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鄒城博物館投訴電話 濟寧市旅遊投訴電話:0537-2235006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鄒城博物館位於城區南部,東依護駕山,南臨唐王湖,西接孟廟、孟府,人文環境獨特,地理位置優越。博物館占地2.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館藏文物1.5萬件。內設10個展廳,7個基本展廳分別是史前文物、古代青銅器、古代石刻、古代陶瓷、北朝摩崖刻經、古代書畫服飾和文物精品專題陳列,較好的展示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鄒魯古代文明。3個臨時展廳輪換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要求人們的參觀興趣。多媒體演示廳、餐室、商店能為觀衆提供服務,環境優美、舒適宜人的室外廣場更是市民和觀衆休閑娛樂的好地方。走進博物館,將會領略到推開歷史之門的沉重和喜悅。 | | 鄒城市博物館 首批國傢三級博物館。位於鄒城市區南部, 嶧山路東側。南與唐王湖公園相連, 東與護駕山相望, 西臨孟廟、孟府, 地理區置優越 鄒城博物館,人文環境獨特,交通便利。博物館造型為傳統仿古式建築,坐北朝南, 建築主體為中軸對稱式, 建築體量宏偉、雄渾博大, 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營造出鄒魯文化的歷史氛圍。這座歷史文化殿堂已成為鄒城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
鄒城博物館總占地面積 24500 平方米( 36.8 畝 ), 建築面積12500 平方米, 主體建築為四層, 其中地下一層為文物庫房區。地上三層共設十一個展廳, 分別為:一層設有五個展廳 ,分別為鄒魯文明之光( 史前文化 ) 、青銅器( 商、周文化 ) 、古代石刻藝術、( 秦、漢文化 ) 、鄒城文物精品、臨時展廳。一層還設有貴賓室、接待室、商店、辦公用房和安全監控室。二層設有五個展廳 , 分別為北朝摩崖刻經拓片展、古代陶瓷器、古代書畫服飾、明魯王朱檀墓文物精華展、臨時展廳。二層還設有學術報告廳、會議室和辦公用房。三層為大型展廳 , 舉辦亞聖孟子生平事跡陳列。
鄒城博物館是歷史綜合性博物館 , 主要展示鄒魯文化六千年悠久的歷史 , 展示建國五十年來重大考古發現及其成就 , 陳列展出各個時期、各種類別的文物珍品。在陳列設計中 , 將展出內容與陳列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使鄒城博物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 人民群衆學習歷史的課堂。 | | 鄒城是儒傢文化的發源地 , 歷史底藴豐厚 , 地域文化特色突出 , 地上、地下文物遺存特別豐富。鄒城博物館陳列設計總體要求是: 以尊重傳統文化為根基 , 力求突出鄒魯文化博大精深的歷史內涵 , 強調高雅質樸的文化品位 , 全面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和藝術風采。
在具體陳列設計中要具有時代精神,強調文化品位,突出地方特色。要以滿足觀衆審美意識為標準 , 以“讓文物說話 ,讓觀衆讀懂鄒魯文明史”為目的。陳列設計的風格應簡潔、凝煉、貼切 , 充分體現出設計者豐富的造型語言 , 意匠風韻。
要充分滿足展出的使用要求 , 多側面、全方位展示每一件文物的歷史、藝術魅力。陳列設計必須以文物安全為前提。除滿足文物陳列的需要外 , 還必須考慮到博物館的學術功能、教育功能、文物科研和交流功能 , 努力創造具有時代風采 , 國內地、市級博物館一流的設計水平。 | | 1 、展廳陳列
鄒城博物館陳列的原則是 :1) 歷史編年與專題陳列相結合。2) 精選文物與新穎設計相結合。 3) 讓精美文物說話與觀衆讀懂相結合。
