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被子植物 : 調味品 > 辣椒
目錄
No. 1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狀披針形,花白色。果實大多像毛筆的筆尖,也有燈籠形、心髒形等,青色,成熟後變成紅色,一般都有辣味,供食用。
  ②這種植物的果實。‖有的地區叫海椒。
No. 2
  ◎ 辣椒 làjiāo
No. 3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卵形、互生,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或枝腋,花冠白色,漿果長指形或圓粒狀,成熟時一般為紅色,也有呈黃、青色等,味辛辣,可供作蔬菜或調味用
No. 4
  該種植物的果實
No. 5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狀披針形,花白色。原産於 南美洲 熱帶地區,引入我國後普遍栽培。又名番椒、大椒。果實青色,成熟後變成紅色;一般都有辣味,主要供食用,也可以入藥。
No. 6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種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通常成圓錐形或長圓形,未成熟時呈緑色,成熟後變成鮮紅色、黃色或紫色,以紅色最為常見。辣椒的果實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食欲。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辣椒原産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明代傳入中國。清陳渂子之《花鏡》有番椒的記載。今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成為一種大衆化蔬菜。
詳細資料
  【別名】辣子、辣角、牛角椒、紅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
  【來源】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 ,以果實、根和莖枝入藥。6~7月果紅時采收,曬幹。
  【性味歸經】果:辛、熱。
  【功能主治】
  果:溫中散寒,健胃消食。用於胃寒疼痛,胃腸脹氣,消化不良;外用治凍瘡,風濕痛,腰肌痛。
  根:活血消腫。外用治凍瘡。
  【用法用量】果1~3錢;根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註意】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肺結核以及痔瘡或眼部疾病患者忌用。
  【備註】
  (1)辣椒變種很多,同供藥用者尚有:指天椒(長柄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conoides (mill.) bailey;簇生椒(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fasciculatum (sturt.) bailey;小指椒(象牙辣椒、細長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acuminatum fingh.;長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longum bailey。總之,凡果實尖長而辣者可用,形圓而不辣者如燈籠椒(柿子椒)則不入藥,青辣椒也不藥用。
  (2)辣椒有刺激性,若有瘡癤、牙痛、痔瘡或眼部疾病,不宜食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體形偏瘦鼕季少吃辣椒
  在天氣寒冷的鼕季,不少人喜歡吃辣椒抗寒。可傳統醫學認為,辣椒雖能驅寒、止痢、殺蟲、增強食欲、促進消化,但膳食上應當講究五味(酸、苦、甘、辛、鹹)調和,過於偏愛辣味,易造成髒腑陰陽失調,産生疾病。
  肺氣過盛辣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功能,吃多了容易使肺氣過盛,耗傷氣陰,導致免疫力降低而罹患感冒,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烘熱、口幹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上火”癥狀。
  濕熱加重過食辛辣易加重體內濕熱,表現為皮膚痤瘡、血壓升高、痔瘡加重和鼻出血等。
  因此,屬以下情況者尤其要註意在鼕季適當減辣:
  1.體型偏瘦的人。中醫認為,瘦人多屬陰虛和熱性體質,常表現為咽幹、口苦、眼部充血、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如果過食辛辣,就會使上述癥狀加重,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癥。
  2.甲亢患者。甲亢患者常常處在高度興奮狀態,過量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癥狀。
  3.腎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證明,在人體代謝過程中,辛辣成分常常要通過腎髒排泄,對腎髒實質細胞産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4.慢性胃腸病、痔瘡、皮炎、結核病、慢性氣管炎及高血壓患者。
  辣椒被四川人稱為海椒,說明它是從海外傳進來的。考據學告訴我們,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沒有辣椒的影子。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名曰“番椒”,最初衹是作為觀賞作物,就像其他生物入侵一樣的過程。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遊,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遊、西南地區泛濫起來。這也是四川人在飲食上吸取天下之長,不斷推陳出新的典型事例。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海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來年。吃花椒可是咱們中國人的老傳統了,更是四川人的老傳統。距今1600多年晉朝的《華陽國志·蜀志》稱:蜀人“尚滋味,好辛香”。花椒原産地是中國,是中國特有的香料,西餐至今還不用它。早在《詩經》中便多處提到“椒”這種東西,《詩經·周頌》中曰:“有椒其馨,鬍考之寧”,意思是的花椒香氣遠聞,能使人們平安長壽。《齊民要術》也有記載。作為中藥,花椒用途相當廣泛,我國最早的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即有花椒的作用。《本草綱目》說,花椒可“久服頭不白,輕身增年”。花椒原野生於秦嶺山脈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現分佈全國各地。華北、西北南部為主要産地。歷史上又稱川椒、漢椒、巴椒、秦椒、蜀椒等,您看,有多少種稱呼都和四川有關!我大膽推測,明朝末年從外國引進的那種新植物被命名為辣椒、海椒,可能也是參考了川椒之名。鬍椒的命名可能也是如此。
常見病害
  1、辣椒青枯病
  發病特徵:
  植株發病時,病株頂部葉片白天枯萎,陰天或早晚恢復,2~3天後葉片保持緑色但全株枯萎。切開病莖,導管呈褐色,將切口浸在水中,從切口處流出白色混濁的菌液。
  發病規律:
