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燨
  (1915~1987年)
  邹元燨,浙江平湖人。民国26年(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民国31年,公派赴美国留学,在钢铁中心匹兹堡的卡尼基理工学院冶金系学习。民国36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是年6月回国。先在南京资源委员会工作,后在浙江大学任教授。解放后,调入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历任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等职。
  50年代初,他和周仁合作对包头含氟稀土铁矿高炉冶炼中氟的行为和冶炼过程进行研究,解决了含氟铁矿高炉冶炼问题并取得高炉设计所需数据,使包钢得以投入全面的开发。1957年,他又承担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任务,在国际上首先采用钒、钛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实现风口喷吹新技术。同时,他还进行大量的综合利用研究,完成包钢高炉渣中提取硅稀土合金。
  60年代后,他致力于半导体材料和有关高纯金属及其物理化学研究。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出高纯金属镓、磷、砷等,为国内高纯金属研究和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后,他继续致力于砷化镓材料质量的提高及缺陷的研究,运用物理化学观点研究结构缺陷,提出砷化镓结构缺陷模型的新理论。
  在40年的科学生涯中,邹共撰写了百余篇学术论文。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先后被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化学学会理事和上海市金属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