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一作行】四首⑴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一作看】不见⑵,
红霞映【一作影】树鹧鸪鸣⑶。
桃蹊柳陌好经过,
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
【此首一作张籍《无题诗》。】
新词宛转递相传,
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一作江南】闻竹枝⑷,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注:
校 ⑴本题第二首又见《全唐诗》卷三八六张籍集,题为《无题》,注:“一作刘禹锡诗,题云《踏歌词》。”卞孝萱《刘禹锡年谱》系此四首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⑵欢,《乐府》作“看”,注:“一作欢。”丛刊本作“观”。⑶映,《乐府》作“影”。⑷头,蒋本作“南”。
注释
1.踏歌: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踏地为节拍。
2.欢:心爱的人。古乐府《常林欢》解题云:"江南人谓情人为欢"。
3.襄王故宫:本在今河南信阳西北,隋唐时故城久已荒废。这里当是用宋玉《神女赋》之意,以夔州一带泛称楚襄王所历之故地。
4.细腰:指苗条细腰的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5.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评析
据"襄王故宫地",这组歌词大约作于夔州任上,所写乃川江一带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真实的生活当然没有如此浓郁优美的诗情画意,但诗中所表达的对于美好爱情的企盼、困惑和感伤,却真切地反映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永难泯灭的爱美之心。《诗境浅说续编》云:"踏歌词,每多美人香草之思"。 |