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垫在钢轨下面的结构物,通常用木头或特制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用来固定钢轨的位置,并将火车的压力传到道床和路基上。 | | 木枕(wood sleeper)由木材制成的轨枕。又称枕木,防腐木枕,也叫注油枕木。制作木枕须选用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木材。木枕按用途可分为普通木枕、岔枕、桥枕。普通木枕标准长度为2 .5 m,其断面形状分为I、Ⅱ两类,用于不同等级的线路上。用于道岔上的岔枕,其断面较木枕宽,长度从2600mm至4 800mm,共分12种,每种长度相差20mm,使用时根据道岔的实际宽度分组选用。用于桥梁上的桥枕,其截面尺寸因主梁(或纵梁)中心间距的大小而异。木枕具有弹性好、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优点。自有铁路以来,木枕就是轨枕的主要类型。但是,由于取材的原因,木枕的弹性、强度和耐久不够均匀,会加大轮轨动力作用,并且要使用大量的优质木材。木枕的使用寿命短,其失效原因很多,主要是腐朽、机械磨损和开裂。木枕由于易腐朽,在上道前要经过防腐处理。未经防腐处理的木枕称为素枕。中国木材资源较缺乏,价格贵,在主要干线上已逐渐被混凝土枕取代。 | | guizhen
轨枕
sleeper
轨道结构的主要部件。一般横向铺在钢轨下的道床上,承受来自钢轨的压力,使之传布于道床,同时利用扣件有效地保持轨道的轨距和位置。轨枕主要有木枕,混凝土轨枕和钢枕。
木枕 轨枕最初用质地良好的木材制成,俗称枕木,至今仍广泛使用。木枕的优点很多,主要是弹性好,易加工、运输,铺设和养护均较方便,但使用寿命较短。为了防止木枕过早腐朽,一般都应进行防腐处理。中国用于干线上的Ⅰ类木枕的尺寸宽为22厘米,高为16厘米,长为2.50米。
混凝土轨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由于木材资源短缺,逐渐使用钢筋混凝土轨枕;后改进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中国铁路自1957年起也大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截至1983年底已铺设约6445万根。1983年年产量400万根以上,约占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年产量(约为1500万根)的四分之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除了能大量节约优质钢材外,还有使用寿命长、轨道稳定性好,能满足高速、大运量要求等优点。对推广无缝线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其缺点是刚度大、弹性差,致使道床承受的压力和振动加速度增大,从而加剧道碴的粉化,造成轨道的下沉增大,对机车车辆走行部分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要求使用质地坚韧的道碴和在轨枕上设置弹性垫层。各国铁路的混凝土轨枕构造不同,大多数采取连续整根式,有些国家的铁路采用分别支撑钢轨的两块混凝土连以型钢的构造。此外,许多国家还重视改善扣件的性能。中国的□型弹条式扣件,英国的潘德罗尔(Pandrol)型扣件以及瑞士的菲斯特(Fist)型扣件都是为此目的而设计和制造的(见钢轨连接零件)。(见彩图钢轨连接零件──菲斯特型扣件、钢轨连接零件──潘德罗尔型扣件)
钢枕 在联邦德国和瑞士铁路上,钢枕曾被广泛使用。但由于钢枕易于锈蚀,用钢量大,维修费用高,使用量逐渐减少。
轨枕间距 轨枕的间距应根据运量、行车速度及道床类型等条件决定。间距较小时,路基、道床、钢轨以及轨枕本身所受作用力均小,但间距过小则增加工程费用,且影响道床的捣固作业。轨枕间距一般为52~62厘米。中国铁路一般以每公里铺设轨枕的根数间接显示轨枕间距。
(孙琦)
| | - n.: sleeper, tie, beam of wood or other material on which the rails of a railway, etc are fixed
| | 枕木, 道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