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北京 >通州区 > 通县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通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州城更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始建于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最初称为路县,取水路、陆路交通方便之义。东汉光武帝时改称潞县。金朝建中都于北京后(公元1151年),于潞县置刺史州,取“漕运通济”之义,命名为通州。通州自此而得名,并延续至今。辛亥革命后1914年(民国三年),通州改为通县,隶属京兆尹;1928年(民国十七年)裁京兆,通县属河北省。1948年12月14日通县全境解放。城乡实行县、市分别建置,县和通州市同属河北省所辖。1949年2月,通州市划归北京市所辖,同年8月又划归河北省所辖。1958年县、市合并,改为通州区划归北京市。1960年撤销通州区,恢复县建制,称通县至今。通州城在历史上,随着漕运昌盛曾经呈现出“万舟骈集”的壮观景旬。元代初期,在都水监、大科学家郭守敬的主持下,开凿了通惠河,漕运更加发达,元、明两代漕运达到极盛时期,每年船只总数达到3万余艘,在通州装卸的货物无数,其中仅粮食一项最多可达600余万担,总计10亿余斤。当时有朝廷管理漕运的衙署机构和沿海各省的漕运局数十个设在通州。有诗描写到:“城依红云下,门临潞水滨,宝鞍骑骏马,多是帝京人”。通州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仅是辽金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南粮北运的漕运仓储重地,而且是京东重要的贸易中心。清朝雍乾年间,漕运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通州的水陆枢纽作用更加突出,南来北往的船只首尾衔接十几里,进京陛见的官员,争名于朝的举子,逐利于市的商贾,以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商旅,人来客往,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当时的通州就已有“小燕京”之称。通县城文物古迹众多,城北有建于辽代的燃灯佛舍利塔,城西有著名的八里桥,城南有著名京东古镇——“张家湾”,城内西海子公园有明末著名的学者李贽先生墓
  通县又称“潞县”,“通县在汉为路县,后汉加水旁为潞县。原址在运河之东,距城八里,今呼古城,尚有遗址,惟何时徙治河西无从查考。金天德三年升县为州,名通州。清顺治十六年省郭县入州,仍名通州。民国二年二月,改名通县;民国四年,划全县为自治十三区,城关为第一区,四乡分为十二区;十八年四月改定新区制,划为八区,城关仍为第一区,旧第二第十二两区合并为第二区,旧第三第九两区合并为第三区”
  通县是京东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讯发达,电力充足。京哈(102国道)公路、京津(103国道)公路、京津墉高速公路由西向东贯穿境内,京通快速路1995年底已正式通车,从北京到通县只需15分钟的路程,拟建中的京沈高速公路也将越境而过,拟建中的北京外二环路将纵贯南北,使境内公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京秦电气化铁路、京承铁路交织于通州卫星城内,京通地铁也即将修建。通县境内有县级公路20条,总长201.4公里,乡村公路总长1245.1公里,是全国第一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随着北京市“9511”工程的顺利实施,通县电力资源紧张的总是得到了彻底的缓解,全县电力充足,县西南热电厂年发电能力7000万度,充足的电力保证了通县生产、生活用电的稳定。通县开通了15个程控电话支局,城乡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8万门,移动电话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通县与国内外交往的距离。
  通县已经成为京东商贸中心。一个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正在通县逐步形成。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Tong Xian
  通县
  Tong Xian
    北京市工农业生产较发达县份。首都东部交通枢纽。位于市境东南部。面积870平方公里,人口60万。县府驻通州镇。西汉置路县,东汉改“路”为“潞”,曾为渔阳郡治。金于潞县置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明废潞县之名专称通州。1911年后称通县。1958年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先称通州区,1960年改通县。县境皆为平原,20米等高线东西斜穿中部。北部略高,有坡岗地,为草甸褐土;南部低洼,旧多湖泊沼泽,为浅色草甸土、盐碱土等。年均温11.2℃,降水量679毫米,无霜期192天。河渠纵横,主要有潮白河、北运河、通惠河等,水利资源丰富,排灌条件良好。耕地6万公顷,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以机械、化工、纺织、金属冶炼、橡胶、印刷、食品等部门为主,有中央和市属大型企业、仓库及医院、科研机构多处。通州镇为北京东郊以机械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卫星城,西距市区中心22公里,常住人口12万。旧日为京杭运河北端主要码头,系漕运、仓储重地,北京水上门户。京承(北京—承德)、京秦(北京—秦皇岛)铁路和京山(北京—山海关)、京塘(北京—塘沽)公路横穿境内。县境有北周始建的燃灯佛塔、明永通桥(八里桥)、李卓吾(贽)墓等名胜古迹。其南张家湾是元、明、清三代大运河重要码头,繁盛一时。
     (尹钧科)
    
包含词
旺通县斯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