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邊緣鱗蓋蕨
目錄
No. 1
  邊緣鱗蓋蕨 [碗蕨科] [鱗蓋蕨屬]
  別名:小葉山雞尾巴草
  拉丁名:microlepia marginata
  産地分佈:
  廣泛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越南、日本、尼泊爾、斯裏蘭卡也有。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灌叢中溪水邊沙地。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緑草本植物。植物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葉片短圓三角形,長達55釐米,寬15—25釐米,1—2回羽狀裂,有短硬毛;孢子囊群沒每小裂片有1—6個,囊群蓋半半杯形。
  生長習性:
  邊緣鱗蓋蕨性喜溫暖,潮濕,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培養土均能生長了好。與一般的蕨類植物比較,稍喜陽光。鼕季應保持稍幹,越鼕溫度應該在5℃以上。邊緣鱗蓋蕨枝葉茂盛,栽培容易。
  園林用途:
  在長江以南可以種在溪邊、池旁及林緣,也可作為觀葉植物種植在建築物稍陰濕處,甚少盆栽。
  繁殖培育:
  分株法繁殖。
  【藥名】:邊緣鱗蓋蕨
  【來源】:為碗蕨科植物的全草。
  【功效】:解毒消腫。
  【主治】:用於跌打損傷、閃挫扭傷、金傷、瘀血腫脹、癰疽瘡瘍、癤腫等。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2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鮮品為優。
  【別名】:邊緣鱗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小葉山雞尾巴(浙江)、黑雞婆、冷蕨萁(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拉丁名】:microlepiamargihaea(houee) c. chr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花木百科
  邊緣鱗蓋蕨介紹
  邊緣鱗蓋蕨 (Microlepia marginat)
  科屬:
  碗蕨科 鱗蓋蕨屬
  別名:
  小葉山雞尾巴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緑草本植物。植物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葉片短圓三角形,長達55釐米,寬15—25釐米,1—2回羽狀裂,有短硬毛;孢子囊群沒每小裂片有1—6個,囊群蓋半半杯形。
  分佈與習性:
  廣泛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越南、日本、尼泊爾、斯裏蘭卡也有。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灌叢中溪水邊沙地。性喜溫暖,潮濕,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培養土均能生長了好。與一般的蕨類植物比較,稍喜陽光。鼕季應保持稍幹,越鼕溫度應該在5℃以上。邊緣鱗蓋蕨枝葉茂盛,栽培容易。
  繁殖與栽培:
  分株法繁殖。
  應用:
  在長江以南可以種在溪邊、池旁及林緣,也可作為觀葉植物種植在建築物稍陰濕處,甚少盆栽。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