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鄭成功陵墓聯繫方式地址 Zheng mausoleum Contact Address |
鄭成功陵墓聯繫方式地址:南安市沿着福廈公路的水頭鎮附近的康店村復船山。
電話:0595-6908271
郵編:362000鄭成功陵墓投訴電話泉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5-22162068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鄭成功陵墓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成功陵墓門票價格5元/人
鄭成功陵墓節慶活動紀念鄭成功誕辰周年、鄭成功陵墓開放時間8:00-17:30鄭成功陵墓最佳旅遊時間泉州全年皆可旅遊,最佳旅遊季節一般為每年的4-11月。鄭成功陵墓特別提醒在石獅買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狠狠還價,無論是服裝還是小商品,衹要你是個還價高手,一定能淘到價廉物美的東西。到石獅購物一定不要忘記“貨比三傢”的古訓,這樣才能避免吃虧。鄭成功陵墓美食泉州的小食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與世界10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到宋元時期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人員和文化交流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的交匯。歷代泉州廚師都善於利用豐富的物産烹飪別有風味的菜餚。
由於泉州具有獨特的閩南民俗文化,各種慶典禮儀繁多,婚喪喜慶、敬神祀祖、饋贈親友都少不了風味小點心。因而許多普通家庭都能製作百壽龜、白米龜、碗糕、鹼粽、芋果、元宵丸、桔紅糕、緑豆餅、嫩餅菜等日常小食點心,這些點心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味道清淡鮮美。鄭成功陵墓住宿泉州有各種檔次的賓館、酒店,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住宿要求。
泉州酒店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中心,是泉州市唯一的四星級旅遊商務涉外酒店。提供吃、住、行、娛、購完整的商務。泉州華僑大廈聳立於泉州最繁華的百源清池畔。環境優雅、風景宜人,商業、銀行、外貿等機構近在咫尺,實為商務及旅遊之最佳選擇。
鄭成功陵墓購物泉州購物最有名的兩個地方是後城旅遊文化街和石獅市,另外,狀元街上有很多網吧和酒吧,也可以逛逛。後城旅遊文化街的建築群分佈在八卦溝兩旁,柳樹成蔭,小橋流水,環境很不錯,主要經營木雕、石雕、影雕、刺綉、玉器、陶瓷、紫砂工藝、竹編、宗教綉品、鐘錶、文房四寶、電子産品、畫廊、花燈製品、文體器材等。
石獅的貨品種類繁多,當地是“有街無處不經商”,熱門的購物商場包括僑鄉商業城、環球商場、華林廣場以及汽車站附近商店和大侖街小商品市場等。鄭成功陵墓交通長途汽車:泉州╠水頭專綫車鄭成功陵墓玩法遊覽、祭拜、
鄭成功陵墓位於南安市水頭鎮康店村覆船山上。距泉州30公裏,鄭成功原葬於臺灣臺南洲仔尾,清康熙38年(公元1699年)遷葬於現址。
鄭成功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於官商家庭。1624年農歷七月十四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千裏浜。在日本渡過七個春秋,1630年間隨從其叔芝燕等回國,住安平(晉江市安海鎮)鄭府。鄭成功自幼聰明敏捷,八歲能通讀四書五經,十歲能寫入股文,文章過人,詞藻華麗典雅,十一、二歲,兼習春秋左傳,孫吳兵法,並能舞劍學射。十五歲的稟生,二十一歲攻入南京國子監太學,氣字軒昂,才華橫溢,獲得師長稱贊:“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明隆武帝見成功年少英俊,文武雙全,問之日“江山危矣,你何從我乎?”對日:“文不貪財,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贊許他,即賜他與同姓,易名“成功”,封禦營中軍都督,授尚方寶劍,儀同附馬,自是鹹稱“國姓爺”。
鄭成功一生最偉大的功績是收復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者和大規模開發臺灣。永歷十五年(公元1662年)十二月甘三日,率軍三萬餘人,大部份是泉州人,把荷蘭侵略者從我國寶島臺灣趕走。鄭成功實現了他收復臺灣和開發臺灣的遠大抱負。當時曾賦詩一首“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剋服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菇苦間關不忍離。“收復臺灣以後,他走訪四社,瞭解民情及社會情況,在那荒涼的臺灣島上,實行“寓兵於農”之法,屯墾開荒,“農隙則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則負來以耕”。