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辖区 : 铜陵 : 佳木斯 : 长治 : 阳泉 [显示全部] > 郊区
显示地图
目录
jiāo qū jiāo qū
  城市周围属该城市管辖的地区
行政区划
  郊区总面积633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45011。代码:140311。区号:0353。拼音:Jiao Qu。
  
  行政区划
    郊区辖4个镇、4个乡:荫营镇、河底镇、义井镇、平坦镇、西南舁乡、杨家庄乡、李家庄乡、旧街乡。
  
  历史沿革
    ?年,郊区辖:荫营镇、河底镇、义井镇、平坦镇、西南舁乡、东村乡、燕龛乡、三郊乡、白泉乡、杨家庄乡、辛兴乡、旧街乡。
    
    2000年,郊区总人口273437人,各乡镇人口: 荫营镇 45074 河底镇 31590 义井镇 35872 平坦镇 23680 西南舁乡 14575 东村乡 14729 燕龛乡 5493 三郊乡 16121 白泉乡 13219 杨家庄乡 11779 李家庄乡 26406 辛兴乡 7921 旧街乡 6702 五渡开发区虚拟镇 2027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底,郊区辖4个镇、9个乡:(括号里为自然村)
    荫营镇 辖5个居委会:上荫营、下荫营、三泉、白猫梁、荫营煤矿;13个村委会,15个自然村:街上、坪上、桥上、后沟、老虎沟、下荫营、南窑庄、三烟、下烟、上千亩坪、下千亩坪、三泉(铧咀)、矾窑(余家堰)。
    河底镇 辖3个居委会:河底、苇泊钢铁厂、固庄煤矿;14个村委会,14个自然村:关家峪、下章召、河南、上章召、河底、苇泊、牵牛镇、邓家峪、任家峪、中佐、固庄、小周庄、龙光峪、里龙光峪。
    义井镇 辖15个村委会,18个自然村:西峪(圪套、杨家庄)、泊里、小河、白羊墅、王垅(石家庄)、圪台、大阳泉、义井、南庄、义东海、牛家峪、河下、王家峪、神峪。
    平潭镇 辖19个村委会,23个自然村:桃林沟、富山、平潭垴、西河、石卜咀、龙凤沟、甘河、魏家峪(南沟、梁家沟、石圪叠、狐子窝)、大村、半坡、庙上、北头咀、前庄、赛鱼、官沟、大南沟、南山、老坪掌。
    燕龛乡 辖6个村委会,6个自然村:曹家掌、程庄、燕龛、北庄、西沟。
    东村乡 辖12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苏家泉、猪头脑、大河北、武家庄(小河下)、五架山、红土岩、小河北、小 沟、东村、山底、北小西庄、东南沟。
    西南舁乡 辖17个村委会,19个自然村:张家井(马鞍山)、石窑垴(东梁)、西南舁、东南舁、北舁、大洼、孔南庄、咀子上、杜家庄、王家庄、代家庄、五里庄、霍树头、郊山、雨下沟、北大西庄、档大西庄、东林尖。
    三郊乡 辖13个村委会,14个自然村:韩庄(庄上)、三郊、三都、杨树沟、东垴、西垴、南垴、火石岩、辛庄、马庄、小庄、前洼、后洼。
    白泉乡 辖12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下白泉、上白泉、林里、鸡洼、窑沟、河北、东梁庄、西梨庄、西落菇堰、东落菇堰、段家庄、山头(岳家咀)。
    杨家庄乡 辖14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大南庄、白家庄(王家坡)、北杨家庄、南杨家庄、高垴庄(小南庄)、路家山、小西庄、孙家沟、桐花树、杏树坡、庙岭、黑土岩、齐家岩、张家洼。
    李家庄乡 辖17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李家庄、冯家庄、甄家庄、汉河沟、黄沙岩、桃坡、柳沟、上五渡、下五渡、河坡、大西庄、石马沟、长岭、侯家沟、桑堰、驼岭头、余积梁沟。
    辛兴乡 辖20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李家山、侯家山、芦胡、张家岩、吴家坡(西坡)、神堂咀、桑掌、中庄、龙门、常家山(石家山、周家山、崔家庄、阳坡岩)、东西畛(圪驼)、石板片(高家垴)、辛兴(大西垴)、坡头(马圈垴、维凹)、北垴(白泉岩)、西上庄(杨家沟)、后峪(岳家沟、新庄、窑沟、东坡)、曹里(曹梁),长吉岭(王七岭)。
    旧街乡 辖18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旧街(圪套)、测石(口上、田家庄、枣堰渠、沟里头、海落湾、车道沟)、南沟(狼峪、南沟掌)、新店(河口)、簸箕掌(瓦窑沟)、新庄窝(石跺居)、枣园(大阳窑、茶白堰)、阳坡(上马坪)、阎家庄(新窑、黄梁)、路家庄(土害)、柳渠、高岭、佛洼、阳窑、保安、虎峪、梁家庄、后山(车道足)。
行政区划代码
  230811
一.词语
  【郊区 jiāo qū 】:
  城市周围属该城市管辖的地区。
  例句:建设新郊区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学术定义
  我国学者从我国城市特点出发,在研究的基础上,对郊区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地理和历史学派认为,郊区是漫长历史过程中,伴随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的完善、市政界限的变迁而逐步形成的,地理概念上指包围城市又毗邻城市的环状地带。具体地说,是市政界限以内,城区用地周围的田园景观地带以及为之服务的农副经济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区划学派则将城市区域分为城区、郊区和市辖县。郊区即城市地域范围内紧邻中心城区(建成区)的行政建制区;市辖县是根据市带县模式,在中心城市辐射范围之内划定的若干个县级行政单元。市辖县经济上虽与中心城市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除那些为城市服务,提供农副产品较多的县可列为远郊外,在更多情况下,其县域经济的独立性较为突出,大多不看作郊区