鄒城博物館陳列內容主要有三種類別 , 一是以歷代出土文物為主的歷史類陳列 , 二是文物精品、古代書畫、服飾、拓片等文物為主的藝術類陳列 , 三是臨時接展的各類社會教育、近現代書畫、藝術、地方文化等綜合類陳列。
在陳列中要從展廳的實際空間出發 , 科學的進行空間組合 ,充分利用有效空間。按照順時針設定展綫 , 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 , 通過地臺、道具 , 把文物大體安排在 85-100 釐米的高度以上 , 以便取得最佳視覺效果。在陳列方式上可根據不同的陳列展出要求和文物分類 , 靈活采用組合式陳列 ( 利用壁鑫和中心櫃的組合 , 形成不同的空間 , 又互相連接、循序前進 , 從而打破單一的空間模式 , 使觀衆不斷産生新鮮感 , 保持盎然的興趣 ) 。開放式陳列 ( 如石刻陳列、營造一種莊重肅穆的氛圍 , 打破文物禁錮在狹小空間的沉悶感 , 使文物陳列在古樸、典雅、凝重的氣氛中 ) 。韻律式陳列( 在陳列壁櫥與中心櫃組合時 , 做到疏密相間、錯落有緻 , 使陳列富於變化和韻律感 ) 等多種陳列形式。
( 在陳列壁櫥與中心櫃組合時 , 做到疏密相間、錯落有緻 , 使陳列富於變化和韻律感 ) 等多種陳列形式。陳列文字說明標牌 , 力求簡潔明了 , 盡量簡化。版面除采用必需的文獻、銘文、拓片、地圖、放大照片等輔助手段說明展品內容外 , 基本不加文字說明。陳列應莊重、文物擺放要平穩。照片、文字、圖表嚴謹。櫥窗、墻、地面色調要沉着、古樸 , 各展廳色調應與文物陳列協調一致。
在展室的關鍵部位設置文物重器 , 輔助展品 ( 如銅編鐘等 )依據出土文物式樣復製製作。要根據每件 ( 組 ) 文物的形狀、體量、質地、價值、審美情趣恰當合理地設計出最佳方案。要根據實際需要 , 適當地設計遺跡或遺物的復原模型、燈箱、照片等輔助展品。
2 、文物安全 : 文物陳列單元空間安全防盜應視為文物陳列的基本要求。要配合整個展廳的防盜監測報警係統和防火報警係統 , 確保展櫥內文物絶對安全、要考慮到室內溫度、幹濕度對櫥內文物的影響 , 最低度減少對文物的損害。
3 、文物照明 : 陳列廳內及櫥內文物的照明以人工光源為主 ,照明設計要與博物館整體弱電係統協調 , 要充分考慮到人工光源對文物的有害影響 , 努力把這種影響控製在文物可接受的安全係數之內 , 要充分滿足觀衆參觀的最佳視覺效果的要求。
總之 , 展廳的陳列設計既要滿足文物陳列功能 , 又要考慮到文物保護、安全防盜功能 , 還要考慮到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學術功能、文化交流功能以及觀衆的休閑、購物需要 , 使博物館成為歷史藝術的殿堂 , 文化交流的舞臺、學習研究的陣地、休閑活動的場所。 | | 博物館整體建築、室內公共空間以及十一個不同類型的展廳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陳列設計要於整個建築的外觀、門廳、接待室、旅遊紀念品商店等公共環境的氛圍融為一體。內部環境設計要與外部環境設計相銜接 , 相協調 , 設計風格既要有個性 , 又要有共性、內部環境的區域劃分、空間位置、藝術氣氛、意念表達諸方面既要有區別 , 又要有聯繫。頂面設計要從安全可靠的前提出發 , 樸素、大方。壁面要與展櫥協調一致 , 高雅、沉穩 , 註意吸音、防塵的效果 , 地面色調與整體環境和諧統一。 | | 博物館共設 11 個陳列展廳 ,( 其中 3 個臨時展廳 ) 展廳總面積 4797、2平方米。一、二樓10個展廳, 建築面積約3997、2平方米。參見鄒城市博物館設計圖紙 , 分述如下 :
1 、鄒魯文明之光 ( 一樓序廳東側展廳 ): 建築面積 313、3平方米 , 展覽分為兩部分 , 展出以鄒城野店遺址為主要內容的新石器時代文物 100 件。第一部分 : 陶器 , 包括陶鼎、陶豆、陶鬹、陶盉、陶杯等。第二部分 : 玉環、玉鏟、石斧、石鏟、石錛、骨飾品、骨形器等 ,( 復原新石器時代人們生産生活場景模型 ) 。通過陳列要反映鄒城悠久的文明史 , 展示鄒城始社會時期的社會風貌。
