支脈,距成都56公裏。趙公山因傳說中財神爺趙昱趙公元帥歸隱處而得名,是青城“洞天福地”的福地所在, 海拔最高峰為2434米。
  都江堰不僅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1982年,都江堰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經國傢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傢5A級旅遊景區。
  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第一條第二款有關文化遺産定義的規定:“建築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佈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價值的單體或連接的建築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佈局合理、運行科學,與環境和諧結合,在歷史和科學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2000年聯合國世界遺産委員會第24屆大會上都江堰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産。
名稱由來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纍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纔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為什麽稱都江堰,都江是哪條江呢?《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遊,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志》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係統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纔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係統,一直沿用至今。
修建過程
  岷江是長江上遊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發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裏。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許多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决心鑿穿玉壘山引水。由於當時還未發明火藥,李冰便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終於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始建於宋代以前。位於都江堰魚嘴堤之上,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挂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明末(公元17世紀)毀於戰火。現在的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領大衆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遊和江心築分水堰,用裝滿卵石的大竹籠放在江心堆成一個形如魚嘴的狹長小島。魚嘴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為了進一步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在分水堰與離堆之間,又修建了一條長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取名“飛沙堰”。
  為了觀測和控製內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於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過肩”來確定水位。還鑿製石馬置於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準。
修建意義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着中國水利史進人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李冰父子
  李冰父子塑像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衆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夠如此富饒,被人們稱為“天府”樂土,從根本上說,是李冰創建都江堰的結果。所以《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修建原因
  1、為什麽要修寶瓶口?
  衹要打通玉壘山,使岷江水能夠暢通流嚮東邊,這樣既可以減少西邊的江水的流量,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泛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地區的幹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區,灌溉那裏的良田。這是治水患的關鍵環節,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玉壘山山石堅硬,民工們用鐵具鑿、挖、撬,工程進度極其緩慢。後來,一個有經驗的老民工建議,應當在岩石上開一些溝槽,然後放上柴草,點火燃燒,岩石在柴草的燃燒下就會暴裂,可以加快挖的速度。實踐證明這個辦法非常有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在玉壘山開鑿了一個20米寬、40米高、80米長的口子,因形狀很像瓶口,因此叫“寶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過寶瓶口源源不斷地流嚮東部旱區,這樣,東部的農田得到了灌溉。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終於完成了。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室瓶口,怎樣才能讓水更多地往東流入寶瓶口呢?從而引出要修分水魚嘴。
  2、為什麽要修分水魚嘴?
  為了便岷江水能夠順利東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並充分發揮寶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開鑿完寶瓶口以後,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築分水堰,將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寶瓶口。由於內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這樣枯水季節水位較低,則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內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生産生活用水;而當洪水來臨,由於水位較高,於是大部分江水從江面較寬的外江排走,這種自動分配內外江水量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四六分水”。在江心修築分水堰是一項很艱巨的工程,因為江心水高涌大,水流急速,築成的堰提要很堅固,否則隨時都會被洪水衝走。開始修築分水堰時,他們采用往江心拋石塊的辦法,結果沒有成功。因為,拋下去的石塊,經不住洪水的衝擊,不斷地被洪水衝走。怎麽辦?岷山一帶盛産大竹,當地人用竹子蓋房、編竹籠來裝東西的方法,使李冰大受啓發。他請來許多竹工,讓他們編成長3丈、寬2尺的大竹籠,再往裏面裝滿鵝卵石,然後讓民工將沉重的大竹籠一個一個地沉大江底。結果大竹籠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動,穩穩地固定在那裏,周圍再用大石頭加固,就這樣分水大提終於建成。由於大提前端的形狀好像一條魚的頭部,所以被稱為“魚嘴”。魚嘴的建成將上遊奔流的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江,它流入寶瓶口,江水經大大小小的渠道,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灌溉網。從此以後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災難,用竹籠裝卵石來截流的辦法也沿用至今。
  3、為什麽還要修飛沙堰?
