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氏鱼(dunkleosteus)快速、强大并且乐于吃下所有东西
情报(information)
中文名称( chinese)→ 邓氏鱼
拉丁文学名( name)→ dunkleosteus
发音(pronounced)→ dunk-lee-owe-stee-us
含义(meaning)→ ..
门(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纲(class)→ placodermi 盾皮鱼纲
目(order)→ arthrodira 节颈鱼目
科(family)→ dinichthyidae 恐鱼科
属(genus)→ dunkleosteus 邓氏鱼
模式种(type species)→ ...
其它种(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
时代(period)→ 晚泥盆纪3亿7千万-3亿6千万年前
分布(found in)→ 摩洛哥,非洲,波兰,比利时,美国
发现地层(stratum)→ ...
天敌(natural enemy)→ 可能无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体长(length)→ 长8-10米
推测体重(mass)→ ...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邓氏鱼看起来像是凶暴的猛兽:强有力的体格加上包裹着甲板的头部。它的体型呈流线型,有点像鲨鱼。邓氏鱼缺少真正的牙齿,而以两长条嶙峋的刃片代替,可以咬断和粉碎任何东西。色素细胞暗示邓氏鱼的背部为深色、腹部为银色。这种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它吃鱼、鲨鱼甚至它的同类。且这看起来是邓氏鱼忍受消化不良的结果:它的化石常和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在一起。
据国外媒体11月29日报道,这是一种史前海洋最凶猛的肉食动物,即使在4亿年后人们看到它的化石仍然会感到敬畏。它非常大,这意味着它可以将鲨鱼撕成两半。 英国皇家学会期刊《生物书简》上,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学系主任的菲律浦-安德森博士和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马克-威斯特尼特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论文。安德森博士在文章中称,通过对它的化石进行复原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海洋鱼类的牙齿撕咬力超过人类目前所知的其它所有生物。
身披“盔甲” 口长骨刃
这种鱼被科学家命名为邓氏鱼(dunkleosteus),大约生活在4.15亿年到3.6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那时,海洋鱼类是这颗星球上的主宰。在这个时期最早的鲨鱼已经出现了,但它们的状况却非常令人担忧,因为在那个时代很多海洋生物都以鲨鱼为食物。事实上,鲨鱼是在邓氏鱼灭绝之后才开始进化的更大,至于是什么原因致使邓氏鱼灭绝还不清楚。
样子古怪凶猛的邓氏鱼长约10米,重达4吨,它的全身覆盖着坚硬无比的“盔甲”一般的硬壳,能顷刻间将猎物粉碎殆尽,即使鲨鱼也不是它的对手。它的体型呈流线型,有点像鲨鱼。
然而,这种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在它的嘴里长有两排长长的,像刀片一样的骨刃,再借助它强有力的下颚可以咬断和粉碎海洋里的一切生物。因此,科学家们称邓氏鱼才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撕咬力最强大的动物,是“第一个肉食动物之王”,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鲨鱼。
邓氏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几乎吃它想吃的任何东西,在它的食谱里面包括了有着坚硬外壳的菊石(已灭绝的头足动物),以及其他的许多有着硬壳的动物和原始鲨鱼,甚至还可以进食比它的嘴要大得多的凶猛海洋鱼类。安德森说:“邓氏鱼几乎可以吃掉它那个时代的任何东西。”
邓氏鱼其实是由一种叫做盾皮鱼的鱼类进化而来,之所以叫它盾皮鱼是因为在这种鱼的头部和颈部都覆盖着厚厚的盔甲。邓氏鱼也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颌类脊椎动物。
牙齿撕咬力每平方厘米可以达到5600公斤