  辣椒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在土溫達到20--25℃時,氣溫達到30--37℃時,土壤含水量達25%以上時發病嚴重。當大雨驟晴,氣溫迅速升高,濕度大,蒸騰量大時,病菌活動旺盛,病株增加,為害嚴重。病菌在土壤酸鹼度為6.6時適宜發育。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調整土壤酸鹼度,畝施石灰50—100公斤;
  (3)實行輪作,防止重茬或連茬;
  (4)及時檢查,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在穴內撒施石灰粉;發病初期可用100—200ppm農用鏈黴素或春雷黴素一包兌水150市斤淋濕土壤,連續防治3次,灌根每10—15天一次,連續2—3次。
  2、辣椒疫病
  發病特徵:
  在整個生育周期皆可發病,苗期染病,多發生於莖基部,苗期發病,莖基部呈暗緑色水浸狀軟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有的莖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葉片染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3釐米,邊緣黃緑色,中央暗褐色;果實染病始於蒂部,初生暗緑色水浸狀斑,迅速變褐軟腐,濕度大時表面長出白色黴層,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乾燥後形成暗褐色條斑,病部以上枝葉迅速凋萎。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組織中越鼕,卵孢子藉助雨水、灌溉水濺射傳播,病菌發育最適溫為23-31度,高溫高濕有利於病菌發生。
  防治方法:
  (1)若辣椒疫病是土壤傳染,防治時必須用農藥灌根。
  (2)防治的關鍵時間為6月中、下旬辣椒開花盛期挂果期,一般為澆完頭水後1—2天內進行灌根。
  (3)有效農藥用25%早霜靈或58%早霜靈錳鋅,濃度為500倍液灌根,每穴灌0.3—0.4斤效果最好。
辣椒對身體的影響
  當辣椒的辣味刺激舌頭、嘴的神經末梢,大腦會立即命令全身“戒備”: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腸胃加倍“工作”,同時釋放出內啡肽。若再吃一口,腦部又會以為有痛苦襲來,釋放出更多的內啡呔。持續不斷釋放出的內啡呔,會使人感到輕鬆興奮,産生吃辣後的“快感”。吃辣椒上癮的另一個因素是辣椒素的作用。當味覺感覺細胞接觸到辣椒素後會更敏感,從而感覺食物的美味。
  在人們吃辣椒時,衹要不將口腔辣傷,味覺反而敏感了。此外,在食用辣椒時,口腔內的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胃腸蠕動加速,人在吃飯不香、飯量減少時,就産生吃辣椒的念頭。事實上,不管吃辣成癮與否,適量吃辣椒對人體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一、健胃、助消化。
  如前所述,辣椒對口腔及胃腸有刺激作用,能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並能抑製腸內異常發酵。我國一些醫學、營養專傢對湘、川等省進行調查,發現這些普遍喜食辣椒的省區,胃潰瘍的發病率遠低於其他省區。這是由於辣椒能刺激人體前列腺素e2的釋放,有利於促進胃黏膜的再生,維持胃腸細胞功能,防治胃潰瘍。
  二、預防膽結石。
  常吃青椒能預防膽結石。青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可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從而預防膽結石,已患膽結石者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青椒,對緩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紅蘋果紅辣椒防治乳癌----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紅蘋果和紅辣椒等“紅皮”水果和蔬菜對乳腺癌等腫瘤疾病有防治作用 。
  三、改善心髒功能。
  以辣椒為主要原料,配以大蒜、山楂的提取物及維生素e,製成“保健品”,食用後能改善心髒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減少血栓形成,對心血管係統疾病有一定預防作用。
  四、降血糖。
  牙買加的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辣椒素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
  五、緩解皮膚疼痛。
  研究發現,辣椒素能緩解諸多疾病引起的皮膚疼痛。
  六、辣椒有減肥作用。
  辣椒含有一種成分,能有效地燃燒體內的脂肪,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在日本市場上,已有多種適合女性食用的辣椒製品。
  辣椒瘦身妙計----辣椒,那個讓你又愛又恨的傢夥,讓你嘖嘖出汗卻欲罷不能,它玲瓏的身體裏包裹着一團燃燒的烈火,是蔬菜中最有激情和熱情的角色,現在,調皮的它又多了一個你無法拒絶的理由:燃燒脂肪,修身塑體
  宇多田光的辣椒減肥法----日本女星宇多田光嘗試用生食辣椒減肥。在飯前食下大量的生辣椒,一方面刺激腸胃不想進食,另一方面藉由辣椒幫助燃燒熱量。但一段時間下來她的腸胃受不了,引起嘔吐、暈眩,連帶身體狀況也受到影響 。
  凡事都有利有弊,辣椒亦如此,以上是吃辣的好處,以下談談辣椒之弊處。
辣椒不宜人群
  一、痔瘡患者
  痔瘡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腸道,使痔瘡疼痛加劇,甚至導致出血等癥狀,痔瘡患者應多飲水,多吃水果,少吃或不食辣椒
  二、有眼病者
  紅眼病、角膜炎等眼病患者吃辣椒會加重眼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食用辣椒、生薑、大蒜、鬍椒、芥末等辛辣食品,也會影響療效。
  三、慢性膽囊炎患者
  患有慢性膽囊炎者應忌食辣椒、白酒、芥末等辛辣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易造成膽囊收縮、誘發膽絞痛。
  四、腸胃功能不佳者
  吃辣椒雖能增進食欲,但腸胃功能不佳者食用辣椒,會使胃腸黏膜産生炎癥,應忌食辣椒
  你適合吃辣椒嗎?
  五、熱癥者
  有發熱、便秘、鼻血、口幹舌燥、咽喉腫痛等熱癥者,吃辣會加重癥狀。
  六、産婦
  産婦在産後一周內,吃辣椒不但使自己“上火”,出現大便秘結等癥狀,而且還會影響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
  七、口腔潰瘍者
  患者口腔對鹹、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會加重疼痛。
  以上這些患者尤應註意不食辣。其實,正常人吃辣也應有度,應根據自己的進食能力量力而行,否則吃的時候過癮了,身體健康卻受到不良影響。
其他補充
  有的辣椒一咬就辣,有的是咽下去纔覺辣,有的吃後滿嘴都辣,有的辣前舌,有的辣喉嚨,有的聞起來辣,吃起來更辣,還有在幾米遠的地方就辣味嗆人。
  辣椒的辣可謂五花八門,吃起來也各有一番滋味。辣的特點不同,程度也有很大的區別。
  1912年,美國的帕剋戴維斯藥廠的製藥師斯維科爾發明了一種測定辣度的方法,即通過測定辣椒辣椒素含量,將辣的程度分為0~30萬單位不等,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沒有辣味的西班牙甜辣椒辣度為0單位,墨西哥的哈巴涅拉辣椒辣度最高,為30萬單位。
  從顔色上看,辣的程度與辣椒的顔色有一定關係,一般紅色辣椒要比緑的辣,緑的則比紫色、黃色、黑色辣椒辣,這是因為辣椒在成熟時都會變成紅色,辣味最強,黃色、紫色辣椒等大多為甜椒。
  目前世界上辣椒之種類頗多,吃辣的體會也各有不同。對不吃辣者而言,不管是不怕辣、辣不怕還是怕不辣者,這些嗜辣者總讓人難以理解:難道吃辣能上癮?下面,來看看辣癮由來。
  指天椒
