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被子植物 : 林業樹種 : 櫻屬 > 鬱李
目錄
鬱李 Yu Li  

No. 2
  木名。薔薇科落葉小灌木。春季開花,花淡紅色。果實小球形,暗紅色。供觀賞。其材可為器具,仁入藥。古代又稱唐棣。 宋 李衎 《<宋景文公筆記>跋》:“栘者,今鬱李也,非開而反合者也。”《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玫瑰杜鵑,爛如雲錦;綉毬鬱李,點綴風光。” 魯迅 《書信集·緻山本初枝》:“棠棣花是 中國 傳去的名詞,《詩經》中即已出現。至於那是怎樣的花,說法頗多。普通所謂棠棣花,即現在叫作‘鬱李’的; 日本 名字不詳,總之是像李一樣的東西。”
植物名 Plant name
  植物名。落葉小灌木。葉卵形至披針狀卵形。春開花,淡紅色。果實小,球形,暗紅色,可食。種子稱鬱李仁,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部·鬱李》﹝釋名﹞:“薁李、鬱李、車下李、雀梅、常棣。”集解引 韓保昇 曰:“樹高五六尺,葉、花及樹並似大李;惟子小若櫻桃,甘酸而香,有少澀味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趙伯翁 肥大,夏月諸孫納李八九枚於其臍中,此必誤也。李或是鬱李耳,大如櫻桃,故可納入九枚也。”
No. 4
  種中文名:鬱李
  種拉丁名:prunus japonica thunb.
  種別名:爵梅,秧李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屬中文名:李屬
  屬拉丁名:cerasus
  海 拔:100-200米
  中國植物志:38:085
  英文植物志:9:407
  命名來源:(植物名實圖考)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高約2米;小枝纖細而柔,鼕芽極小,灰褐色,幼時黃褐色,幹皮褐色,老枝有剝裂,無毛。葉卵形或寬卵形,少有披針形卵形,長4-7釐米,寬2-4釐米,先端長尾狀,基部圓形,邊緣有銳重鋸齒,無毛,或下面沿葉脈生短柔毛,葉柄長2-3毫米,生稀疏柔毛;托葉條形,邊緣具腺齒,早落。花與葉同時開放,2-3朵,花梗長5-12毫米,無毛;花直徑約2悲哀;萼筒筒狀,無毛,裂片卵形,花後反折;花瓣粉紅色或近白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離生,比花瓣短;心皮1,無毛,花柱約與雄蕊等長或稍長。核果近球形,無溝,直徑約1釐米,暗紅色,光滑而有光澤。鬱李原産我國南方,性喜陽,樹體健壯,耐寒、耐熱、耐旱、耐潮濕。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抗旱,不怕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最好。
  同屬近似種:麥李(p.glandulosa thunb.),其與鬱李不同之處為葉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緣具圓鈍細鋸齒,齒端具腺。葉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葉片最寬處位於葉片的中部或近中部,葉柄無毛,也不具腺體。核果球形,紅色,有的腹縫溝槽,花多重瓣,有白、紅、紫紅等色,花期較晚,常與鬱李在山坡地混生。和鬱李同為春季園林優良開花灌木,栽培頗多。
  國內分佈:分佈廣泛,中國的華北、東北、華中、華南均有分佈,主要地區為黑,吉,遼,冀,魯,豫,浙。
  繁育栽培:播種、分根、分蘖、壓條均可。
  藥用價值
  性味甘、酸、平,無毒。
  成分鬱李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
  功用潤腸緩下,利尿,治浮腫腳氣。
  [腳氣足腫,大小便不通]
  鬱李仁15剋研爛,薏米仁15剋,水煎去渣,加白糖調服,一次服,以大小便通利為度。
  [小兒身熱不退]
  鬱李根一把,水煎作浴湯,每日1次洗沐。(浴時宜避風)
No. 5
  鬱李
  【釋名】 車下李、爵李、雀梅、常棣。
  【氣味】 酸、平、無毒。
  【主治】
  1、小兒驚痰實,二便不通。用大黃(酒浸後炒過)、鬱李仁(去皮,研為末)各一錢,滑石末一兩,一起搗和成丸子,如黍米大。二歲小兒服三丸,其他兒童根據情況加減,開水送下。
  2、腫滿氣急,睡臥不得。用鬱李仁一合,搗成末,和面作餅吃,吃下即可通便,氣泄出後即愈。
  3、心腹脹滿,二便不通,氣急喘息,腳氣浮腫。用鬱李仁十二分,搗爛,水磨取汁,薏苡三合,搗如粟大。一同煮粥吃下。
  4、皮膚血汗。用鬱李仁(去皮,研細)一錢,鵝梨搗汁調下。
簡介
郁李 简介
郁李 简介
  種中文名:鬱李
  種拉丁名:Prunus japonica Thunb.
