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通教寺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通教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通教寺在東直門內北小街針綫鬍同19號。占地2500多平方米。原為明代太監所建,清時改建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1942年,由福建來京的尼僧開慧、勝雨二人住持該廟,對該寺進行了擴建,更名為“通教寺”。通教寺在重修後,山門3間,寺院西端為大雄寶殿,南北二樓兩層共40間,北樓後有清泰寮3間,北廂房,最西為伽藍殿,中間5間為齋堂,名為五觀堂,南配殿7間,中間3間為念佛堂,西1間為祖師殿,東頭3間為寮房。1943年,勝雨成立了尼衆八敬學苑,把通教寺作為斂收財物的場所建了書苑,1981年初,重新修繕。
No. 2
  通教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東直門內針綫鬍同的尼僧寺廟,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它最早為明代一太監創建,清代明改建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1941年時,由尼僧印和為住持。這時廟已破敗,殿宇傾圮,佛像殘毀。1942年,開慧勝雨接管後,四處募化,對該寺進行了擴建。將山門改為坐西朝東,又遷移寺廟周圍的居民,廟區擴大到4畝多地(近300多平方米),還將廟更名為“通教寺”.
  重修後的通教寺,山門3間,寺院西端為太雄寶愉,南北二樓兩層共40間。北樓後有清泰寮3間。南北配殿中有伽藍殿、五觀堂、念佛堂、祖師殿等。
  寺內的宗教活動,因以修持戒律為本,以淨土為宗,念佛為歸。以學經論為輔,所以清規戒律比別的廟嚴格,宗教活動也多。例如:規定每年從農歷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全寺尼衆“結夏安居”,專修“戒、定、慧”三學。也就是在這三個月內,除為僧衆辦事和父母師長病喪等事外,90天不許出山門。
  在“結夏安居”期間內,並不是舒舒服服度過的,其任務比平時更重。除完成日常功課外,還規定有“私功課”。這是據個人情況而定,有人規定在這期間讀完一遍80捲的《華嚴經》;有人剌血寫經;有人念佛或燃香、燃燈等。總之,必須定出項目,天天檢查成績。越接近圓滿,功課越緊。到七月十四日晚,要“通宵懺禮”:像風把草颳倒那樣伏地拜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拜過一個多鐘頭,就坐下略事休息,然後再拜。
  乘車路綫:地鐵東直門站下車,或413、815路公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