  是辣椒中最小的一個變種,味特辣,辣椒尾筆直朝上(也叫朝天椒),一般成熟後摘下曬幹磨粉作調料,近年來有人種植指天椒作觀賞椒。
   印度魔鬼辣椒:全球最辣辣椒
  印度東北部山區盛産一種辣椒,由於奇辣無比,當地人稱之為“魔鬼辣椒”。今年2月,這種辣椒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確認為全球最辣的辣椒
  “魔鬼辣椒”因辣成名。辣度超過100萬“史高維爾”,被吉尼斯確認為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史高維爾”是辣椒的辣度單位,普遍被認為是最辣的墨西哥紅辣椒辣度僅為1萬“史高維爾”。除食用外,“魔鬼辣椒”在當地還常用來治療胃病和消暑。
  躋身吉尼斯紀錄之後,“魔鬼辣椒”一夜成名,身價也迅速上升。如今,每公斤“魔鬼辣椒”賣到250盧比(約合6.2美元),比原來上漲了50盧比(約合1.24美元)。
  如今,當地人認識到“魔鬼辣椒”的價值,開始把致富希望寄托在這種手指大小的辣椒上,增加種植量。
  吃辣椒有助於緩解動脈粥樣硬化: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辣椒的辣度僅僅是味覺器官可以感受到的,但其實,辣度還是和營養挂鈎的。
   辣椒營養又防病
  辣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β—鬍蘿蔔素、葉酸、鎂及鉀;辣椒中的辣椒素還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降低心髒病、某些腫瘤及其他一些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慢性病的風險;在幾個人體試驗研究中發現,有辣椒的飯菜能增加人體的能量消耗,幫助減肥;去年一篇發表於《英國營養學雜志》上的文章也指出,經常進食辣椒可以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及血液中脂蛋白的氧化。
  此外,以前人們會認為,經常吃辣椒可能刺激胃部,甚至引起胃潰瘍。但事實剛好相反。辣椒素不但不會引起胃酸分泌的增加,反而會抑製胃酸的分泌,刺激鹼性黏液的分泌,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胃潰瘍。
   牛奶能緩解辣感
  當你吃辣椒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熱,並且會自然而然地想喝水或者吃些主食來衝淡辣味。其實,這樣做的效果並不會很理想。事實上,辣椒素會緊緊地與味覺器官上的神經受體相結合,並且辣椒素為非水溶性物質,它衹能與脂肪、油類及酒精相結合。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麽啤酒比水更容易衝淡辣味。
  但最好的緩解辣味的食物是牛奶,尤其是脫脂牛奶。雖然之前曾認為牛奶中的脂類可以更好地和辣椒素結合,而現在的研究發現,真正有效的成分是牛奶中的酪蛋白。
   其他辣味食物也對身體有益
  除了辣椒之外,鬍椒、薑、蒜、芥末等食物都是辣味的,但它們的功效成分和辣椒卻有些區別。
  薑中的辣味物質薑辣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還有增進食欲的作用;大蒜中的辛辣味物質大蒜素,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癌的多重功效;洋蔥其刺鼻的揮發性物質中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具有消毒殺菌的功效,上述食物和辣椒交替着吃,就可從中“全面”獲益。
  常用以治咳嗽感冒
  醫學界普遍認為,長久以來,紅辣椒其實已被用以治療咳嗽、感冒、鼻竇炎和支氣管炎。
  紅辣椒中有種植物性化學物質稱為“番辣椒素”,它能清除鼻塞。研究人員說,番辣椒素與一些藥房出售的感冒藥、咳嗽藥很相似,而吃辣椒又比吃藥物來得好,因為完全沒有副作用。
  專傢也認為,辣椒除了可以使呼吸道暢通外,也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實驗顯示,被喂食高劑量番辣椒素以及少量的飽和性脂肪時,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辣椒與領袖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愛吃辣椒.關於吃辣椒的故事、傳說不少。最典型的是“越辣越革命”的傳說。
No. 12
  辣椒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番椒、秦椒(《群芳譜》),辣茄(《花鏡》),辣虎(《藥性考》),臘茄(《藥檢》),海椒、辣角(《遵義府志》),雞嘴椒(《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實。
  【植物形態】辣椒
  一年生草本,莖高45~75釐米。單葉互生;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9.5釐米,寬1.5~2釐米,全緣,先端尖,基部漸狹,延入葉柄;葉柄長。花1~3朵,腋生,白色;萼廣鐘形,先端5齒;輪狀花冠,徑長9~15釐米,5裂,裂片長橢圓形,鑷合狀排列,較冠筒長;雄蕊5,有時6~7枚,插生於花冠近基部處,花藥長圓形,縱裂;雌蕊1,子房2室,少數3室,花柱綫狀。漿果成熟後變為紅色或橙黃色,形狀與大小;經栽培後,變異很大,有長圓錐形、燈籠形或球形等;果梗長可至3.5釐米,直立或下垂,先端膨大,萼宿存。種子多數,扁圓形,淡黃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莖(辣椒梗)、根(辣椒頭)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7~10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
  【藥材】乾燥成熟的果實,帶有宿萼及果柄。果皮帶革質,幹縮而薄,外表鮮紅色或紅棕色,有光澤。內部空,由中隔分隔成2~3室,中軸胎座,每室有多數黃色的種子;種子扁平,呈腎形或圓形,直徑達5毫米。氣特殊,具催嚏性,味辛辣如灼。
  【化學成分】果實所含辛辣成分為辣椒鹼、二氫辣椒鹼、降二氫辣椒鹼、高辣椒鹼、高二氫辣椒鹼;壬酰香莢蘭胺、辛酰香莢蘭胺;色素為隱黃素、辣椒紅素、微量辣椒玉紅素、鬍蘿蔔素;尚含維生素C、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
  種子含竜葵鹼、竜葵胺,極可能尚含澳洲茄邊鹼、澳洲茄胺、澳洲茄鹼等生物鹼。
  【藥理作用】①對消化係統的作用
  辣椒酊或辣椒鹼,內服可作健胃劑,有促進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動物試驗(巴索夫胃痿狗)證明,辣椒水的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加強胃的運動。用各種辣椒製成的調味品,人口服後,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大劑量口服可産生胃炎、腸炎、腹瀉、嘔吐等。曾有報告辣椒對離體動物腸管有抑製及解痙作用。
  ②抗菌及殺蟲作用
  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其枝、葉並無抗菌作用,僅對結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製。10~20%辣椒煎荊有殺滅臭蟲的功效。
  ③發赤作用
  外用作為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蘇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旺盛。酊劑可用於凍瘡;但也有人認為,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泡,故不能視為發赤劑。
  ④對循環係統的作用