  城市规划学派认为,郊区是市区除建成区和规划区以外,满足近期城市建设和布局需要,同时又是城市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
  社会经济学派从市区周围地区与城市的经济联系出发,认为郊区是城市范围内,经济水平、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地区,又不同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到农村的过渡区。
  综上,郊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城市建成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根据它的位置以及同中心城区的联系,可分为近郊和远郊两部分。近郊是建成区周围以城市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建设景观为主的环状区域,是城市人口、住宅和工业扩散的直接承载区。远郊是近郊外围,受城市经济的影响,以农业为主,但产品的城市市场指向明显,表现为农村生态景观和建设景观的区域,是城市所需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三.行政区划
  1.山西省阳泉郊区区域 
  郊区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西麓。地处北纬 37°47′~38°05′,东经113°19′~113°43′。东面、南面与平定县相连,西面与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并且环抱阳泉市城区、矿区。区境东西长约33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616.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76万亩,林地面积19万亩。全区总人口22万多,人口密度379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4.6万。 郊区境内交通发达 我区境内有石太线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东西穿越,又有 207、307国道交织,还有省市区乡村五级公路连网,交通十分便利,信息相当灵通,人流、物流穿梭频繁,区位优势十分显著。郊区境内自然风光宜人 。
  该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达 10.1℃,年均降水量540.2毫米,无霜期有160天左右,气候温和、温暖。该区年均水资源总量为1.43亿立方米,其中本地水资源量1.03亿立方米。我区是市级农副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之一,承担着为城市服务的功能。
  2.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区域
  长治市郊区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东缘,地处东经112°59'35"-113 °12'35",北纬36 °07'20"-36 °26'10"之间。东与平顺,壶关毗连,西和屯留,长子为邻,南与长治县、长治市区接壤,北和襄垣,潞城相望。1976年2月建制,现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23个居民委员会、122个行政村。
  全区国土总面积289.37平方公里,占长治市总面积的2.08%,折合43.4万亩。区境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次高山、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兼而有之。地势南高北低,全区最高点老顶山海拔1378.2米。区域平均海拔900米以上,区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欠丰。
  全区总人口为27.6万人。民族构成:郊区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苗族、朝鲜族、满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壮族、羌族,维吾尔族和彝族. 性别构成:1995年 郊区人口中男性为137660人,女性为124143人,性别比例是110.8:100.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自然资源