  為了進一步控製流入寶瓶口的水量,防止灌溉區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穩定的情況,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寶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同樣采用竹籠裝卵石的辦法堆築,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起一種調節水量的作用。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使得進入室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內江灌溉區免遭水災;同時,由於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産生了遊渦,由於離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會被拋過飛沙堰,因此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的沉積。至此,都江堰工程基本完成。
歷史事件
  李冰創建都江堰
  秦昭王後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戰國時期,各國都註意興修水利.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等人在岷江中遊修建了都江堰,它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在都江堰市城附近的岷江南岸,鑿開玉壘山腳,形成一個被隔開的石堆即離堆和一個狹小的進水口就是寶瓶口。大小水口都安置“鬥門”,需水時打開鬥門,水多時可關閉鬥門。“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堆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緊接內金剛堤和離堆之間修築了飛沙堰,用以調解內江水量,洪水猛漲時,內江水可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確保內江灌溉係統的安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個以灌溉為主兼具防洪、運輸功效的綜合水利工程,既解除了岷江泛濫之災,又便利了航運,灌溉農田300萬畝,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華陽國志·蜀志》)。都江堰地點選擇恰當,工程佈置合理,配套嚴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個係統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兩千二百多年來一直造福於人民。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衆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歷代竜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徵,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傢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傢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係,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衆,運載商貨,往來上下遊。”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傢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曾於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修建成灌馬路
  成都到灌縣公路於1913年動工,從灌縣一端建成2公裏“示範路”即告停止。19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為總辦,改官辦為官商合辦,1925年全綫建成,1926年1月1日通車。是四川省第一條公路。
  創辦合資企業
  1919~1920年,灌縣人姚寶姍在小金縣長卸任後,集會省中經營界人士,與法國基督教士謝安道合資,興辦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縣為基地,在理番(今阿壩州理縣)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經小溝入岷江漂運至灌縣紫坪鋪收漂,再紮成大筏,水運成都銷售,獲利甚巨。是為都江堰市第一傢中外合資企業。
  疊溪洪水
  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遊茂縣境疊溪發生7.5級地震,山岩崩塌,橫斷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斷流45天後,幹流小海子潰决,積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時許,洪水進入都江堰市境,洪峰流量約每秒1.02萬立方米,衝毀都江堰金剛堤、平水槽、飛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瀾索橋。內、外江水匯成一片,汪洋無際。16個鄉鎮受災,毀農田1000公頃,死亡5000餘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萬餘立方米木材、1000多噸煤炭及藥材漂沒無遺,都江堰以下各河流沿岸房捨、橋梁、碾磨衝毀無數,流離失所的災民在萬人以上。
  黃炎培都江堰辦學
  1941年,黃炎培到都江堰選定城東郊豐都廟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慶職業學校校長陸叔昂來灌縣購置水田、耕牛、農具,為教學實習準備條件。1944年2月,“都江實用職業學校”開學,由瀋肅文任校長,黃炎培偕夫人姚維鈞到灌縣主持開學典禮,並親為學校製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校訓。學校提倡“手腦並用”的學風,註重學生思想修養、文化知識和生産技能的培養。學校建立董事會,黃炎培任董事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於1945年10月交由灌縣地方接辦。
  林森主持都江堰開水典禮
  1942年清明節,四川省政府及灌區14縣官員齊集都江堰舉行開水典禮,典禮由當時正住在灌縣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開堰前先在伏竜觀祭祀李冰,嚮李冰神像頂禮膜拜。祭畢,林森及其從祭人員乘轎直赴二王廟祭祀李二郎。祭畢,林森及其從祭人員又轉赴都江堰魚嘴,在鞭炮和萬衆歡呼聲中,親視開堰放水。
  馮玉祥捐資建亭
  1941年、1942年、1945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數次在灌縣、青城山居留。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馮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宮。1945年8月11日晨,當他聽到抗戰勝利、日本投降的消息時,當即捐資在真武宮側建亭,取名“聞勝”,並撰書刻碑一通立於亭中。
  解放軍搶修都江堰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四川,入川後賀竜司令員指出,要先搶修都江堰,把已延誤的歲修時間搶回來。並决定從軍費中撥出專款,確定由王希甫負責,由駐灌縣解放軍協助搶修。12月29日,成立都江堰歲修工程臨時督修處。成都軍事管製委員會撥款3萬銀元作搶修經費。駐灌縣解放軍184師1500餘人在師長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揮下參加搶修工程。整個歲修工程於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都江堰傳統習慣舉行了開水典禮。