为了精确的计算出邓氏鱼的撕咬力,安德森及其同事对邓氏鱼的化石骨骼的肌肉组织进行复原,还制作了一个生物力学模型来模拟它的撕咬和运动,来验证其是否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有力的撕咬者。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对邓氏鱼的化石进行了牙齿肌肉复原。他们惊奇地发现,邓氏鱼的口腔机能非常独特,它依靠四个关节活动时产生的力量进行撕咬。这种独特的机能不仅可以产生极大的撕咬力,还可以使得邓氏鱼以非常快的速度来撕咬猎物。
研究发现,邓氏鱼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迅速地张开自己的嘴,然后快速将猎物吞入口中,几乎很少有鱼类能够逃脱这种强有力而且快速的撕咬。对于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来说,既拥有强壮的力量,又拥有快而准的速度,是非常困难的。
测量发现,邓氏鱼的牙齿在闭合的一瞬间,所有的力量都会瞬间聚合在牙齿前端极小的区域内,每平方厘米可以产生高达5600公斤的撕咬力。在一般情况下,一名体重63公斤的女性,当她脚穿鞋根为0.5厘米的高根鞋踩住丈夫的脚上时,产生的压力为127公斤每平方厘米。
他们说,邓氏鱼的嘴巴的撕咬力可以惊人的达到5000公斤。而在目前仍然活着的生物中,美洲鳄的撕咬力最为强大,可以达到963公斤,但这与邓氏鱼比起来不足以相提并论。而另外一些动物,如人的牙齿撕咬力为77公斤,狗的撕咬力则只有57公斤。
从事此项研究的美国菲尔德博物馆鱼类馆馆长威斯特尼特说:“一条巨大的大白鲨的撕咬力可能也只有它的一半。这使它加入到了地球上存在过的最有力的撕咬者的行列,如美洲鳄和霸王龙等。”
安德森博士说,“这项研究表明,在我们研究动物化石的过程中,机械工程学原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事实上不可能看到这些动物进食或者撕咬,但我们通过检测这些保存的化石并将它们复原,来合理推测这些动物当时可能的行为。” |
|
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粉碎任何东西。色素细胞显示,邓氏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呈银色。体长10米左右,体重约4吨。
正面
邓氏鱼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拥有异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为当时最强的食肉动物。古代鲨鱼、头足类(鹦鹉螺、菊石)、甚至自己的同类,都是它的食谱。拥有如此旺盛食欲的邓氏鱼,却一直经受着消化不良的困扰,在发现的化石周围,经常能发现一些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的残骸。同时,也能发现一些邓氏鱼从胃部反刍出来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比如其他盾皮鱼类的头甲和软体动物的碳酸钙质的外壳等。 |
|
邓氏鱼的咬合力每平方厘米可以达到5300公斤!!!
为了精确的计算出邓氏鱼的咬合力,生物学家对邓氏鱼的化石骨骼的肌肉组织进行复原,并制作了一个生物力学模型来模拟它的撕咬和运动,来验证其是否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有力的撕咬者。在研究过程中,生物学家还对邓氏鱼的化石进行了颌骨的肌肉复原。他们惊奇地发现,邓氏鱼的口腔机能非常独特,它依靠四个关节活动时产生的力量进行撕咬。这种独特的机能不仅可以产生极大的咬合力,还可以使得邓氏鱼以极快的速度来撕咬猎物。
邓氏鱼的牙齿
研究证明,邓氏鱼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迅速地张开自己的嘴,然后快速将猎物吞入口中,几乎很少有鱼类能够逃脱这种强有力而且快速的咬合。对于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来说,既拥有强壮的力量,又拥有快而准的速度,是非常困难的。邓氏鱼的牙齿在闭合的一瞬间,所有的力量都会瞬间聚合在牙齿前端极小的区域内,每平方厘米可以产生高达5300公斤的咬合力。在一般情况下,一名体重63公斤的女性,当她脚穿鞋根为0.5厘米的高根鞋踩住丈夫的脚上时,产生的压力为127公斤每平方厘米。现存物种中咬合力最强的是美洲鳄,咬合力可以达到963公斤,但这与邓氏鱼的5300公斤的咬合力实在无法相提并论。而另外一些动物,如人的咬合力为77公斤,狗的咬合力则只有57公斤。
从事此项研究的美国菲尔德博物馆鱼类馆馆长威斯特尼特说:“一条巨大的大白鲨的咬合力可能也只有邓氏鱼的一半。这使它加入到了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强的撕咬者行列,如美洲鳄和霸王龙等。”
研究邓氏鱼的安德森博士说,“这项研究表明,在我们研究动物化石的过程中,机械工程学原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事实上不可能看到这些动物进食或者撕咬,但我们通过检测这些保存的化石并将它们复原,来合理推测这些动物当时可能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