  全区矿藏资源丰富。煤层面积150平方公里,主要为3号煤、15号煤层已探明煤炭储藏量为3.2亿吨,实际可利用储量2.12亿吨,煤炭品种全、品质优、可利用率高。石灰岩储量50亿吨,可开采量30亿吨,品位一级,矿体露天。区境内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浊漳河、石子河、岚河流经境内。相当于四个杭州西湖、面积27.5平方公里的漳泽湖蓄水1.9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日可供工业用水10万吨。在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原上属于相对富水区。
  历史变迁 
  长治郊区地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一万年前已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境域为冀州之域。商时为黎国,秦属上党郡,汉因之。唐武德元年置潞州区域属之。宋为隆得府。明属潞安府长治县。清沿袭之。民国初废府、州,改属冀宁道。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置太行专署。民国34年10月境域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域区划数度变迁,但无建制。 1976年2月1日长治市郊区正式成立,才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区,迄今已20多个春秋。长治市郊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就有中国共产党活动,民国21年,“上党联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在北寨建立,史纪言、王中青、赵树里等先后在该校任教,该校是境域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摇篮,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时期,境域曾是八路军129师的活动地点。民国27年,朱德、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总部曾在故县和中村东北的龙泉山短住。民国34年,刘伯承在黄碾镇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郊区为之献身的烈士有500人,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郊区名人
  明朝时期的潞州羊堡里,即今天的长治市郊区店上乡杨暴村,是个漳河环绕、岗岭连绵、风景秀丽的村庄。刑部尚书暴昭就出生在那里。
  暴昭的家庭在村里是个大姓。由于祖上世代以务为业,造就了他勤劳俭朴,为人耿直的品德。他勤于耕读,不敬言笑,少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和秉性。明朝洪武年间,暴照以国子生的身份授大理寺司务,后又升至大理寺事副丞、少卿等职。 作为朝中大臣,暴昭那种忠贞不二的品格更令人起敬。明朝建文末年,发生了明惠帝与燕王朱棣(明惠帝的叔父,后来的明成祖)争夺皇位的斗争。为了防范燕王朱棣夺权的阴谋,明惠帝任命暴昭为北平采访使,负责监视燕五的行动。燕王起兵后,朝廷在真定设立了平燕布政司,并任命暴昭为兵部尚书,负责平燕的全面事务。他与同僚铁玄等人尽心竭力谋划平燕大事,同时率军平乱。但平燕诸军被击溃。不久,燕王的军队攻破南京城,明惠帝逃亡出走。暴昭被俘后,对燕王夺君篡位的行为义愤填膺,严辞痛斥,誓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家族也遭到诛灭。 明代,我国曾经涌现出许多抗倭英雄,山西长治人任环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史书将他与余大猷、戚继光并称为抗倭的三大柱梁:“倭寇披猖,祸延三省。任环效命留都,余大猷经营两浙,戚继光驱驰闽海,类皆大国干城,足以灭此朝食------”他的抗倭事迹在当时广为传诵,名播海内“童子皆知任别驾,岿然海上作金城”。
  任环,字应乾,号复 ,“世为潞安”(今长治市)人。生于1519年(正德十四年),卒于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仅活了40岁。任环少有大志,早在束发受书的时候,就在墙壁上写下两副对联用以自戒自勉。一副是:“营私者无上,亏行者无亲”,一副是:“充海阔天高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25岁中进士,到34岁为至,做了9年知县。后来一个偶然的机遇,他的一个妹妹嫁给了皇族“以藩亲例”把他派到了抗倭前线的苏州府去作同知,这才使他在短短一生的最后6年中建立了意想不到的功绩,成了一位永垂青史的英雄。
  3.安徽省铜陵市郊区
  概况
  郊区总面积154平方千米(简册)/179.6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4年)。www.xzqh.org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44000。代码:340711。区号:0562。拼音:Jiao Qu。www.xzqh.org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
  郊区辖3个街道、2个镇、1个乡:安铜街道、桥南街道、铜山镇、大通镇、灰河乡;普济圩农场街道。www.xzqh.org