  辛辣物質(生薑、鬍椒,特別是辣椒)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特別是舒張壓),對脈搏無明顯影響。辣椒鹼或辣椒製劑對麻醉貓、犬靜脈註射可引起短暫血壓下降、心跳變慢及呼吸睏難,此乃刺激肺及冠脈區的化學感受器或伸張感受器所引起。對離體豚鼠心房則有直接的興奮作用,對大鼠後肢血管也有收縮作用。
  ⑤其他作用
  國外曾報道,食用紅辣椒作調味品(品種不明)的食物3周後,可使血漿中遊離的氫化可的鬆顯著增加,尿中的排泄量也增加;還能降低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地上部分的水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性味】辛,熱。
  ①《群芳譜》:"味甚辣。"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辛,溫,無毒。"
  ③《食物宜忌》:"辛苦,大熱。"
  【歸經】《綱目拾遺》:"入心、脾二經。"
  【功用主治】溫中,散寒,開胃,消食。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疥癬。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闢邪惡,殺腥氣諸毒。"
  ②《百草鏡》:"洗凍瘃,浴冷疥,瀉大腸經寒澼。"
  ③《藥性考》:"溫中散寒,除風發汗,去冷癖,行痰逐濕。"
  ④《食物宜忌》:"溫中下氣,散寒除濕,開鬱去痰,消食,殺蟲解毒。治嘔逆,療噎膈,止瀉痢,祛腳氣。"
  ⑤《藥檢》:"能祛風行血,散寒解鬱,導滯,止澼瀉,擦癬。"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3~8分。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宜忌】陰虛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忌服。
  《藥性考》:"多食眩旋,動火故也。久食發痔,令人齒痛咽腫。"
  【選方】①治痢積水瀉:辣茄一個。為丸,清晨熱豆腐皮裹,吞下。(《醫宗匯編》)
  ②治瘧疾:辣椒子,每歲一粒,二十粒為限,一日三次,開水送服,連服三至五天。(吳縣《單方驗方選編》)
  ③治凍瘃:剝辣茄皮,貼上。(《綱目拾遺》)
  ④治毒蛇傷:辣茄生嚼十一、二枚,即消腫定痛,傷處起小泡,出黃水而愈。食此味反甘而不辣。或嚼爛敷傷口,亦消腫定痛。(《百草鏡》)
  【名傢論述】《綱目拾遺》:"辣茄性熱而散,亦能祛水濕。有小僕暑月食冷水,臥陰地,至秋瘧發,百藥罔效,延至初鼕,偶食辣醬,頗適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良由胸膈積水,變為冷痰,得辛以散之,故如湯沃雪耳。"
  【臨床應用】①治療腰腿痛
  取辣椒末、凡士林(按1:1)或辣椒末、凡士林、白麵(按2:3:1)加適量黃酒調成糊狀。用時塗於油紙上貼於患部,外加膠布固定。治療65例,有效者25例,明顯見效者23例,癥狀消失者1例,無效16例。多數在用藥後15~30分鐘內局部發熱,1小時後局部有燒灼感;部分病人有觸電感。發熱燒灼感常持續2~24小時,最長可持續48小時,並有全身熱感和出汗,普遍在敷藥後覺關節活動靈活柔軟,有輕快感。檢查可見局部充血、發熱,少數病人發生皮疹和水泡。
  ②治療一般外科炎癥
  取老紅辣椒焙焦研末,撒於患處,每日1次;或用油調成糊劑局部外敷,每日1~2次。臨床治療腮腺炎、蜂窩織炎、多發性癤腫等共557例,用藥2~10天不等,均有效果。
  ③治療凍瘡、凍傷
  取辣椒1兩切碎,經凍麥苗2兩,加水2000~3000毫升,煮沸3~5分鐘,去渣。趁熱浸洗患處,每日1次。已破潰者用敷料包裹,保持溫暖。治療200例,治愈188例,有效8例,無效4例。治愈者最少用藥1次,最多者11次,絶大多數在5次以內。有潰瘍形成者療效較差,且洗時有痛感;發生在面部者因不便浸洗,療效不及發生在手足者滿意。有用辣椒30剋連籽切碎,加入熔化的凡士林250剋中,繼續熬至翻滾後10~15分鐘,濾去辣椒,再加入樟腦15剋混勻。於凍傷初起時塗擦患部(巳破者不能用),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每日2~3次。
  ④治療外傷瘀腫
  用紅辣椒曬幹研成極細粉末,按1:5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均勻攪拌,待嗅到辣味時,冷卻凝固即成油膏。適用於扭傷、擊傷,碰傷後引起的皮下瘀腫及關節腫痛等癥,敷於局部,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治療12例,7例痊愈,3例癥狀減輕,2例效果不顯。有效病例一般敷藥4~9次。
詳細資料
  【別名】辣子、辣角、牛角椒、紅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廣椒
  【來源】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 ,以果實、根和莖枝入藥。6~7月果紅時采收,曬幹。
  【性味歸經】果:辛、熱。
  【功能主治】
  果:溫中散寒,健胃消食。用於胃寒疼痛,胃腸脹氣,消化不良;外用治凍瘡,風濕痛,腰肌痛。
  根:活血消腫。外用治凍瘡。
  【用法用量】果1~3錢;根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註意】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肺結核以及痔瘡或眼部疾病患者忌用。
  辣椒【備註】
  (1)辣椒變種很多,同供藥用者尚有:指天椒(長柄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conoides (Mill.) Bailey;簇生椒(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fasciculatum (Sturt.) Bailey;小指椒(象牙辣椒、細長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acuminatum Fingh.;長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longum Bailey。總之,凡果實尖長而辣者可用,形圓而不辣者如燈籠椒(柿子椒)則不入藥,青辣椒也不藥用。
  (2)辣椒有刺激性,若有瘡癤、牙痛、痔瘡或眼部疾病,不宜食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體形偏瘦鼕季少吃辣椒
  在天氣寒冷的鼕季,不少人喜歡吃辣椒抗寒。可傳統醫學認為,辣椒雖能驅寒、止痢、殺蟲、增強食欲、促進消化,但膳食上應當講究五味(酸、苦、甘、辛、鹹)調和,過於偏愛辣味,易造成髒腑陰陽失調,産生疾病。
  肺氣過盛辣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功能,吃多了容易使肺氣過盛,耗傷氣陰,導致免疫力降低而罹患感冒,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烘熱、口幹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上火”癥狀。
  濕熱加重過食辛辣易加重體內濕熱,表現為皮膚痤瘡、血壓升高、痔瘡加重和鼻出血等。
  因此,屬以下情況者尤其要註意在鼕季適當減辣:
  1.體型偏瘦的人。中醫認為,瘦人多屬陰虛和熱性體質,常表現為咽幹、口苦、眼部充血、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如果過食辛辣,就會使上述癥狀加重,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癥。
  2.甲亢患者。甲亢患者常常處在高度興奮狀態,過量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癥狀。