  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慶典
  1994年4月5日,由四川省政府、國傢水利部主辦,成都市政府、都江堰市政府、都江堰管理局承辦的“中國四川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慶典”在都江堰渠首隆重舉行。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傢和地區的69個使團到會祝賀並參加慶典活動,與會人士緬懷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盛贊都江堰灌區由50年代的灌溉19萬多公頃發展到67萬多公頃,成為全國最大的灌區、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紀念活動期間,與會人士觀看了富於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仿古祭祀儀式及砍榪槎放水活動。
  汶川大地震後未見受損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8.0級地震。都江堰是此次地震離震中最近的地區之一,據都江堰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未發現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損的跡象。
歷久輝煌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260年而不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係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着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係,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着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着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李冰主持創建的都江堰,正確處理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的關係,使其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佈局合理的係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學地解决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製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具體地說,利用魚嘴分水堤從岷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動將眠江60%的水引入內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時,又自動將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內江。都江堰建於岷江彎道處,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嚮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層水流嚮凸岸,將洪水衝下來的沙石大部分從外江排走。進入內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嚮江心的虎頭岩的支引、寶瓶口的節制和"離堆"的頂托,將大部分沙石從飛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寶瓶口引水口和灌區幹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寶瓶口引水口控製進水量,既保證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過量洪水涌入內江灌區,造成災害。都江堰能自動調節進入灌區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成為天府糧倉。都江堰是成功運用自然彎道形成的流體引力,自動引水、泄洪、排沙的典範。建堰時,李冰還在江中埋石馬作淘灘標志,立"三石人"觀察水情消長,開創了中國古代水情測量的先例。歷代對都江堰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視,逐步完善了管理機構,建立了歲修、防洪等維護制度,積纍和總結了"六字訣"、"三字經"、"八字格言"等寶貴的治水經驗,使古堰持續發展,相沿不廢。
  李冰所創建的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係,是巧奪天工、造福當代、惠澤未來的水利工程,是區域水利網絡化的典範。後來的靈渠、它山堰、漁梁壩、戴村壩一批歷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記。其工程結構主要由渠首工程、附屬工程和灌渠係統工程組成。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組成;附屬工程由百丈堤、人字溢洪堰組成;渠係工程主要由內江總幹渠、沙黑總幹渠、金馬河幹渠等組成。建國後,為解决都江堰工程維修期間的城市供水問題,又特別設計增建了工業引水暗渠。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奧妙之處,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大係統,形成無壩限量引水並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況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放後,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經濟內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勤勞智慧的川西人民,在發展李冰所創建的都江堰事業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分水泄洪、引水灌溉、低堰排沙、運行維修等各種矛盾關係,緊緊依托自然條件、充分運用工程技術解决了各種問題,積纍了極為豐富的治水經驗。“深淘灘、低作堰”六字訣,新、舊兩個版本的“三字經”,留下了係統、完整而又非常具體的治水經驗。認真學習研究和推廣都江堰經驗,對治理黃河、解决山東的水問題,加快水利網絡化建設,發揮我省乃至全國自然地理優勢,優化生態環境仍然意義重大。
  都江堰水利事業工程針對岷江與成都平原的懸江特點與矛盾,充分發揮水體自調、避高就下、彎道環流特性,“乘勢利導、因時製宜”,正確處理懸江岷江與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統一在一大工程體係中,變水害為水利。具體講,以三維空間巧妙構築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的渠首“三大工程”,優化岷江特定區段的硬約束,形成不同流量條件下的主流走勢、環流力度,造成岷江不同流量條件下的內、外江不同的水沙分配比,剋服川西自然地理劣勢,優化岷江和成都平原的關係,發展水利網絡化,使其最有利於當地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其三維空間的關係是:平面佈局是基礎、是前提;立面結構是在平面佈局的基礎上歷經千載,反復優化逐步形成的。
  兩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這樣偉大的科學成就,世界絶無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1986年,國際灌排委員會秘書長弗朗傑姆,國際河流泥沙學術會的各國專傢參觀都江堰後,對都江堰科學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給予高度評價。1 999年3月,聯合國人居中心官員參觀都江堰後,建議都江堰水利工程參評2000年聯合國"最佳水資源利用和處理奬"。
主要景觀