  历史沿革
  2000年,郊区辖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4310人,其中: 铜山镇 16744 灰河乡 5567 普济圩农场虚拟镇 10001 安铜办虚拟镇 5544 桥南办虚拟镇 15890 东郊办虚拟镇 10564 www.xzqh.org
  2004年11月30日,铜陵市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将铜陵县大通镇划归郊区管辖。调整后,郊区辖2个办事处,2个镇,1个乡,面积179.6平方千米,人口6.31万;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区域天山大道(原七坝路)以西、铜芜路以南地区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天山大道南段以东、铜芜路以北地域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为便于联盟村行政事业的管理,将联盟村整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狮子山区在铜官山区内保留一块“飞地”),即除联盟村15、16、17、18村民组划入铜官山区外,联盟村其他地域全部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东郊办事处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将郊区在铜官山区的“飞地”后冲村、金牛居委会等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将铜官山区在郊区的“飞地”上富强村块等,划归郊区管辖。 2004年底,郊区辖3个街道、2个镇、1个乡。
  资料 【本站摘录自《铜陵市郊区历史大事记(1949--2003)》(铜陵市郊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1949年4月21日,铜陵境内解放。4月24日,铜陵县人民政府成立。7月,铜陵县人民政府对基层政权进行初步改造,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村、闾。国民党统治时期铜官山矿区的铜官保、兴隆保改为铜官村、兴隆村,属铜陵县五松镇领导。
  1952年1月,铜兴乡政府成立。铜陵县人民政府根据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颁布的《皖南区划乡建政实施办法》,在全县开始划乡建政。决定将铜官村、兴隆村及复兴村的两个闾划归铜兴乡,成立铜兴乡人民政府。3月28日 铜陵县委归属安庆地委领导。
  1953年9月,经安徽省委批准,设立铜官山办事处,为区级办事处。下辖7个居民村,隶属铜陵县人民政府领导。
  1954年3月8日,经安庆专署批准,成立铜官山区人民政府,隶属铜陵县人民政府领导,同时撤销铜官山办事处。
  195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铜陵近郊共建立九个农业初级社,其中一个渔业社、八个农业社。初级社下设生产队或作业组。
  1956年2月,铜官山矿务局在贵池铜山建立铜山铜矿,开始开发铜山矿。 5月28日,一届全国人大颁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铜陵近郊农村先后成立了十个农业合作社,其中农业社七个,蔬菜社两个,渔业社一个。 6月26日,铜官山区就市区划情况向省委组织部作出报告。报告对铜官山市区划范围作出规划:铜官山区有7260户,39037人。其中农业户577户,人口2217人,可耕土地面积3616.2亩。根据自然条件和照顾矿区需要,计划划入:(一)铜陵县谢垄乡一部分。该乡工农高级农业社11个生产队和红旗高级社2个生产队751户3169人,5500亩土地。(二)铜陵县横港乡全部。该乡横港、古松、白鹤、长江、矶涡等5个高级农业社,计633户2419人,6324亩。全市合计8644户,44625人。其中农业户1951户,农业人口7805人,可耕土地15440.2亩。 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铜官山市筹备处成立,属省直辖。同时,撤销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由筹备处代行行政职能。 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铜官山市,行政区域辖铜官山矿区全部,横港乡全部和谢垅乡一部分。
  1957年2月18日,铜港、铜兴两乡合并,成立铜港乡人民委员会,直属铜官山市人委领导。6月14日,铜官山市委对农村进行并乡整社。长江社、铜港社合并为长江社。新建社、新洲社合并为新民社。并乡整社后的铜港乡,共有九个社(其中两个蔬菜社,一个渔业社,六个农业社)七十六个生产队。全乡农业户1625户,农业人口6470人,共有可耕田地12136.07亩。
