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方 : 藥品 > 通經甘露丸
目錄
No. 1
  通經甘露丸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當歸240 丹皮120 枳殼60 陳皮60 靈脂90 砂仁60 熟地120 生地120 元鬍120(炙) 熟軍240 赤芍90 青皮90 香附750(炙) 炮薑60 桂心60 三棱240 莪術240 甘草60 藏紅花60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醋1.5千克,蘇木120剋,煮取汁,泛為小丸。每服6~9剋,溫開水送下。
  【功用】活血化瘀,理氣消癥。
  【主治】婦人月經不通,或有癥瘕癖塊,少腹脹痛,骨蒸勞熱。
No. 2
  真實藥盒
  性狀:水丸。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用於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癥包塊,子宮內膜異位癥結節包塊。結核性包塊,陳舊性宮外孕血腫等。 
  用法及用量:每次6g,每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國藥準字:Z22024430
  規格:水丸:每袋重6g。
  生産廠傢:吉林竜泰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獨傢,中藥保護婦科産品
  其它:孕婦忌服。
  通經甘露丸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當歸240 丹皮120 枳殼60 陳皮60 靈脂90 砂仁60 熟地120 生地120 元鬍120(炙) 熟軍240 赤芍90 青皮90 香附750(炙) 炮薑60 桂心60 三棱240 莪術240 甘草60 藏紅花60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醋1.5千克,蘇木120剋,煮取汁,泛為小丸。每服6~9剋,溫開水送下。
  【功用】活血化瘀,理氣消癥。
  【主治】婦人月經不通,或有癥瘕癖塊,少腹脹痛,骨蒸勞熱。
  通經甘露丸
  【組成】大黃16兩(4兩用頭紅花4兩,入水取汁浸1日,不用紅花;4兩以童便入????2錢浸1日,取出曬幹,不用童便;4兩用好酒浸1日,令軟,切片如杏核大,曬幹,入去皮巴豆35粒,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4兩用當歸4兩入淡醋浸1日,曬幹,不用當歸。上4份共合1處),南木香2兩,百草霜5錢。
  【來源】《回春》捲六。
  【主治】婦人經血不通,崩漏腸風,赤白帶下,血氣五淋,産後積血,男女五勞七傷及小兒骨蒸勞熱,夫婦陰血陽精不交。
  【方法】上為細末、以當歸、醋紅花水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40丸,空心溫酒送下。
中藥部頒標準
  通經甘露丸
  拼音名:TongjingGanluWan
  英文名:
  書頁號:Z1-123標準編號:WS3-B-0121-89
  【處方】 當歸   120g桃仁(去皮)120g紅花120g
  牡丹皮120g幹漆(煅)120g牛膝120g
  三棱(麩炒)15g莪術(醋炙)30g大黃(酒炒)120g
  肉桂(去粗皮)120g
  【製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性狀】 本品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花冠碎片黃色,有紅棕色或黃棕色分泌管,
  花粉粒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60μm,外壁有刺,具3個萌發孔。石細胞類圓形或長方
  形,壁一面菲薄。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嚮交錯紋理。薄壁細胞含草
  酸鈣砂晶。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有時數
  個排列成行。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2頁)。
    【功能與主治】 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用於血瘀阻滯所致經閉不通,小腹疼痛,
  或經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以及瘕積塊。
    【用法與用量】 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6g,一日2次。
    【註意】 孕婦忌服。
    【規格】 每100粒重6g
    【貯藏】 密閉,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