  3.腎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證明,在人體代謝過程中,辛辣成分常常要通過腎髒排泄,對腎髒實質細胞産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4.慢性胃腸病、痔瘡、皮炎、結核病、慢性氣管炎及高血壓患者。
  辣椒原産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明末傳入中國湘楚之地。湖南地理環境上古稱“卑濕之地”,多雨潮濕。辣椒有禦寒法風濕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終年以米飯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開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來,便形成了嗜辣的風俗。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樣繁多。將大紅椒用密封的酸壇泡,辣中有酸,謂之“酸辣”;將紅辣、花椒、大蒜並舉,謂之“麻辣”;將大紅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壇內,辣中帶鹹,謂之“鹹辣”;將大紅辣椒剁碎後,拌和大米幹粉,腌在密封壇內,食用時可幹炒,可攪糊,謂之“胙辣”;將紅辣椒碾碎後,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濃烈,謂之“油辣”;將大紅辣椒放火中燒烤,然後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醬油涼拌,辣中帶甜,謂之“鮮辣”。此外,還可用幹、鮮辣椒做烹飪配料,吃法更是多種多樣。尤其是湘西的侗鄉苗寨,每逢客至,總要用幹辣椒燉肉招待。勸客時,總是殷勤地再三請吃“辣椒”,而不是請吃“肉”,可見嗜辣之甚。近年來,湖南菜頗受歐、美、東南亞地區顧客的歡迎,尤以美國及加拿大人喜食味濃、香、鮮、辣的湖南菜。在美國,有的湘菜館門前懸挂畫有大紅辣椒的牌子,上書湖南辣椒,館內女招待的圍裙上,也綉着大紅辣椒
  辣椒被四川人稱為海椒,說明它是從海外傳進來的。考據學告訴我們,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沒有辣椒的影子。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名曰“番椒”,最初衹是作為觀賞作物,就像其他生物入侵一樣的過程。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遊,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遊、西南地區泛濫起來。這也是四川人在飲食上吸取天下之長,不斷推陳出新的典型事例。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海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來年。吃花椒可是咱們中國人的老傳統了,更是四川人的老傳統。距今1600多年晉朝的《華陽國志·蜀志》稱:蜀人“尚滋味,好辛香”。花椒原産地是中國,是中國特有的香料,西餐至今還不用它。早在《詩經》中便多處提到“椒”這種東西,《詩經·周頌》中曰:“有椒其馨,鬍考之寧”,意思是的花椒香氣遠聞,能使人們平安長壽。《齊民要術》也有記載。作為中藥,花椒用途相當廣泛,我國最早的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即有花椒的作用。《本草綱目》說,花椒可“久服頭不白,輕身增年”。花椒原野生於秦嶺山脈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現分佈全國各地。華北、西北南部為主要産地。歷史上又稱川椒、漢椒、巴椒、秦椒、蜀椒等,您看,有多少種稱呼都和四川有關!我大膽推測,明朝末年從外國引進的那種新植物被命名為辣椒、海椒,可能也是參考了川椒之名。鬍椒的命名可能也是如此。
栽培技術
  1.整地 辣椒生長期長,根係弱,為使其不斷開花結果,必須有良好的土壤條件和營養條件,定植前翻地10-15cm深。畝施廄肥5000kg,可摻施過磷酸鈣15-20kg,短灌、短排作溝渠,溝溝相通,使雨後田間不積水。
  2.定植 適期定植,促早發根。早發苗是掌握定植期及定植後管理的主要原則。辣椒又以溝栽或平栽為宜,定植時淺覆土,以後逐漸培土封壟,定植後衹依靠幹旱蹲苗會損傷根係,所以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一促到底。
  3.定植密度 辣椒株型緊湊,適於密植。試驗證明,辣椒密植增産潛力大,尤其一直生長到秋季的青椒。適當密植有利於早封壟,由於地表覆蓋遮蔭,土溫及上壤濕度變化小,暴雨後根係不致於被暴曬,起到促根促秧的作用。一般青椒生産密度為每畝3000-4000穴(雙株),行距50- 60cm,株距25-30Cm。一般多采用雙株或3株1穴。定植方式有大壟單行密植、大小壟相同密植及大壟雙行密植等,都能獲得較高的産量。
  4.田間管理 辣椒喜溫、喜水、喜肥,但高溫易得病,水澇易死秧,肥多易燒根。整個生育期內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後采收前要促根,促秧;開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進入高溫季節後要保根保秧,防止敗秧和死秧;結果後期要繼續加強管理,增産增收。
  (1)開始采收前的管理 此期地溫低、根係弱,應大促小控。即輕澆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緩苗水輕澆,可結合追少許糞水,澆後及時中耕,增溫保墒,促進發根,蹲苗不宜過長,約10天左右,可小澆小蹲,調節根秧關係。蹲苗結束後,及時澆水、追肥,提高早期産量,追肥以氮肥為主,並配合施些磷鉀肥,促秧棵健壯,防止落花,及時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莖上的側枝。
  (2)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 這一階段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量逐漸增多,病蟲害陸續發生,是决定産量高低的關鍵時期。為防止早衰,應提前采收門椒,及時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度,促秧攻果,爭取在高溫季節封壟。進入盛果期,封壟前應培土保根,並結合培土進行追肥。一般每隔1周噴1次敵百蟲,防治蟲害;7-10天噴一次1000倍液樂果滅蚜,防止傳播病毒;噴代森鋅或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等病害。
  (3)高溫季節及其以後的管理 高溫雨季易誘發病毒病,落花落果嚴重,有時大量落葉。因此,高溫幹旱年份必須灌在旱期頭,而不能灌在早期尾,始終保持土壤濕潤,抑製病毒病的發生與發展。雨後施少量化肥保秧,還要及時灌溉,防止雨季後幹旱而形成病毒病高峰。高溫季節應在早晚灌溉。盛花期噴800-1000倍矮壯素3-4次,有較好的保花增産效果。
  (4)縮果後期的管理 高溫雨季過後,氣溫轉涼,青椒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必須加強管理,促進第二次結果盛期的形成,增加後期産量,應及時澆水,並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性肥料,補充土壤營養之不足。
食用方法
  辣椒既可做主菜,也可以用來做配菜或湯。夏季應盡量用辣椒做配菜,並選擇具有滋陰、降燥、瀉熱等功效的食品,比如:鴨肉、蝦、鯽魚、瘦肉、苦菜、苦瓜、絲瓜、黃瓜、百合、槐花、香椿、大頭菜等。
辣椒對身體的影響
  當辣椒的辣味刺激舌頭、嘴的神經末梢,大腦會立即命令全身“戒備”: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腸胃加倍“工作”,同時釋放出內啡肽。若再吃一口,腦部又會以為有痛苦襲來,釋放出更多的內啡呔。持續不斷釋放出的內啡呔,會使人感到輕鬆興奮,産生吃辣後的“快感”。吃辣椒上癮的另一個因素是辣椒素的作用。當味覺感覺細胞接觸到辣椒素後會更敏感,從而感覺食物的美味。