  1958年4月5日,铜官山市委办公室专题向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报告,请求将古松社由三类社升为一类社。报告称:古松社有农户280户,人口1063人。 9月5日 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并更名为铜陵市,同时成立铜官山区。铜港乡更名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隶属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公社实行乡社合一的体制。 9月14日,中共铜陵市委农工部制定《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初步意见》。 10月6日,铜官山区委成立。铜港乡党委更名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党委,隶属铜官山区委和区人民委员会领导。
  1959年4月9日,铜官山区委向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派驻整社工作组。4月26日,恢复铜陵县建制,铜官山区被撤销。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更名为铜港人民公社,并成立铜港公社管委会,代行乡政权。同时,将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党委更名为铜港公社党委,隶属铜陵市委。
  1960年5月30日,经铜陵市委研究,成立铜陵市城市人民公社。同时成立铜官山公社党委、杨家山公社党委和铜港公社党委。铜港公社改并后,入社人数6.1万人,占应入社人口的92.8%。 7月12日,铜陵市城市人民公社撤销。 8月6日,经市委研究决定,恢复铜港公社。 12月8日,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铜陵市铜港区人民委员会。将铜陵县的谢垄、新庙、跃进、狮子山、红星、农林、小农场等七个大队划归铜港区领导。对铜港公社所辖大队进行合并划分,分别成立新庙、狮子山、铜港三个人民公社,隶属铜港区人民委员会。
  1961年1月13~14日,铜港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铜港公社礼堂召开。选举产生了铜港区人民委员会、铜港区正、副区长,铜港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产生了出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5月2日,铜港公社五松大队划分为五松、官塘、东山三个大队。铜山大队划分为新民、铜山、周冲三个大队,公社饲养场改为渔业大队。至此,五松、官塘、东山、铜山、周冲、新民、古松、长江、白鹤、渔业共十个大队实行了大队建制。
  1963年3月20日,经铜陵市委研究决定,撤销铜陵市铜港区,恢复铜陵市铜港人民公社建制。同时撤销铜港区人委和党委及狮子山、新庙、铜港三个公社和公社党委,并将谢垄等七个农村大队仍划归铜陵县领导。新庙公社的东山、联盟、五松三个大队划归铜港公社领导。 3月29日,经铜陵市人委批复,同意撤销铜港公社渔业大队。 5月15日,铜陵市人委批复:同意杨秀英等四大私有圩入社的报告,并由铜港公社负责做好协调工作。
  196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冶金工业部党组建议:同意铜陵矿区政企合一的试点方案。决定撤销铜陵市,成立铜陵特区,铜港公社直属特区领导。9月,铜陵特区国营林场成立。铜港公社划拔70多亩农田,100多亩荒山归国营林场作林业基地。11月,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贵池县铜山镇人民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共铜山镇委员会,隶属贵池县人委领导,下辖机关、供销社、居委会等支部。镇党委机关驻地铜山铜矿。12月8日,铜港公社党委改属铜陵特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党委领导。
  1965年1月10日,铜港公社党委直属铜陵特委领导。5月25日,铜港公社新民大队与后冲大队合并,更名为铜港公社新民大队。8月26日,铜港公社东山、官塘、五松三个大队合并为联盟大队和五松大队。
  1966年4月12日,铜陵特区人委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第四章的规定精神,决定将许在昌、何委珍等私人秧草湖收归国有,委托铜港公社铜山大队管理经营。其范围:东至老套沟与铜山大队秧草湖接壤,南到长江大队秧草湖横埂,西至水泵房和发电厂招待所,北到建华窑厂新公路。
  1968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铜陵特区军事管制委员会044号文件批复:同意铜港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 8月,经贵池县革命委员会批准,贵池县铜山镇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1年3月25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贵池县铜山镇划归铜陵特区管理。5月6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铜山镇建制,成立铜陵特区铜山区革命委员会。