  魚嘴分水堤:“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着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寶瓶口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製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嚮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製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伏竜觀:伏竜觀位於都江堰市離堆公園由,其下臨深潭,因李冰降伏孽竜伏在離堆之下,故於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竜觀”。伏竜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於雖齊聖,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於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典忘祖,於掩其父得無紊欽?”
  二王廟:位於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是紀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二王廟古名“崇德廟”,建於公元494-498年,建築群分佈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宏大,佈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占地約5萬餘平方米,主建築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西菀為殿宇區。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築,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築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上下重疊交錯。宏偉秀麗,環境幽美。
  安瀾索橋:又名“夫妻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始建於宋代以前,明末毀於戰火。古名“珠浦橋”,宋淳化元年改“評事橋”,清嘉慶建新橋更名為“安瀾橋”,原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纜橫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坐落於都江堰首魚嘴上,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註·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現在的橋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將竹索改為鋼索,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
   都江堰臥鐵: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也是內江每年維修清淘河床深淺的標志。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後來演變為臥鐵。現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現在遊客在離堆古園內噴泉處能看到的這四根臥鐵的復製品,其真品還埋在內江河床下。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都江堰市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都江堰市是山水園林城市,都江堰渠首傍城,五條河穿城而過,靈岩山城區矗立,山水城林堰相融,擁有國傢級森林公園、國傢級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市域林木覆蓋率達70%,被評為“國傢級生態示範區”;年平均氣溫15.2℃,空氣質量和水質常年保持國傢一級水平。
  獲得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
   2001年1月11日,都江堰市獲得建設部設立的“中國人居環境奬”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並且成為全國第二個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係認證的政府組織。都江堰素有“天府之源”的稱號,是“川西平原緑色生態屏障”,有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自然、人文條件,都江堰市政府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多方籌集資金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工作也作為四川省唯一的縣市級代表通過國傢驗收,並且在全國縣市級率先啓動了國際資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試點和創建“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工作,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交通概況
  都江堰市區和成都市區經成灌高速公路連接,約30分鐘車程;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60公裏;213國道(蘭州至昆明)橫貫市境東西。
  成都茶店子汽車站,有大巴車直達都江堰市客運中心,每天早6:30就有發班,下午7:00收班。
  市區內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乘公交車遊客可以很方便地到達各個旅遊景點。另外市區內有緑色無污染的出租車,價格便宜。如果你想領略市區內的風采,還可以乘坐人力三輪車。
  都江堰公交綫路站點: 1路: 青城橋 工商技術學院 竜潭灣 客運中心 蜀西商城 林業中心醫院 基督教堂 觀風小區 銀杏廣場 電信大樓 新東門綜合市場 川農大都江堰校區 月亮灣 靈岩觀音山 二王廟 川煤療養院 百川俱樂部 養鹿研究所 紫坪埔一組
  2路: 玉堂汽車站 玉堂 馬傢渡 塔子村 405醫院 奎光塔公園 消防中隊 江安路 觀風小區 銀杏廣場 電信大樓 新東門綜合市場 紅廟巷 灌口鎮政府 岷山機戒廠 火車站 青城造紙廠 鐵橋 同義村 青城鋼鐵廠 蒲陽鎮
  3路: 灌溫路交通站 都機金橋汽修廠 獼猴桃公司 青城大橋 塔子村 405醫院 奎光塔公園 離堆小區 水文化廣場 蒲陽路口 紅廟巷 建設大廈 胥傢路口 市職中 都中外實校 高橋村 光亞學校 十裏村 胥傢五大隊 胥傢鎮
  4路: 鯉魚沱 都江堰景區 水文化廣場 電信大樓 銀杏廣場 觀風小區 基督教堂 林業中心醫院 李冰廣場 客運中心 交通大廈 體育中心
  5路: 電信大樓 銀杏廣場 節能燃氣公司 地稅局 交警大隊 旅遊局 幸福鎮政府 通站路 體育中心 晶宇公司 省石油培訓中心 灌溫通站路 南方公司 鈣品公司
  6路:白沙 二王廟 靈岩山 四川農業大學 蒲陽路口 電信大樓 銀杏廣場 觀鳳小區 基督教堂 林業中心醫院 蜀西商城 客運中心
  7路:塔子村 405醫院 奎光塔公園 消防中隊 江安路 觀鳳小區 銀可廣場 新東門大市場 紅廟巷 灌口鎮政府 岷山機械 火車站 青城造紙廠 鐵橋 同義村 青城鋼鐵廠 蒲陽鎮
  10路:岷江水泥廠 都江村 省木材檢查站 玉堂 馬傢渡 塔子村 405醫院 奎光塔公園 離堆小區 水文化廣場 電信大樓 銀杏廣場 觀鳳小區 基督教堂 林業中心醫院 蜀西商城 客運中心 交通大廈 體育中心
  11路:紫平鋪 白沙 二王廟 玉華酒店 城北中學 觀景路 都江堰大道路口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校 青城橋 玉堂車站
  12路:彩印傢屬區 蒲陽路 火車站 二環路 客運中心
  101路:客運中心 都市美麗洲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青城橋 玉堂車站 中興鎮 青城山鎮 青城前山山門