  在人們吃辣椒時,衹要不將口腔辣傷,味覺反而敏感了。此外,在食用辣椒時,口腔內的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胃腸蠕動加速,人在吃飯不香、飯量減少時,就産生吃辣椒的念頭。事實上,不管吃辣成癮與否,適量吃辣椒對人體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一、健胃、助消化。
  彩椒 如前所述,辣椒對口腔及胃腸有刺激作用,能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並能抑製腸內異常發酵。我國一些醫學、營養專傢對湘、川等省進行調查,發現這些普遍喜食辣椒的省區,胃潰瘍的發病率遠低於其他省區。這是由於辣椒能刺激人體前列腺素E2的釋放,有利於促進胃黏膜的再生,維持胃腸細胞功能,防治胃潰瘍。
  二、預防膽結石。
  常吃青椒能預防膽結石。青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可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從而預防膽結石,已患膽結石者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青椒,對緩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紅蘋果紅辣椒防治乳癌----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紅蘋果和紅辣椒等“紅皮”水果和蔬菜對乳腺癌等腫瘤疾病有防治作用 。
  三、改善心髒功能。
  以辣椒為主要原料,配以大蒜、山楂的提取物及維生素E,製成“保健品”,食用後能改善心髒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減少血栓形成,對心血管係統疾病有一定預防作用。
  四、降血糖。
  牙買加的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辣椒素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
  五、緩解皮膚疼痛。
  研究發現,辣椒素能緩解諸多疾病引起的皮膚疼痛。
  六、辣椒有減肥作用。
  辣椒含有一種成分,可以通過擴張血管,刺激體內生熱係統,有效地燃燒體內的脂肪,加快新陳代謝,使體內的熱量消耗速度加快,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
  辣椒瘦身妙計----辣椒,那個讓你又愛又恨的傢夥,讓你嘖嘖出汗卻欲罷不能,它玲瓏的身體裏包裹着一團燃燒的烈火,是蔬菜中最有激情和熱情的角色,現在,調皮的它又多了一個你無法拒絶的理由:燃燒脂肪,修身塑體
  宇多田光的辣椒減肥法----在日本市場上,已有多種適合女性食用的辣椒製品。日本女星宇多田光嘗試用生食辣椒減肥。在飯前食下大量的生辣椒,一方面刺激腸胃不想進食,另一方面藉由辣椒幫助燃燒熱量。但一段時間下來她的腸胃受不了,引起嘔吐、暈眩,連帶身體狀況也受到影響 。
  凡事都有利有弊,辣椒亦如此,以上是吃辣的好處,以下談談辣椒之弊處。
  七、防感冒
  辣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達竅表、通順血脈的“三通”作用。
  八、擋輻射
  紅辣椒、黑鬍椒、咖喱等香辛料,能夠保護細胞的DNA免受輻射破壞,尤其是伽馬射綫。
  九、助長壽
  中醫認為辛辣食物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又能增進腦細胞活性,有助延緩衰老,紓緩多種疾病。
   辣椒素的化學分析 辣椒素在經過PH值測試後為偏鹼性,食用辣椒的優點,首先是可降低人身體中的酸含量。由於人類飲食多喜歡酸類食物,所以身體中的食酸含量較高,使身體中的毒素不能夠有效的排出體外。為了使身體中的酸鹼食物鏈達到平衡的狀態,平時也要食用少量的含有辣素的食品和蔬菜,確保酸鹼數值基本處於平衡的狀態。如果在飲食較辣的蔬菜時,可在烹炒辣性蔬菜時加入含有酸性的物質,以降低辣素的含量。我們常食用的蛋類食品偏酸性,雞蛋炒辣椒的味道很不錯,即不太辣還很可口,對腸胃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刺激。在現代社會中,人類的飲食不能夠確保身體的酸鹼平衡,導致了多發病的狀態,多食用鹼性食品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其他補充
  有的辣椒一咬就辣,有的是咽下去纔覺辣,有的吃後滿嘴都辣,有的辣前舌,有的辣喉嚨,有的聞起來辣,吃起來更辣,還有在幾米遠的地方就辣味嗆人。
   辣椒的辣可謂五花八門,吃起來也各有一番滋味。辣的特點不同,程度也有很大的區別。
  1912年,美國的帕剋戴維斯藥廠的製藥師斯維科爾發明了一種測定辣度的方法,即通過測定辣椒辣椒素含量,將辣的程度分為0~30萬單位不等,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沒有辣味的西班牙甜辣椒辣度為0單位,墨西哥的哈巴涅拉辣椒辣度最高,為30萬單位。
  從顔色上看,辣的程度與辣椒的顔色有一定關係,一般紅色辣椒要比緑的辣,緑的則比紫色、黃色、黑色辣椒辣,這是因為辣椒在成熟時都會變成紅色,辣味最強,黃色、紫色辣椒等大多為甜椒。
  目前世界上辣椒之種類頗多,吃辣的體會也各有不同。對不吃辣者而言,不管是不怕辣、辣不怕還是怕不辣者,這些嗜辣者總讓人難以理解:難道吃辣能上癮?下面,來看看辣癮由來。
  指天椒
  是辣椒中最小的一個變種,味特辣,辣椒尾筆直朝上(也叫朝天椒),一般成熟後摘下曬幹磨粉作調料,近年來有人種植指天椒作觀賞椒。
  印度魔鬼辣椒:全球最辣辣椒
  印度東北部山區盛産一種辣椒,由於奇辣無比,當地人稱之為“魔鬼辣椒”。今年2月,這種辣椒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確認為全球最辣的辣椒
  “魔鬼辣椒”因辣成名。辣度超過100萬“史高維爾”,被吉尼斯確認為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史高維爾”是辣椒的辣度單位,普遍被認為是最辣的墨西哥紅辣椒辣度僅為1萬“史高維爾”。除食用外,“魔鬼辣椒”在當地還常用來治療胃病和消暑。
  躋身吉尼斯紀錄之後,“魔鬼辣椒”一夜成名,身價也迅速上升。如今,每公斤“魔鬼辣椒”賣到250盧比(約合6.2美元),比原來上漲了50盧比(約合1.24美元)。
  如今,當地人認識到“魔鬼辣椒”的價值,開始把致富希望寄托在這種手指大小的辣椒上,增加種植量。
  吃辣椒有助於緩解動脈粥樣硬化: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辣椒的辣度僅僅是味覺器官可以感受到的,但其實,辣度還是和營養挂鈎的。
  辣椒營養又防病
  辣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β—鬍蘿蔔素、葉酸、鎂及鉀;辣椒中的辣椒素還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降低心髒病、某些腫瘤及其他一些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慢性病的風險;在幾個人體試驗研究中發現,有辣椒的飯菜能增加人體的能量消耗,幫助減肥;去年一篇發表於《英國營養學雜志》上的文章也指出,經常進食辣椒可以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及血液中脂蛋白的氧化。
  此外,以前人們會認為,經常吃辣椒可能刺激胃部,甚至引起胃潰瘍。但事實剛好相反。辣椒素不但不會引起胃酸分泌的增加,反而會抑製胃酸的分泌,刺激鹼性黏液的分泌,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胃潰瘍。
  牛奶能緩解辣感