2 、古代青銅器 ( 一樓東北角展廳 ): 建築面積 417.8 平方米 , 展覽分為五部分 , 展出鄒城發現出士的商、周至漢晉時期的青銅文物 120 件。第一部分 : 銅禮器 30 件 , 包括銅鼎、銅鬲、銅簋、銅豆、銅爵、銅觶、銅觚、銅卣、銅勺、銅洗、銅匜、銅盤等 , 藉展戰國列鼎 9 件。第二部分 : 兵器 20 件 , 包括銅戈、銅劍、銅弩、銅鏃。第三部分 : 銅樂器 : 有甬鐘、銅饒等 , 並依據鄒城出土編鐘式樣 , 復製全套大型編鐘。第四部分 : 銅鏡40 多面 , 包括漢、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代表性銅鏡。第五部分 : 銅璽印、銅車馬器等。通過展覽要全面展示鄒城商、周歷史及青銅文明及青銅藝術。陳列設計要藉助於燈光效果及背景烘托 , 突出表現鄒城古代青銅器獨有的藝術魅力。
3、古代石刻藝術(一樓東南角展廳):建築面積451、5平方米 ,展覽分為三部分,展出秦漢刻石、漢代畫像石刻、立體石刻的歷代精品60件,第一部分 : 秦漢刻石三塊,有秦嶧山刻石、西漢萊子侯刻石等。第二部分 : 漢代畫像石刻43塊,內容涉及社會生産、社會生活、歷史人物故事、神話傳說。第三部分 :立體圓雕藝術品12件,有漢代石人、石羊,金代石人、石羊、石獸。元代盤竜柱等。此展覽內容廣泛,風格多樣,陳列設計擬采用開放式陳列,以充分展示秦漢書法之美,漢代社會深沉博大的文化精神,要充分體現出鄒魯先民朝氣蓬勃、自強不息的生命力。
4 、鄒城文物精品 ( 一樓序廳西側展廳 ): 建築面積 304.9平方米 , 展覽分為三部分 , 展出鄒城出士的各時期代表性文物精品 100 件 ( 組 ) 。第一部分 : 青銅器 23 件 , 包括銘文銅器、銅兵器、銅樂器、銅鏡等。第二部分 : 陶瓷器 42 件 , 包括陶量、彩繪陶器、刻銘墓磚、陶牛馬車、三彩爐、明墓俑、青瓷虎子和水註、青花雲竜紋罐和纏枝梅瓶、竜泉窯三足爐和雙耳瓶等。第三部分 : 金銀玉石器 20 件 , 包括玉璧、玉劍首、玉帶、翠牛、翠馬、翠鐲、石鋸、圍棋子、蕉葉白硯等。通過此展覽 , 全面展示代表鄒魯文化歷史遺珍 , 通過陳列設計要體現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和鮮明的地域時代風格 , 給人以永恆的美感享受和睿智的啓迪。
5 、古代陶瓷器 ( 二樓東側展室 ): 建築面積 313.3 平方米 ,展覽分為兩部分 , 預計展出商周至明清時期的陶瓷器 120 件。第一部分 : 陶器 60 件 , 包括化肥廠遺址出士的商代陶罐、陶盆 ,西丁遺址出士的商代陶罐 , 邾 國故城遺址出土的東周陶量、陶文 , 竜水墓群出土的西漢彩繪陶紡、陶盒 , 廟東古墓出士的東漢陶竈、陶罐 , 謝莊古墓出士的三國釉陶罐 , 劉寶墓出土的西晉陶器。第二部分 : 瓷器 60 件 , 包括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各種瓷器。
6、北朝摩崖刻經拓片展 ( 二樓東北角展廳 ): 建築面積 417.8平方米 , 展覽分為鄒城境內鐵山刻經、崗山刻經、葛山刻經、尖山刻經、峰山刻經五個部分 , 內容以鄒城境內的北朝摩崖刻經拓片為主 , 並輔以照片文字。通過展覽 , 將生動地再現鄒城北朝摩崖刻經的整體風貌 , 展現其歷史、藝術價值進一步展示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
7、古代書畫服飾 ( 二樓東南角展廳 ): 建築面積 451.5 平方米 , 展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 : 預計展出館藏書畫 40 幅 ,有董其昌、丁雲鵬、藍瑛、瀋周、李鱓、鄭燮、王翬、惲壽平等明清時期著名書畫傢的作品。第二部分 : 服飾 10 件 , 以李裕庵墓出土的元代服飾為主 , 包括魯綉山水人物裙帶、魯綉花卉女裙帶、魯綉女鞋、魯綉花卉人物女夾袍等具有典型魯綉特點的珍稀精品。
景區交通:位於城區南部,東依護駕山,南臨唐王湖,西接孟廟、孟府,人文環境獨特,地理位置優越。
旅遊食宿:鄒城賓館、鄒城國際飯店等。
當地美食:笨雞、辣湯、菜煎餅、蔥油魚等。
當地特産:元豐核桃、灰埠大棗、瓦屋香椿芽、牙皂等。
周邊景區:“三孟”(孟廟、孟府、孟林)、明魯荒王陵、嶧山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