  101路A :都江堰景區 都江堰大酒店 衛校 奎光塔公園 405醫院 青城橋 玉堂車站 中興鎮 青城山鎮 青城前山山門
  102路:客運中心 都市美麗洲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青城橋 玉堂車站 中興鎮 青城山鎮 青城前山山門 東軟學院 高爾夫球場
  201路:客運中心 交通大廈 迎賓廣場 聚源鎮 崇義鎮
  都江堰市內交通:成都西門車站乘坐專門發往都江堰、青城山的旅遊專綫車到達都江堰市。
  成都火車站廣場、茶店子和西門車站每天有發往都江堰的專綫車,走高速公路約 45分鐘票價:16.5元/人,普通路綫約要一個多小時票價:8元/人。
  都江堰市區內有公交車到達景區,乘4路公交可到都江堰景區離堆公園,乘1路公交可到都江堰景區秦堰樓大門,公交車票價1元。
  都江堰旅遊小貼士
  遊覽經驗推薦:
  1若衹以看江水大壩為主,一般的遊覽一個小時就夠了,當天可趕往青城山,或從青城山下來後順路一遊都江堰
  2從南門進,看看公署、紀念館和商店,走過一座橋,坐單程旅遊車往魚嘴去,然後過索橋前往二王廟,秦堰樓可看到全堰的風光。
  3景區門票價格:都江堰門票:90元
  4 都江堰半票:45元 購買對象(1、身高1.1-1.4米之間的兒童;2、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憑本人有效證件;3、教師在每年7-8月份和教師節當天憑本人有效證件。4、學生證、軍官證)
都江堰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産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諸如“二王廟”、“伏竜觀”、“觀景臺”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竜治水的民間傳說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産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
  戰國時期秦昭襄王時蜀守李冰繼前人治水業績,組織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號稱天府。現在都江堰工程已控灌成都平原的40個縣(市)農田。工業、發電、航運、水産等事業篷勃發展。從經歷二千二百多年歷史的古老水利工程,長期保持着可持續發展勢頭,為經濟的發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無論從歷史發展角度或現實社會發展情況來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徵和效益,截止目前,在世界水利建設中也是絶無僅有的。
  可資藉鑒的治水哲學思想和管理經驗。都江堰源遠流長,惠澤後代,其奧秘除了巧奪天工的工程佈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勢利導、因時製宜”的治水指導思想、“歲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難彎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則,以及“砌魚嘴立湃缺,深淘灘、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經驗和治堰準則。
  都江堰工程在兩千多年運行中,充分發揮了工程潛能,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纍了獨具特色寶貴的經驗。其中文化內涵豐富,反映了治水先驅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都江堰水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充分反映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正確性和長期性。都江堰水文化的內涵,反映了在工程修建、維修、管理和發展的全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遺産之一。故聯合國評定都江堰工程為世界重要文化遺産。
  都江堰的文化內涵對水利事業的持續發展,有着特殊重要意義。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創造了都江堰水文化,其內涵深刻,是都江堰工程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乘勢利導、因時製宜”的原則,是治理都江堰工程的準則,人們稱之為“八字格言”。1958年3月18日劉少奇同志視察都江堰工程時指出:“乘勢利導、因時製宜”講的就是辯證法。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經,更是人們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經驗總結和行為準則。“深淘灘,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鑒,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嘴,安羊圈,立湃闕,鑿漏罐,籠編密,石裝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畫符,鐵椿見,歲勤修,預防患,遵舊製,勿擅變”。治水三字經是千餘年來人們治理都江堰經驗的概括,有着深刻的文化內涵,是治理都江堰的行為準則。曾經有人批評《治水三字經》中的“遵舊製、勿擅變”是保守思想的反映。實踐證明《治水三字經》中的每一項措施,都是人們從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值得珍視和繼承。所謂遵舊製、勿擅變者,就是在治理都江堰時要按客觀規律辦事,而《治水三字經》就是千百年來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經驗總結。“勿擅變”不是不變,而是要遵循客觀規律辦事。實踐證明《治水三字經》文化內涵,是人們長期實踐的結果。隨着人們繼續實踐,《治水三字經》的意義將與時俱進,長期指導着都江堰工程的保護與發展。
  都江堰工程按水勢和地形特徵,以榪槎截流導流、卵石護岸、竹籠盛石築堤、臥鐵展示淘灘標準,以及“遇彎截角,逢正抽心”和“深淘灘,低作堰”等遺跡構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綫,工藝精湛,造型優美,功能顯著,顯示出都江堰水文化特徵,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至於降伏孽竜的傳說,望娘灘的故事,更是傢喻戶曉,文化內涵深刻,體現了人們對都江堰的愛護和依戀之情。至於寶瓶口的水尺和古水則,更顯示出勞動人民的智慧,指導着灌區人民正確運用都江堰水資源,使灌區工農業生産能夠乘勢利導,驅利避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政府每天在《川西日報》公佈都江堰寶瓶口水位,讓灌區人民及時掌握都江堰水情,安排生産和防洪抗旱等工作。寶瓶口水則,至今仍具有指導灌區工農業生産和生活用水的意義。至於李冰神像的出土,“臥鐵”的發現,展示都江堰水文化,引起人們對建設都江堰先行者的緬懷和崇敬。
  都江堰放水節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李冰主持創建都江堰,使長期苦於水旱災害的川西平原一下子成為富庶的、世人矚目的“天府之國”,人民對他的感戴之情是沒齒難忘的。兩千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奠活動,也有老百姓的民間祭祀活動,官方的祭祀活動更為隆重。據史料記載,官方的祭祀活動正式頒定,是在宋開寶七年(929年),初定為每年祭祀一次,後改為每年春秋祭祀兩次。早期的祭祀十分隆重,有十分隆重的血祭遺風。現代代之以“清明放水節”慶典活動,已成為都江堰特有的風俗。
相關詩詞
  清山春《灌陽竹枝詞》詩:“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
  清何盛新《伏竜觀》詩:“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斷澗流紅葉,空潭起白雲。憑空橋架索,薄暮樹浮曛。竜女今何在,懸崖問柳君。”
  清董湘琴《遊伏竜觀隨吟》:“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年!流出古今秦漢月,問他伏竜可曾寒?”
