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口腔病歷 > 邊緣性頜骨骨髓炎
目錄
疾病名稱
  邊緣性頜骨骨髓炎
疾病概述
  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學因素引起頜骨的化膿性感染,稱為頜骨骨髓炎,包括骨膜、骨皮質和骨髓整個骨的炎癥。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期為發熱,多個牙鬆動,疼痛和牙周溢膿;慢性期一般在急性期2周後,局部腫脹,婁孔排膿,死骨形成。本病青壯年人發病率高,男性多於女性,農民發生率高,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約占各類型頜骨骨髓炎的90%以上,其中下頜骨發生率高,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見,本病目前有抗生素和外科治療,治愈率較高。
疾病分類
  口腔科
疾病描述
  多見於青年人。
癥狀體徵
  急性期不易發現,常被頜周間隙感染癥狀所掩蓋,因此常見為慢性期。臨床病理特點主要是間隙感染,如咬肌間隙和翼下頜間隙膿腫,膿腫未能及時排出,則會溶解骨膜,使骨皮質的營養中斷,發生脫鈣、疏鬆、軟化,形成表淺的小塊死骨;或因炎癥與機體抵抗力處於僵持階段而出現炎性增生,x綫片可見頜骨表面蔥皮樣鈣化影。臨床可在下頜角區域腮腺咬肌區出現炎性侵潤硬塊、壓痛、凹陷性水腫,並有張口受限。膿腫自行穿破處或切開引流區,可見長期溢膿的瘻管,有時膿液內混雜有死骨碎屑。循瘻管探查,可觸及粗澀骨面,當瘻管阻塞時,炎癥又可急性發作。炎癥發展深入到骨髓腔時,感染可在骨髓腔內擴散,則可並發中央性骨髓炎,而有大塊死骨形成。
疾病病因
  好發於下頜支外側,由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引起核周間隙感染而來。
診斷檢查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局部檢查,配合x綫片即可確定診斷。邊緣性骨髓炎x綫片早期變化不明顯,晚期下頜支後前位片可見骨皮質不光滑,有小片死骨形成,或骨質增生。
治療方案
  急性期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局部切開引流或拔除鬆動牙為主,彌散型患者表現衰竭、全身中毒嚴重、貧血者,除一般支持療法外,還應小量多次輸血,增強其全身抵抗力。慢性期應以死骨颳除術及病竈牙拔除為主。邊緣性骨髓炎可在極性炎癥後2-4周手術,手術時應充分暴露下頜支,徹底清除散在小塊片狀死骨,産出增生的病理性固執骨質。
安全提示
  邊緣性骨髓炎多發生在下頜骨,多由於下頜智齒冠周炎波及咬肌間隙而繼發。
  急性期的臨床特點與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感染的表現相似,局部紅腫熱痛,張口睏難,可伴全身發熱。相關藥品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