  1972年1月5日,经铜陵市革委会批准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三位一体(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革命委员会和郊区革命委员会、铜港公社),合署办公;是月,郊区革命委员会会议取代了郊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1月21日,铜陵特区铜山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铜陵市铜山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铜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4月28日,铜港公社铜山大队、白鹤大队改为蔬菜队。
  1974年4月8日,撤销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恢复铜港公社革命委员会建制,隶属铜陵市革委会。 10月30日,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铜港人民公社正式分立办公。铜港公社党委下设办公室。
  1976年5月24日,根据安徽省革委会编制办公室(75)709号文件批复,铜陵市革委会研究决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保留铜港公社建制,与郊区合署办公。下设政工科、武装保卫科、生产科、办公室,并将铜陵市国营林场划归郊区领导。6月8日,铜陵市郊区党委成立,同时撤销铜港公社党委。同时,撤销铜港公社革委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隶属铜陵市革委会领导。
  1977年4月8日,井湖大队由铜陵市城建局划归郊区领导,成立郊区井湖大队。6月27日,郊区铜港公社农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8年3月18日,铜陵县西湖公社谢垄大队划归铜陵市郊区,改为蔬菜专业队。并成立谢垄大队管委会。11月3日,经铜陵市革委会批复,郊区铜山大队划分为两个大队。铜山大队一队至四队(农业生产队)成立周冲大队;铜山大队红旗生产队等七个蔬菜专业队成立铜山大队。
  1979年4月,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怀宁县月山公社的马鞍、旗星、牧岭三个农业大队划给铜山区管辖,由安庆铜矿"以矿带队"的形式扶持经营。
  198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贵池县铜山公社的杨村、南泉、显化三个农业大队划给铜山区管辖。 6月25日 铜陵市国营林场划归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领导。 9月19~20日,中国共产党铜山区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铜山召开。 9月25~26日,中国共产党铜陵市郊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11月26~30日,铜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铜山召开。(选举区人民政府区长等)
  1981年12月19~21日,铜陵市郊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至此郊区革委会被撤销,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成立。
  1982年5月10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历时三个月零五天圆满结束。郊区117名普查工作人员经过对全区十二个大队和一个集体户、131个生产队的普查登记,核查结果全区总户数3230户,总计人口14395人。
  1984年4月10日~14日,郊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有色招待所召开。4月15~19日,铜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铜山召开。9月29日,根据基层行政组织改革的精神,郊区五松、铜山、白鹤、古圣、谢垄、井湖、长江、联盟、新民、周冲、渔业、后冲12个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12个村的党支部换届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圆满结束。11月1日~3日,中国共产党铜陵市郊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1986年3月17日,郊区矿山公司成立,郊区矿管所随之撤销。6月7日,经省政府批准,郊区五松村524户,1895人由农业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转户后的五松村划归铜官山区管辖。
  1988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山区,成立铜陵市郊区铜山办事处、铜陵市郊区月山办事处,系郊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11月15日,鉴于行政体制及隶属关系的变更,铜山矿农办下属的杨村、南泉、显化三个大队更名为铜陵市郊区杨村村民委员会、南泉村村民委员会、显化村村民委员会,直属铜山办事处领导;安庆矿农办下属的旗星、牧岭、马鞍三所小学更名为铜陵市旗星小学、牧岭小学、马鞍小学,直属安庆矿区办事处领导。