  清黃俞《都江堰》詩:“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渺連三楚,惠澤膏流潤九垓。劈斧岩前飛瀑雨,伏竜潭底響輕雷。築堤不敢辭勞苦,竹石經營取次裁。”
汶川大地震對都江堰的影響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000多年,經受住2008年5月12日8級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不僅危及震區人們的生命和生活,也嚴重威脅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內的世界遺産地及1000多處文物的安全。重災地區 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廟、青城山道觀受損。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青城山與都江堰地處此次地震發生的中心地帶,四川省文物局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當地餘震不斷,但處於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損的跡象,目前,僅有報告稱景區大門受到輕微損壞。已知的消息是,處於岷江中的這幾處設施,目前基本無恙,雖然近日餘震不斷,但因為其設計具有相當的防震性,相信魚嘴、寶瓶口、飛沙堰這幾處重要設施應無大礙。這也是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發揮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處於都江堰市西門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廟是國內最大一處紀念李冰父子的祀廟,歷史上曾經過多次重建,二王廟已經垮塌。位於都江堰市西南15公裏處的青城山屬於道教勝地。山上分佈大小道觀約百餘座,有數座道觀出現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觀寺廟,也出現墻體裂縫等多處受損跡象。
[都江堰市旅遊景區景點]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魚嘴 青城外山景區 虹口景區 都江堰城隍廟 竜池國傢森林公園 清溪園 南橋 玉壘關 飛沙堰 離堆公園 寶瓶口 秦堰樓 二王廟 玉壘山公園 離堆公園 伏竜觀 安瀾索橋 擲筆槽 園明宮 幸福大道 翠月湖 靈岩寺 奎光塔
[都江堰市經濟概況]
  2007年,全市經濟呈現穩定、協調、健康發展的特點,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隨着我市“三區一城”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使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順利實現全市經濟三個過百億(地區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經成都市統計局審定,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16.2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5.4億元,同比增長6.6%;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42.9億元,同比增長17.5%;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57.9億元,同比增長13.9%。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産總值18568元,同比增長16.3%。一、二、三産業比例關係為13.2:36.9:49.8,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44.7%和49.3%。
都江堰散文
  都江堰(餘秋雨)
  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薑女們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裏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麽味道,而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頽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溶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如果說,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麽,它卻實實在在地占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衆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着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有了它,纔有諸葛亮、劉備的雄纔大略,纔有李白、杜甫、陸遊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纔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
  它的水流不像萬裏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絶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衹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衹是它的後輩。
  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為它衹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不會有太大的遊觀價值。連葛洲壩都看過了,它還能怎麽樣?衹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過灌縣縣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縣下車,心緒懶懶的,腳步散散的,在街上鬍逛,一心衹想看青城山。
  七轉八彎,從簡樸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木茂盛的所在。臉面漸覺滋潤,眼前愈顯清朗,也沒有誰指路,衹嚮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於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還是被它吸去的,終於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竜觀前,眼前,急流浩蕩,大地震顫。
  即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裏這樣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會,聚會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裏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着飛奔的力量,踴躍着喧囂的生命。這種比賽又極有規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為二,直竄出去,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身改嚮,再在另一道堅壩上撞一下,於是又根據築壩者的指令來一番調整……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撤起野來,猛地翻捲咆哮,但越是這樣越是顯現出一種更壯麗的馴順。已經咆哮到讓人心魄俱奪,也沒有一滴水濺錯了方位。陰氣森森間,延續着一場千年的收伏戰。水在這裏,吃夠了苦頭也出足了風頭,就像一大撥翻越各種障礙的馬拉鬆健兒,把最強悍的生命付之於規整,付之於企盼,付之於衆目睽睽。看雲看霧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
  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遙遠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國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現過一項毫不惹人註目的任命:孿冰任蜀郡守。