  種別名 :爵梅,秧李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屬中文名:櫻屬
  屬拉丁名:Cerasus
  海 拔:100-200米
  中國植物志:38:085
  英文植物志:9:407
  命名來源:(植物名實圖考)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約2米;小枝纖細而柔,鼕芽極小,灰褐色,幼時黃褐色,幹皮褐色,老枝有剝裂,無毛。葉卵形或寬卵形,少有披針形卵形,長4-7釐米,寬2-4釐米,先端長尾狀,基部圓形,邊緣有銳重鋸齒,無毛,或下面沿葉脈生短柔毛,葉柄長2-3毫米,生稀疏柔毛;托葉條形,邊緣具腺齒,早落。花與葉同時開放,2-3朵,花梗長5-12毫米,無毛;花直徑約2悲哀;萼筒筒狀,無毛,裂片卵形,花後反折;花瓣粉紅色或近白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離生,比花瓣短;心皮1,無毛,花柱約與雄蕊等長或稍長。核果近球形,無溝,直徑約1釐米,暗紅色,光滑而有光澤。鬱李原産我國南方,性喜陽,樹體健壯,耐寒、耐熱、耐旱、耐潮濕。
生境分佈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抗旱,不怕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最好。
  國內分佈:分佈廣泛,中國的華北、東北、華中、華南均有分佈,主要地區為黑,吉,遼,冀,魯,豫,浙。
  繁育栽培:播種、分根、分蘖、壓條均可。
鬱李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
   鬱李的繁殖以分株、扦插為主,也可用壓條、播種、嫁接,但應用較少。一般單瓣種可用播種繁殖,重瓣種可用毛桃或山桃作砧木進行春季切接和夏季芽接繁殖。
  1.分株繁殖 一般在春季萌發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把整個株叢挖出,分成幾部分,然後重新栽植,栽後灌足水。
  2.扦插繁殖 可行枝插和根插。硬枝扦插比嫩枝扦插成活率高,生長快。硬枝扦插一般在早春發芽前進行,選一、二年生的粗壯枝條,剪成12-15cm長的插條,插入苗床,扦插深度為插穗的2/3-3/4,保持土壤濕潤。根插可在早春進行。掘取鬱李的根,剪成10cm左右的根段,平埋入苗床內,覆土厚度為3cm左右,然後覆草或地膜,以保持土壤濕潤。當萌發出不定芽時即可去掉覆蓋物,加強苗期管理。由於鬱李的根容易産生不定芽,也可直接用根插繁殖。
  3.於6月上旬採種,堆熟後將種籽洗淨陰幹,至秋季播種,還可將種子低溫沙藏後,於春季露地播種。
  栽培管理
   因鬱李適應性強,故栽培管理比較簡單粗放。移栽需在落葉後到萌芽前進行。在春季2-3月栽植時,穴內施腐熟的堆肥作基肥,栽後澆透水。成活後,可衹在幹旱時澆水。為了使植株花繁葉茂,可在成活後的前二、三年秋季於植株旁施腐熟的堆肥1~2鐵鍁。早春展葉前和4月開花前各施肥1次。 花後及時剪除殘留花枝,並疏除株叢內部的枯枝、纖弱枝,保持冠叢鬆散勻稱。鬱李在生長過程中根部萌蘖力很強,需加控製,應經常清除,保持優良株形。
  抗性強,耐旱,不畏煙塵。性喜光,常生於山坡林緣或路旁灌叢中。對土壤要求不嚴,惟以石灰岩山地生長最盛。萌蘖力強,易更新。
藥用價值
郁李 药用价值
  【性味】 甘、酸、平,無毒。
  【成分】 鬱李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
  【功用】 潤腸緩下,利尿,治浮腫腳氣。
  【附方】[腳氣足腫,大小便不通]:鬱李仁15剋研爛,薏米仁15剋,水煎去渣,加白糖調服,一次服,以大小便通利為度。
  [小兒身熱不退]:鬱李根一把,水煎作浴湯,每日1次洗沐。(浴時宜避風)
花木百科
  鬱李介紹
  鬱李 (prunus japonica)
  科屬:
  薔薇科
  別名:
  壽李
  形態特徵:
  根蘖很多,簇生成叢。小枝細密。葉卵殂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重鋸齒。花單生或2-3朵簇生,粉紅或近白色。核果球形,暗紅色。
  分佈與習性:
  産於我國中部各省;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佈。為落葉灌木。喜光。耐寒,耐旱,耐水濕。常生於海拔800m以下山坡林緣或路旁灌叢中。生長適應性強,在石灰岩山地生長最盛。花期3-4月。
  繁殖與栽培:
  播種、分株、扦插法繁殖均可。播種於6月上旬採種,堆熟後秋播,或低溫沙藏後翌春播種。分株在春季結合移栽進行。2-3月進行扦插。移植在落葉後到萌芽前進行,植株需帶宿土。
  應用:
  鬱李花時繁英壓樹,燦若雲霞;果熟時丹實滿枝。適於群植,宜配植在階前、屋旁、山坡上,或點綴於林緣,草坪周圍,也可作花境、花籬。鮮果可食,核仁可藥用。
英文解釋
  1. :  yu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