  1989年10月20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138号会议纪要精神和省民政厅、省地名委名字185号文件的批复,设立铜陵市灰河乡,辖东风、马洼、太阳、五洲和灰河(原名中垄)五个村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驻灰河口,隶属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领导。
  1990年4月5日,灰河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灰河乡人民政府成立。
  1991年1月9日,郊区灰河乡马洼村划分为马洼、东元两个行政村。
  1997年3月6日,“中共铜陵市郊区东郊办事处工作委员会”、“铜陵市郊区东郊办事处”成立,系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6月26日,郊区白云居委会成立。该居委会是由白鹤村10、11、12三个转户居民组组建而成的。
  1998年12月12日,中共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委员会成立。1999年1月19日,郊区铜山镇人民政府成立,铜山办事处随之撤销。实行镇管村(居)体制,镇人民政府驻铜山铜牛路。
  2000年11月22日,郊区启动乡镇办党政机构改革。12月25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揭晓。普查结果显示,全区总户数10824户,总人口48958人,其中农业人口31762人。
  2002年5月26日,郊区第五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全区22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进行了统一换届。
  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
  郊区面积756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2004年)。注:本站目前还没有2004年、2006年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面积人口区域范围的数据。
  区人民政府驻友谊路。邮编:154004。代码:230811。拼音:Jiao Qu。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
  佳木斯市郊区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清代属三姓副都统管辖。清末,1909年(清宣统元年),划归桦川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7年设置佳木斯市,将佳木斯近郊的竹板、三合、洋草川等十余个村屯划归佳木斯市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第三区,1952年改为第四区,1955年10月撤销区的建制。1956年3月,将桦川县的太平山、三家子、新华等6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1957年11月,将桦川县的黑通、西格木、永安、裕太、大来、兴华6个乡及花园屯划归佳木斯市管辖。1958年3月8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置佳木斯市郊区。1968年7月,撤销郊区建制,所属农村公社由市直辖。1972年2月恢复郊区建制,管辖三合、松江、大来、永安、西格木等5个公社。1980年将桦南县的高峰、陡沟生产大队和依兰县的西高峰生产大队划归佳木斯市郊区管辖,设置高峰公社。1983年7月,将松江公社划分为松江、四丰两个公社。1984年4月,将敖其公社划分为敖其、群胜两个乡,其它公社均改为乡的建制。1985年,将大来、敖其两个乡分别改为镇的建制。
  1992年,佳木斯市郊区 佳木斯市管辖的市郊区。位于松花江南岸,从三面环绕城区,东与桦川县接壤,南与桦川、桦南县毗连,西南与依兰县分界,西北与汤原县隔江相望,北靠市区。全区总面积756平方公里,全区共辖2镇、7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万人;朝鲜、赫哲、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5%。区政府驻市区友谊路。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郊区辖5个镇、10个乡:莲江口镇、长发镇、望江镇、敖其镇、大来镇、建国乡、松木河乡、平安乡、高峰乡、群胜乡、西格木乡、沿江乡、四丰乡、松江乡、长青乡。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05988人。其中:莲江口镇 17974人、望江镇 17784人、大来镇 15959人、敖其镇 14145人、长发镇 16222人、建国乡 12206人、松江乡 53527人、平安乡 15554人、长青乡 58818人、西格木乡 13402人、四丰乡 17544人、群胜乡 6530人、高锋乡 5761人、沿江乡 19660人、松木河乡 3814人;省莲江口水稻研究所虚拟乡 17088人。