  此後中國千年官場的慣例,是把一批批有所執持的學者遴選為無所專攻的官僚,而李冰,卻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實踐科學家。這裏明顯地出現了兩種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嚮。在李冰看來,政治的含義是瀎理,是消災,是滋潤,是濡養,它要實施的事兒,既具體又質樸。他領受了一個連孩童都能領悟的簡單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睏擾是旱澇,那麽四川的統治者必須成為水利學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極有作為的市長的名片,上面的頭銜衹印了“土木工程師”,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沒有證據可以說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過他,中國也就有過了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長鍤,站在滔滔的江邊,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復辯論。他失敗了,終究又勝利了。
  他開始叫人繪製水係圖譜。這圖譜,可與今天的裁軍數據、登月綫路遙相呼應。
  他當然沒有在哪裏學過水利。但是,以使命為學校,死鑽幾載,他總結出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桌。他的這點學問,永遠水氣淋漓,而後於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卻早已風幹,鬆脆得無法翻閱。
  他沒有料到,他治水的韜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計謀;他沒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將會時時成為戰場,沃土上的稻穀將有大半充作軍糧。他衹知道,這個人種要想不滅絶,就必須要有清泉和米糧。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間老農的思維,進入了最澄徹的人類學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麽生平資料,衹留下硬紮紮的水壩一座,讓人們去猜詳。人們到這兒一次次納悶:這是誰呢?死於兩千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水流。站在江心的崗亭前,“你走這邊,他走那邊”的吆喝聲、勸誡聲、慰撫聲,聲聲入耳。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這樣長壽。
  秦始皇築長城的指令,雄壯、蠻嚇、殘忍;他築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麽樣的起點就會有什麽樣的延續。長城半是壯膽半是排場,世世代代,大體是這樣。直到今天,長城還常常成為排場。
  都江堰一開始就清朗可鑒,結果,它的歷史也總顯出超乎尋常的格調。李冰在世時已考慮事業的承續,命令自己的兒子作3個石人,鎮於江間,測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後,也許3個石人已經損缺,漢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測量水位。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這位漢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偉大精魂,竟敢於把自己尊敬的祖師,放在江中鎮水測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裏纔是他最合適的崗位。這個設計竟然沒有遭到反對而順利實施,衹能說都江堰為自己流瀉出了一個獨持的精神世界。
  石像終於被歲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紀70年代出土時,有一尊石像頭部已經殘缺,手上還緊握着長鍤。有人說,這是李冰的兒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兒子。一位現代作傢見到這尊塑像怦然心動,“沒淤泥而藹然含笑,斷頸項而長鍤在握”,作傢由此而嚮現代官場袞袞諸公詰問:活着或死了應該站在哪裏?
  出土的石像現正在伏竜館裏展覽。人們在轟鳴如雷的水聲中嚮他們默默祭奠。在這裏,我突然産生了對中國歷史的某種樂觀。衹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會消散,李冰的兒子會代代繁衍。轟鳴的江水便是至聖至善的遺言。
  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一條橫江索橋。橋很高,橋索由麻繩、竹篾編成。跨上去,橋身就猛烈擺動,越猶豫進退,擺動就越大。在這樣高的地方偷看橋下會神志慌亂,但這是索橋,到處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驚嚇,後是驚嘆。腳下的江流,從那麽遙遠的地方奔來,一派義無返顧的决絶勢頭,挾着寒風,吐着白沫、凌厲銳進。我站得這麽高還感覺到了它的砭膚冷氣,估計它是從雪山趕來的罷。但是,再看橋的另一邊,它硬是化作許多亮閃閃的河渠,改惡從善。人對自然力的馴服,幹得多麽爽利。如果人類幹什麽事都這麽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樣。
  但是,人類總是缺乏自信,進進退退,走走停停,不停地自我耗損,又不斷地為耗損而再耗損。結果,僅僅多了一點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們心中的神。離索橋東端不遠的玉壘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廟,祭祀李冰父子。人們在虔誠膜拜,膜拜自己同類中更像一點人的人。鐘鼓鈸磐,朝朝暮暮,重一聲,輕一聲,伴和着江濤轟鳴。
  李冰這樣的人,是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紀念一下的,造個二王廟,也合民衆心意。
  實實在在為民造福的人升格為神,神的世界也就會變得通情達理、平適可親。中國宗教頗多世俗氣息,因此,世俗人情也會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來二去,都江堰倒成了連接兩界的橋墩。
  我到邊遠地區看儺戲,對許多內容不感興趣,特別使我愉快的是,儺戲中的水神河伯,換成了灌縣李冰。儺戲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廟中的李冰活躍得多,民衆圍着他狂舞吶喊,祈求有無數個都江堰帶來全國的風調雨順,水土滋潤。攤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嚮實際,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成都都江堰快鐵2010年5月通車 3分鐘一趟
  到2010年5月份,坐火車到都江堰就像坐公交車一樣方便,而且更快捷!目前,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運專綫正式動工開建。這條鐵路按照城際鐵路和服務於城市公共交通的要求規劃設計,建成後采用公交化方式運行,開行動車組,成都至都江堰全程運行時間控製在30分鐘以內。
  根據規劃,成都至都江堰快鐵正綫起自成都鐵路樞紐西環綫,經郫縣、都江堰到達青城山。全綫設置成都(火車北站)、安靖、金牛、犀浦、紅光、郫縣東、郫縣、郫縣西、安德、聚源、都江堰、青城山等12個車站(遠期預留崇義、中興兩站點),綫路全長66公裏。另規劃一條支綫,從都江堰至離堆公園,綫路長6公裏,設置迎賓路、李冰廣場、離堆公園3個站。
都江堰楹聯
  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
百科大全
  Dujiang Yan
  都江堰
  Dujiang Weir
    世界古老水利工程之一。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遊。又稱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於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為都江堰。現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渠首在灌縣境內,包括“魚嘴”、“金剛堤”、“飛沙堰”和“寶瓶口” 4個主要工程和數以千計的渠道與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壘山下時,被“魚嘴”工程分成兩股,南側稱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泄洪水為主,兼有灌溉之利;北側為內江,又稱都江堰,長約160公裏,以灌溉農田為主。其下遊分汊為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渠係。其中,走馬河和柏條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後,再重返岷江正流。“魚嘴”後面是由巨大的鵝卵石築成的內外“金剛堤”,與“魚嘴”連成一體,是分水工程的主要部分。“金剛堤”後是“飛沙堰”,以排洪排沙為主,使內江江水保持適當的水量。堰後即為離堆巨崖,崖下就是“寶瓶口”工程。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成都平原上河流走嚮與等高綫相垂直的天然地形條件而建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都江堰灌區工程進行了徹底改造和擴展,使灌區面積由原來的14縣市,17.3萬多公頃農田,迅速擴大到30縣市,57.3萬多公頃農田。
     (鄭霖)
    
英文解釋
  1. n.:  Dujiang Weirs
近義詞
都江堰
相關詞
旅遊四川成都蜀中小西湖學校高校鄉鎮會計百科
教育高考高中巴金行政區劃地理南川青城山
紀念幣河南地名行政區域更多結果...