  當你吃辣椒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熱,並且會自然而然地想喝水或者吃些主食來衝淡辣味。其實,這樣做的效果並不會很理想。事實上,辣椒素會緊緊地與味覺器官上的神經受體相結合,並且辣椒素為非水溶性物質,它衹能與脂肪、油類及酒精相結合。但“老抽王(醬油)”,“????”也能幫助解辣,方法:直接含一小口醬油,過了一會感覺不辣了就吐出來;????呢,一小勺子????或用手抓一點放進口裏含一下十幾二十秒就行了,吐出來,喝口水刷一下口。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麽啤酒比水更容易衝淡辣味。
  但最好的緩解辣味的食物是牛奶,尤其是脫脂牛奶。雖然之前曾認為牛奶中的脂類可以更好地和辣椒素結合,而現在的研究發現,真正有效的成分是牛奶中的酪蛋白。
  其他辣味食物也對身體有益
  除了辣椒之外,鬍椒、薑、蒜、芥末等食物都是辣味的,但它們的功效成分和辣椒卻有些區別。
  薑中的辣味物質薑辣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還有增進食欲的作用;大蒜中的辛辣味物質大蒜素,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癌的多重功效;洋蔥其刺鼻的揮發性物質中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具有消毒殺菌的功效,上述食物和辣椒交替着吃,就可從中“全面”獲益。
  常用以治咳嗽感冒
  醫學界普遍認為,長久以來,紅辣椒其實已被用以治療咳嗽、感冒、鼻竇炎和支氣管炎。
  紅辣椒中有種植物性化學物質稱為“番辣椒素”,它能清除鼻塞。研究人員說,番辣椒素與一些藥房出售的感冒藥、咳嗽藥很相似,而吃辣椒又比吃藥物來得好,因為完全沒有副作用。
  專傢也認為,辣椒除了可以使呼吸道暢通外,也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實驗顯示,被喂食高劑量番辣椒素以及少量的飽和性脂肪時,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辣椒與領袖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愛吃辣椒.關於吃辣椒的故事、傳說不少。最典型的是“越辣越革命”的傳說。
  辣椒的種植
  辣椒根係不發達,主要表現為主根粗,根量少,根係生長緩慢,直到2~3真葉時纔有較多二次側根。根群主要分佈在植株周圍45釐米、深度10~15釐米的土層中。露地栽培時株高多為40~60釐米。辣椒花為雌雄同花的兩性花,自花授粉,天然雜交率在10%左右,為常異交植物。果實為漿果,圓錐形,但在植株營養不良、夜溫低、日照弱、土壤乾燥或栽植過密時,果實的肥大會受到抑製,形成小果或僵國果。即使正常果。在土壤幹旱、施肥過多,植株吸收水分受到抑製時,果實也會變短。辣椒種子呈扁平狀,微皺,腎狀,淡黃或乳白色。種子壽命一般性5~7年,但使用年限僅為2~3年。
  二、辣椒的生育特點: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摧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註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對條件水份要求嚴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幹爽的空氣條件。辣椒被水淹數小時就會焉萎死亡,所以地塊選擇要平整,澆水或排水的條件要方便。辣椒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都可以種植,但其根係對氧氣要求嚴格,宜在土層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透氣性良好的沙性土或兩性土壤中種植。辣椒生育要求充足的氮、磷、鉀,但苗期氮和鉀不宜過多,以免枝葉生長過旺,延遲花芽分化和結果。磷對花的形成和發育有重要作用,鉀則是果實膨大的必需元素,生産中必須做到氮、磷鉀互相配合,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搞好追肥,以提高産量和品質。
  三、育苗技術特點:
  1、種子處理:育苗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將種子在陽光暴曬2天,促進後熟,提高發芽率,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或者用0.5%的磷酸三鈉,或300~400倍的高錳酸鉀。或1%硫脲浸泡20~30分鐘,以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反復衝洗種子上的藥液後,再用25~30度的溫水浸泡8~12小時。
  2、育苗播種:苗床做好後要灌足底水,再噴用緑亨一號3000倍進行消毒。然後撒薄薄一層細土,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再蓋一層0.5~1釐米厚的細土覆蓋,最後覆蓋小棚保濕增溫。
  3、苗床管理:播種後白天氣溫25~28度,地溫20度左右。6~7天就可以出苗。70%小苗拱土後,要趁葉面沒有水時嚮苗床撒細土0.5釐米厚。以彌縫保墒,防止苗根倒露。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應,但又不能使土壤過濕。辣椒高度到5釐米時就要給苗床通風煉苗,通風口要根據幼苗長勢以及天氣溫度靈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煉苗。煉苗要逐步進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長,可以噴灑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壯素,或者5毫升每千克縮節胺。秧苗弱黃可噴天達2116定植前用病毒靈或植病靈等灌根帶葉面噴灑,對預防病毒又較好作用。
  四、田間種植及管理:
  1、春辣椒的苗齡在110天左右,有的可達到150天以上,在北方地區,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下旬才能定植。辣椒本身高産穩定,但是一些地方出現減産現象是因為品種退化。抗病力較差,病害嚴重造成,種植地塊要選擇在近幾年沒有種植茄果蔬菜和黃瓜、黃煙的春白地。剛剛收過越鼕菠菜的地塊也不好。定植前7天左右,每畝地施用土雜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75公斤,碳酸氫氨30公斤作基肥,按照70釐米行距開溝,整平、起壟、覆膜等待定植。定植可按30公分株距,兩個相臨行錯開放苗,每穴栽一棵。每667平方米2500-3000穴。
  2、定植後到出果期是辣椒田間管理的前期,管理上要促根、促秧、促發棵。次間要註意澆水和中耕,在定植15天後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並結合中耕培土高10~13公分,以保護根係防止倒伏。進入盛果期後管理的重點是壯秧促果。要及時摘除門椒,防止果實墜落引起長勢下衰。結合澆水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磷肥20公斤,尿素5公斤,並再次對根部培土。註意排水防澇。要結合噴施葉面肥和激素,以補充養分和預防病毒。
食療價值
  茄科草本植物辣椒及共變種的果實。又稱番椒、辣茄、海椒、辣子、雞嘴椒。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大金條、二金條、朝天椒、米辣椒、牛角海椒、七星椒等。夏、秋季采摘未成熟(色青)的果實,稱青辣椒;采摘成熟(色紅)的果實,稱紅辣椒。洗淨鮮用,紅辣椒又可曬幹備用。用時須去蒂。
  [性能]味辛,性熱。能溫中健胃,散寒燥濕,發汗。
  [參考]含辣味成分,主要為辣椒鹼、二氫辣椒鹼;另含揮發油、蛋白質、鈣、磷,豐富的維生素C、鬍蘿蔔素及辣椒紅素。
  本品有強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口服能增進食欲,促進胃腸道消化功能;辣椒鹼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的暫時上升,一般在10~15分鐘後復原。