  2004年,市委、市政府批准郊区和永红区合署办公。2004年,将郊区的松江乡整建制划归东风区管辖;将四丰乡的南岗村整建制划归前进区管辖;将长青街道办事处的江南社区、万发社区、长青乡的长青村,四丰街道办事处的和平社区、四丰乡的新丰村划归向阳区管辖。调整后,郊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
  2005年,郊区辖:佳西街道、友谊街道、大来镇、敖其镇、望江镇、长发镇、莲江口镇、长青乡、沿江乡、西格木乡、平安乡、四丰乡、群胜乡。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佳木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63号):同意撤销佳木斯市永红区,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佳木斯市郊区管辖。郊区人民政府驻友谊路。
百科辞典
  jiaoqu
  郊区
  suburb
    城市市区以外、市界以内的环状地区。郊区的景观与市区不同,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低,大部分地区为田园、绿化带和一些工业区。
    早期的效区随城市的出现就产生了。中国早在周朝已从制度上划定:“邑外为郊。离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周礼·地官·载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郊区基本上是城市通过领属关系所控制的一个范围。那时城市与周围地域有一种内在联系,即“城乡共生”关系:郊区向城区提供食品、税赋和工业原料,城区向郊区提供保护、工业制品和其他服务。在工业革命后的近代和现代城市的城区与郊区之间,已不存在严格的城乡共生关系,因为城区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和服务对象不只限于郊区,也不只依靠郊区和附近乡村提供食品、原料。
    现代的郊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功能主要表现为:①园艺业和畜牧业,为城市提供蔬菜和乳品等不宜长距离运输和不易贮存的农产品。②安置占地面积大或有特殊要求而不宜布置在市区的工矿企业和其他设施,如铁路编组站、飞机场、污水处理厂等。③郊区住宅区。④风景区、公园、森林、疗养地、水源保护区、防护林带等,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提供城市居民游憩场所。此外,有些城市的郊区分布着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院校。
    根据郊区的职能可划分为两类:①现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迁居郊区(见人口流动),形成居住郊区。②城市一些迁至郊区的产业,同郊区原有产业占用的土地,形成雇佣郊区,或称生产郊区。有些学者提出两者的划分方法为:凡雇佣者与居住者之比在85%以下的郊区称为居住郊区;115%以上的郊区称雇佣郊区;此外,雇佣者与居住者之比在 85~115%之间的郊区则称为平衡郊区。60年代以来,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变成具有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一过程称为郊区化,即郊区的城市化。
    郊区范围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城市职能以及所处地区环境有关。通常城市越大,郊区范围也越大。大城市的郊区,土地利用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可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前者基本上属于城乡交错带。
     (姚士谋)
    
英文解释
  1. :  rural area
  2. n.:  environs,  faubourg,  outskirts,  precinct,  purlieu,  skirt,  suburb,  suburbia,  suburbs,  districts surrounding a town, etc,  Jiao District,  suburban district
法文解释
  1. n.  banlieue, faubourg
近义词
近郊等, 外围部分, 边缘部分
郊区村
郊区乡
相关词
中国山西太原地理旅游北京峡谷名胜
福州地名行政区比利时欧洲节日宗教长治
南津良寺北津良寺武汉汉口叶店盘龙城鞍山动迁
衡阳
包含词
南郊区
分类详情
张开沿江乡张开建国乡张开铜山镇张开四丰乡张开开发区
张开义井镇张开马厂镇张开杨家庄乡张开大辛庄镇张开友谊街道
张开长青乡张开河底镇张开西南舁乡张开大通镇张开平安乡
张开高峰乡张开荫营镇张开平坦镇张开李家庄乡张开旧街乡
张开桥南街道张开灰河乡张开莲江口镇张开长发镇张开望江镇
张开敖其镇张开大来镇张开群胜乡张开西格木乡张开松江乡
张开佳西街道张开莲江口监狱张开桥南办事处张开安庆矿区办事处张开东村乡
张开白泉乡张开两矿一公司长北街道故县街道老顶山镇
堠北庄镇黄碾镇西白兔乡松木河乡平潭镇
三郊乡燕龛乡辛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