包含詞
都江堰市都江堰網
都江堰史都江堰站
都江堰玉都江堰竜
都江堰灌區都江堰論壇
都江堰南橋都江堰中學
都江堰魚嘴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裝修都江堰建材
都江堰旅遊都江堰網站
都江堰門戶都江堰購物
都江堰房産都江堰住宿
都江堰酒店都江堰賓館
都江堰人才都江堰玉華
看看都江堰都江堰安瀾橋
都江堰購物網都江堰裝飾網
都江堰信息網都江堰培訓網
都江堰二手網都江堰清真寺
都江堰房産網都江堰招聘網
都江堰風景區都江堰大百合
都江堰放水節都江堰傢裝網
都江堰市黨校都江堰操作係統
都江堰金葉賓館都江堰鶴翔山莊
都江堰靈岩山莊都江堰國堰賓館
都江堰市中醫院都江堰寧堰賓館
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光亞學校
都江堰芒城古城都江堰賓館預訂
都江堰酒店預訂都江堰裝飾公司
都江堰閑置物品都江堰舊貨市場
都江堰網上購物都江堰房地産網
都江堰酒店預定都江堰藍天醫院
青城山與都江堰都江堰市童裝廠
都江堰市製藥廠都江堰市人民醫院
都江堰市技工學校都江堰靈岩山景區
小憩驛站都江堰店翠月湖賓館(都江堰)
都江堰二王廟賓館都江堰市北街小學
都江堰市團结小學都江堰市第一中學
都江堰清明放水節都江堰市職業中學
都江堰市第三中學都江堰市聚源中學
都江堰房産信息網都江堰市口腔醫院
都江堰白山補品廠都江堰市中醫醫院
都江堰遠豪商務酒店都江堰青城豪生國際酒店
都江堰鑫港灣商務酒店都江堰天地仁商務酒店
都江堰侏羅紀溫泉公園酒店都江堰喜悅國際假日酒店
都江堰梧桐花園商務酒店都江堰市????政管理所
都江堰私立玉壘中學都江堰金都村鎮銀行
成都7天酒店(都江堰店)都江堰閬苑花季主題酒店
成都技師學院都江堰分院都江堰都江古堰二王廟賓館
四川農業大學都江堰校區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都江堰國傢森林公園都江堰市甲亢專科醫院
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都江堰市塔子壩中學
都江堰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都江堰外國語實驗學校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醫院都江堰超聲波特檢專科醫院
都江堰市豆豆童裝廠都江堰市繭絲綢公司
四川省都江堰市皮革製品廠成都大學都江堰分部
都江堰市寶瓶科教學校都江堰市醫藥保健品公司
四川都江堰市堯光金花寺都江堰市婦幼保健院
成都市總工會都江堰療養院都江堰市中醫肝膽專科醫院
都江堰市中醫骨傷專科醫院都江堰市中醫骨科醫院
都江堰市衛生防疫站都江堰市中醫骨科專科醫院
都江堰市精神病醫院都江堰上方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都江堰小憩驛站酒店幸福生活廣場店都江堰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都江堰竜溪虹口國傢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遺産——青城山與都江堰
以四川省灌縣都江堰出土建寧元年都江堰市寧江機床廠職工醫院
都江堰全特醫學檢查有限公司都江堰市中醫骨傷專科醫院門診部
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都江堰療養院都江堰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衛生執法監督所
都江堰市三羊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瑞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都江堰藥業分公司
成都都江堰營養保健製品有限公司都江堰市燃料建築器材公司玉帶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