  [用途]用於脾胃虛寒,食欲不振,腹部有冷感,瀉下稀水;寒濕鬱滯,少食苔膩,身體睏倦,肢體酸痛;感冒風寒,惡寒無汗。
  [用法]煎炒,煮食,研末服或生食。
  [註意]食用宜選味不甚辣、辛香而油潤多肉者。不宜多食,過食可引起頭昏、眼幹,口腔、腹部或肛門灼熱,疼痛,腹瀉,唇生皰疹等。
  凡陰虛火旺、咳嗽、咯血、吐血、便血、目疾、瘡癤和消化道潰瘍的病人不宜服用。
  [附方]
  1,青椒炒豆豉:青辣椒250g,切成小段,放鍋中煸炒至軟,撥在一邊;另用食油適量煎熟,下豆豉250g,翻炒至香時,再將辣椒混入略炒拌均勻即成。
  黑豆豉為開胃進食之上品,同青椒炒食,鹹辣適中,香潤可口。較適合於脾胃虛寒,食欲不振的病人佐餐食。
辣椒的五個種類
  1、長椒類 多為中早熟,植株、葉片中等,分枝性強,果多下垂,長角形,嚮先端尖銳,常稍彎麯,辣味強。按果形之長短,又可分為三個品種群:一是長羊角椒。果實細長,座果數較多,味辣。二是短羊角椒。果實短角形,肉較厚,味辣。三是綫辣椒。果實綫形,較長大,辣味很強。可以幹製、腌漬或者做辣椒醬。
  2、甜柿椒類 植株中等、粗壯,葉片肥厚,長卵圓形或橢圓形,果實肥大,果肉肥厚。按果實之形狀又可分為三個品種群:一是大柿子椒。中晚熟,個別品種較早熟,果實扁圓形,味甜,稍有辣味。二是大甜椒。中晚熟,抗病豐産,果實圓筒形或鈍圓錐形,味甜,辣味極少。三是小圓椒。果形較小,果皮深緑而有光澤,微辣。
  3、櫻桃椒類 植株中等或較矮小,分枝性強;葉片較小,圓形或橢圓形,先端較尖;果實朝上或斜生,呈櫻桃形,果色有紅、黃、紫,極辣。可以製幹椒或者觀賞。
  4、圓錐椒類 植株與櫻桃椒相似;果實為圓錐形或圓筒形,多嚮上生長,也有下垂的,果肉較厚,辣味中等。
  5、簇生椒類 枝條密生,葉狹長,分枝性強;晚熟,耐熱,抗病毒;果實簇生而嚮上直立,細長紅色,果色深紅,果肉薄,辣味甚強,油分含量高。多做幹椒栽培。耐熱、晚熟、抗病性強。
基本介紹
  辣椒原産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原産國是墨西哥。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明代傳入中國。清陳淏子之《花鏡》有番椒的記載。今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成為一種大衆化蔬菜。
  辣椒是中軸胎座。
  辣椒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狀披針形,花白色。果實大多像毛筆的筆尖,也有燈籠形、心髒形等,青色,成熟後變成紅色,一般都有辣味,供食用。這種植物的果實。有的地區叫海椒。
關於辣椒的其它
  其實,很多人都以為“辣”是人體通過味蕾直接嘗到的,其實不然。科學家研究出的結果表明:“辣”,並不為人體本身所具備的感覺,這衹屬於人體的痛覺,就是說,你感受到的辣,就像你感受到的痛一樣,衹不過刺激的是你的味覺罷了
百科辭典
  lajiao
  辣椒
  Cpsicum annuum
  茄科(Solanaceae)辣椒屬一年生草本,在熱帶可為多年生灌木。又名番椒。以果實供食用。原産南美洲的秘魯,在墨西哥馴化為栽培種,15世紀傳入歐洲,明代傳入中國。清陳□子《花鏡》有“番椒,……叢生白花,深秋結子,儼如禿筆頭倒垂,初緑後朱紅,懸經可觀,其味最辣”的記載。今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成為一種大衆化蔬菜。世界各地都有種植。
  形態和類型 辣椒根係不發達。莖直立,高30~150釐米。單葉互生,卵圓形,葉面光滑。主莖抽生6~15片葉時着生一朵花,單生或簇生。花多為白色,自花傳粉,但天然異交率可達10%左右。漿果,汁少。細長形果實多為2室, 圓形及扁圓形果多為3~4室。種子多數着生在中軸胎座上,胎座不發達,且硬化,形成空腔。果面平滑或皺褶,具光澤。果實呈扁圓、圓柱、圓球、長角、圓錐或綫形,大小差別顯著。牛角椒和綫椒的縱徑達30釐米,大甜椒的橫徑達15釐米以上,而細米椒則小如稻穀。單生果一般下垂,少數嚮上;簇生果多嚮上,個別下垂。大型果一般單生,每株結果數少;小型果結果數多,有的品種一株可結200~300個。果實在成熟過程中有明顯的色素變化。青熟果老熟時因葉緑素含量迅速下降、茄紅素增加而由緑色轉為紅色果;以鬍蘿蔔素為主要色素的老熟時則形成黃色果。作觀賞用的“五彩椒”係由同一株上同時生有轉色期間不同顔色的果實而得名。辣椒的辛辣味,來自果實組織中的辣椒素(C□H□NO□),其含量在果實成熟過程中逐漸增加,至果實紅熟時達最高。小型果的辣椒素含量一般高於大型果。辣味濃度以中國雲南思茅、瑞麗等地的涮辣椒為最;朝天椒、細米椒次之;牛角椒、綫辣椒又次之;大甜椒辣味最淡。
  辣椒有5個主要變種: ①燈籠椒 (C.annuum var.□rossum);②長椒(C.annuum var.lon□um); ③圓錐椒(C.annuum var.conoides);④簇生椒(C.annuum var.fasciculatum);⑤櫻桃椒(C.annuum var.cerasiforme)。染色鉢數均為2□=24。一般在高緯度及高海拔地區盛産燈籠椒;低緯度及低海拔地區盛産長椒、圓錐椒和簇生椒。中國的栽培品種以燈籠椒、長椒和圓錐椒最多,簇生椒較少,櫻桃椒很少栽培。以鮮椒供食用的品種要求果大、肉厚,優良品種有華北石舫椒、上海甜椒、杭州早羊角椒、南京早椒、長沙牛角椒等。供製幹椒用的品種要求果肉薄、色深紅而具光澤,含油分多,辣味濃,以陝西綫椒、成都二金條、威遠七星椒、貴州朝天椒最著名。
  栽培 辣椒為喜溫作物,不耐霜凍。燈籠椒對高溫的適應性較差,長椒、簇生椒則耐熱力較強。生長適溫為15~30℃,果實發育和轉色需25℃以上,夜溫以15~20℃為宜,溫度過高易緻植株衰老。日溫低於15℃或高於35℃時易落花。溫度適宜時不論日照長短,花芽都可分化。露地栽培時,一般於晚秋或鼕季利用溫床、冷床或塑料大棚育苗,晚霜期過後栽植,以提早結果,提高産量。植株開展度不大,葉片較小,適宜叢植和密植。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耐旱力和耐瘠力較強。幹製用辣椒栽培在瘠薄丘陵地時辣味更濃;但適當施肥有利高産。供鮮食用的燈籠椒及牛角椒則要求較多的肥料及水分。氮和磷對花的形成有良好作用,而鉀則對促進果實膨大有益。利用溫室、塑料大棚栽培,可促使早熟。
  用途 辣椒素有興奮作用,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果實中含多種維生素,以維生素C含量最高,每100剋鮮重含量可達150~200毫剋,在蔬菜中居首位。紅熟椒的維生素C含量尤高於青椒。鮮椒幹製後,其中的維生素C被破壞,罐藏則能充分保存。甜椒果實中含糖和果膠物質較多,幹物質較少。一般以未成熟的青椒及大中果型的紅熟椒作鮮菜用,以味辣的小果型紅熟幹椒及辣椒粉作調料或醫藥用。綫椒、牛角椒和朝天椒多用於幹製,幹辣椒辣椒粉是中國的重要出口産品。
  (黃□貞)
英文解釋
  1. :  chilly,  Chile,  chilli peppers,  [C, U] small pod of a type of pepper plant, often dried or made into powder and used to give a hot taste to food,  Chillies
  2. n.:  red pepper,  capsicums,  garden plant with large green, yellow or red hollow seed pods,  cayenne pepper,  bush redpepper,  hot pepper,  Chile pepper,  pimiento,  pepper,  chilli,  chili,  cayenne
法文解釋
  1. n.  piment
近義詞
辣子, 辣角, 牛角椒, 紅海椒, 海椒, 番椒, 大椒, 辣虎, 秦椒, 辣茄, 臘茄, 雞嘴椒, 辣椒
相關詞
飲食烹飪食材青椒傢常菜小吃蝦仁蒲鬆齡
山東飲食健康海鮮苦瓜豬大腸香菜醬拌冷盤
剝皮香菇更多結果...
包含詞
辣椒油辣椒鹼紅辣椒香辣椒甜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