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mí ér bù fǎn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解釋: 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資料來源: 漢·王粲《為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
|
|
迷路後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漢 王粲 《為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三國志·魏志·程曉傳》:“況姦回暴露,而復不罷,是袞闕不補,迷而不返也。”亦作“ 迷而不反 ”。《三國志·蜀志·鍾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 晉 慧遠 《答桓南郡書》:“可謂下士聞道而大笑之,真可謂迷而不反也。” 宋 陸九淵 《與曾宅之書》:“主客倒置,迷而不反,惑而不解。” |
|
【詞目】迷而不返
【拼音】mí ér bù fǎn
【解釋】〖釋義〗迷失了道路,不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道改正。
【出處】漢·王粲《為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
【示例】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程曉傳》:“況姦回暴露,而復不罷,是袞闕不補,迷而不返也。”
【近義詞】迷而不反
【反義詞】迷途知返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
迷而不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