那時,臺灣新闢土地環境十分惡劣,瘴癧流行,“病者十之七八,死者基多”,甚至有數十丈巨蟒為患,開荒任務非常艱巨,鄭成功都新率官兵,積極開發,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加緊鞏固臺灣海防,堅守陣地,免於荷蘭侵略者“復仇”,重占臺灣。鄭成功率軍披荊斬棘,流血流汗,艱苦創舉。由於十年徵戰,馳騁沙場,積勞成疾,於永歷十六年(公元1662年)農歷五月初八病逝臺灣,享年三十有九,墓葬於臺灣的臺南州仔尾。歷經三十多年,其孫鄭剋塽降清後,於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5月22日卯時遷柩歸葬於南安縣,拊葬於康店村的鄭氏祖瑩,隨同遷葬的還有其子鄭經的靈柩。當時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護柩外,還賜輓聯一對,日:“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嚮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爾後還派禦林軍護陵守墓。同時遷葬於祖瑩樂齋公內還有其父鄭芝竜,其母和其妻墓氏,遷墓後重立墓碑。
1929年,鄭陵被盜,即時搶救石質墓志銘兩塊,一為鄭經1674年回鄉修祖墳時所立的(橄欖山墓志)。另一是遷葬時鄭剋塽之《鄭氏歸墓祖文墓志》。鄭成功靈柩用棺廓兩層,裏面一層油漆朱紅鮮先澤,棺內布滿水銀,骨骼完好,取出將盔一項,竜袍一件,腰圍玉帶鑲玉十七塊,靴鞋各一雙,還有頭髮等珍貴一級文物,由南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收藏。 |
|
鄭成功陵墓位於南安市水頭鎮康店村覆船山上。距泉州30公裏,鄭成功原葬於臺灣臺南洲仔尾,清康熙38年(公元1699年)遷葬於現址。
鄭成功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於官商家庭。1624年農歷七月十四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千裏浜。在日本渡過七個春秋,1630年間隨從其叔芝燕等回國,住安平(晉江市安海鎮)鄭府。鄭成功自幼聰明敏捷,八歲能通讀四書五經,十歲能寫入股文,文章過人,詞藻華麗典雅,十一、二歲,兼習春秋左傳,孫吳兵法,並能舞劍學射。十五歲的稟生,二十一歲攻入南京國子監太學,氣宇軒昂,才華橫溢,獲得師長稱贊:“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明隆武帝見成功年少英俊,文武雙全,問之日“江山危矣,你何從我乎?”對日:“文不貪財,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贊許他,即賜他與同姓,易名“成功”,封禦營中軍都督,授尚方寶劍,儀同駙馬,自是鹹稱“國姓爺”。
鄭成功一生最偉大的功績是收復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者和大規模開發臺灣。永歷十五年(公元1662年)十二月甘三日,率軍三萬餘人,大部份是泉州人,把荷蘭侵略者從我國寶島臺灣趕走。鄭成功實現了他收復臺灣和開發臺灣的遠大抱負。當時曾賦詩一首“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剋服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菇苦間關不忍離。“收復臺灣以後,他走訪四社,瞭解民情及社會情況,在那荒涼的臺灣島上,實行“寓兵於農”之法,屯墾開荒,“農隙則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則負來以耕”。那時,臺灣新闢土地環境十分惡劣,瘴癧流行,“病者十之七八,死者基多”,甚至有數十丈巨蟒為患,開荒任務非常艱巨,鄭成功都新率官兵,積極開發,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加緊鞏固臺灣海防,堅守陣地,免於荷蘭侵略者“復仇”,重占臺灣。鄭成功率軍披荊斬棘,流血流汗,艱苦創舉。由於十年徵戰,馳騁沙場,積勞成疾,於永歷十六年(公元1662年)農歷五月初八病逝臺灣,享年三十有九,墓葬於臺灣的臺南州仔尾。歷經三十多年,其孫鄭剋塽降清後,於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5月22日卯時遷柩歸葬於南安縣,拊葬於康店村的鄭氏祖瑩,隨同遷葬的還有其子鄭經的靈柩。當時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護柩外,還賜輓聯一對,日:“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嚮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爾後還派禦林軍護陵守墓。同時遷葬於祖瑩樂齋公內還有其父鄭芝竜,其母和其妻墓氏,遷墓後重立墓碑。
1929年,鄭陵被盜,即時搶救石質墓志銘兩塊,一為鄭經1674年回鄉修祖墳時所立的(橄欖山墓志)。另一是遷葬時鄭剋塽之《鄭氏歸墓祖文墓志》。鄭成功靈柩用棺廓兩層,裏面一層油漆朱紅鮮先澤,棺內布滿水銀,骨骼完好,取出將盔一項,竜袍一件,腰圍玉帶鑲玉十七塊,靴鞋各一雙,還有頭髮等珍貴一級文物,由南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